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469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469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险象环生的盘山路是当初铁矿建设时期,爆破工人用炸药一点点炸出来的盘山路。你们看到的那边运矿铁路的坡道,实际上就是炸出地石块堆出了坡道。工程量之大绝对超过出人们的想象,现在这座矿山每天可以开采1500吨矿石,运到在山下的选矿厂经过磁选出铁矿砂后装上火车再运到西北的炼铁厂冶炼成钢铁用于制造机械设备。”
    在学生们休息的时候,赵伟向已经重新穿着鞋的少年们介绍着这座矿山还有这条路。
    看着这些少年之前皱着眉头说笑着挑破脚上的水泡的时候,赵伟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坚强。和小学以服务性质的童军不同。在中学他们除了服务之外,他们还需要接受一定地军事训练,西北的青少年就是西北的未来。保持最坚定地意志、锻炼最强健的体魄、安守最俭朴的生活是对每一名西北青少年的要求。
    “嘟!立即整队前进!注意脚下的山路!两人一排,靠边!”
    休息了十多分钟之后,学校的军事教员吹响了哨子大声的吼叫着。
    当学生们再次拖着有些疲倦的身子上路的没多大会。谁知天不作美,十点以后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细雨,细雨中夹杂着片片雪花。现在正值寒冬,山上地刺骨的寒风一吹,雨水落在石路上。立刻结成冰,踏上去溜滑,平路上都走不稳当。尽管这炸出的山路上坑洼不平,但是结成碎冰之后,路变得湿滑起来。
    原本的欢歌笑语的行军立即变得异常的艰辛,尽管学生们已经从背包中取出了雨衣穿在身上,但是刺骨的寒风杂杂着细雨,冻得这些十二三岁到十六七的少年们脸色发起了紫来,每个人都在寒风冰雨中冻的瑟瑟发抖。
    天上飘落着夹杂着雪花地细雨,而阵阵的寒风如刀子一般犀利,风雪交加的天气简直寸步难行。李常川只觉得自己的扛在肩膀上的训练步枪越来越沉。为了让有些酸痛的肩膀轻松一下,只能不断的换着肩。
    先前走在队列中作为少数扛着训练步枪的童军的那种威风劲,此时完全被疲惫所代替。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浑身却都在冒汗,内衣似乎都湿了,刺骨地寒风从领口、袖口吹进来地时候,身上是冰冷冰冷的。
    李常川走在身边地的刘家祥,呼呼地吐着热气,作为中队长他扛着训练步枪。一步一个脚印的朝前走着,身上的雨衣冻上了一层冰,一走路卡卡乱响,不过这一切和他好像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好像永远只知道朝前走着,就像他那个在西北军中的大哥一样,好像他大哥现在在很远的前线打仗,全县都知道他们刘家的老大是个战斗英雄,得了一级忠勇勋章。连县长现在见着他爹离老远都打着招呼。尽管很多人都没见过他大哥,但是总是会有人说他们过去和他大哥认识。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
    刘家祥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同学在观察着自己,只是埋着头走着。尽管很累、很冷但是刘家祥只是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忍着。自己的大哥正在看着自己。半年前,当县长和荣军会敲锣打鼓的上门告诉自己,大哥在前线因为军功显著,受到嘉奖得到一级忠勇勋章之后,刘家祥能从那些邻居的眼中看到他们羡慕的眼神,作为他的弟弟,自己一定要更出色,那样才能对得起大哥当年到口外闯荡挣钱供自己上学,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大哥丢人。
    李常川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雨衣,除了腋下是软的,其它地方全是硬棒棒。如果不是走路,已成冰人了。不时有雨点顺着脖颈处往里灌,沾了些水的衣领硬得像刀一样拉脖子,生疼生疼的。于是便索性将衣扣解开,不让衣领拉脖子,然后打着寒颤继续艰难地往前走。
    “歌声嘹亮挺起胸膛,中国童子军年纪虽小志气强,成长的岁月我们一起经风浪。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为了曾经许下的诺言,我们要把最好的自己带给爹和娘。
    就在这时在冻得瑟瑟发抖的队列中传出一声有些稚嫩的歌声,一名扛着比自己高出一个身长的童军旗的少年大声的唱着起了这首“童子军军歌”,唱歌的少年地声音显得有些稚嫩,脸蛋已经被冻成紧红着。歌声甚至于因为寒冷的关系有些发抖。
    李常川扭头望去是一个七年级的小屁孩,尽管那小屁孩冻的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但仍然在固执而倔强的唱着,唱着这首加入童子军后学会的第一首歌曲,显然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歌声中描述地那的少年。
    “……迈开脚步勇敢去闯,中国童子军坚忍团结志气扬。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明亮。真诚的记忆我们一定要珍藏。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不怕寒冷与酷暑,不怕流汗吃苦又何妨!不怕艰难与挑战,不怕失败成功在前方!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成为祖国的栋梁。
    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最终上千名少年同时唱起了这首曲调欢快向上的歌曲。他们有些稚嫩的歌声似乎要穿透云际一般直冲上云霄。为了明天庄严的检阅,我们从今天开始百炼成钢。这是这些少年地誓言,此时少年们已经忘记了刺骨的寒风。他们经历一切磨砺,要百炼成钢,要成为祖国的栋梁。
    “祖国地栋梁!“
    吴亮博取下自己的眼镜擦了擦镜片。看着这些在寒风和雨雪中奋力前进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就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多坚强,未来有中国就有多坚强,此时吴亮博或多或少的理解了教育部的作法,无论是中学的寄宿制、每周义务劳动和军事训练以及野营拉练,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们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
    或许这个时代的中国少年远比后世地更坚强,但是在司马看来必须要通过不断的磨砺让他们的变得更加坚强,儿童的成长过程绝不能置于蜜罐之中。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磨砺,使得他们意志变得坚强,以承受未来成年后的种种压力,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几个小时之后,历尽了千辛万苦之后,上千多名师生终于到了位于山顶上的矿场。这些饱受雨雪之苦的学生们看着眼前被炸药炸去一个山头地庞大矿场想大声的欢呼,但是怎么也吼不起来,他们太累了,太乏了。太冷了。
    但是他们在这座矿场参观休息之后,还要到达位于五华里多之外的宿营地,在那里他们将度过为期五天的野营训练,然后在过完正月十五之后,开始他们新的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
    风雪和严寒会磨砺他们的意志,便他们变得更加的坚强。或许后世的人无理解,在这个时代欧美地那些富家子弟、贵族子女,他们在那些所谓地贵族学校之中,睡在窄小、荒秃、没有任何**可谈的小隔间中。淋浴无论春夏秋科都是冷水。所有人都接受严格地体育训练。正是这种斯巴达式的贫因、残酷的教育,培养了学生们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得他们有高度的公共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思以及忍受痛苦的超强能力,在未来可以堪当大任。
    就是在这样的寄宿学校训练出来的富家子弟,如罗斯福、肯尼迪兄弟、老布什等等,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二话不说地慷慨出征,有的壮烈战死,活下来的许多人成为国家的精英或国家的领袖。
    而西北的斯巴达式的军国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心灵、知识和身体上全面发展。而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公共责任、对社会的献身精神,富于远见、怀抱着高尚的道德目标和勇气的人,才能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条件下,领导未来的中国走向强盛。无论是寄宿制的中学还是童军制度或是野营训练,都是为培养这样的品性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有“富不过三代”之说的国家,更需要这种斯巴达式的教育,富不过三代不单是一个家庭,望大了说则是一个国家。通过合适的教育以成功地塑造未来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精英阶层,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的兴盛,并承担起未来严峻的历史挑战。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
第100章 包围
    最初上山时的雨雪早已经停了,几天来也再没有下过雨雪,而且在山坳间的刺骨的寒风,也被山体和密布的树木遮挡,但是仍然让持枪站哨的刘家祥体会到什么是“风头如刀面如割。wWw。”当然在这里并没有所谓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身上穿着藏青色呢制短式双排钮大衣的刘家祥,不时的来回走动着,时不时的拍顺着身上的短大衣,这件呢制短大衣是刘家祥穿过的最好的衣服,所以一直以来,穿在身上的时候刘家祥都非常注意的保持大衣的平整,既便是现在也不例外。
    童军的短大衣和他们的军装一样都是由司马以及西北的企业、个人资助。作为半官方机构存在的西北的童子军的费用政府拨款只占少数,主要的经费来源就是来自社会的捐赠,捐赠的形式非常多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现金。
    在西北政府和童军总会不断进行的青少年应接受准军事化训练的宣传下,人们并不介意给资助学校的军事教育,尤其是当资助与荣誉挂钩的时候,那些资助教育的商人和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声誉,更何况在中国传统习惯上,资助教育一直都是富起来的士绅们的第一选择,所以在尽管现在西北教育经费开支非常庞大,但是其接近六成都是来自社会捐款。
    自从一年多前,西北的童子军建立以后,在吸引后世美国的童子军的经验上,西北已经健全了童军的训练和活动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星期三进行编队、行军和野营训练,星期六学习如何进行侦查活动以及简单的军事训练。和后世美国的童军只在夏季进行野营训练不同,西北的童军更接近后世苏俄地少年军事组织,冬季也会进行正常的野营训练。
    正是通过这些的野营训练,把一些价值观传授给少年儿童,诸如自尊、公民意识及野外生存技能和军事技能等,不过受限于经费。现在的西北童军组织仅仅只建立到县级的各个国民学校之中,在乡村依然是片空白。
    “不知道大哥那里是不是也像这里么冷?”
    尽管此时棉帽的帽檐已经拉了下来,但是刘家祥仍然可以感觉到寒风吹在脸上如刀割地感觉,为了缓解因为白天训练带来的身体上的疲倦,刘家祥的不禁想起了已经几年没见的大哥,自从他在几年前到了口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尽管不知道大哥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想着这里这么冷。那么西伯利亚一定更冷吧!
    因为大哥一出门就是几年,只不过是时不时的把钱通过邮局汇回来。以至当初还有人传着大哥是在口外做马匪,要不然在口外闯荡做生意的那有几年不归家的。这种谣传弄的爹娘在人前都抬不起来头,有个当马匪地儿子不是什么光彩的。
    现在好了,打从半年多前县长和荣军会敲锣打鼓的上了门,全县都知道刘家出了个大英雄,爹娘在人前也能抬起头来,门檐上更是挂上军属牌子,在牌子上还绘着一级忠勇勋章。打那后任谁走家门口过去地时候,都得高看上一眼。爹常说这就是戏文里的“丹书铁卷”,连过去鲜少来往的亲戚们也会说。老刘家几百年没出过像大哥这样的“大人物”了,大哥给老刘家争了光。
    宣化城百多年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了。更没出过什么大英雄。宣化子弟从军地不少、立功地也不少。可是大哥却是宣化第一个得到一级忠勇勋章地。就连《西北日报》都写到了大哥地名字。
    刘家祥还记得当时和荣军会人一起来地沈县长手里拿着《西北日报》拉着父亲走到挂在堂屋地主任地画像面前说地话。
    “今天主任起床拿起《西北日报》地时候。他就会看到报纸上看到你家家富地名字。看到名后地宣化县籍。刘家富为咱们宣化争了光!”
    主任会记得大哥地名字吗?刘家祥并不知道。不过刘家祥却非常想知道大哥现在在什么地方。给大哥写地信永远只有一个地址。西北市33595信箱九一六部队刘家富。大哥地回信中永远都只有自己一切都好让家人放心。在信中没有任何对于战功地炫耀。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宣化地人们对于大哥地战功地了解永远是荣军会地李会长自己家地大门前说地。
    “一位从宣化县城走出地勇敢地年青人。他奉边防军司令部地命令到达了俄罗斯。他地名字叫刘家富!他是响应祖国地召唤为保卫祖国而去。他用在战场上地勇敢付出为祖国、为边防军、为自己和他地家乡宣化赢得了荣誉。”
    人们不禁揣测着大哥立下的战功但是却没有任何人知道,于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