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昆仑殇 >

第5章

昆仑殇-第5章

小说: 昆仑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蜜……跟……上。”自幼在农村劳动的肖玉莲,体质上略胜一筹,但与男性同等速度的急行军,她自顾尚且不暇,无法帮忙。
  甘蜜蜜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昏死过去了。突然间,背上猛地一松,一大股空气涌入胸腔,整个身体陡地飘浮起来。脚下还在用着同样大的力量,竟象踩了弹簧似地腾起老高,一步撩出多远。原来,金喜蹦侧身一旁,待甘蜜蜜经过时,双手一托,便将她的背包连同干粮袋一并褪下,放到了自己身上。
  算上大铁锅,金喜蹦背的已经超过一百斤。甘蜜蜜于心不忍,但她除了喘息奔跑外,连一个“不”字都说不出来了。
  七
  宿营了。
  李铁端着罐头盒,朝冒热气的地方步去。各单位分别起灶,饭不可能同时熟,号兵们不必统一吹吃饭号了。
  背风的山坡上,金喜蹦用勺子敲着锅沿,“当当”的声音顺风刮得老远。
  “大个子,多来点儿。”李铁将盒伸到锅中央,“勺把掌稳着点,别哆嗦。”
  金喜蹦不为他的饶舌所动,眼皮都不抬,先给一个满勺,又给一个半勺,然后勺子插进锅里,等着后边的人来打饭。
  锅内翻滚着黄绿相同的糊糊,吃力地鼓着泡。这是今天晚上全部队的统一食谱——忆苦饭。
  金喜蹦严格掌握着数量。忆苦饭是按人投的料,每人半斤,通融不得的。在昆仑山上做顿忆苦饭可不容易,没有原料。桃叶、柳叶、婆婆丁、苦苦菜,一样不长。昆仑山上历来大米白面管够,即使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年头,边防一线也没吃过什么瓜菜代,然而精米白面无论怎样粗制滥造,也跟忆苦饭沾不上边。一号命令从军马所调拨马料加上后勤仓库里已经报废的陈年脱水菜。
  尽管如此,忆苦饭的质量还是超标,只有严格控制数量,才能达到忆苦的目的。
  李铁个头虽小,饭量却大。眼见金喜蹦六亲不认,全不顾他俩的交情,只得离去。边走边吸溜,嘴巴沿盒边抿了两圈,盒就见了底。他抓把雪将盒抹净,擦擦嘴,又出现在大铁锅旁。
  一勺,半勺;一勺,半勺……金喜蹦原本顾不上一一审视来者,不想因为是头一天野餐,用来当碗的罐头盒都是亮闪闪的,突然伸过来一个粘粘糊糊的盒,金喜蹦抬头一看,气得大脸紫黑。
  李铁平日里稀拉惯了,再说混点忆苦饭吃,谅也算不得什么罪过,脸上依旧笑嘻嘻的。
  “你……好没出息……想想吧,旧社会,红军,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金喜蹦气得直结巴。
  “哪有什么三分之二,”李铁装糊涂,“也就剩几个还没吃。喏!锅里还剩这么多,怎么样,咱帮你克服克服。”说着就要搅勺把。
  金喜蹦紧攥着铁勺,毫无通融之意。
  李铁一看软的不成,也换了一副恶面孔:“我还告诉你,金喜蹦同志,炮吹饿唱,这谁不知道?要是把我饿坏了,提起号来吹不成调,把紧急集合吹得跟出殡似的,追究起来,一号可拿你是问!”
  这一回李铁没算计准。金喜蹦给一号当过那么长时间警卫员,拿这个唬不住他。
  李铁百般无奈,只得死了这条心。刚想回去,忽然看到一号来了,就又停在一边看。
  战士们默默地看着一号。
  一号从士兵的眼光中感到了潜藏着的轻微不满。是的,质量很差、数量不足的忆苦饭,是一号亲自规定的。用句通俗的话讲,这是一号特意制造的下马威,从第一天起就让大家做好吃大苦的准备。他知道战士们会有想法,但他自信有能力驾驭这种波动。为此,他一直拖到最后才来打饭。
  他走得很慢,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看清了:司令员拿着一个同大家一模一样的空罐头盒。他走近大铁锅,金喜蹦突然迟疑起来,该给老首长打多少菜糊糊?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一号没有递过罐头盒,却把手伸了过来,示意金喜蹦把勺子递给他。金喜蹦赶紧照办了。
  一号拿起勺子,平平地盛了一个满勺,又盛了一个半勺,不多不少不溢不洒地倾进自己的盒里,然后很香甜地吸溜了一大口,缓步朝回踱去。
  李铁只好用筷子敲着盒子往回走。
  “号长,等等,我的分给你一半。”
  他回头一看,两个女兵朝他走来。前面那个极漂亮的,正在招呼他。
  他认得这位搅得无数青年军官心猿意马的肖玉莲。知道即使在如此艰苦的行军中,她周围也少不了眼睛。自己眼下的境遇,不知能叫多少人眼红呢。只可惜,我李铁还不稀罕这个。他装做没听见,格外神气地走自己的路。
  “你聋了吗?要不要也得说个话呀!”甘蜜蜜气不过,竟抢上来,挡往了李铁的路。
  倒也是,不管别人怎么看,肖玉莲是好心。李铁停住脚,稍有敬意地说:“不要。我饱着呢。”
  “没想到号长除了会吹号,还会吹午。不要,我可就倒了。”甘蜜蜜说着,就要扣罐头盒。
  李铁斜着眼,并不去拦。甘蜜蜜呢,也终于没舍得扣。斗气归斗气,半盒菜糊糊,此时此地实在宝贵。
  “我要了。”李铁忽然变得干脆起来。表面已经结了薄冰的黄绿色液体蠕动着,霉味好象淡薄了些。
  “谁叫你喊他的,瞧他那傲慢样,好象我们跟他要饭似的,”甘蜜蜜埋怨着。
  “你没挨过饿,不知道那滋味。”肖玉莲怔怔地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遥远的双亲。
  “他也够讨厌的,多给打点不就完了。忆苦饭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甘蜜蜜又开始对金喜蹦忿忿然。
  “他其实才可怜哪。有一回开会讨论副统帅的指示,他一慌,把‘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两杆子’,给说错了。”
  “说成什么了?”甘蜜蜜着急地问。
  “说成,说成……”肖玉莲迟疑了一下,“他把‘两’说成‘二’了。他们家乡话里就没‘两’这个音,平时把‘两天’都说成‘二天’的。”
  甘蜜蜜在心里把整句话连起来重复了一遍,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夜色深了。肖工屋要把自己的糊糊分一半给甘蜜蜜,没想到早已冻实了。根本倒不出来。
  “吃这个吧。”甘蜜蜜解开干粮袋,在里面摸索起来。
  肖玉莲不解。此次拉练,因为要求“会吃饭”,除了各单位统一起伙外,每个单兵还要背负三天生粮,在规定时间内自炊。罐头盒就是预备届时当锅用的。她们俩一人背米,一人背面,但这会儿总不能吃生的呀。
  一阵窸窸索索地响,甘蜜蜜手里出现了一把奶油糖,花花绿绿的玻璃级,虽说揉搓得有点儿破碎,可仍显得喜庆而富贵。
  “妈妈寄来的。吃吧!”
  糖纸飘落在地上,糖却许久没有塞进嘴里。
  八
  夜幕降临。
  亘古荒原上突兀出现了一座帐篷城。漫山遍野的简易帐篷,象庞大的兽群蛤缩着,瑟瑟发抖。
  露营时三人为一帐。两把行军揪挖坑自埋,支在地上作柱;两块军用雨布,扣拌互相系好,拼成一块大篷挑在军锹之上,一座人字形帐篷便宣告竣工。剩下的那块雨布,半铺半挂,可遮一面穿堂的凉风,可垫一块阴湿的雪地,下榻时。三人拥枪而卧,象个挤紧了的“川”字。两则的人,几乎彻夜不得入睡。何时极度的困乏超过了寒冷,才可昏睡片刻。但一待神经稍事休息,恢复了最基本的感觉,人立时就又冻醒了。唯有中间,人最享福,象个婴儿似的缩成团,卷于两位男同胞胸腹之间,能安稳睡一程。所以一般夜里得换两次“岗”,使外侧半僵之人,轮流做个真正的梦。
  郑伟良和李铁的帐篷里,连这点福气都没有。一号的警卫员因首长身体不好,留在一号身边。少了一个人的体温,今晚上的觉大概睡不成了。
  两人打通腿。李铁个矮,一双臭烘烘的脚,正抵在郑伟良胸口。郑伟良用胸口给他焐着,还挺暖和。反正睡不着,聊天吧。
  “郑参谋,跟你借一样东西。”李铁说完,故意打住,等郑伟良来问。
  郑伟良没搭茬。
  李铁见卖关子无效,干脆动真格的。他坐起身,把手伸到郑伟良头边,一把把紫红色皮套的手枪揽了过去。
  “借枪?!”“郑伟良一惊。军官们对自己的手枪视若珍宝,有道是:老婆能借枪不借。他悄无声息地一舒臂膀,食指拇指扼住李铁持枪的虎日,轻轻一拧,李铁就不由自主地松了手。
  “你是老兵了。这枪,是能借的吗?”郑伟良正色道。
  李铁哭丧着脸揉手:“我哪敢借枪,我借的是包装!”说着,麻利地打开了枪套。一只乌亮的五四式手枪裸露出来,泛着幽蓝的冷光。
  李铁楞了:包枪的红绸子不见了。
  郑伟良解释道:“出来拉练,什么意外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枪支应保持随时能够击发的状态,多余的饰物一概不能要。”
  “既然你现在不用,那更好说了。借给我吧。”李铁的口气里带着恳求。
  郑伟良硬着心肠撒了个谎:“没带出来。”他的脸红了,幸好天黑。
  “真的?那我可得搜搜。我怎么!听你说这话的底气不足啊?”李铁不屈不挠地诈道。
  郑伟良慌了,口气软了下来:“你要红绸子干吗?”
  李铁答道:“我本想第一一件求成了,再求第二件。实话说吧,红绸于是系在号上的。我知道你带着照相机,无论如何得给咱‘聂’一张吹号的像片,特别要把这红绸子‘聂’上。”
  大概全中国的军人都把摄影读作“聂”影。哪个年轻士兵不想穿着军装多‘聂“上几张!只是昆仑防区的战士,连这点愿望也满足不了。军区高原服务队的摄影师们,刚过雪线就躺倒了,要不及时抢救,带的摄影机就有可能给自己”聂“了遗像。
  郑伟良带着像机,是为拍拉练的资料,为某个战士单独“聂”影,又是件为难的事。他沉吟着。
  李铁觉察到这点,忙说:“这张像片,你是照也得照,不照也得照。”
  “此话怎讲?”
  “很简单。我把它写进遗书里去了。”
  “说清楚点。你把谁写进遗书了?”
  “把像片呀。拉练前,不是每人发了纸和信封,叫把自己需要向家里交代的事写清楚吗?我是什么都没写,就注了一行字:请将郑伟良参谋处保存的像片,寄给我家。怎么样,可以照一张了吧。”
  郑伟良的思绪瞬间飞得很远,又沉重地须落在地上。他也填写了同样的信纸信封,现在,它们都封存在保险柜里。拉练结束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由自己去拆开它……
  想到这里,他郑重地把手伸进怀里,摸出一个小包。李铁忙凑过去。
  “那是什么?一团头发?”
  郑伟良没有回答,细心地拨开发丝,一块红绸露了出来。
  李铁喜不自禁地拿在手里,比量着,摆着假想中的姿势。
  “你怎么知道我有一块红绸?”精细的作战参谋确实想不起怎么露的“富”。
  “你忘了?那天送罐头?”
  哦!
  拉练前一天晚上,李铁没敲门就挤进郑伟良宿舍,身上背着个用皮大衣挽成的大包袱,看起来极为沉重。他二话不说,把袖筒一解,扑扑通通,几十筒水果罐头滚了一地。
  “卖给你。价钱你看着办。最好高点儿。”
  “这是谁的?东西我可以要,事情得搞清楚。”
  “我的。”
  “不可能。除非你去仓库偷。象你这种人,是存不住这些罐头的。”
  “行,有你的!罐头是金喜蹦的,他急等着用钱,找他老乡卖自个攒的这点儿玩艺,叫我碰上了。糖他老乡要了,罐头可找不着主。一是贵,两块钱一筒,谁买得起?再说,就是买下了,除了金大个,也没人能背上万儿八千带回家。更甭提有一半儿已经没法吃了。”他用脚尖踢踢一筒,发出空空洞洞地声响。
  郑伟良从抽屉里取出两个月工资,刚想放在桌上,想到象李铁这样的老兵最忌讳青年军官一掷千金的派头,忙装作认真地点了点数,递到李铁手上:“我买了。只是罐头还得请你帮助处理掉。”
  李铁脸色一变:“钱,算我借你的。罐头不卖了!”说着要走。
  郑伟良忙拦住:“我这儿实在没地方放。再说,你们不帮忙,我也吃不完哪。”
  李铁一瞅,四周都是书,真是没地方可放,才转过脸来:“那就还搁金喜蹦那儿,等咱们拉练回来,用它庆功。”走了几步,又扭头添了一句,“你算想不出金喜蹦把这堆宝贝放哪了。别看他傻大黑粗,藏的地方任谁也找不到,他藏在一号的屋子里!真正的游击队对付日本鬼子的办法,藏到敌人眼皮底下去了。”
  李铁弓着腰,背着包袱走远了,象个圣诞老人。郑伟良这样想着,又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