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580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580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口之战的启发,英国的潜艇部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组建了起来。
  而这一切,都是在海军经费被削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都说明,费希尔的工作卓越而富有成效。
  虽然对海军一直要求追加造舰经费感到不满,但邱吉尔对费希尔的“支队防御”理论和战列巡洋舰计划却是十分支持的,因为在他看来,战列巡洋舰可以使英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拥有强大火力和高航速的战列巡洋舰可以在大洋上扫荡任何袭击舰,追赶它们“直到世界的尽头”。但邱吉尔和费希尔都没想过,用如此昂贵的大型舰艇在大洋上追歼袭击舰甚至是武装商船是否划算?如果想要保护英国的全部海上航线,到底需要部署多少艘战列巡洋舰?是否只有袭击舰才是英国海上航线的唯一威胁?
  1911年至1915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一直和费希尔一样,是战列巡洋舰的铁杆支持者,但和好多人在战后的表现一样(象英国皇家舰队司令杰利科上将,费希尔的“传记人”培根上校,英国战列巡洋舰火控系统的发明者德雷尔以及斯科特等人),在日德兰大海战结束后,邱吉尔极力避免把自己和损失惨重的战列巡洋舰联系起来,而是拼命抬高自己在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上所做的贡献,竭力洗刷自己。在邱吉尔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第一卷《世界危机》中,他不但只字不提自己曾和费希尔一样希望英国皇家海军优先装备战列巡洋舰,而且还在一个注脚中说他在战后认为战列巡洋舰的建造是一次“愚蠢的尝试”。
  ……
  继续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八百六十九)造船业和工业发展
  在华俄战争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步入近代以来最为难得的发展时机,尽管由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颇为险恶,但中国却明智的没有卷入到列强疯狂的“造舰竞赛”及扩军备战中,而是一心一意的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而当时的华夏共和国执政孙纲和中国的外交官们利用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给中国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和中国相邻的日本,却仍然企图通过成为英国的军事附庸等冒险手段而使自己强大起来,结果却在西方列强的瓜分下日益没落,国土受到蹂躏,人民惨遭屠杀,财富被洗劫一空。而中国却迅速成长为世界工业和军事强国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就已经成了除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海上强国。
  而一个工业化的中国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中国的造船工业的兴盛。
  伟大**导师恩格斯在1877年回顾欧洲舰船发展历史时指出:“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近代机器大工业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系统,无论是材料加工技术,还是能源动力开发以及制造运输等,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不仅使工业生产在工厂内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且加强了各个工厂之间、各个工业部门之间、工业与商业之间的联系。例如,由于蒸汽动力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动燃料工业、机械制造工业、钢铁冶炼工业、采掘工业、材料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的发展,并促使其形成互相促进、互相依托的共同发展局面,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项,即会使它们出现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并且会影响其共同发展速度。
  中国自步入近代以来,为了应付来自海上的危机,在一批又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优秀人物的领导下,中国在向外国购买新式军舰巩固国防的同时,大力发展了自己的造船工业,将海军舰艇装备的更新由向外国购买逐渐过渡到了以自身制造为主,使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力量一点一点的提高,逐渐的赶上了世界潮流。象中法战争中,虽然福建水师在法国远东舰队的突袭下全军覆没,马尾造船厂也几乎全部被毁。但由于自身的技术力量都在,造船厂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仅仅过了一年就造出了排水量达2200吨的巡洋舰“镜清”号,发展自身造船能力的优势在这次事件中已经体现了出来。
  这一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已有了相当水平,尽管当时的清朝政府急于建立海军,差不多完全走上了几乎全靠外购军舰组建海军的急功近利之路。但包括裴荫森和孙纲在内的一批有识之士对于造船工业与整个工业体系的内在联系却知道得十分深刻,因此并没有使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陷于停滞,而是想尽各种办法,促进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
  近代工业各部门行业之间。复杂有机的关系,对于造船业的单独发展其实是不利的。象在历史上,晚清名臣李鸿章主张外购军舰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认为自制的军舰价格很高,有时高达外购价格的3倍。这里面除去旧王朝官员的贪腐和落后的管理方式对造舰成本的增加外,中国当时没有一个与造船工业相匹配的现代机器大工业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倾力发展造船业,以此带动与之相关的采矿、炼钢、机械制造等工业,则会极大地促进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加快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富有远。见的有识之士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无论是晚清时期还是后来的华夏共和国时期所建立的造船厂,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同样存在着成本高的问题,但当时的中国领导者们通过将“官办”的造船厂拍卖给私人经营变成了“商办”,因而改善了造船企业内部的管理,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国家又对这些企业保留了相当大的控制权,以保证其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顺从地为巩固国防的目标提供服务,因而使得中国的造船工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并间接的促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后世的很多人都认为,在向外。国购舰的同时没有忘记本国造船工业的自主发展,才是中国崛起的内在根源。
  从19世纪后半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海军技。术的发展迅速,不管是哪个国家,任何一艘军舰都很难保持超过5年的领先时间。因此,要跟上这样快速前进的步伐,仅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到外购新式军舰中来保持海军舰艇的更新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如果自身建立起来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则不但可以自主的研制生产先进的舰艇,其它工业门类还可以在造船工业的带动下获得长足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国家工业力量的强大反过来就可以再造更多、更先进的军舰,就能够在当时“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事实上,中国在近代的重新崛起正是始终贯彻了。这一思路的结果。象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从日本获得的赔款除抵消用于战争的部分费用外,其中的大部分都用于造船工业扩充的费用,而北洋船政局的成立则是中国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正是在这里,中国自制的第一艘万吨级战列舰“龙扬”号下水。而建造“龙扬”号战列舰需要大量的钢材,中国国内的钢铁工业也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象“龙扬”号战列舰近三分之一的钢料铁件都是出自于本国的工厂。而在1901年中国的“龙昶”号战列舰下水时,已经能够做到大多数的部件国产化。到1907年“北洋船舶重工”建造“龙权”号战列舰时,中国已经能够全部使用本国的产品代替进口钢材了。由于造舰的需要,中国海军还在旅顺港设立了海军兵工厂,成为中国海军最主要的火炮制造工厂,不但为中国海军制造了大量的不同口径舰用火炮,还为中国陆军研制产生了多种型号的火炮,象中国的第一门迫击炮就出自这里。1899年,汉阳钢铁厂引进的德国西门子炼钢高炉投产,使中国能够生产钢轨和炮用钢材。到1903年,哈尔滨、盛京、锦州、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都设立了兵工厂,中国已经能够独自生产各种不同口径的火炮了。
  在取得华俄战争的胜利后,中国海军在本国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速度更快了。为了追赶世界海军的新变化,1907年,排水量高达22332吨的“龙权”号、“龙渊”号战列舰分别在大连造船厂和上海造船厂开工,该级舰拥有9门305毫米主炮和12门152毫米副炮,这是中国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工业力量建造如此大吨位和高性能的主力舰。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工期相对较长,两舰分别于1910年4月27日和1910年5月12日才先后完工。从而开启了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无畏舰时代”。
  在“龙权”号和“龙。渊”号的建造过程中,大连造船厂和上海造船厂还上演了一场“劳动竞赛”。这两艘战列舰的建造工期几乎完全相同:“龙权”号的开工日期是1907年2月17日,“龙渊”号比“龙权”号要晚一天,两舰的预定下水时间都是1910年5月1日。随着日益接近完工,大连造船厂和上海造船厂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龙渊”号的下水时间由于海潮原因落后于“龙权”号,致使上海造船厂上至厂长、下至普通工人的全体人员处于高度自责和精神紧张的状态。1910年1月17日,在进行主机试车前夕,“龙渊”号的蒸汽轮机发生故障,虽然问题不大,几天之内就可以修复,但负责制造主机的上海造船厂造机部长刘锦涛还是深感责任重大,于次日即引咎辞职。这种全民族的造舰热情成就了中国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龙权”级战列舰的最终建造完成也标志着中国的造船水平已经真正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正是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建造这些军舰的过程中累积起来了,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些技术都迅速转为民用,使中国在1955年就超越了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全球最高水平的造船技术。
  对后人来说,历史已经用事实证明,靠金钱是买不来强大国防的,只有自身的造船工业企业以及其带动起来的国家工业体系的发展壮大,才是国防事业和国家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
  求大家接着打赏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八百七十)“凤鸣”方案
  “这是俄国最新完工的‘安德烈。佩沃兹万尼’级战列舰,一共两艘,还有一艘叫‘沙皇保罗一世’号。排水量为16570吨,舰长133。5米,宽24。4米,吃水7。92米,16600马力的时候航速可以达到18节,最大载煤量1900吨。它们的装甲也是克虏伯装甲,水线主装甲带为178到229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254毫米,炮座装甲102毫米到229毫米,副炮塔装甲正面178毫米,侧面152毫米,75毫米炮炮廓装甲76毫米,武器为2座305毫米40倍径双联装主炮炮塔,6座203毫米50倍径双联装炮塔,20门75毫米50倍径炮,20门47毫米炮,6门37毫米机关炮,2门75毫米陆战炮,8挺机枪,5具457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估计舰员大约为800人左右。”
  “刚下水就是过时的东西了,不过,对俄国人来说,在波罗的海家门口应应急,应该是比他们那些老爷舰顶点用的。”
  “俄国人在这方面是不甘心走在后面的,俄国海军部已经正式邀请了五十一家大型造船厂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进行新式战列舰的设计,还准备正式向这其中的二十七家造船厂公开招标,如果不是因为咱们和他们打完仗才不长时间,大船台也没有多少空着的,我都想提议咱们的造船厂也去竞标看看。”
  “俄国人的技术要求都是什么?”
  “他们的主要技术要求是这样的:排水量不超过23000吨,长度和吃水分别限制在172米和8。2米以内,干舷不得低于4。6米;双联装或者是三联装305毫米52倍径炮12门、每门炮备弹100发,16门120毫米副炮、弹药基数300发,4具鱼雷发射管,12条鱼雷;水线主装甲带200毫米,上中下甲板分别厚37、25和12至18毫米;蒸汽轮机主机。标准排水量时的初稳性高界于1。68米和2。1米之间。”
  “12门305毫米主炮?俄国人可真敢想啊。他们的设计方案都定下来了么?”
  “俄国海军部允许本国造船。技师以个人身份组织设计小组参加竞争,并要求所有的方案全部报给海军当局。听说由5家俄国造船厂和8家外国企业以及5个单独设计小组一共提交了51个设计图样。最后是什么应该是还没定。”
  “有意思,不过俄国人的举动还是。有做‘鸡贼’的嫌疑。依你看,有好的设计方案值得咱们借鉴么?”
  “大多数都是不切实际的废物,。象俄国前造舰官波克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