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浮生记 >

第5章

南宋浮生记-第5章

小说: 南宋浮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那‘满目河山同相聚,杏花深出别有情,凭君梦语到天明’作何解?满目河山不正是要恢复中原吗?还有你不要告诉我杏花深出是讲酒吧,其实是说大宋的利州两路和秦凤路暗指李好义将军光复四州啊”陈耆卿似乎就卯上了,这古人的联想能力还真的不弱啊,怪不得就连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也有被冤枉的一天。可是事到如今谷永宁也只有提前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他,来满足他的好奇心。

“寿老真不愧为叶老的高徒啊,小弟甘拜下风。”

“哈哈,哪里啊,贤弟才是深藏不露。”

相互吹捧了一番,谷永宁就将宋金之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前做了说明,韩佗胄必死无疑,当然叶适老先生也会受到牵连,回乡是比不可少的了。听完他酒醒了大半。直呼不可思议。

“就贤弟所言这北伐已经失败了?”谷永宁不置可否

“那么他们大宋完了。”陈耆卿瘫在那里

“陈兄不必如此,”谷永宁安慰道“明年双方就会罢兵的,因为连年征战宋金业已疲惫不能轻起战端了。和议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可是对于大宋来说这将是一次耻辱”但是谷永宁并没有告诉陈耆卿这议和是用韩佗胄和苏师旦的人头所换来的。这样的耻辱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哎,这大宋何时才能恢复中原啊”耆卿又忿忿的喝了杯酒。这酒似乎是特别的烈人。

“要想战胜金国惟有强大的水师。”谷永宁肯定的说。

他想到大宋最后不是亡于陆战,而是水战。崖山海战二十万大军赴海而死的惨状历历眼前“如果有一支水师定将章宗人头砍下以告慰先人。”

“好,贤弟有骨气啊。他们陈家别的没有什么,说道造船可是能人辈出的啊。要么去我的船厂看看”

“好啊,求之不得。”

两年以后,谷永宁站在台湾的土地北望神州的时候,还会想起耆卿带他去见识船的那个下午。

陈家的船厂位于杨府山脚下。说是一个山,其实就是一座海拔不到40米的小山丘。船厂靠山临江而建,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工人260人,而当时最大的官营船厂也不过百人可见规模之大。而且能够制造4车8车的大型车船。听陈耆卿的介绍每年的产量大约是60艘车船、150艘客舟,如果集中所有的人力可以造出更多的战舰出来。细细推算如果要建一支水军就这一个船厂也足以应付。心中不禁感慨中国的造船事业曾经是何等的风光,可就是可恶的蒙古人摧毁了他们汉人迈进资本主义世界的道路想起来就生气。陈耆卿见谷永宁看的如此的入迷不禁得意:“永宁贤弟,怎么样,这船厂还不错吧!”

“是啊,如此这般不愧为四大家族里实力最强的啊”

“呵呵,言重了,不过就凭这几条船横行四海也是游刃有余的了。可惜的是这些战船只能成为圣上的龙卫,不可上阵杀敌啊”

“陈兄所言甚是,但是这些船要想参战还需要增加一项关键的武器。”

“哦?愿闻其详”

“自古以来海战无非火攻,近战,对射几种,这的战舰大多是尖底船,有利于行船速度,但是吃水上要弱一点,于是就有了水舱。然而这些作战方式金人也会,那么就是比较谁的船多船大而已毫无技术含量。如果能将船体进行改良将我的秘密武器装上船的话,战争就会成为一种一边倒的局面。”谷永宁说的是自己的看法,当然后来还是证明了当时的想法决定了整个大宋的走势。

“适才所讲的秘密武器为何物啊?”陈耆卿不解的问,谷永宁笑了笑。

“那就是火药。”

“哈哈。你在说笑吧,火药遇水就不能使用了。再说了光有火药有何用?难不成将船点燃撞过去啊”

“你说对了一半,是将船点燃,但不是他们自己的船,而是对方的船。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有更好的办法。”

“那如何才能点燃?”

“用火炮”

“火炮?”

“是的,如果将火炮安置在船舱里,就可以解决火药受潮的问题了。”

“真是天才的主意啊”陈耆卿羡慕道“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天赋,还用呆在这里吗?早就可以上阵杀敌去了。”

谷永宁苦笑道,这只是偷偷的运用了后来人的经验而已啊。

“陈兄可否陪永宁一起坐船出海一趟?”

“去哪里?”

“泰顺。”

“什么时候啊?那里路途遥远。贤弟可须准备?”

“十日之后永宁和陈兄相聚此处,记得要带上足够的人手和钎镐,我要与陈兄一起分享这最新的发明,见证一项奇迹。”

“那好十日之后再见。”

两人平静的分手,但是内心确实不能平静。

宋金之战还在继续。谷永宁却悄悄的开始一场武器的革命。

第十节 发现

十天之后,如约的来到了陈耆卿的船厂。

那船厂的规模当时没有看的很仔细,今日一见着实的把谷永宁吓了一跳:这里居然有300多长工在干活,整条河防沿堤都是他家的船坞,怪不得说陈家是四大家族之一,此言不假。

陈耆卿见他的表情怪异,自然也没有说些什么。也只是笑笑而已。这次不是来惊讶的,而是要去一趟平阳县。

严格的说也不是到平阳县城,而是去矾山。从温州杨府山到平阳也不过4个小时的水路,再加上他这刀鱼船小巧但在浅海里显得的游刃有余,不禁心生赞叹

“想不到你们陈家的船真的不错啊,真可以做到轻舟一过万重山啊”

“那还有假?”陈耆卿得意的说“要知道这样的船他们一年起码可以打造300艘,可惜的是朝廷每年给我的100艘的定单,也只能靠民间的定单来养活这个家了。”看他说的,就光光这一项就够他养家了,还没有算上车船和漕船。

谷永宁也不说什么,要知道这样的大家族肯定是有许多的朝廷上的靠山的,不然的话这些定单凭什么要他来做。果不其然,陈耆卿说出了其中的原委。

“我祖父陈傅良可是前朝的中书舍人兼侍讲,本朝之中明州和婺党相争,他们陈氏和叶氏趋于中道,达到的暂时的平衡。这定单就是党争的结果,如今明州势力强盛,为了保证明州自己的造船地位我们的定单肯定是会越来越少的”看着陈耆卿不安的眼神,谷永宁也想到明州的史弥远很快就要爬上政治的最高峰了,温州的造船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渐渐萎缩的看来陈耆卿这小子对政治的嗅觉还不是一般的敏感。

“陈兄无须介意,要知道没有朝廷的定单靠民间的鱼船也可以称雄四海的,但前提是你要想办法并购福建的造船厂”

“并购?”陈耆卿不解的问道。对于这样的表情他已经司空见惯了“并购就是兼并。素闻福船远洋第一只要掌握了远洋技术还怕朝廷的定单吗?”大宋朝的船舶业很发达,而且还有正规的船舶司进行掌控,但是这些只是对内河船只进行控制,对于远洋的船大多是民间制造为主,所以只要拥有了“福船”的关键技术,就真的可以摆脱这样的困境了。陈耆卿其实心知肚明,一时间也默默无语。

渔寮到了。这里就是传说中亚洲第一长的沙滩,听说沙质要比浅水湾的还要好。在那个时代去过一次,没感觉,现在看来没有人工雕琢过的沙滩真的好美,沙白海蓝阳光也不错,要是能在此隐居还真不错。

正想着,就听那些人怒气冲冲的吼“还不快走!肚子饿啊”,没办法了,这些人啊,真不懂的欣赏。也许是这样优美的环境见多了也就不认为是美的了。这个世界真的奇怪,当你拥有的时候绝对不会去珍惜,而失去后却要这样的追悔莫急。

找了家酒馆吃了顿饭,休整一天就准备向矾山方向出发。从后世的资料里可以知道矾山是中国矾矿之都那里的矾矿质量世界第一。除了有储量世界首位的明矾石资源外,还有硫磺矿、高岭土、银灰岩、石墨等矿产明矾又叫白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明矾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当然这些谷永宁也不太清楚,但他知道明矾可以当作净水器还可以用来造纸和防水,这是纸张最好的添加剂。当然他所担心的是矾山是否已经有开发的历史了。

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爬上了矾山。发现居然已经有人在那边开挖矾矿了。可是历史上是到了南宋末年才有阿,难道说他的发现把这个历史提前了?哈哈真是好运气啊,要知道光靠他们几个人要获得明矾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现在只要给钱就可以了,只是这采矿工具一时用不上了。

于是就找来当中一个领头的过来询问一下情况。原来这个领头的叫蔡阿可,人称老蔡是前头石中村的村长,因为偶然的机会发现这里的石头里面是绿色的就把他们采集起来并且进行加工,最后得到了明矾。因为他们这里水源不是很干净,就用这个东西来净水,效果也很好。

听了老蔡的话,可以断定这就是明矾。于是他们当下决定从老蔡那里购买这种叫做明矾的东西,而且还下定金要求村民能够采集足够多的明矾卖给自己,当然也给了老蔡一点点地好处费。老蔡见到钱,眼睛都绿了,差点想挖出来当明矾卖了。于是谈好了价钱收了货就准备返回了。老蔡还带着他们的村民一直送他们下山,眼睛里都泛起了泪光。

他们正准备下山了,老蔡突然跑过来大声的说“官爷请留步,我这里还有宝贝哩。”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打开一看,谷永宁大声叫了出来“是硫磺!你哪里来的啊?”

“官家好眼力啊,这可是好东西啊可以杀虫的。”

“你有多少我都要了。如果还有的话和明矾一起收过来。”这个东西不光光杀 虫,也是制作火药的重要的原料,想不到这一下子就有了这么多意外的发现。

“是是,一定一定。”老蔡堆笑道“我马上回去给你拿”说完就转身跑不见了。这人啊听说可以换钱跑的还真快。不多时,几个壮汉推了一辆独轮车过来,里面装满了泥块状的石头。谷永宁知道这是生硫磺。

想想他们也没有多把本事进行提炼,要炼也是糟蹋干脆先收下好了就对他们说“以后就采集这个样子的就可以了。每个月初五送到霞关码头我会派船来收货的。”

“是是是,他们一定办到,只是这定钱?”

“啪”的扔过去一袋子钱“你看够不够啊”

捡起来一看就说“够了够了我们一定办到你们放心吧。”

推着车下山了,谷永宁并不心疼这钱,但是看到陈耆卿的脸上露出异样的眼神,就仔细的和他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硫磺除去火药以外是一种驱除白蚁的好办法,要知道造船主要的原料是木材,而木材最大的天敌就是白蚁。中国古书所称蚁、螘、飞螘、蚍蜉、蠡、螱等,都与蚂蚁混同。宋代开始有白蚁之名,并确定为白蚁的别称。用硫磺再加上石灰水就可以达到防虫的要求了。这个都是后世的经验,现在告诉了陈耆卿绝对是一件天大的秘密。

“原来如此啊,安静你真有一套。”陈耆卿的眉头也渐渐地舒展了,作为一个生意人当然晓得这木材的重要性,一旦解决了此事真的象是送钱来了一般。

“那么下个初五船运的事?”

“放心好了知道你要提这个的。不就一条船嘛我出了。不过硫磺你得匀我一些才行哦”

十足的奸商,心里恨恨道,表面上说“放心吧陈兄要多少,我都优先考虑这样行了吧!”

“好一言为定。”陈耆卿快乐的不得了这可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回头看看身边的人的模样。这两天一路辛苦,那些男人们到没有多大关系,可小朵一个女孩子估计已经累的不行了。

他开始有点后悔把小朵带出来了,问了一句“这两天累着你了”

“公子怎么这么说,服侍公子是小朵应该做的,公子不累,小朵怎么会累啊。接下来我们还去泰顺吗?”

“不用去了,硫磺已经到手了,他们现在去瑞安。”

“瑞安?”

“嗯去找两个人,确切的说是叔侄二人”谷永宁看看南方的大山。心中一时的激昂。

良人啊你还在那里吗?

第十一节 曹村偶遇

从矾山下来,到了渔寮村,把收购的明矾和硫磺装上船去。让许俊带上几个护院的先行回去,谷永宁和陈耆卿还有小朵曹群等几人留下来夜宿渔寮,奇書网第二天分坐几辆牛车往瑞安城出发。

在出发前他们也询问了一下曹群一些关于曹村和曹逢时的一些消息。曹逢时字梦良,号桔林。生于南宋建炎二年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授严州司户。在文坛颇有名望,也正是因为他的原因,整个曹村也变的兴旺起来。最近几年还修了官路,建了驿站,四方的客商也云集此处形成了一个集市很是繁荣。

谷永宁主要还是询问了有关与曹时远的一些情况。说来也巧,这个曹群就是曹时远的远房表侄。曹叔远小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