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明 >

第151章

晚明-第151章

小说: 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民有想起建奴肆虐后的京畿,本想劝这个席尔瓦不要去京师,但话到嘴边又停住了,北方也有它的美,他觉得自己不应该阻拦这个仰慕中华的人。

明代的来华传教和做生意的欧洲人很多,他们一路游历,很多人记录下了他们所见所闻,既有璀璨的文明也有残酷的屠杀,他们的笔记对欧洲人认识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个席尔瓦名不见经传,从大明返回欧洲万里之遥,途中危险重重,或许是出了意外。

左昌昊听说他在福建住过,生出亲切,过去攀谈了几句,这席尔瓦言谈得体,陈新也对他很有好感,对席尔瓦问道:“那席尔瓦先生会怎么告诉你的孩子这个国家。”

席尔瓦眼中带着仰慕的神采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度,那里有堪比整个欧洲的疆土,有欧洲从未存在过的百万人的大城市,有整洁的街道,有艺术般的文字,有数不清的典籍,有价格低到无法想象的美丽衣服和瓷器,有非凡的音乐和乐器,有许多友善的人民,他们礼貌而富有教养,谦逊而乐于赞美别人,最后,还有这座美丽的瓷塔,它是上帝遗落到人间的奇迹。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鼓励他来中国。”

陈新微笑着点头,这个中国的粉丝稍稍有些夸张,也或许是他一直在富庶地区,没见到大明穷苦地区的景象,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在文艺复兴的末期,在这场思想运动的启蒙下,欧洲的哲学、文艺、科学和军事等领域都有长足进步,正在慢慢超过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但中国差距并不明显,大明同样不断在向欧洲学习,也不局限于红夷炮和弗朗机炮这样的军事领域,徐光启、孙元化等一大批官员都信奉天主教,开明的民间风气也使得很多人乐于接受西方的技术和思想,并不视之为奇淫技巧、洪水猛兽。

这些开明的官员和士人在与西方的接触中,敏锐的感觉到了他们兴起的力量,徐光启就曾言明西方的威胁,“若真虎豹者,则今之闽海寇夷是也”,而到了满清的黑暗时代,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有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这不由让身在此时的陈新感到悲哀。

刘民有对席尔瓦道:“席尔瓦先生如果要去北方,可与我们同行,我们今日正好返回北方。”

席尔瓦先是一喜,随即摇头道:“今日还不行,我要把金陵四十景都游遍,还需要很多时日,我只有这一次游历的机会,所以我一定要把想去的地方都看到,所以……”

陈新拱手对席尔瓦道:“如此就祝你一帆风顺,平安返回你的母国,或许你有一天还会再来中国也说不定。”

席尔瓦也笑着拱手道:“也许,谁知道。”

宋闻贤等人都与他拱手作别,傻和尚在后面大叫道:“红夷都会礼节了。”

陈廷栋抚掌笑道:“夷狄之入中国,则中国之。”

席尔瓦礼貌的对陈廷栋道:“请不要称呼我为夷狄,我知道那是野蛮人的代称。你们的圣人也说过,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可见夷狄乃以礼分辨,而非我的头发。”

陈廷栋定定的看着这个红夷,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道:“说得好。四夷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中国之民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吾不谓之华矣。未想你一个夷……一个这个弗朗机人,还知圣人之言,倒是某小气了,受某一礼。”

陈廷栋说完恭恭敬敬对席尔瓦躬身行礼,席尔瓦也恭敬的还礼。

陈新等人便告别这位席尔瓦,到琉璃塔中参观了佛像,这处精美的艺术殿堂无数次让两人想拿出相机拍照留念,一摸才想起是在明代,刘民有对陈新道:“这塔啥时候坏的?”

历史上这个琉璃塔是毁于1656年的太平天国内讧,韦昌辉怕石达开在塔上观察城内情况,便把琉璃塔炸了,实在可恶,到2008年时,在遗址发现了鎏金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着佛祖舍利,是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

陈新翻翻白眼的,“我又不是考古的,谁知道这个,到咱们那时候,毁掉的好东西多了。”

刘民有叹口气,“这个文物可惜了,要是能留到现代,一年得卖多少门票。”

陈新哭笑不得,“塔倒是可惜了,那门票有什么可惜的,对咱们又没有好处,你去旅游难道还没交够。”

刘民有想想骂道:“就是,你说又不是他们修的,凭啥收那么贵。”

好在明代这些景点都不交门票,他们一群人在里面参观后便匆匆赶去下新河,海狗子等人一路都在热烈的讨论那个宝塔,到了下新河港口,左昌昊是地头蛇,找了一个巡检司的人帮忙,那人很快找好一条客货两用的船,让那船东少装了货物,腾出舱室给陈新等人,陈新和刘民有的房间是一个人住的,有窗户,条件十分不错。

那船东收了银子,也不再装货,就离岸启程,众人在甲板与岸上的左昌昊告别,陈新对这个左昌昊印象很好,既能混黑道,也会做生意,为人也不错。

船开了很远左昌昊还站在码头,宋闻贤对陈新道:“这位左兄值得结交。”

客船一路顺流而下,快要进入长江,船东带着一群船工在船头放好桌案,在上面摆开肉食和果品,又恭恭敬敬的叩拜。

那个左昌昊派来做钱庄的人叫许道帆,也是福建来的,他对陈新等人道:“他们每次进长江都要拜祭河神,求河神保佑他们平安渡河。”

陈新等人这才恍然,看他们样子倒很虔诚,等他们把仪式做完,船工们一拥而上,把拜祭的食品抢夺一空,各自大吃起来,刘民有有点好笑道:“他们到底诚不诚心,这东西不是供给河神的么。”

那船东过来与陈新等人打招呼,他这船是巡检司的人帮忙定的,他试探了几句,想知道陈新等人的背景,陈新打着哈哈乱说了一通,总之给这个船东的印象是凤阳巡抚衙门的人,船东得出这个结论后更加恭敬,因为凤阳巡抚又兼着漕运总督,对他这样跑运河的人来说,那衙门的人万万得罪不起。

他们顺流而下,速度很快,当天天黑前就到了龙潭,它的对岸是瓜埠和仪真,都是大运河与长江的通江口,船东告诉他们,扬州段的通江口有三个,分别是瓜州、仪真和白塔河口,他这船是湖广的,便只能走仪真通江口。夜间航行不便,他们便在龙潭停了一晚,第二天天亮后渡过长江,进入了仪真的通江口,顺着里河往扬州开去。

……

“前面不远就是扬州钞关,这个船东自己去交钞关税,今夜我们便上岸住,我给船东加了银子,包了这船去临清,扬州停个两三日,应该足够周来福他们找铺子了。”陈新来到刘民有房间,满面笑容,他一屁股坐到床上。坐一坐后,感觉不舒服,两脚把鞋子一蹬,干脆躺下,脚翘起老高。

“看你高兴的,是不是打算买几个瘦马回去?”刘民有对扬州听得最多便是瘦马。

“二十四桥风月无边,又岂止瘦马。在秦淮河败了性,我不信在这扬州还那么倒霉。”陈新摇头晃脑,然后一咕噜坐起来,压低声音对刘民有道:“钞关那里就有九条胡同,船东说姐儿成百上千,去不去见识见识?给你报销。”

穿越前的陈新当过办公室主任,迎来送往,这些早已不稀奇,穿越后身份渐高,反而一次都没有去成。刘民有这个书呆子则从来没去过,穿越前他没这个胆子,这次在秦淮河上倒是见识了一番,多少有些好奇,特别是杀人之后他一直有种迷茫的感觉,似乎所有事情都可做得,这几日又听宋闻贤等人调侃,被陈新一提,刘民有心中有了一点小小的向往。

“报销?开啥发票,你好意思去,你马上一妻一妾还不够,再说都是些苦命女子。你就别去折磨人家了。”刘民有还在守着最后那一点道德标准。

陈新毫不脸红道“这你就大错特错,若都象你这般,鸨母没有收入,这些女子今日便要受气,她们以后又如何能有钱赎身,所以你应当把这种行为看做帮扶失足妇女的善行。”。

刘民有哭笑不得,照例的,他还是说不过陈新,“那卫队咋办,总不能带着一起去。不然形象可完了。”

“他们当然不一起,我安排他们先去城里,晚间便在城内住,我就带海狗子一个人,船东说还有半个时辰才到,你先想好了去不去。我回房换衣服。”陈新说着站起身往门口走去。

刘民有想一想还是没下决定,便对舱门外大声道:“反正要下船,我先随你在岸上看看,我就带傻和尚好了,另外,身上带多少钱好?”

“带钱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走廊中传回陈新调侃的笑声。

第020章扬州

扬州,最早是吴国的邗城,东晋设广陵郡,至唐代改称扬州,它南临长江,北通中原,最早的一段大运河便在此处,由吴王夫差所建,时称邗沟。自隋代南北大运河开通,扬州成为江海合一的大型港口,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天下航运和商业的中心。

唐中之后经济中心慢慢南移,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使得扬州的商业地位更加稳固,它通过长江流域连接巴蜀、两湖、江西、江浙,通过大运河连接北方,通过沿海连接福建、广东,还有去日本、大食、波斯、印度的海外贸易。是唐代最为繁华的商业城市,诗称“十里长街,十万人家,夜市千灯,高楼红袖。”从此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文人墨客流连其中,留下无数千古传诵的诗句。

在明代,京杭大运河全程贯通,再无陆路中转,扬州因处大运河中段,南北交汇,繁极一时,人口近百万,远远超过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城市。

除货物齐备外,最为有名便是扬州清明、两淮盐商和扬州瘦马,再有,便是陈新仰慕的二十四桥风月了。

……

“公子来此可是要择一小妾,若如此,不可错过我家,我家中尚有七八位姑娘,人人皆是万中无一,填词作画,琴瑟歌舞,无一不精,便是那床帏功夫,也由假母仔细调教……”一个约50岁老头亦步亦趋跟在陈新身后,口中介绍着他的产品。他日日便在钞关码头察言观色,看到衣着光鲜,前呼后拥之人,便上去打听询问,便如后世推销保险一般。

陈新笑着没有言语,慢步走在前,身后一群便衣打扮的亲卫,见陈新没有示意,也不管这个老头,留一人在老头身后监视,另分出三人走到前方,其余三人分散到周围,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彪悍之气曾让老头犹豫,不过显然他是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掮客,这些还不足以让他退却。

从钞关下船后,船东自去联系纳税,陈新和刘民有便带着随从下船,转出码头不远,因两人衣着不俗,又有随从,便有数人前后搭话,询问购何种货物之类,然后便是这个老头出现,他一眼便判断出陈新是老板,随即上来搭话。见陈新不语,又转向后面的刘民有。

“这位公子一见可知是人中龙凤,我家女儿……”

刘民有挥挥手“我已娶妻……”

“当然、当然,我家女儿可个个都懂为妾之道,上敬父母、下敬大妇,谁人不知扬州姑娘最会为妾,便是湖广、四川、江西的富贵人家,也是要到扬州来……”

“好了好了,真不需要。”刘民有不耐烦起来,刚下船便遭遇几拨,犹如去旅游时还没到景点,先被强制购物一番。他对傻和尚使个眼色,示意他赶走这人。

傻和尚二话不说,在刘民有目瞪口呆中,噔噔噔几步上来就抓住那老头衣领,单手一用劲,已把他双脚提得离地,另一手挥起,酒碗般的拳头便待往那老头身上打。

“住手,谁叫你打他来着?”刘民有连忙阻止。

“大人,我看你使眼色来着。”傻和尚挥起得手改为抓头。

“我让你把他挡着便是,没叫你打人。”刘民有怀疑自己选这个大块头当贴身侍卫是个错误。

“哦”傻和尚这才放下那老者,那老者被这门神一般的大汉一抓,吓得说不出话,现在都无法动弹,只不停喘气。

傻和尚两手伸直,铁塔般挡在老者面前说道“你若再来,我就挡着你。”

刘民有无语的转头,周围的亲卫一片哄笑,见刘民有看过来,不敢再笑,有几人转过脸,用手捂住嘴。刘民有快步追上陈新,闷不做声,陈新转头笑着对他道“若实在不行,便换一个,这傻和尚打架一把好手,当侍卫反应差了点,让傻和尚去巡捕队吧,闹笑话事小,不能履职事大,尤其又是贴身侍卫。”

刘民有想起蓟州时傻和尚镇守店门的背影,摇摇头,说道“不用,习惯了。”

刚才那一幕后,周围的掮客牙行人等无人再敢上来,此时一行走出码头,进入一条宽阔的青石街道,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时有搬货的挑夫往来,两侧店铺林立,布幔木牌鳞次栉比,南腔北调的叫卖声不绝,刘民有感觉回到了前世的批发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