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陕西坑 >

第35章

陕西坑-第35章

小说: 陕西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救护的经验。

—》文—没有药材,没有手术设备。他们的士兵,受伤之后就得听天由命。所以士兵战斗时候的精神也自然没有那么昂扬。

—》人—解放军则不然,他们有足够的军医,有药,有设备。这得多少钱往里面投入?二十九军的军官们想不出。

—》书—“日本人要撤退了?”突然,正用望远镜观看的吉星文兴奋的说道。手里有望远镜的军官们纷纷举起望远镜察看。没有望远镜的军官们抓耳挠腮的挤在旁边。日本人被打跑,这是从未见过的情况。他们都想亲眼看看。

—》屋—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够看清的不太多。不过在阵地上的日本军旗突然歪斜,然后倒下了。这是被砍倒旗杆造成的效果,意味着至少日本人已经守不住了。阵地上,解放军的呐喊声明显更加香两起来。二十九军的老军官们听得非常清楚,射击的方向已经变成了三面进攻的解放军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日本人的反击十分微弱。然后,地方上传来了一种微妙的震动,有些骑兵出身的军官脸上微微变色,有些懂行的步兵军官,甚至趴在地上,用耳朵贴在城墙上倾听。那是大规模骑兵出动的动静,在远处,肯定是解放军的骑兵在出动。骑兵不会傻到去进攻阵地,那只可能是对逃走的残敌进行的追击。

所有二十九军的军官们,脸色都变的很不舒服。曾经压得他们几乎要全军覆没的日军,就这么被歼灭在他们面前。二十九军和解放军之间,天差地别的战斗力差距,已经明明白白的展现在这里。

1937年9月3日,解放军第一集团军105、106、107、108,四个师出军都径,猛攻日军华北派遣军。经过两日激战,全歼日本华北派遣军一个旅团以及援助的一个联队。该旅团全军覆灭,无一人走脱。日本援军也被歼灭,极少数日军逃脱。

解放军于9月4日夜,猛攻燕山。特种部队和伞兵在此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他们插入日军防御体系内的空档,切断日军通迅,阻击日军调动。到了9月7日,解放军夺回了众多要地,已经把战线逐渐恢复到长城抗战时期的形态。

宋哲元和他麾下的西北军面对解放军展现出的战斗力,彻底死了对抗的心思。全军上下一起表示接受改编。全军转移驻地,在邯郸地区驻扎,接受了解放军的整编。二十九军的军官们是领教过红军的政治工作,他们深知自己要么回家种地,要么老老实实的接受整顿。一部分人西北出身的军官表示要求退伍。解放军也很大方,直接给他们办了退伍手续,却没有让他们走。在接下来的士兵诉苦会议上,军官们终于知道,自己多年以来的积怨是多么的深厚。

以前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举动,在被解放了的二十九军士兵眼里,却完全不是那回事。

西北军的队伍里面,西北人多。西北民风彪悍,士兵们愣头青也多,军官太过分,是要被人打黑枪的。所以,部队里面士兵们的仇视也仅仅让十分之一的军官被士兵们集体要求枪决。剩下的九成军官,→文·冇·人·冇·书·冇·屋←则被组织起来,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到了此时,他们才明白了一件事,红军当年在陕西的时候,远没有把政治手段都给用出来。

1939年9月中旬,关东军开始和解放军在长城防线开始交火,苏联向共和国提供的第五批300架飞机到位。解放军空军飞机数量达到了900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璐上将与李纵云中将启程前往东京。共和国和日本第一次正式谈判,来开了帷幕。

在机场,顾璐中将正要上飞机,一名参谋气喘吁吁的赶上来,把一份电报交给了他。顾璐上将也没有看,而是带头进了机舱。

谈判团共六名成员组成,团长顾璐,副团长李纵云,书记一名,电报员两名。小小的谈判团在机舱当中坐定,顾璐才打开了电报。电报内容颇为简单,九月二十六日,光头的手下协助解放军在上海擒获了光头和其随行大员。光头政府已经覆灭。

顾璐把电报递给李纵云,自己闭上眼睛,靠在飞机坐椅上,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色。

解放军和日军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共和国的号召力。这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攻。歼灭日军驻华北旅团,这样的战果同样是极大的振奋了民间情绪。加上光头被逮捕,光头政权已经被划上了完整的句号。中国大部分地区,重新统一在共和国的旗下。

得到了情报的沈茂心情一时无法平静,他放下手中的电报,靠在椅子上。想了想,他摸出烟盒,给自己点上一根。

十年了,十年来,为了这个目的,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土星共同体人,都在浴血奋战。现在,国内战争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未来也就是进行制度改革。在解放军强大的军力下,这些内部改革更多的是繁琐工作,而不是什么难题。各地搞大农业区的,搞大农业区,搞土改分地的,搞土改分地。只要中国能够稳定一年,渡过土改初期的震荡。剩下的就是收复东北,等待二战爆发而已。那时候,战争将再也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人民可以休养生息了。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早一天到来。

想到这里,沈茂睁开了眼睛。湖北现在已经属于安全的内陆地区,根据以前制定的计划,工业中心开始逐步从西北向中部,向沿海地区进行转移。这些地区在2009年,可都是繁华的地区。

沈茂一进自己的家门,就听到正屋里面传出两名女士的笑声和交谈声。这让他登时感到颇为不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从从厨房里面拎着暖瓶走出来,看到沈茂,小姑娘笑嘻嘻的用北京土话向沈茂问候,“三叔,你回来啦。”

小姑娘是沈茂在这个时代的“大哥”的女儿,也是沈茂的“亲侄女”。她是和沈茂的“母亲”一起来武汉的。两个礼拜前,当警卫员报告,沈政委的“母亲”和“侄女”前来拜访的时候,沈茂觉得自己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每一个陕西众,都在这时代有一堆“亲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沈茂就是北洋一系的“子弟”。既然夺了人家的身体,至少也要一定程度上对人家的家人有些补偿。沈茂只好硬着头皮前去迎接自己的“母亲”。老太太出身豪门,也是留学生出身。在英国上完高中就回国成亲,沈茂是她的第三个儿子。沈茂看到“母亲”的时候,警卫员第一次看到从来不动生色的沈茂政委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倒是老太太,看见十年不见的儿子之后,用母亲那种威严的眼神,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儿子,然后用温和的语气问道:“把我们安排到哪里住?”

如果有人比沈茂更加手足无措,那就是沈茂的夫人。虽然结婚时间也不太长,婚后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太长,但是沈茂的夫人至少也是家里的女主人。现在比她的地位更高的“婆婆”前来,女主人的地位就立刻得交出去。沈茂的夫人对“儿媳妇”的地位也是颇不习惯。

不过出身豪门的闺秀,又接受过足够的教育,老太太反而没有那些传统“婆婆”的派头。对待“儿子”和“儿媳”,老太太表现出的长辈的温暖,让沈茂和他夫人都如沐春风。

和老太太同来的是老太太的孙女,沈茂的侄女,沈凝。她是一个小机灵鬼,说话做事真的是恰到好处,同时能够讨得老太太,沈茂以及沈茂的夫人喜欢。沈凝在家也是大小姐,可到了沈茂这里,没有仆人,没有老妈子,除了奶奶之外,还有个怀孕的叔母。小丫头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家务虽然做的不算太好,却尽心尽力。加上偶尔向长辈撒个娇,全家人对小丫头的疼爱之心,很快就达到了高水准程度。

“丫头,我回来啦。”沈茂和沈凝一起走进正屋,边走边从公文包里面摸出一个小包。等沈凝给沈茂倒上洗脸水,沈茂把小包抵给沈凝。“送给你。”

沈凝接过小包,却也不打开,而是很认真地对沈茂说:“谢谢三叔。”然后拿着小包就进了里屋。等沈茂洗完脸,走进里屋的时候,小丫头正眉开眼笑的看着小包里面的礼物。包括钢笔、铅笔、橡皮、圆规等的一整套文具,都放在文具盒里面。六个皮质封面的笔记本,这是军用货。沈茂是向后勤处专门掏钱买来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这些东西可一点都不便宜。

除此之外,还有一块皮质表带的手表。这个是陕西手表厂大量出产的产品,军队系统内部的排级军官都可以分到一块。手表也向市面出售,十分紧俏,但是沈茂这等级别的官员,想买块表,还是很容易的。

总的来说,这些简单的工业品,在1937年,已经顶得上一个中等家庭全部家当的总值了。

沈茂不缺钱,他一个军官,收入不低,又没有什么要花钱的地方。他的夫人家也不穷,而且还当了教师,有自己的收入。加上沈茂的“老丈人”这两年每年都要偷偷塞给沈茂的夫人为数不少的“过年红包”,他家的生计决不存在任何经济问题。

沈茂的夫人小时候经历过苦难,所以对钱倒不是太在意。对沈茂的“母亲”来说,儿子送礼物给她最疼爱的孙女,自然也是无所谓。沈凝只见过那些大人,还都是男性带过自己的表,对这样的礼物,她也没有假惺惺的推辞,而是兴高采烈的把手表带上。但她手腕太细,表带最紧的扣孔都显大,沈茂帮她找出小改锥,沈凝根据自己的手腕的程度在表带上打出新孔。

这样的“破坏”,让沈茂看的面露微笑。换了别人,估计宁肯松松垮垮的戴在手上,也不肯破坏表带的。沈凝追求舒适第一的作风,沈茂非常满意。

既然沈茂已经到家,于是开饭。饭后,一家人在一起闲聊,沈茂的“母亲”,又继续说起了沈茂当年的“趣事”。

“这孩子从小就不太激灵,后来有一段,我突然发现他对家里的钱有了兴趣。那时候,我觉得这孩子有长进了。知道给自己攒些私房钱,他开始问我和家里老头子要钱。可怎么给,她都觉得不够。”沈茂的母亲笑嘻嘻的说道。沈茂一听就知道事情不对,素来严肃的脸上,稍微有些泛红。

老太太明显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故意忽视了这些,她继续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钱柜是在我的卧房里屋,有一天晚上他父亲不在,我听见沈茂的脚步声,后来看见他跟做贼一样溜进去。我就偷偷起来看,他是怎么都弄不开那个烂锁。我一开始还觉得有趣,后来我有点犯困,就着急了。”

沈茂的脸已经红的跟苹果一样,这件事他还记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他这辈子在老太太面前抬不起头的原因。

“后来怎么了?”沈茂的夫人问道,虽然大概能够猜到缘由,但听到一贯光明磊落豪气干云的丈夫还做过这等事,她也觉得很有趣。

“后来,我就叫住他,问他到底要多少钱。”老太太笑嘻嘻的说道。

“哈哈。”旁边的两位年轻的女性都笑出声来。她们可以想象,偷钱被抓的沈茂是多么的尴尬。

“三叔怎么说的?”沈凝问道。

“你三叔啊,那时候我一直觉得他过于老实,虽然是个好孩子,却不会有前途。能留在我身边最好。可是那天,我还真的刮目相看了。”老太太答道。

“三叔到底怎么说的?”沈凝忍不住追问了一句,沈茂的夫人也屏气凝神的注意听。

“你三叔当时就给我跪下了。先承认偷钱不对,但是你三叔说,中国现在已经这个形势,不革命不行。他已经决定去陕西搞革命。生死已经置之度外。只是觉得我养他不易,对不起我。但是,你三叔还是非常认真地向我借五百大洋。”老太太的声音里面有着自豪。“我问他准备怎么搞革命,你三叔说,要发动群众。穷人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为了活着,死决不是问题。但是你三叔这等有文化的,只要能够以身作则,下面的人总是会上行下效。革命成功应当是不成问题。”

说到这里,老太太的眼神里面突然变得温柔起来,她看看了在旁边装着拿了本书在看的沈茂,悠悠的叹了口气。“我当时问他,你一个人逞什么英雄。你三叔说,他还有好几百同志,约定一起去陕西。这孩子当时的眼神态度,言谈举止,我是从所未见。如果真地说,我还只在袁慰亭身上见过。当时我一狠心,就给了他600大洋,还有两支枪。而且告诉他,别把命丢在外面。如果知道自己不是革命的材料,那就赶紧回家。老老实实过日子……”

沈茂的夫人和沈茂的侄女,听到这里,脸上的笑容都渐渐隐去。她们怎么都想不到,最早支持沈茂的,居然是他的母亲。

“谢谢你,母亲。”沈茂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屋里面一时间的寂静。老太太却也没有接腔,她抬头看了看座钟,对沈凝说道:“时间到了,陪你叔母出去散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