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李自成 >

第315章

李自成-第315章

小说: 李自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夫人问:“到底什么办法?左小姐在南阳城内,不破南阳,如何能够接来?”

红娘子说:“这倒是个难题。必须把左小姐诱出南阳,方能接她。”

慧梅也插进来说:“南阳周围大军云集,左小姐必然不敢出城。”

闯王说:“我们只能在进攻南阳之前将左小姐接来。一旦攻城开始,就来不及了。因为南阳有猛如虎防守,必会死战,城破之后,必定玉石俱焚,那时再接就晚了。”他又放低声音补充说:“等破了南阳,万一左小姐落入曹操手中,事情就难办了。”

红娘子问道:“如何到城内去接?要扮作逃荒的人混进去么?”

闯王微笑摇头:“猛如虎守城,混不进去;纵然能够混进去,十来个人既近不得左小姐身边,也杀不出来。”

慧梅焦急地问:“那怎么办呢?”

闯王说:“你们先休息、吃饭,军师马上就从城外回来。我吃过饭要去城边指挥作战,接左小姐的事,让军师向你们面授妙计。此事万分机密,连双喜们都不知道。怕的是此计不成,不惟左小姐接不来,你们也会吃亏。不管是谁,倘若泄露机密,要按军法从事。”

大家心里都觉纳闷,高夫人不相信会让她去南阳城边,又问道:“你要我来还有什么事?”

闯王说:“自然这事情少不得你。邢大姐她们接到左小姐,立刻送到你面前,由你亲自照料,不要委屈了她。”

随即,他吩咐亲兵们拿洗脸水,准备早饭,并吩咐飞马去城外请军师回营,同时让高夫人带着红娘子、慧梅去旁边一座帐中休息。这时天色已经大亮了。

红娘子和慧梅在休息时互相询问,都不晓得如何接左小姐,猜不透军师有何妙计。可是她们在疑问中感到十分兴奋,因为这个差使很有意思,而且接到了左小姐,确实将来大有用处,也算是她们为闯王立了一功。她们都望着高夫人,心想高夫人经验多,许会猜到军师的妙计。但是高夫人只是摇头,笑着说:

“我也不知道这宋矮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从叶县城方向继续不断地传来攻城的炮声和呐喊声,使她们渴望立功的心情更加兴奋。后来红娘子说:

“咱们不用猜了。马上军师就会回来,一切就会清楚的。”

果然,大家匆匆地吃过早饭,宋献策也回来了。李自成留下宋献策向高夫人等面授密计,他自己带着亲兵和吴汝义、李双喜等亲将,向城边奔去。临走时候,他对宋献策说:

“军师,你要仔细把计策说给她们,要她们听清楚、记在心里,临时随机应变。”他转向红娘子和慧梅说:“不管如何,纵然会遇到一场混战,你们不能使左小姐受伤。一定要保护她平安无事。接来左小姐才算你们立了大功,比你们杀死几百官军还重要!”

大炮声已经停止了。将士们在轮流吃饭。南城外有一个小小的土城,先被义军占领;北城外也有一个小土城,随后也被义军占领了。如今刘国能的人马退守在砖城里边。因为他的人马不多,一共不到两千人,所以他没有力量出城反攻。义军中不时地有将士向守城的军民喊叫,劝他们将刘国能绑来投降,可以免遭屠戮。有的将士站在南门外土城上对着砖城上喊叫,有的跑出土城,一直走到城壕边喊叫。砖城上的百姓不打炮,也不放箭,有时看见刘国能的将士不在身边,便伸出头来看义军将士,胆子大的还跟义军将士搭腔说话。

刘国能知道自己身处危城,断难突围,决心死守。可是他也知道,百姓并不同他一心,所以他出了布告:有敢擅自勾引城外流贼的,全家斩首;同时严禁守城百姓同城外义军说话。可是他的兵丁都害怕城内百姓有变,使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当他们在城上发现有百姓与城外说话时,尽管不断地斥骂,甚至以砍头相威胁,却并不真的动手。

李自成和罗汝才也并马来到南门城壕外,呼喊刘国能答话。刘国能这时正在城上,不肯露面。他的左右亲将劝他答话,听听闯王的口气,他说:“老子不同他说话。有什么话可说呢?能战就战,不能战就死,横竖同闯贼已经没有交情了。”

一个亲将劝他说:“虽然如今各行其是,但我们都是延安府人,将军同闯王又是结拜兄弟,同曹操也是,总还有一点旧情。也许他们还念点旧情,讲点义气。”

刘国能摇头叹息说:“你们说的什么傻话呀,嗨!自从我刘国能归顺朝廷,已经成为王臣,跟他们车行车路,马行马路,各行其是,泾渭分明,情谊早已断绝,他们对我姓刘的还会讲什么义气!”

一个亲将说:“尽管如此,你并没有坑害过他们。我们受了招安后,也没有同他们打过仗,并无仇恨。”

刘国能冷笑说:“怎么没有仇恨?玛瑙山那次作战以后,我再不能同这般流贼讲什么交情了。虽说打的是张献忠,可是曹操跟献忠当时是拧在一起的,他们难道不记仇?”

又一个亲将说:“可是闯、献两人素来不和,我们打了张献忠,与李自成何干?”

刘国能说:“你们真是糊涂!他虽然跟张献忠不和,可是对我这样效忠朝廷的人,他们却穿一条裤子,恨我不肯再跟他们作贼到底。”

左右又说:“打玛瑙山时,曹操虽跟献忠拧在一起,可是后来又不和了,与李自成合了起来。曹操过去与将军交情还不错,今日我们有危急,他也许能帮忙说话。只要他能使李自成暂缓攻城,我们就容易想出突围的办法。”

刘国能叹口气说:“你们好不明白!曹操今日听命于闯贼,受闯贼挟制,何能替我们说话?今日只有死守,别无善策。城破之后,你们自便,我刘国能甘愿以身殉国,做大明的忠臣,流芳百世。”说罢他向左右一望,把脚一顿,说:“赶快点炮!”

左右还在迟疑,刘国能大怒:“快点炮!”

李自成看见城头上炮口移动,望了罗汝才一眼,将手一挥,要大家躲避,同时笑着说:

“果然不出所料!”

大家随着他避到房屋后边。他向大约相距二十丈远的张鼐大声下令:

“张鼐,开炮!”

城上的炮先响了,但只打坏两间房顶,未曾伤人。张鼐在夜间已经修好炮台,天明时打过十余炮,将城楼打塌一半,城垛打坏数处。现在三座大炮同时点燃,向着城上打去。

刘国能在城上看见火光一闪,立即一挥手,要大家赶快散开,伏身躲避。炮弹又打坏两个城垛,有一颗炮弹飞入城内,打毁一家百姓的草房,燃烧起来。

闯王命令停止打炮,免得误伤百姓。

由南城外边开始,义军从四面纷纷将响箭射入城中。响箭上系有闯王的“晓谕”,内容是这样写的:

闯王剀切晓谕,仰尔军民遵行。限于两日之内,焚香开门献城。大军秋毫无犯,保全一城生灵。义师进入叶县,只诛叛将国能。

城中百姓一听见响箭声音,就知道必有闯王的“晓谕”射进城来。凡是响箭落下的地方,立刻就有许多人跑去拣拾。尽管刘国能的士兵吆喝着“不许拾响箭!”但在叶县城中,刘国能并无威信,谁也不肯听从,争拾响箭,传阅“晓谕”,还把“晓谕”藏了起来。

官绅们都看到了这些“晓谕”,兵丁们也有人看到了。大家私下纷纷议论,无法禁止。因为叶县同襄城是邻县,襄城投降的消息已经在昨天传到了叶县。大家听说襄城知县曹思正接到李闯王的“晓谕”之后,在县衙门连夜召集士绅会商,纷纷主张投降,换取阖城平安,只有举人张永祺一个人不肯投降,听其带着家属出城逃走。还听说士绅们在讨论是否投降时,有人拿出一部叫做《皇明通纪》的书,指出成化年间,刘六、刘七兄弟二人率领人马来到河南,也是“晓谕”州、县:投降者免攻。当时襄城表示投降,献出一些骡、马、粮食,果然一城保全,事后朝廷并不深责。大家又听说,两天前襄城向李闯王投降之后,闯王果然不派人马入城。

城中绅民都愿投降,到处纷纷议论,刘国能完全清楚。他召集几位亲信商议,大家不但都拿不出什么主意,反而告他说,军心也有些不稳了。有人甚至用委婉的话劝说他出城投降,认为李闯王不会加害于他。刘国能命亲信们退出,一个人留在屋中,反复愁思,想不出好的办法。城外又在打炮了。他不禁顿脚长叹,绕柱彷徨,自言自语说:

“唉,没料到我刘国能竟落到这个下场!”

将近中午时候,城中官绅父老来到辕门求见。刘国能将大家迎进议事厅中。今日厅中的情景与往日大不相同。两三个月前刘国能初到叶县,将他的副总兵衙门设在这里,那时厅中好不威风。仅仅十天以前,刘国能在这里召集官绅,会商加固城防事宜。会后酒宴,宾主尽欢。当时大家认为李自成暂不会来,且喜刘国能带来了两千人马,叶县可以无虞。官绅们谈笑风生,盛称他的部伍整肃,地方倚为长城。然而曾几何时,局势突然一变,今日大厅中一片愁眉苦脸,气氛沉重,好像就要破城的样子。

大家坐下以后,一个为首的士绅先说道:

“现在一城官绅父老来见大人,不为别事,只是为请大人设法保全一城官绅军民的性命。”

刘国能心中明白他们的来意,却故意说:“本镇正在竭力守御,准备与流贼死战,这就是为的保全一城官绅百姓的身家性命。”

另一位士绅说:“死战决不能取胜,守城断无把握。如若坚守,不但不能保全官绅百姓性命,反而将遭屠城之祸。将军可曾想过?”

刘国能慷慨激昂地说:“我什么都想过。我身为王臣,又为大将,决无投降之理,我所想的只是如何坚守,如何死战,其他概不过问。”

有一位士绅年纪较大,原是本县有名的一位举人,也做过外县教谕的官,如今回家住在城中,听了刘国能的话,很不以为然,问道:

“将军独为自己的一个忠字着想,可曾为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乎?”

刘国能无言对答,只是叹了一口长气,说:“我身为武将,只有三个字,在我心中。”

举人问:“哪三个字?”

刘国能说:“不怕死。”

另一位士绅马上愤愤不平地说:“单有‘不怕死’三个字不够,应该还有三个字:‘爱百姓’。”

刘国能说:“我因为爱百姓,所以来到这里。驻守叶县后,士兵从不敢骚扰百姓,这是各位都看到的。”

有位士绅说:“昨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将军来到这里,确实不怎么骚扰百姓。但今日不同于昨日,今日或降或战,必须决定。降则一城保全,战则满城屠戮,将军到底如何想的?”

刘国能说:“我看叶县可以久守,闯贼决不会逗留此地过久。”

知县张我翼本不想多说话,可是现在士绅们已经同刘国能冲突起来,他也不得不说道:“请将军三思,目今人无固志,孤城无援,断无不破之理。我也是朝廷命官,承乏来此,守土有责。将军对朝廷具有忠心,难道我就没有忠心么?我也是进士出身,幼读圣贤之书,受孔孟之教,这忠君爱国几个字自幼就牢记心中。然而,然而,现在一城百姓都在等待我们作出决定,安危系于将军一言。如果将军和我能从百姓着眼,暂时投降,救了百姓,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刘国能冷笑说:“县父母既然也有投降之念,我不敢奉劝你不投降,可是你也应想到,你是身蒙国恩、食皇上俸禄的人,日后你如何对待皇上?纵然百姓体谅你,国法岂能体谅你?”

张我翼说:“前日襄城已经投降了。襄城知县曹思正顺从士民之意,向李闯王投降,献出骡马粮食,遂得一城保全。我想此时应当通权达变,不能死守一个忠字。闯王人马退走之后,我们仍然为朝廷守土,岂不两全其美?”

刘国能摇头冷笑:“恐怕到那时你就悔之晚了啊!”

正在争论不休,忽然有人送进来闯王的第二次“晓谕”。有一个坚决主张投降的陈姓士绅,不顾刘国能和知县在场,首先把“晓谕”抢到手中,看了一遍,脸色大变,大声说道:

“各位不必再争,请听我念一念!念一念!”

众士绅纷纷嚷道:“快念!快念!”

于是姓陈的士绅手指微微打颤,捧着李自成的“晓逾”,大声念道:

本帅救民伐罪,恫瘝无辜百姓。

再次晓谕尔等,提前明早破城。……

大家不等他将“晓谕”念完,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哎呀,明早就要攻城!原说限两天,如今只限一天了!”另一个说:“哎呀,这怎么好!这怎么好!”又一个喃喃地低声说:“恫瘝无辜百姓,还要提前攻城!”……姓陈的士绅接下去念道:

速议开门出降,保尔鸡犬不惊。

国能如肯归顺,依例宽大优容。

前罪一概不问,望汝效忠立功。

念完之后,大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