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浮生记 >

第131章

南宋浮生记-第131章

小说: 南宋浮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上的那把长刀上血迹淌在底下,满脸的尘土和倦怠。这不是一个胜利者应该有的姿态。他并不是这个胜利者,他只是活下来了。

或者说是还没有死去,但是他知道,他是走不出这个大殿了。

门突然开了,透进来一丝的光线。阳光洒在了曾经的战火弥漫的大殿,甚至有点讽刺。这一夜,改变了整个金国,改变了国家的命运。而他就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

长时间的黑暗让高琪有点不适应这光线,当他眯着眼睛看的时候才发现那人是李逾。

一夜的时光很快的就过去了而在李逾的脸上甚至没有一丝的疲倦更多的是兴奋。他有理由兴奋,因为他报了世仇,而这个世仇的结果是赔上了整个国家。

“大人,天亮了。”李逾恭敬的对着坐在龙椅上的这个木偶。有的时候真正的关键人物是会装傻,而木偶有事都不知道自己正是人家手中的那把刀。

“李大人,是你啊”高琪冷冷的说道,这手不由的抽搐了一下。“大人的借刀杀人,真的不错啊。”声音的回响让人不禁冷战。

李逾脸上的表情突然间就僵住了。他马上就跪下来了,低着头说道:“臣哪有这样的心思,臣不过是想为大人出力。如今大患以锄将军怎能这样说我?”

“哼,你的心思我还不了解吗?重头到尾,我不过是你的棋子而已。高琪高声叫着站了起来,那长刀映着那光,亮堂的很。

“不,大人,我”李逾抬着头似乎要说什么。

“你不用多说了。”高琪目露凶光“弑君之罪不过是胡沙虎的一大罪状,这迟早是要处理的。可是他手下的三千精兵何罪之有,你要如此狠心,你不过是要发泄你的恨意罢了。”高琪挥了下手。

“来人。”

门外的卫兵冲了上来。

“把这个人拉出去砍了。”

“这个”卫兵不了解,要知道这个李逾是他最信任的人了如今怎么说砍就砍了呢?

“还不动手吗?”高琪怒道。

“不用劳凡各位,我自己来。”李逾站了起来。他想明白了当中的一切。

“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一话。人被 带了出去,永远也回不来了。

“将军,李大人已经处斩了。”外面的人回来禀报。顿时,高琪大哭起来。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个李逾,注定是要成为这一切的牺牲品。他知道的太多了。章宗皇帝可以嫁祸给胡沙虎这也是李逾想出来的,要想人不知只有这样而已,而胡家的军队也是知道事情的,所以不得不杀。人要想活着,只有将知道自己秘密的人都干掉才行。想不到大金国最后的国运居然是这样的收场。在高琪的心里总是有这样的一个心结在那里,想要成高位的人总是孤单的,而且是要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身边要养一个知道自己一切的人。

“把他的尸骨好好的葬了吧,记得要厚葬。”这是对自己的朋友最后的离别。

处理这些事情以后,他开始要想这以后的路了。根据李逾生前所说的事情;现在最关键的事情就是要如何处理在境外的大军了。这些人都不是好惹的更何况自己现在并没有实力硬拼,似乎投降是最好的一条路了。

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毕竟投降的对象不是完颜炯而是谷永宁,这就是说他现在拥有的谈判的资本,只要边打边谈是可以成事的。但是他并不知道这北边的仆散端的军队也正在快速的往这个方向进军,虽然他们的兵力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现在的情形上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时间上战胜对方否则一切都没有了考虑了。现在的中都城人心已散,想想这皇上都已经死了,在加上这么多的浩劫能有什么方法来对付这外面的强敌呢?思来想去只有如此而已。

可是这个任务谁能去呢?突然间想到了一个人。

“把周林叫过来。”

不一会而,他就走了进来。

“将军,有什么事情要找我?”他恭敬的说。作为高琪的嫡系部队他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他为人谦逊,而且足智多谋,不禁的点了点头。

“周林,你来我这里有多少年了?”

“回大人,一共8年了”

“8年了,不短的日子了”他若有所思。这几年征战南北不少都是让他获得收益的,想不到这个时候还是要靠自己的部队。可是这个事情并不是好说的事情。

“我想跟你说这个事情。”于是就将要做的事情和他一说,吓的周林两腿都软了。

“将军,这样做不是等于我大金就亡了吗?我等虽不宵,但一定会为大金尽忠的,战到一兵一卒也要奋战到底的。”

“不,这个你就说错了。”高琪知道这个反应是正常的,他还是镇定的说

“自古以来王朝的更替,我大金灭辽宋而称王,而辽灭契丹称雄漠北。王朝不过是云烟而已。更何况我们这样做不过是要保护的是我大金的命脉。”

见周林已经心情平浮下来就接着说:“大金国除了辽东和中都外大多都在自己的手上,而我们现在不过是孤军而已。想想仆散端的军队在西侧,一旦等他们攻打我们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被灭,到时我们就不是正义之师更多的是被说反贼了。可是到那个时候还有什么好名声留下吗?肯定是没有了。”

“现齐军在外而我大军拱手让中都,不禁解决了我朝内乱,更多的是保全了自己的势力,到头来东山再起也未必不可的事情啊。”

“大人想的是,我等错念了。”周林跪下来说到

“这不是你的错,我也经常是这样的想的。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高琪想了想心头还不住的疼痛。

很快的,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出城去了。

第三十节 疑惑

“大人,金人使者到。”说着进来的人就是大金国的使者。

只见来人挺拔英硕,眉宇间露军人的气质。军人,难道这个人是高琪的心腹?想想也是,这个时候了所有的人都不可靠也只有自己的这一点实力能说的上话了。谷永宁心里有了计较也知道这个事情不会很复杂。原本他所担心的是在金国的内部会有杂音,是战是降肯定是有争论的,这一点他是想的比较清楚的,毕竟在这个时候没有人能保证一切都是顺利的进行的。

战争,只有看谁的拳头硬才是真的本事。

想的这么多,金国的使者早已经到了眼前了。/只见得那使者先是行礼,便说道

“尊敬的谷大将军,我等奉大金右丞相高丞相的使命,来到贵军,希望商谈两军和谈的事情,希望将军明白我们的心意。这里我们带来了丞相的一片心意。”说着就端上了一些黄金首饰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

“这些是鹿茸、琉璃珠、还有大金的国宝玉玺。”说话间的眼神不停的盯着谷永宁,正当说出“玉玺”二字的时候,终于,谷永宁按奈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脸上的表情为之一震。

这个是真的吗?想不到玉玺都拿出来了,看来这个大金国是准备要投降了。可是转念一想,这玉玺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呢,再说了大金国开国是盗用了大宋的玉玺,相传靖康年间一共有9枚玉玺,而流落在金境的有7枚难不成是当中的一枚。

“把那玉玺呈上来。”

玉玺拿在了谷永宁的手上。这东西色绿如蓝,温润而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背螭钮五盘,钮间有小窍,用以贯组。又得玉螭首一,白如膏,亦温润,其背亦螭钮五盘,钮间亦有贯组小窍,其面无文,与玺大小相合。上面刻着“授命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想来是不会错的了。可这是哪一方呢,就不得而知了。

这周林似乎明白谷永宁心里的疑惑,也就开口说道

“这一方可是天下同文之宝。是宋真宗之物。”

原来如此,靖康之遗物今日重现,此刻的心情真如翻江之感。想不到当年的耻辱终于有重写的可能了。看这一方印,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可惜他已经不是宋人了。但还是个响当当的中华汉子。看到这一幕自然是心情澎湃。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而是最关键的时候。谷永宁马上想到了当中的不妥。

“你刚才说到是你们右丞相叫你过来的,怎么不是皇上呢?”说着将这玉玺给收了起来。眼前的这个家伙似乎是个难以对付的家伙,一旦弄不好了还会上当的。这样的事情又不是 没有过,当年他自己就有这样的战绩,这些都是后话了/。

“将军,有没有听说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一般的人都能够理解难道将军就不懂吗?”周林反问道,他知道对面的这个人是在装傻是在试探自己的深浅而已,于是故意装着生气的样子。

“好,好一个良禽择木而栖”谷永宁突然拍手道“看来完颜家算是完了。你说吧,要怎样做你们才会交出中都城。”

“将军果然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和这样的人说话都不用费脑子。”这一语双关,顺便还酸了对手一把。谷永宁只能暗地里笑,这样的家伙真是够倔的明明是败了还是这样的有尊严,不免的敬重了一番。

接着就将他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其实也很简单,根据高琪的讲法就是他带着军队退出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和中都城,但是要保证金军在撤退的时候不能随后攻击,而且还要保证齐军不得南下黄河,以黄河和太行山为界线,建立一个相对妥协的让步。这应该是金国最大的让步了。

谷永宁思索了一下,其实这几个关口都是易守南功的地方,再加上仆散端的约定,谁进的了中都,中都就给谁。所以和高琪交换也不是什么坏的事情,更何况这居庸关居然能够抵挡着仆散端的20万大军就可以知道他的地势的险要和守军的顽强了。如果再硬撑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的结束的话那还谈什么呀。这一些地方都是能拿下来的,可是关外就不一样了,出关就是大片的空地,进关就是中都城。这么重要的地方要是丢掉了话那可是很麻烦的,再有了大宋为什么要输给金人就是因为没有战马,而关外还有大片的马场呢,这可都是宝贝啊。

“你家丞相的意思到是挺好的,可是中都不过20天内就能拿下来的,而山海关。居庸关都在我军的控制之下,难道真的还有你们施舍吗?”

“那么将军内的粮草还能吃多久啊?”周林笑着说,他似乎对于我们军队的供应是很是了解的。

“大约半年有余,你难道觉得中都还能守上半年?”谷永宁气汹汹的说道,因为这个家伙终于说到自己的痛处了。粮草真的是个大问题,虽说本来就有了充分的准备想不到到时还是有了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海船的物资运到陆地上的运输线路时刻存在着敌人的骚扰,这也是轻装前进的时候留下来的病根子。

“将军,你就不用这样虚张声势了”周林大笑道“我虽不是许攸,但自然对于粮草是很在行的。就将军这样的状态自然是长期的半饱的状态下才有的,这样看来将军的粮草供应似乎有了很大问题了。”

这真的给他说对了。周林的脸上的表情非常的陌生,真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在为什么还要选择投降。

“那你说说看你们要往哪里去?”谷永宁也有点心虚了他知道一日不解决粮草问题都会被对方拿在手上戏耍,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了他励精图治的后半生。

“只要我军过了黄河就好,大人无须为我们担心。仆散端这个家伙才是大人最大的敌人。”周林倒是说了实话,看来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家伙了。

“那好明日正午,中都城下见。”

一个约定,注定要引起另外的故事。

周林走的时候,谷永宁对着他的背影喊“先生,你为何不留在我军?”

“不,我是高丞相的人,生死都由他。”

“如果先生愿意的话,我愿意倒履相迎。”

“我看是没有这样的一天了。”走的是这样的坚决,就象他来的时候一样。

谷永宁站在那里,想的是那个思想了很久的中都城。明日,终于可以进城了。

这个城好高好大,大的让人不感不想象。

那日后的都城,正在风的那一头等着他的新的主人。

第三十一节 进中都

天气很好;就像人的心情一般.有的时候心情差的话就是艳阳高照都会觉得是老天对自己的惩罚.而今日,外面的日头还算的是猛烈,但毕竟已经入秋了给人更多的是一点点的暖意.驻扎在城外的大军似乎都在准备着些什么事情.整个军营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其实,很简单.这一天,是进城的日子.

大金的皇城终于要归汉了。这个日子等待了许久。

中军帐终于是要收起来了.这么多时日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突然,谷永宁的脑子里想起了当日进海州的模样.是不是还会出现一个王晦之的影子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