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47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47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被外国人视为“经典”地战例都表明,中国海军的将士们,已经很善于从海战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总结教训,脱离了“襁褓期”,开始独立行走了!
  近代海军起源于西方,可十九世纪末的这么多场波澜壮阔的海战,居然大都发生在了东方,孙纲现在想起来,也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的。
  他弄的这个蝴蝶效应,其实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力量对比的一系列地变化。
  将来还会发生什么样地变化呢?
  大家又谈论到了牺牲的将士们身上,想到方伯谦就这么也走了,全都不胜嘘唏。
  身边地战友就这么一个一个的消失了,孙纲的心中,不由得感觉到一阵落寞。
  “咱们难得来一回,不如明天大伙儿一起去祭奠一下世昌兄和泰曾兄他们如何?”程璧光看着大家,提议道,
  大家都说好,也是,战友们离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应该去看看了。
  邓世昌牺牲后,光绪皇帝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并在威海建立“海军昭忠祠”,以邓世昌、林履中、黄建勋等甲午海战牺牲将士入祀其中,春秋致祭,林泰曾牺牲后亦入祀“昭忠祠”。
  在“丁酉之役”结束后,旅顺和大连的官商百姓为了纪念在两次保家卫国的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海陆军英雄,自发筹集资金(孙纲闻讯后还捐了3000两白银),在旅顺附近的白玉山上修建了一座“忠烈祠”,以从丰岛海战开始,包括邓世昌、林泰曾以及洋员余锡尔、尼格路士等人在内的两次抗战牺牲的中外海陆军将士的画像和遗物供奉其中,并立碑纪念,以资缅怀。
  现在的白玉山“忠烈祠”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处著名的旅游胜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到大连的外国人都会去专门参观拜谒一下,表达对那些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第二天,大家一齐前往白玉山,去祭奠那些牺牲的战友。
  在当地乡绅的主持下,雄伟的“忠烈祠”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建好了,这座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依山而建,由门厅、正殿、两厢组成,共二十余间。正殿为七间大殿,雄伟壮美,殿内分别供奉着邓世昌、林泰曾、林履中、黄建勋、林永升、杨用霖、方伯谦、沈寿昌、黄承勋等众多牺牲海军将领的画像,并配以挽联,邓世昌的画像前,除了那副著名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外,还有好几副长联: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
  与船俱存与船俱亡。
  不济以死继之至今毅魄如生问逃溃诸军能勿赧颜惭义犬;
  此仇必可复也终在人心未丧冀英灵在世誓将赤手扫长鲸。
  臣为国死弟为兄死仆为主死大节萃一门更能义感灵獒力挽颓波留正气;
  帝鉴其忠士服其忠敌畏其忠丹心照千古想见魂为厉鬼踏平沧海奋神威。
  正气毓乾坤自从童稚涉鲛洋半生秉节辛勤矢怀伸臂撑天华夏间千秋留伟业;
  大星沉渤澥岂独褒嘉闻风诏四海同声太息遂叹捐身报国东沟上万古吊忠魂。
  林泰曾的画像前的挽联则是:
  振军威勇摧敌寇;
  剖丹心血映海天。
  出师已捷身虽死;
  亦使英雄泪满襟。
  热血洒东海千载怒涛应揖伍;
  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缅怀纪念着逝去的英雄,表示对英雄精神的景仰!
  孙纲虽然来这里已经不止一次了,但现在重读着这些字字悲壮雄烈的挽联,心潮仍不由得澎湃起伏,激荡不已。
  英雄们虽已逝去,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他们坚强不屈,不畏强权,奋勇抗敌的精神,永远是中华大地不朽的丰碑!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宝贵的财富!
  只要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还在!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灭亡!
  (二百二十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忠烈祠”另外的一间大殿里,是在甲午丁酉两役牺牲的陆军将士的画像和挽联,其它的地方,分别陈列着海陆军将士们用过的武器,衣物,书信等纪念物品。在殿外不远处的碑园内,有许多座高大的石碑,分别是“大清水师殉国义勇碑”和“大清陆师殉国义勇碑”,上面镌刻着在两次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海陆军普通士兵的名字,碑皆为黑色巨石所制,造型古朴庄严,浑厚凝重,给人一种肃穆的历史感。
  孙纲看到了许多人在碑前焚香祭拜,有的人面容庄肃,有的人泪流满面,在碑上面抚摸寻找着一些人的名字,嘴里在轻声的呼唤着。
  可能是他们的亲人就牺牲在了保卫祖国的战场上,但他们只能在这里,才能找到亲人的印记,寄托自己的哀思。
  其实,石碑上刻的那些名字,只是千千万万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们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永远长眠于祖国的大地和海疆!
  也许有一天,时间的长河能够洗却仇恨,却抹不掉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在祭奠完毕后,孙纲和前来祭拜的海军将士们一起,登上了“旌忠塔”远眺海景。
  这座塔也是当地士绅出资修建的,这座雄伟庄严的六级白石宝塔不仅是用来纪念牺牲的海陆军将士的,还可以作为瞭望塔使用,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
  站在塔顶。从这里向外远眺,碧蓝地海面上一览无余。
  从“忠烈祠”来到这里,刘步蟾已经从悲伤中恢复了过来,又变得坚毅和镇定,孙纲高兴地看着他,刘步蟾好象觉察出了孙纲的心思,冲他微微一笑。
  毕竟是生死之交。他们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了,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感觉到生分。而是又多了一些亲近。
  “敬茗老弟的新铁甲舰什么时候下水啊?我可有些等不及了,”叶祖圭笑着向孙纲问道,“我这东亚第一铁甲舰队,眼看就要有名无实了。”
  “放心好了,我就是把老婆孩子都当了,砸锅卖铁也给你把船弄出来。”孙纲笑道,叶祖圭就这么把话头给挑起来了。这提督还真不是白当的啊。
  “我的天,可别这么说,”叶祖圭吓了一跳,说道,“这要让尊夫人知道了,我就惨了。”
  刘步蟾、林国祥和程璧光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堂堂的北洋水师提督,会怕北洋船政大臣地老婆?
  “敬茗怎么哭起穷来了?北洋在我印象里可一直都是财大气粗的啊。”林国祥笑着问道。
  “朝廷上次说给地日本人赔的款来就划走了一半,日常的海军经费也不能足额拨付,现在等这第二艘铁甲舰下水后,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孙纲说道,“你们那里呢?恐怕也没给足吧?”
  “没错,自从朝廷下令各洋经费分别解付后就从来没有给足过。现在战事已毕,就更不可能给足了,我手上战损的舰只都无法补充,”林国祥点点头,苦笑道,“若不是张香帅百般腾挪,多方接济,南洋早就混不下去了。”
  “步蟾兄那里怎么样?”孙纲又问刘步蟾,
  “都一样,我本来还想向福州船政局再订一艘这种新式巡海快船呢。现在已经没钱了。制台大人说先造着,钱先给一半。另一半他想办法。”刘步蟾也是一脸的无奈,“可一半我都凑不上,台湾丁老大人说他看看能不能从台湾民间募集一些。”
  “我那里也好不哪去,”程璧光也对孙纲说道,“好在制台大人一力支撑,广东各舰参差不齐,我还打算向北洋船政局订艘快船呢,恐怕也只能订一艘了。”
  果然不出孙纲所料,战争刚一结束,四支舰队就全部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头上的那个鸟朝廷。
  接连两次对日作战,大清国耗费了大量地人力和物力,好多地方遭受战火蹂躏,需要尽快恢复重建,本就捉襟见肘的大清财政现在已经发生了严重困难,而海军是真正的“吞金兽”,和平时期维持一支庞大的海军对主管财政的翁师傅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不裁海军就不错了(这其实还得感谢近在咫尺的德国人和俄国人),想要继续扩建,恐怕是难上加难哪。
  但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却深深知道,中国虽然赢得了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地胜利,可如果中国海军的建设脚步就此停止不前的话,在下一次战争中,说不定就会败北!
  日本人为什么会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拼命发展海军,正是基于对“海军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点的深刻认识!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如果变成了以工商业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国家,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而眼下,正好有一个好机会。
  孙纲今天把四洋海军提督全都请到这里来,实际就是为了让中国海军地四支舰队能够同步协调发展!
  “朝廷现在也不容易,为了重建民生,处处需钱,”孙纲说道,“眼下又不打仗了,朝廷自然想从海军身上省些银子了。”
  “可这样一来,我们不又好重走甲午年的老路了?”刘步蟾苦笑了一声,问道,“德俄两国近在眼前,一旦打上门来,何以应付?”
  “孙大人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叶祖圭赶紧很有“默契”地“配合”着问了一句,
  孙纲在心里暗赞了他们俩一句“真上路”,说道,“眼下倒是有个办法,能不能行得通,就得看各位大人的了。”
  “说来听听?”林国祥的眼睛里顿时放出光来,赶紧说道,
  “是这样,”孙纲清了清嗓子,先一本正经地说道,“国家此番受创甚巨,我辈当尽力为朝廷分忧为上,想办法来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则与国与军两利,善莫大焉。”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刘步蟾一愣,不由得问道,
  “是这么回事。”孙纲说着,给他们讲了自己的计划。
  这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计划,其实是来自爱妻马玥那里。
  自打那天爱妻说了他造不了第三艘战列舰的话由她给他“输血”的“豪言壮语”,让孙纲着实吓了一跳,他自从坐在北洋船政大臣这个位置上,就和制造战舰较上了劲,对爱妻的“北洋商贸集团”的业务从来就没有过问,也不知道现在这个官商一体地经济集团地规模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可有一天当堂堂的大连海关道拿着名帖来“拜见夫人”,而不是来找他这个北洋船政大臣办事时,他才觉察出来这个“北洋商贸集团”地“潜实力”可能已经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爱妻告诉他,别的先不说,在运输方面,“北洋商贸集团”所组建的“官商一体”网络实际上已经“垄断”了包括东三省、山东、山西、蒙古等地通往外海和南方的陆路和海路的货流运输。
  真不愧是学国际贸易出身的啊!
  “又有铁路又有船的,什么事办不成?”她用十分轻松的语气对他说道,
  随着“北洋商贸集团”业务规模的进一部扩大,颇具商业头脑的她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南方。
  从宋代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就从中原逐渐南移,到了明朝的时候,东南一带就成了中国新的经济中心,从明到清,大量的漕粮通过运河从南向北运输,就证明了这一点。东南地区既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手工业和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象南京、杭州、苏州是全国丝织业中心,湖州、徽州是文房用具等高级用品制造中心,江西的制瓷业,福建的造船业和广东的冶铸业,都在国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的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很大部分都集中在东南地区,特别象是广州、泉州、温州、宁波、福州等地,很早就已经发展成了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清康熙时东南五省的赋税占清朝全国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二百二十七)美好蓝图
  到了十九世纪,东南一带是中国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人口密聚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英国军舰开到了南京江面,清政府就放弃了抵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曾经让学生时代爱好历史的孙纲百思不得其解,等到后来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孙纲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当时是南北漕运的枢纽,英国军舰开到了这里,南方的粮食和饷银运不到北方,就等于切断了清廷的大动脉,如果英国军舰就这么一直在这里和清廷耗着的话,用不了多久,大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