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10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一见面就争论,希特勒原本准备用言语说服他,但蔡茨勒却根本不知趣,惹得希特勒心头火起,脸色也变得阴郁起来。
“决不能考虑撤退,你清楚,一旦后撤就别想再回到那里。今年夏天的努力全白费了,数十万英勇德国士兵的生命,白白牺牲了。”希特勒对每当出现危机时,瞻前顾后的将军总要自作聪明干扰决策,怒不可遏,“不,一步也不离开伏尔加河。”元首神经质的大发雷霆,令蔡茨勒瞠目结舌,不明白元首为何大动肝火。
沉默几十秒,蔡茨勒觉得应该冷静,不能与元首顶撞。“元首,谁也不想离开朱加什维利格勒,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被团团包围,给养仅够维持一周,不,应该是三天,怎能固守待援?何况,俄罗斯的冬天常常迷雾和风雨交加,空军根本无法出动,怎能保证几十万大军的弹药和食物?必须趁苏军立足未稳,让保卢斯突围,否则悔之晚矣。”
尽管蔡茨勒撤军理由充足,但希特勒主意已定,左说右说依然回答二个字“不行”。已近凌晨,见蔡茨勒仍不罢休,稍加沉默后希特勒打出一张王牌,“你担心给养无法解决,放心,空军已作出保证,这是空军的报告,戈林保证通过空运解决被围部队供应。”蔡茨勒看完报告,气得火冒三丈,“戈林根据什么提供这样的保证?”
“好吧!我会让戈林亲自解释。”扛元帅肩牌的戈林睡眼惺讪地来到大本营作战室。一见两人脸色阴沉,就明白一定是为保卢斯和第6集团军突围问题发生争吵。前些天,希特勒曾语重心长地征询过自己意见。“行吗?戈林,空军如果无法保障供应,第6集团军未日无可避免。”善于察颜观色的戈林信誓旦旦,“是,元首,空运绝没有问题。”
希特勒老战友戈林太了解元首了,如果说不行,希特勒必然把失败责任推到自己和空军头上。进入作战室后,戈林见到希特勒和蔡茨勒的僵持,心知肚明,一定是总参谋长的顽固导致的。“报告总参谋长阁下,空军将全力支援第6集团军。”瞅着宣称“德国只要能飞上天的都属于空军”的胖子,蔡茨勒毫无顾忌的反唇相讥,
“空军绝对办不到,戈林元帅,您知道一天之内要向朱加什维利格勒运送多少物资吗?”蔡茨勒的反问,让戈林哑口无言。尽管身为空军司令,但这位一战时的空战英雄,却从未具体过问过空军事务,需要多少吨物资?天知道。“我的副司令知道详细数字,而且空军已经制定了完美的空中运输方案。”
“按每人每日需3。5公斤最低需要计算,30多万人每天需850吨物资。第6集团军要求每天空运700吨物资,如此计算,一天需飞行380架次。冬季气候条件不好,白昼又短,机场有限,需要调用1000架载量2吨的容克52型飞机投入空运,这怎么可能?德国没有那么多飞机。”蔡茨勒用数字揭穿戈林谎言,轻蔑的盯着胖子,语中充满讥讽意味。“元帅先生,即便按最低标准,每天要空运500吨。”
蔡茨勒的直率,令戈林恼羞成怒,为了在元首面前保住面子,戈林猛的站起来,扶着地图桌,肥胖的身躯微微前倾,“完全办得到,空军有这个能力。”“胡说”蔡茨勒怒不可遏。戈林不甘示弱,喘着粗气举起拳头,仿佛要对总参谋长大打出手,但却祭出最后法宝,租用中国运输机。战争爆发后,受限于运输机数量,德国空军多次租用中国飞机,现在当然可以。
“我们租用135架中国运输机,每架可以运输4。5吨物资,空军曾一天给朱加什维利格勒送去600吨物资,过去可以,现在当然可以。如果需要,可以租用更多飞机,而且中德友好协会的先生们已经承诺,会竭尽全力帮助我们达成愿望。”“不要忘记,中国人现在也在打仗,不可能把所有运输机租给我们,而且现在是冬天,你如何保障空运的正常进行。”
接下来两人争吵声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冷眼旁观的希特勒早已听出戈林的许诺掺假,但希特勒是想利用胖子堵住总参谋长的嘴,用冷冰冰的声音打断争吵,“好啦,既然空军元帅作出保证,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决定不能再改。而且我会让里宾特洛甫访问中国,相信中国不会拒绝我们的要求。蔡茨勒,请相信,为了赢得战争我们不惜代价。戈林,告诉中国人,我们可以用更高的价格租用飞机。”
戈林的许诺,尤其是戈林提到租用中国飞机,为希特勒推行绝不撤退的主张找到很好的借口。尽管希特勒明知戈林承诺并不保险,正像蔡茨勒忧虑的,冬季气候条件不好,即便有足够飞机,恐怕也很难运送足够物资,但希特勒仍固执地拒绝撤军。希特勒把自己看作德意志的化身,常凭“直觉”作出决策,对参谋部的分析置之不理。
几年来,直觉曾引导他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代克,占领波兰、挪威、丹麦,征服法国和南斯拉夫。1942年也是直觉告诉他必须彻底消灭苏联,把莫斯科和乌米扬诺夫格勒从地球上抹去。即便1942年冬天,东方战场出现极其下利的情况,又是直觉给他信心和力量,促使他发布不准后撤的命令,终于稳住阵脚。直觉屡次帮助德国赢得战争。
此次,朱加什维利格勒面临的败局,与1942年冬天莫斯科城下如此相似,希特勒本能意识到德军一旦从伏尔加河后撤,就再也止不住溃退浪潮。对蔡茨勒有理有据的分析,希特勒讲不出反驳理由,但却坚信自己的直觉不会错,希特勒要让第6集团军作为诱饵,让朱加什维利吃不下吐不出,自乱阵脚,从而反败为胜。这在东方战场上是有过先例的。
1942年冬,漫天风雪把德军坦克阻挡在莫斯科城下,给朱加什维利创造反攻良机。战场北部,红军突破德军防线长驱直入。1943年2月,苏军在伊尔门湖南部迭米扬斯屯附近,成功分割包围德军6个师10万人。被困德军完全依赖空中补给,不仅要运粮食药品,还要运武器弹药,10万人能在严寒下顶住苏军围攻吗?但希特勒没有别的选择,命令空军总动员。
接受任务的德国第1航空队每天出动150架次飞机,配合租借“中国航空公司服务队”,架起为期三个月的空中桥粱。德国空军向被围部队运去各种物资24300吨,平均每天276吨,还运去2400万公升汽油,换防士兵15446名。返航的容克和于氏飞机运出伤员22093名。空军和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265架,但与成绩比,损失微不足道。
5月18日,德军发动夏季攻势,迭米扬斯克重围被解。想到迭米扬斯克一役,希特勒更坚定让第6集团军坚守的决心,既然奇迹产生过,为什么就不能再来一次呢?1月4日上午8时,太阳刚刚照耀在伏尔加河西岸朱加什维利格勒时,保卢斯出乎意外地收到从大本营传来的希特勒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固守朱加什维利格勒和伏尔加河岸。
随后从陆军总部得到详细指示,一支强大的部队正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力挽狂澜,转败为胜。援救行动预计在月底开始,负责救授行动的是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他现在已被任命为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在曼施坦因这个名字上注视良久,两眼闪现异样的光彩,心中巨石落地,对元首固守待援的决策深信不疑。
保卢斯领会了元首意图,从最初的沮丧中摆脱出来,让第6集团军在伏尔加河畔拖住苏军主力,而曼施坦因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过来,在苏军阵地中打开一条走廊,等到来年春天再发动一场迅猛攻势。“有元首亲口保证和曼施坦因救援,解围不成问题,说不定还会创造出因祸得福的奇迹。”放下电报保卢斯第一次露出笑容。
“而且元首在电报中提到,里宾特洛甫已经乘坐中国航空公司高空客机前往中国,相信很快,就会有一大批中国运输机运来大量物资。”“如果可以得到补给,固守待援一定可以再利造一次迭米扬斯克奇迹。”“也许可以打到突厥斯坦边境,从中国获得补给,更为方便不是吗?”
一架YK…5型高空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时,翼上四台2000马力发动机发出吃力咆哮。尽管YK…5型运输机机舱有良好隔音,但舱内乘客仍可隐约听到发动机的呻吟,绝大多数乘客习以为常,对习惯往返于中国与德国之间的乘客,早已习惯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时的吃力。
“天空或许真的属于中国人”居于豪华商务套舱内的里宾特洛甫端着酒杯,感受增压机舱内20余度温暖和飞机平稳,忍不住赞叹。增压机舱、高空豪华客机,都是中国人的发明。似乎上帝真的把天空交给了中国,他们在航空技术上远领先于其它国家。但当里宾特洛甫透过圆窗看见快顶到机腹的雪山,忍不住担心飞机会不会一头撞在雪山上。
“无论如何,都要说服中国政府接受德国请求。”临行前元首在“狼穴”郑重其事的交待,里宾特洛甫知道此次任务不轻松,包租500架运输机,最好是军用运输机,而且要连同飞行员一起包租,中国人会接受吗?里宾特洛甫没底。虽说两年来,德国一直租用中国飞机,但只是租飞机而已,飞行员仍是德国飞行员,而且是租用私人航空公司飞机。
公司大都是有亲德倾向或董事会中有德裔中国人,而现在,空军希望直接租用军用运输机尤其是大型运输机。在中国战争新闻电影中,经常看到四发或双发军用运输机,甚至可以空运轻型坦克,陆军希望用中国大型运输机直接向朱加什维利格勒空运火炮、坦克。空军更不用说,能不能完成对第六集团军补给,不只是讨好元首,还关系到戈林的脸面。
“如果胖子戈林的话可以相信,恐怕猪也会说人话了。”参谋部将军私下对戈林的讽刺,让戈林发疯。在里宾特洛甫起程前往中国时,戈林动员了欧洲所有运输机向朱加什维利格勒空投物资,甚至包括戈林的专机,以至里宾特洛甫只能乘坐商用飞机前往中国,实在是……
“里宾特洛甫部长,租用军用运输机恐怕需要通过国务院批准才有可能。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向各航空公司直接发出包租合同,尽管国防军征用了各航空公司大多数飞机,但国内大量支线通用航空公司飞机大都处于半闲置状态,如果价格合适,相信航空公司一定会非常乐意将飞机租用给贵国。”
德华友好协会会长威廉一直致力推进中德两国间的合作,对于“半军事”的合作,威廉自然是极力促成,而且在陪同里宾特洛甫部长前往中国之前,就已经给中国中德友好协会发去电报,相信应该已经展开了攻关活动。“威廉男爵,陆军需要的不只是运送食物和燃料的运输机,还需要可以运送坦克、大炮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里宾特洛甫固执己见。
从柏林出发前,恩斯特。乌德特特意找到里宾特洛甫,明确表示帝国航空部为了向陆军及参谋部示威,同时赢得元首称赞,戈林向元首许诺,即便第六集团军需要坦克,空军也能空运过去。
“为什么不批准呢?”司马抬头望着郑培林。空军过去从没反对过向德国租借飞机。“总理,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德国政府只是租用我国民间航空公司飞机,现在直接开口要军用运输机!”相比亲德的陆海军,空军没有一丝亲德倾向。空军司令郑培林对将军用运输机租借给他国用于战场运输充满疑虑,损失飞机是其次,损失飞行员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空军每天需要承担大量陆海空军运输任务,虽有3600余架运输机,但每天都有半数以上在印度、中东、南洋及太平洋执行任务,国内闲置运输机不足400架,而且作为损耗备用。”“空军有难题,但……”司马打断郑培林的诉苦,“根据参谋部推算,一旦苏军获得朱加什维利格勒战役胜利,将会成为苏德战争转折点,德军优势将宣告结束,这不符合中国利益。”
中国不需要苏德战争中有胜利者,唯一需要两国战争继续下去。苏德战场绝不能出现有利于苏联的转折,一个保持进攻优势的德国,会让美英寝食难安。英国已将消耗德军力量的宝全压在苏联身上,中国需要苏俄在战争中处于劣势,消耗德国力量。美国已将战争重心转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成为美日两国绞肉机。没有美国介入,霸王行动不可能展开,美国解放欧洲的脚步就会无限拖延。
“看不到胜利希望,符合中国利益。用利用德国胜利,让英美意识到,根本没有胜利希望,但如果苏联人赢得朱加什维利格勒战役胜利,无疑等于点亮深渊中一盏明灯,所以,必须帮助德国人。”“不过,不需要空军直接介入。我查看了数据,空军不是即将接受一批运输机吗?可以把运输机借给民间公司运营。”
第二百三十八章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