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9章

大宋神医-第9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让葛大人睡上一整天,然后先吃些稀粥,等身体好些再吃粗食!”赵磊连忙转移话题对葛夫人说道。

“多谢赵神医救我家老爷一命!”葛家众人看到葛县令祥和的睡容,当然明白赵磊真的将他治好,所以在葛夫人的带领下,齐齐朝赵磊跪下恭敬说道。

“葛夫人言重,快起来吧!这是三石应尽的职责,哪能受葛夫人如此大礼!”赵磊连忙搀扶葛家人说道。

葛夫人带着各家众人,坚持跟赵磊行过大礼之后,让李兴带领田岩、萧神医和赵磊下去休息了。

“三石兄此番救治葛大人成功,华佗一脉再次扬威天下,定然能名垂青史,誉满天下啊!”走出卧室,李兴马上对赵磊恭维说道,称呼已经从最初的赵兄弟,变成三石兄了。

“那里!还要多谢家师教诲啊!”赵磊谦虚说道。

“呵呵!贫道可不敢教诲,华佗一脉,已经流传千年,又岂是贫道可以教诲的!”田岩看到赵磊成功救活葛大人,高兴的玩笑说道。

同行是冤家,在眉山县乃至整个成都府,田岩都压制萧神医整整一头,如今田岩更收了一个好徒弟,更让萧神医眼红不已,生着闷气,也不说话,径直跟在最后。

县衙后院,除了县令家属,是不能居住其他人的,眉山县的驿所,就在县衙不远,李兴将三人安顿到驿所,就告辞忙碌公事了。

赵磊经历一场手术,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精神消耗很厉害,早早就安歇了。

………………………………

葛县令第二天就醒了,虽然精神不是很好,但是仍然接见了赵磊,并表达了一番感激之情。

赵磊给葛县令几盒消炎药,然后让田岩开一些草药,再针灸治疗一下,就告辞而出,准备返回道观了。

谁知道赵磊刚想上马车,却被田岩给挡住了。

“师父!你这是干什么啊?”赵磊惊愕的问道。

“干什么!听说你从古裘那里,弄到十万贯交子,现在你有钱了,难道还住在道观啊?”田岩没好气的说道。

“不住道观,徒儿住那里啊?”赵磊仍然不明白,以为田岩要赶人,委屈的问道。

“笨蛋!你马上就要和岚儿成亲了,难道你要在道观里面成亲啊!到底是岚儿嫁入你们赵家,还是你入赘田家啊!”田岩看着赵磊来气的怒骂道。

“师父的意思是?”赵磊还是不太明白北宋的婚假风俗,谨慎的问道。

“还不明白,贫道怎么收了一个这么笨的徒弟啊!师父的意思是,你在眉山县买下房屋,然后收拾妥当,请几个长工丫鬟,然后就可以请县里老者去道观提亲了,你不会真想入赘田家吧!”田岩用朽木不可雕的眼光看着赵磊说道。

赵磊算是明白田岩的意思了,这是在催婚啊!不过仔细想想,北宋小姑娘十四岁已经是合法结婚年龄,男子是十五岁,如今赵磊本人都二十一岁了,而田岚也十六岁了,再不结婚,都成老姑娘了,田岩心中也急啊!所以听到赵磊有钱,看到赵磊有名望之后,就开始催婚了。

“明白了师父!徒儿马上买宅置产,然后请县里老人去道观提亲!”田岩急,赵磊难道不急吗!一个娇俏可爱的少女,却只能看不能吃,怎么可能不急呢!现在终于得尝所愿,当然大喜说道。

“十万贯你随身带着吗?”田岩对赵磊问道。

“没有!十万贯那么多,谁能随身带着啊!现在身上只带着一千贯,准备给师妹买些首饰的!”赵磊突然想起他身上竟然没有带钱,就连忙对田岩说道。

“明天为师让岚儿来一趟,将你需要的东西给你带来,你们随便也商量一下需要什么东西!”田岩对赵磊吩咐一阵后,招呼马夫离开了,将赵磊一个人仍在了眉山县。

无处可去的赵磊,不愿意叨扰刚刚病愈的葛县令,只好找李兴这个眉山县主簿打扰几天了。

………………………………

赵磊在县衙找到的李兴,这个眉山县主簿,正在看着一张地图紧皱眉头。

“三石兄的意思,是要在眉山县定居,所以购置房屋田产!”李兴看着突然而来的赵磊,兴奋的问道。

干吗这么兴奋,定居而已,又不是卖身,用得着吗!赵磊看着兴奋的李兴,疑惑的点点头。

“好好!看看这张地图,里面的空白之处,都是无主田产,如果山石兄想要,本官可以优惠提供给你!”李兴继续兴奋的说道,眼睛中已经开始冒出红光了。

赵磊疑惑的看看地图,发现这是一张眉山县附近的土地资料,上面除了眉山以北,还有以南附近百里,再南边的田地,居然都是无主之田。

“这么大的地方,怎么没有人耕种啊?”赵磊很不明白的问道。

“唉!眉山县人口太少啊!再说本朝向来不缺粮食,占城稻的传入,使得朝廷再不为粮产发愁,从此开始重视商贸,结果是粮食价格低廉,粮贱伤农啊!现在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眉山以南已经出了成都平原地区,处处山林,除了那些有矿产的山林,其他地方根本无人愿意购置,所以才空置下来!”李兴叹息的说道。

不会吧!北宋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粮食居然多到消耗不完,粮价低到无人愿意种粮,居然开始重视商贸,原来北宋重商的原因在此啊!这恐怕是后世所有历史学家都想不到的吧!赵磊不敢置信的想到。

第一卷 眉山神医 

第十三章 置产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北宋初期时引入中原,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占城稻在中原的推广,对北宋造成很大的冲击,生长周期短,产量也不低的占城稻,使得北宋彻底解决了缺粮的烦恼,从此大力发展商贸,造就了最繁华的北宋。

占城稻初入中原,短短几十年已经遍布南方各路,到了天圣年间,北宋十八路,到处都种植着占城稻,大中祥符五年,朝廷从福建一次取占城稻种三万石,也就是一百多万公斤的种子,分发各路,开始大面积的普及占城稻。

“眉山县也开始普及占城稻了吗?”赵磊回忆一下对占城稻的认知,对李兴问道。

“已经开始了,但是很少人种,要知道南北的饮食差距很大,在整个北方,麦才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另外还有大麦、高梁、大豆等农作物,占城稻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北方产量始终比不上小麦、高梁等可以套种的农作物,所以很少有人种这些东西!”李兴这个眉山县主簿,对这些民生事物非常了解,仔细的跟赵磊解释到。

“为什么眉山县南没有人耕种呢?”赵磊奇怪的问道。

“太偏远,那里是边疆,治安情况也不好,所以才没有去种!”李兴叹息说道。

“没人种就没人种,反正大宋也不缺这一点耕地,你愁什么啊?”赵磊没好奇的说道,他对李兴将那些没人要的土地卖给他有些不满。

“问题是那也是眉山的土地啊!那么大片的土地荒芜在那里,是我们这些父母官的责任啊!所以才这么发愁啊!”李兴感叹说道。

“对不起!恕在下帮不了李大人了,在下可不愿意要那些偏远而且危险的地方,土地不说了,在下想在眉山县购置一处房产,李大人可要帮这个忙啊!”赵磊对李兴笑着说道。

“房产!这个到好办,三石兄准备购置什么样的房产啊?”李兴对赵磊问道。

赵磊他还真不知道北宋的房价行情还有手续等东西,就对李兴仔细问道:“李大人!眉山的房产具体什么价钱,还有购置房产需要什么手续?”

“购置房产手续十分简单,每栋房子都有房籍,到时只要到县衙备注,写下转卖证明,签字画押既可,至于房产的价格,看房产的大小和位置,有高有低,三石兄具体要买多大的房子啊?”李兴对赵磊问道。

赵磊心想娶妻结婚,当然是人生第一大事,当然要买最好的房子,正好手头有十万贯交子,留一半日需,剩下的全部用来买房子好了。

想到这里,赵磊就对李兴说道:“李大人!不知五万贯能够买到什么样的房子呢?”

李兴惊愕的看着赵磊,苦笑说道:“三石兄莫开玩笑,小小眉山县,恐怕没有价值五万贯的房子,换成成都府等各处府地,还有汴京之地,才能找到这么好的房子!”

这次轮到赵磊惊愕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北宋的房产居然便宜到这种程度,一个几万户的大县,居然找不到价值五万贯的房子。

其实这是赵磊低估了五万贯交子的购买力,在北宋时期,一斤米也不过价值三陌,换算起来,北宋的一陌差不多等于千年后的人民币五毛钱,而一贯等于七百七十陌,就等于人民币三百八十五块,而五万贯,就是一千九百二十五万人民币,就是千年后,四川县城之中,有价值两千万的房子吗!恐怕也只有成都、首都、上海那些大地方才有吧!

赵磊万万没有想到,整个眉山县居然没有价值五万贯的房产,只能退而求其次说道:“现在眉山县空置出售的房产,最好的要多少贯?”

“六千贯,这已经是眉山最好的房子了,在迁居成都府的眉山富豪留下的豪宅,依山傍水,面积极大,那栋豪宅,能够居住八百人!”李兴对赵磊介绍说道。

能住八百人的豪宅,就我和师妹两个人住,多空荡寂寞啊!要请多少长工才能打扫过来房间啊!还是算了,把钱花到那么大房产上,不值得,还是找个小地方暂居吧!反正早晚要去汴京见识一下,这里也住不长久。赵磊摇头想到。

“李大人!在下想要一个十几个人够住的小院子就行,不知可有啊?”赵磊对李兴问道。

“两开四合的院子,前后门,院内东西南北四栋阁楼,中间是天井,眉山最平常的富户院子,三百八十贯,眉山到处都有!”李兴对赵磊说道。

“去那里找啊?”赵磊决定就要这种院子,马上对李兴问道。

“去南街那些茶坊吧!那里有很多卖房子的姑婆,去那里问问,看看房子情况,然后到这里备注就可以了。”李兴对赵磊说道。

“多谢李大人的指点!”赵磊搞明白如何买到房子,对李兴告辞而去。

姑婆是北宋一种中间人的通称,这些姑婆都是生活本地多年,熟悉周围事情,有无事可干的泼皮,凡是买卖房产田产等事物,总不能一家一家的去问,于是姑婆这种职业就出现了,他们接受卖方的委托,在茶坊这些地方等候卖方的询问,一旦做成买卖,就从中收取佣金赏钱。

姑婆有男有女,大多是四十岁以上,在本地生活几十年,对各种事物都十分熟悉的老人。

南街是眉山最热闹的街道,因紧邻南门而成名,街道两旁皆是各种商铺,吃穿住行比比皆是。

找到一间挂着醒目蓝绸牌子的佟家茶坊,赵磊看到里面喝茶聊天的人不少,举步走了进去。

今天的赵磊还是穿着昨晚见葛县令时候的衣服,上身青色绸缎短衫,下身墨绿罗裤,一身下来怎么也要几贯钱,不是寻常人家能够穿的起的。

茶坊跑堂的小二,一看赵磊的打扮,就知道贵客上门,马上点头哈腰的在茶坊前迎接。

“早晨起来七般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北宋谚语,说出茶在北宋的重要地位。

茶的商铺最早出现在唐朝,那时叫吃茶店,北宋改名茶坊,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北宋很多茶坊更是兼营食酒,从单一的文化茶变成了商业茶。

赵磊步入茶坊,盛唐的文化茶店中的名人字画,儒雅风骨已经全然不见,整个茶馆之中,四壁变成各种菜筹、茶筹和酒筹。

所谓的筹,就是写着物价和名称的竹片,一般挂在非常醒目的地方,供客人选择,就像千年后的菜谱。

“你们这里最好的茶是什么茶?”赵磊坐在一张空座之上,对恭敬候在旁边的小二问道。

“公子爷是外乡人吧!来到眉山,怎么能不尝尝我们峨眉山的极品云雾呢!《华阳国志&;#8226;蜀志》有云: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

峨眉云雾中,有不得不提起大峨寺云雾,峨眉山大峨寺一带盛产云雾茶,为峨眉山云雾茶之极品,再加上用玉液泉水沏峨眉茶,可谓双绝!茶水清亮、茗香扑鼻、喝到口中、香在心里,顿觉神清气爽,是不可多得的极品啊!公子爷来上一壶!”茶坊的小二可谓专业,一套套说得那个顺口溜。

“好!那就来一壶小二你说得大峨寺云雾茶!”小二的快嘴顿让赵磊感觉干渴起来,马上大声说道。

“好勒!马上到!”小二推销完毕,转身欲走,却被赵磊喊住。

“小二!本公子准备在眉山定居购置房产,你找一位牢靠的姑婆过来!”赵磊对小二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