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363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363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发疯一样的扑了上来,一只手奋力的拨开那支步枪,她的身子旋转着划出一个优美的弧线,就象是在为心爱的人起舞一样,而她纤巧的右手上,却握着一柄锋利的短刀,随着她身子的旋转,带着夺目的寒光,划向她的敌人。
  (五百五十八)关于阿富汗战事的推演结果
  仿佛雪亮的刀光能刺伤人的眼睛,马苏德只见到寒光一闪,一股鲜血喷泉般地射到了他的脸上,俄国士兵的身形瞬间停顿,紧接着,他看到她的身子还在不停地旋转,一股又一股的鲜血继续四下飞溅,他立刻收刀入鞘,一只手瞬间抓住她握刀的手腕,一只手安抚似的放在她纤细的腰间,让她在这致命的旋转当中停了下来。
  月光中,他看到她饱满的胸脯因为紧张和激动而不停地起伏,当她看见那个被他连砍了数刀的俄国士兵的身子直挺挺地摔倒在那里,她因为紧张而绷紧的身子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看不清她的面容,但他看到了她那关切的目光。
  “我们走。”他和她看了看周围没有人,麻利地拿走了被杀死的俄国士兵的装备,隐入了黑暗的夜色当中。
  周围还时不时的传来刺耳的枪声,他在她的带领下一路奔跑着,将枪声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他们先走了,没有等我们。”到了一处山坳,她看了看周围,说道,“我们能追上他们。”
  “先不用。”马苏德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抓起地上的一把土嗅了嗅,说道,“我们晚上容易迷路,就在这里等天亮吧。真主会保佑我们,不会被敌人发现。”
  她本来在关心地看着他有没有受伤,听了他的话,她不由得看了看天上。仿佛是要验证他这个“圣者”所说地话,大片大片的乌云这时突然出现了,遮挡住了皎洁的月光,天一下子变得阴暗起来。
  她走到他身边跪下,虔诚地捧起了他的手,不住地吻着,他看见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的眼睛里掉下来。
  他的心里阵阵暖流涌动。但他在表面上还是不能流露出来。
  因为他在她和许许多多象她一样地人心目中,是一位从真主那里来的“圣者”。
  他们隐蔽在了山坳当中。他休息,她替他放哨。
  而今天,对另外一些阿富汗人来说,也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阿富汗王国地宫殿里,阿富汗国王阿卜杜勒。拉希姆汗面色阴郁地听着大臣们的报告。
  “俄国人没有宣战就已经进入了我国,目前正在向首都逼近。”报告的大臣说着,声音似乎有些颤抖。“军队和人民正在进行抵抗。”
  “俄国人这么做的原因。俄国大使是怎么说的?”首相问道,
  “他没有给我们任何解释,”大臣说道,“他们在冲突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的离开了。”
  “而你们却一无所知?”阿卜杜勒。拉希姆汗双眉紧皱,他地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我们是时候向英国求援了,陛下。”首相看着阿卜杜勒。拉希姆汗国王说道,“如果波斯人也在这个时候向我们发动进攻的话。我们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向英国人求助,没有别的办法。”
  “可那样就意味着我们将成为英国人的附属国。”一位大臣说道,“我不明白,俄国人这一次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进攻我们,他们说过要帮助我们对抗英国人的。别忘了我们曾经两次遭受英国人的入侵。”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地朋友。”阿卜杜勒。拉希姆汗说道,“只有真主是我们的依靠。”
  所有的大臣都默不作声的垂首站在那里,不再说话。大殿里的空气一时间变得无比的压抑和沉闷。
  “我们曾经两次打败过英国人,但今天,我们昔日地朋友变成了敌人,他们从我曾经留恋过的草原向我国入侵,逼近我的首都,对我来说,真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而我们现在。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号召军队和人民。拿起武器抵抗入侵者。”阿卜杜勒。拉希姆汗国王的声音打破了难堪的寂静,“告诉英国大使,我们接受英国的‘好意’,并请求英国的‘帮助’。”
  “五万俄军兵分三路进入阿富汗,阿富汗军在每一个山口阻击俄军,但因为装备落后,缺少弹药,没有守住任何战略要地,”王士珍对孙纲说道,“阿富汗各地民众群起抗击俄军,据称俄军损失不小,但仍然在向前推进,阿富汗国之王都喀布尔已经陷落,阿富汗国正式对俄宣战,这是宣战文告。”他说着,把情报递给了孙纲。
  “愿万能的真主赐你们世世代代平安,……俄国人在进攻我们,他们毫无理由地掠夺我们地财物,焚烧我们的村庄,杀害我们地人民,就象他们在世界的好多地方犯下的罪行一样,……他们想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奴隶,因此,我的人民啊,我,阿卜杜勒。拉希姆汗,你们的国王,号召你们,拿起武器,同俄国人战斗,将他们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宁愿成为俄国人的敌人而死去,也不要成为没有信仰而活着的奴仆。……不要听信他们的花言巧语,不要投降,忍耐一下,我,你们的国王,就要带着《古兰经》和剑到你们那里去,带领你们去打击俄国人。……不要有任何归降俄国人的企图,也不要有这种意念,真主是不会允许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的。……以过去判断未来吧!真主与我们同在。……”
  看完了这张阿富汗国王对俄国人宣战的文告,孙纲微微一笑,问道,“英国人那里有没有消息?”
  “有,”王士珍说道,“英国外交部向俄国人提出了最为强烈的抗议,他们援引和阿富汗人的签订条约,称阿富汗国在英国的保护之下,要求俄军立刻停止前进,退出阿富汗,否则,英国将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阻止俄国的野蛮侵略。”
  “俄国人又怎么说?”孙纲听了王士珍的话点了点头,又问道,
  “俄国人说他们从来就没有承认过阿富汗是英国的保护国。”王士珍答道,“俄国人说是阿富汗境内发生的针对俄国侨民的暴乱给俄国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阿富汗国王又不阻止,他们才出兵代阿富汗国平乱的。”
  “还是老一套的‘理由’,代他国平乱。”孙纲哼了一声,说道,“英国人现在还没有出兵,是吗?”
  “在印度之英军主力多已抽调至南非,我觉得,英国人应该是不大可能从印度出兵助阿富汗国抵御俄军。”王士珍说道,“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英国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再说了,阿富汗土狭民贫,地势险恶,英国恐怕不会为了这样一个国家和俄国人大打一仗的。”
  “也是。”孙纲笑了笑,说道,“但是阿富汗地处险要,且临近印度,如果英国人坐视阿富汗落到俄国人手中,将来不怕俄国人以此地为跳板,打印度的主意吗?阿富汗如果落到俄国人手中,可就等于英国和俄国直接‘接壤’,没有任何缓冲了啊。”
  “部长说的是,所以我觉得,英国人虽然不大可能直接出兵,但肯定会以别的方式支援阿富汗人抗俄,绝不会坐视不顾。”王士珍说道,“最有可能的是,从印度资助阿富汗人以军火,帮助阿富汗人作战。”
  “依你看,这盘‘棋’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孙纲听了王士珍的分析,面露赞许之色,说道,
  “大伙儿就目前的局势已经进行了兵棋推演。”王士珍说道,“又结合了阿富汗以前抗英时的战例分析,此战结果应该是很明朗的,俄军必败!”
  “哦?为什么?”孙纲听王士珍说的这么肯定,不由得有些奇怪。
  从后世穿越来的他当然知道,当年世界超级大国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结果。
  但当苏军一开始进入阿富汗之后,当时可是没有任何国家会猜到,苏军以后的失败。
  而现在的情形和那时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情况并不完全一样,王士珍和参与兵棋推演的人为什么现在就敢这么肯定呢?
  “这是大家一起分析的结果,我可不敢掠美,”王士珍笑了笑,说道,“俄军必败的原因有四:阿富汗多山地,地势崎岖,险峻难行,不利于大军作战,俄军之重炮难以发挥作用,其兵虽众,然而展开不易,不得地利,此其一也;阿富汗人曾两败英人,面对**素来不甘屈服,俄军入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阿富汗人仇恨俄人,势必死力拒之,此其二也;英人不欲阿富汗陷于俄人之手,必当助阿富汗抗俄,此其三也;俄军远来,补给不易,且俄军士兵多为从哈萨克等地强征而来之土兵,彼等土兵信奉回教,同阿富汗人一般无二,不愿同共信一宗之教众作战,闻俄军中斯拉夫兵仅占十之一二,以少数横暴之斯拉夫兵统带多数之回教土兵征战,有百害而无一利,此其四也。以此四项知俄人必败,且俄人不宣而战,为列国所不齿,其无论天时、地利、人和均无有也,其何能胜?”
  (五百五十九)南北战场之议
  听了王士珍的话,孙纲点了点头。
  自己手下的这些参谋现在已经能够全面客观的分析世界大势,并做出正确的推论了。
  “而且,此次阿富汗战事大起,英俄两国深陷其中,与我国当有大利。”王士珍说道,
  “何以见得呢?”孙纲问道,虽然他同意了海闻鹏等人的计划,认为这么做对中国有利,但这个“星火燎原”计划一开始,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自己也并不敢十分肯定,现在王士珍居然这么说了,他正好借机听听王士珍和参谋们的意见。
  对于当年被袁世凯倚若干城的王士珍,他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一直是委以重任,王士珍也真就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俄军以五万大军不宣而战,骤攻阿富汗,欲速战速决,然俄人未料此间兵端一起,岂能骤解?战事必当旷日持久,且闻俄军粮草被服皆在哈萨克人处征集,哈萨克人负担极重,颇有怨言,久必生变。俄人泥足中亚,不能自拨,其兵力饷力俱耗费于无用之地,当无力再顾我国,而我国则借此难得之和平时间,休养民力,整顿军备,预为布置,异日俄人铁路纵能修成,见我有备,不敢轻启战端,亦未可知。”王士珍说道,
  “有道理,这一次俄国人如果陷得越深,将来想要和咱们开打的可能性就越小。”孙纲说道,“咱们得到地休养生息的时间就越多。”
  “不过。依我看,俄人崇尚武力,凶暴强横,贪图他国领土,无有厌时,行事又不计后果,将来铁路一成。与我开仗,势不可免。”王士珍说道,“我们现在必须多方准备,万万不可有希图侥幸之心。”
  “你说的对。”孙纲叹息了一声,说道,“居安思危,何况我们现在还远远没到‘安’的时候。”
  “部长此次南下巡视,我就猜出来了。”王士珍呵呵一笑。“部长是在担心南方有偏安之思,所以不放心,要亲来巡察。”
  孙纲看着王士珍,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聘卿果然知我。”
  中国自清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之后,造成的中央权威衰落“地方不鸟中央”的局面,对新生的华夏共和国来说。是一个极其要命地遗产。
  也许是经济发达生活安逸的原因,在很多时候,一旦中国出现大规模地外敌入侵,南方最先考虑的往往是怎么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不被破坏,而不是想着和北方的民众一起“共赴国难”。
  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仅限于清末,据有的历史资料显示。早在南宋时期,南宋小朝廷之所以一直偏安于江南,并非是完全因为当权者不愿意去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地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之后,南宋朝廷就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用这些钱来扶植已被金人发动的掠夺战争严重破坏的“沦陷区”!
  这其实和后世的东西德国“合并”时,西德的民众担心国家的大量资金被用于改善东德地区的经济状况而会导致自己地生活质量下降,有很多人因此投了反对票是一样的道理。
  甲午战争时,李鸿章的那句“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哀叹。孙纲现在还言犹在耳。
  梁启超当时针对这种情况,曾经愤懑地说。“……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甲午战争)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多空言而己!……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悚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
  现在,尽管在国家组织形式上,华夏共和国取代了原先的满清王朝,并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和拥护,但南方地官员和民众的这种思想,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象军务部整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