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煮酒话太宗 >

第45章

煮酒话太宗-第45章

小说: 煮酒话太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您真觉得靠将领阵前拍脑袋比战前做好规划更管用?您真觉得打仗可以像楼下那些情圣泡妞,靠的是虚幻的浪漫而不是实在的财富、地位和修养?

这些误解当然也和后来元明清三代的历史进程有现实关系,总体来说,持“弱宋”观点的人应该有少部分是别有用心,这部分人反感军政权力公共化,幻想着恢复封建领主制,拥有自己的私有国度;而大部分人是不太懂历史,被少部分狂人用一些挑选出来的肤浅史料所迷惑。事实上,宋朝在军事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宋太宗所建立的公共军队体系在当时的确非常先进,宋军的具体战绩也完全不输于汉唐。所以,大宋这个铁血王朝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气节。

当然也不是说宋朝之前就没有气节,只是说在宋代成为一种成熟的民族精神,深刻融入了我们的国民性格。残唐五代的人爱叛变,爱投降,最不讲气节,宋朝必须扭转这种思潮。大规模的科举取士使大量来自底层的儒士进入上层,这些人能当官全靠勤学苦读,不靠出身,不靠谄媚,儒家经典所提倡的气节观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明君和诤臣必须联袂出演,不可能单独出现。据说宋太祖立下祖训,不以言论杀人,所以有宋一代言论最为自由。应该说,从宋太宗开始,宋朝皇帝坚守这道祖训,给了众多诤臣们表现的平台。其中,最佳典范当属宋太宗最器重的寇准了。

寇准的成名之作是他担任枢密直学士、尚书虞部郎中、判吏部东铨(本官是工部内设的一个司长,从六品,差遣相当于中组部干部二局副局长)时有一次参加朝议,与宋太宗言语不合,引得宋太宗大怒。宋太宗站起身,转身准备拂袖而去。寇准上前一把抓住宋太宗衣襟:“此事还没说清,您要到哪里去!”逼令宋太宗坐下,直到把事情解决清楚为止。宋太宗冷静下来感叹:“朕得寇准,犹文皇(李世民)之得魏征也。”又有一次,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贪赃千万,但仅仅杖责,而且换个官继续当。寇准愤愤不平,但他既没有容忍丑恶,也没有打小报告,而是借天旱向宋太宗进谏,称朝廷不公,以至于上天示警。宋太宗虽怒,还是请教寇准不公在何处。其实现在是告黑状的好机会,但寇准是不会这样做的,他要求让两府宰相都来,他当面说。宰执们都来了后,寇准当着王沔的面说王淮之案判罚不公,全因他有个当宰相的哥哥。宋太宗问王沔,王沔只好顿首谢罪。此事史称“寇准必劾之王沔卸御”,寇准正直之名更著。不久,年仅三十岁的寇准便以左谏议大夫加枢密副使,成为宋朝最年轻的宰执。后来宋辽澶渊之役,宋真宗和很多重臣怕死不愿亲征,寇准毫不妥协,怒叱君臣,逼令宋真宗亲临一线,最终大获全胜。试想如果没有寇准这样的诤臣,大家都顺着皇帝的意思迁都避战,那就恐怕没有宋朝,只有残唐六代(或许还不止六代)的第六代而已。

在崇尚气节的时代,才会形成这种以正直敢言为标准的人才观。寇准、包拯、韩琦的个人才华其实在众多进士中并不突出,却以正直敢言的品行脱颖而出,受到普遍赞誉,官至宰执。而丁谓、沈括这些才华横溢,但是溜须拍马、两面三刀之辈,一旦被人定性为品行不佳、缺乏气节,便再无仕途可期。良好的官场风气,才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并产生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不仅当官的要正直敢言,弱势群体也不畏强权,正直敢争。

在雍熙北伐中,西路军撤退,由于主帅潘美、监军王侁指挥不当,导致副帅杨业无谓牺牲。但他们串通口供,起初未受重罚。杨业之妻折(音同佘)氏不服,坚持向宋廷上诉,要求重罚潘美等人。杨业是北汉降将,折氏又是党项族内嫁,杨家在宋朝无亲无故,现在又成了寡妇,儿子都还不大(什么杨n郎、杨m嫂、穆桂英那些都是演义)。而潘美却是开国元勋,王侁更是后周名相王朴之子,在宋廷位高权重,双方势力悬殊。他们对寡妇威逼利诱,企图使她不再坚持上诉。但折氏不畏权贵,正直敢争,最终宋太宗重新调查战役过程,重罚潘美、王侁等人,还了寡妇一个公道。杨业长子杨延昭被录用为官,后来也成为一代名将。杨氏一门忠烈,更以这种不畏权贵、敢以弱势向强势争取公道的气节深受赞扬,民间根据他们的故事创作了《杨家将》系列演义,流芳百世。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来的清朝,专门打压寇准这样的诤臣,选拔韦小宝、和焕喙郧煞暧剑缁崞谏ゾ。悦致跽呗槟静蝗剩獾狡垩挂膊桓椅约赫。盗伺诺牡匚弧K裕纬奈拿鞑⑽澜缇把觯宄幢怀谱鞫遣》颍袷桥既唬

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并非只在光鲜的经济数据,亦非华丽的诗词文藻,甚至不只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和国民性格。只要他的后人识得祖先的优良传统,即便暂时落后,亦必能奋起直追。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虽然有点幼稚,其实还不错

事实上,宋太宗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君王,尤其是勤于政事的事业心令人赞赏。他一生最以励精图治的精神自豪,曾在晚年品评历代帝王,似乎没有哪个特别看得上眼的。尤其是批评唐太宗爱慕虚名的品性,做一点好事就记下来,坏事就隐藏过去。敢于批评唐太宗的皇帝,必是底气十足。其实后人很喜欢拿他们来对比:都是太宗文皇帝、获得皇位的合法性都有瑕疵、文化修养都很高、政绩也不错,还都标配魏征、寇准这样的良臣。他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天策上将打遍天下无敌手,赵小胖也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没资格做人家的敌手。再加上一些舆论环境的巧合,他们这一点差距被无限放大,留下的形象便有天壤之别。

除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打输几场绝对该赢的仗,赵小胖在很多方面都率真得有点幼稚。比如他曾提出“皇帝”这个称号太霸气了,他受不起,不如改称宋王如何?

……

光义,你这不是跟整本书的人作对吗?你信不信还在后台上妆的朱老四蹦出来把你吞了!略微有点幼稚的宋太宗在宋太祖身后,夹在唐太宗和明太宗之间,确实显得缺了点千古帝王的霸气。

还有人评价宋太宗心胸不够开阔,尤其与豁达开朗的宋太祖形成鲜明对比。宋太祖善待后周、南唐等亡国君臣,甚至有些遗臣念及后周流泪,宋太祖也说这是人的正常感情流露,不但不责罚还加以安慰,帝王心胸令人叹服。而宋太宗却将这些人整得很惨,尤其是整死周恭帝(柴宗训)和著名文学家南唐后主(李煜),引发文学界的极度愤慨。宋太祖的儿子也都年纪轻轻的死于太宗朝,宋太宗更有强幸小周后之类的劣迹,人物形象狼狈不堪。

但是,宋太祖之子、周恭帝、李后主等人虽死于太宗朝,却无任何实据是宋太宗所杀。至于那个强幸小周后之说,更是出自明末的《万历野获编》,不但是本“野获”,而且还时隔五百年。五百年啊!孙猴子都刑满释放了!您信吗!

事实上,研究宋太宗的待民之道,却不失仁厚。前文赔猪案可见一斑,否决扩宫工程更彰其德。众所周知,中华帝国每个王朝至少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宫殿,汉有长乐宫、未央宫,唐有大明宫、九成宫,明朝更有举世闻名的紫禁城,连秦隋这样的短命王朝也有阿房宫、仁寿宫,那经济最发达的宋朝呢?没有!宋朝没有专门修过皇宫,宋朝的皇宫就是由唐朝的宣武军节度使官署改建,作为皇宫非常狭小。那力主定都开封的宋太宗为何不修一座和宋朝经济实力、东京城市地位相符的皇宫呢?其实并非宋廷没有过这样的规划,但当扩建工程的总规划呈送到他面前时,他见图纸上有九户人家必须拆迁,沉思良久道:“我虽然很想扩建宫室,供大家居住和办公,但想到这九户人家就会失去家园,于心不忍。”于是否决了扩建计划。

所以,作为一本管理学著作而非浪漫情感小说,评价古人尤其是帝王,不能以一些捕风捉影的八卦故事为凭,而要以他的行政行为评判他的公共管理伦理。比如评价隋文帝,重点在于他的政绩,而非家长里短的细节。由此而论,宋太宗在很多方面都不输给唐太宗,尽管他幼稚、急躁、不知天高地厚,最可恨的是他送死你去,背黑锅他又不来,但客观地说,他还算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尽管在民间的形象差了一点。

第九篇 辽夏金元——你方唱罢我登场

与宋为邻的周边政权

唐宋时中华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也对整个人类文明尤其是周边民族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以前周边只有一些早期部落联盟,但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浸染,以及波斯、阿拉伯人所携带的西方文明东向传播,唐宋之际东亚崛起了许多正式的国家。

中华文明由原始部落发展至宋朝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历经数千载,但其他民族无需同样长的时间来进化,他们可以直接根据宋帝国的架构搭建自己的帝国。这就好比爱迪生经过数千次试验才确定钨钢适合作为灯丝的材料,但我们不需要经过同样多次试验,直接引用他的结论就行了。

若全书主题以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发展为主线,这个时代的主线显然是宋朝。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只写汉族皇帝不写少数民族皇帝是不对的。何况这些少数民族皇帝确实有人获得了太宗庙号。根据二十四史,《宋史》之后、《明史》之前是《辽史》《金史》《元史》。而据《剑桥中国史系列》,第六卷《异族王朝和周边国家》(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根据其内容译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也将辽宋西夏金元作为一章。综合以上各种标准,应该选取辽夏金元四位太宗作为本篇主角。

这个时代的史料纷繁复杂,后世评论又往往带有政治倾向。这个时代更处于一个人类社会形态大变革时期,常常会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藩镇之祸”这类很肤浅的表面见解。因此,在谈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太趾高气扬地用现代人的口吻去苛责古人,更不要带有偏见地把古代公共管理者想象成傻子或者楼下那些情痴。尤其需要屏蔽掉这几条常见的偏见和误解:

第一,宋人软弱,游牧彪悍,可以随便欺负宋朝玩儿。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无脑的一种偏见,无论是军事学还是管理学,都绝无基于对方性格强弱的判断依据。而且宋人最尚气节,远比贪财怕死的游牧部族强硬得多。再说,宋朝三百二十年,是最长的一个汉族王朝,软弱的能挺这么久?国际竞合需要极大的智慧,以一句软弱、彪悍度之,似乎反而是在侮辱辽夏金元的智力。

第二,辽夏金元瞧不起富而不强的宋人,时刻想侵吞宋朝。真那么容易,那为什么三百二十年都没侵吞下来?辽夏金元四个被“弱宋”搞死了三个,第四个也差点被拖死。何况宋朝是最富强文明的国度,所有人其实都很崇敬。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公开说:“愿来世生中国为民。”

第三,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巨大。马镫发明后,骑兵确实厉害了不少,但自唐以来,步兵阵形日益复杂,骑兵的优势已经很小,即便是机动优势也不再突出。宋代大兵团作战,强调兵种配合和后勤连贯,骑兵抛开大部队跑那么快,急着去让人砍死好重新投胎,来世生中国为民吗?辽夏金元对抗宋朝并无军事上的战术优势,只是进化到了国家形态,持续作战的战略保障能力产生了飞跃。

驼峰奇侠,盖世帝羓——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太宗孝武睿文皇帝耶律德光,字德谨,契丹名尧骨。

契丹是生活在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曾依附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北魏,一直是落后的部落联盟,有记载的大部分时期为八部联盟。隋文帝曾利用契丹牵制突厥,后归附唐朝,领主赐姓李,任松漠总督,还参与过唐太宗征高句丽。契丹时而归附,时而反唐,甚至杀过大唐送来和亲的公主。安史之乱后,唐朝完全丧失河北以北的控制力,契丹加快了发展。在经历了大贺、遥辇两个氏族主导的八部联盟后,唐末迭剌部世里氏成为主导。此时契丹仍是典型的部落世选制,每个部落内部选举自己的领主,称夷离堇,夷离堇们再通过议会共同选举联盟的共主——可汗。为了协调各部落军政事务,还设置了一个于越职务,作为联盟的秘书长,《辽史》称其意为“总知军国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