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南宋浮生记 >

第1章

南宋浮生记-第1章

小说: 南宋浮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至珍


第一章 初回

第一节 同一条河

南方的二月。

阴冷,潮湿。料峭的寒风和着如丝的春雨纷纷扬扬的飘在温州城的上空。这雨已足足下了三天了。整个城都浸泡在水里,慢慢的仿佛要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行人们撑着油纸伞在泥泞的路上快步的走过,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积水便四溅开来。路旁的街市冷清了许多,小摊贩都已经早早的收工了,街店里的人群也稀少的很,只有卖伞的脸上有些喜悦。城门口的大旗耷拉在旗杆上,护城河水打着大大小小的水波。人们仰望着天空,都在等雨何时才能停,大家都在观望。雨依然没有停下,只让人心神不宁。

这就是被称做“一片繁华海上来,从来唤作小杭州”的温州城。

这就是大宋朝开禧三年的温州。

“三天了。怎么还是这样子,怎么还不醒。”谷安泰也仰望着天空。他不是在盼雨停,他是在盼那个躺在床上的男子醒过来。

那个男子是他在瓯江上救上来的。这人从长相上看大约25,6岁身长不过6尺,面如冠玉好生的俊俏,身上穿着一套奇怪的服装,脖子上拴了根布条,想必是要上吊的,可是怎么又到江里去了,让人无法琢磨。这个人的身上还带了个包里面的东西是前所为见的玩意。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里一定是大有玄机的。谷安泰就是这样想的。正在思索间,就听得丫鬟的声音。

“少爷,他醒了”。于是赶忙跑过去看:

那人已经微微的睁开了眼睛。

“这是哪里啊?

“这是谷府”

“那我怎么会在这里啊?”

“你在瓯江边昏倒,是我将你救回来的。”

“那你是谁?”

“在下谷安泰,是这里的主人。公子刚醒过来,是应该好好的休息,其他的事情等以后再说也不迟。”

那人诺了一声,就又躺下了。

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叫做谷永宁,和他是本家。但他为什么会出现瓯江边。难道他真的是要寻死?还是包藏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其实谷永宁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只知道在2007年的那个下午,也是下着雨。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了争执,而后就被人推到了江里。哪里知道怎么就来到了这个鬼地方。

一个人不可能跨过同一条河。但是谷永宁却通过这河回到了宋朝。

在谷家的悉心照料下,很快的谷永宁就可以下床走动了。作为21世纪的人自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没有电灯,没有通讯连夜生活都没有。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都已经来到这里了也只能先适应才行。还好谷永宁是一个喜爱户外运动的人,对于这样的生活并不陌生,换句话说他还有点喜欢这样的生活:宁静、自然、又透露着温情。很快的他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是在他的心里却隐隐的作痛: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真的回不去了,该怎么办。眉头不禁的皱了起来,眼皮快速的跳动。

在这以后几天里他向周遍的人打听了当前的局势对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正是开禧三年,韩佗胄主持的北伐陷入了全面溃败的境地,四川的吴曦叛宋自立为王,并且还投靠了金国献关外西和、成、阶、凤四州与金。由于吴曦一直不出兵,位于主战场的宋军不久就连连败绩,南宋的北伐,已经变成了金国的南侵。

然而,远离战火的温州城却还是一派的升平景象。在谷府里也丝毫感觉不到战争所带类的悲伤。谷府很大,进进出出的门庭院落足以让陌生的人在里面迷失了方向,四周高大的围墙,将这个迷一般的地方圈了起来让外面的人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幻想,而里面的人也永远的不能理解外面所发生的一切。

听谷家的人介绍,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谷家五兄弟,除了早年病势了两个外还有三个健在。谷安泰排行老三是个造纸的商人,他所生产的纸远销海外,并且还成了军中送信的专用纸张,宁宗皇帝亲点的贡纸。他还有个老大哥叫谷安国,是这里最出名的冶炼商,他的铁匠铺在两浙东路有十数家。听说果威军的军械还都要靠他来订做的。还有一个最小的谷安民还在私塾里上学。

在这里躺了那么久,身上都开始有点睡疼了。还好这天刚刚转晴是可以出去转转的。于是谷永宁决定起来。很快的他就发现自己的衣服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身上早就已经换上白色的睡服了。而自己的衣服呢,却早已经洗好整齐的放在了旁边的橱柜里了。谷永宁思量一下,还是决定穿着这古代的衣服出门才行。毕竟这套从21世纪带来的西服回遭来不知多少的回头率的而且那条领带还不是被认为是上吊的绳子吗?想到这里,谷永宁不禁哑然。他朝门外的侍女喊话。

〃小朵!〃他扯着声音喊着。小朵不用说就是服侍他的那个侍女。

只见小朵从旁边走进来见谷永宁的这身打扮不禁的红起了脸。“公子,有什么吩咐。”

谷永宁见小朵脸红了,想到自己穿着睡服,不禁的双手抱胸“你去给我找几身合合身的衣服,我要出去一趟。”

“衣服四少爷已经帮您准备好了”说话间小朵转身从后面象变戏法一样的捣鼓出几样。谷永宁那来比画了一下,发现正好合适。

“这衣服大小合适,你是不是量过我啦?”

一说完只见小朵脸一红害羞的说道“是少爷叫我在公子昏迷的时候量的说以后用的上。”谷永泰果然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因为永宁的个子比较大就为他选择了一件直身的外加横裥。因为头部有点外伤,就叫小朵给他拿了块头巾。这样的打扮起来,谷永宁觉得自己是真的回到了古代了。穿着完毕以后,谷永宁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口袋,突然发觉他到了这个时代却是一个穷光蛋可是身无分文的,如何出的了门?

小朵好象明白到什么一样又从身后取来一袋东西递给谷永宁说“这是少爷给您准备的银两不够的话再说。”

他接了过来,挺沉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包。就问“代我谢谢你家少爷。这一袋有多少钱啊?还有,你见过我的包吗?”

“回公子的话,这一袋一共有8贯钱,四少爷已经将公子的包保管起来了,少爷还说如果您需要就上他的平顺纸坊去找他。”原来这是这样,谷永宁心想,一定是这包里的东西让他觉得大有学问,要不然如何对他这般的礼遇。想到这,谷永宁就想去见识一下那个四少爷究竟有什么本事又有什么居心了。

“小朵你认识得路吗?”

“去过几次,应该是认得。”小朵委婉的回答。

“这样甚好,你带我去一趟那里好吗?”谷永宁决定去一趟平顺纸坊,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的样子。小朵也顺从的答应了。

于是就匆匆的出门。

第二节 风景旧曾谙

当时的温州感觉就是一个小镇一般,城内有九座小山分别叫:华盖、海坛、郭公、松台、积谷、黄土、巽吉、仁王、灵宫九座小山,相互环形,形似北斗,故称“斗城”号称九山。当年郭璞老人指点江山建立了这温州城,又传说在造城的时候有白鹿衔花穿城而过故又名白鹿城。城里水网密布典型的江南水乡。谷家的大宅子位于城东的百里坊,而平顺纸坊却在城西的三角城头两地相距5里。

温州府本不大,但河流甚多,有新河穿城而过,其中大大小小的小巷居然有72条半之多,而且每条小巷都通新河,家家户户都有小船系在岸边,这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风貌。这河水清澈,几艘乌蓬船悠闲的在河道上穿行,浆声悠悠水声漾漾。因为水网的密度所以温州的桥也就特别的多。小朵在一旁指点将桥名一一道来:这个是大高桥,这个是小高桥,这个是金丝桥,这个鲤鱼桥。每座桥的桥名的来历她都能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一般。听小朵说,以前小的时候就住在新河边的小巷里,所以对这里是这般的了解。对于也是生长在温州的谷永宁来说,他也是第一次听到了这些就象是传说一般的故事,不免的有些惊奇。

不知觉的两人已走到松台山下。松台山又称净光山。唐高僧永嘉宿觉大师轶后葬此,宋太宗曾赐〃宿觉名山〃匾额。山坪有冰壶道院和仙人井。山麓东有金沙井,南有妙果寺,西有落霞潭,北有普觉庵。新河正在它的脚下缓缓的流过。隐约间听到有钟声传如耳朵。

谷永宁问旁边的小朵才知道这钟声是从松台山下的妙果寺里传出来的。寺名妙果者,语出梵典,意为三密相应成就殊妙胜果也。妙果寺创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内有一口大钟名为“猪头钟”。

谷永宁笑着问小朵“这钟声难道就是猪头钟发出来的?”

小朵瞪大了眼睛说“公子好耳力。如何知道就是猪头钟的声音?”

“因为他声音和你睡觉时发出的声音好像啊。”

“好啊你,居然这样说我,看打”小朵一听原来是在讽刺她,气的追着谷永宁就打。两人追逐着跑了好远开来。钟声还在那里飘散开来。

这道路两旁摆满了各式的摊贩,叫卖声不绝与耳。谷永宁留意了一下,那些推着板车的卖的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扁担挑的是一些山药和竹笋。还有的鱼贩、肉贩、卖凉茶的、做早点的、给人算命的、为牲口看病的不一而足分门别类那可叫是热闹。除了这些小的流动摊贩之外真正有门面也不少,不管是漆器还是打绳是女红还是抓药的反正能想到的几乎都能看见。这一路走来,谷永宁很奇怪,在古代的温州难道就已经有这么发达的商品经济?难道说温州人有做生意的遗传基因?于是他就问小朵:“这里好热闹啊,有这么多卖货郎。他们都不种地都上县城卖东西来啦。”

“公子有所不知,我们这里人多地少,而且又种不出多少稻子。要想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温州城靠海,所以很多是下海捕鱼为生,但更差一点的连土地都没有的就得给地主家里作工,还有的就要到大户去当丫鬟的,甚至要卖掉自己的女儿。现在世面还算太平,要是打起仗来那么更没有办法活了。”说着,小朵一时激动,滑下了一滴眼泪。她其实不知道在北边宋金打的正凶着。虽然身处一个不同的时代,但在这轻描淡写之中也感受到农民破产以后的生活困顿。“羊吃人”这三个字出现在了谷永宁的脑海里,这让他有点悲凉又带有很奇怪的兴奋感。

对于谷永宁来说,这百姓的困苦一方面是因为宋金战争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宋朝的国家政策的原因,重农抑商不在是基本的国策,开放的商品经济让这个偏安的小朝廷顽强的坚持了百年之久。后世的人总是将清明上河图北宋和明朝的纺织工人来对比哪个更象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前夜,但是在谷永宁看来,当时的农民的破产和小型家庭作坊的林立,官商的结合更南宋朝才是离资本主义最近的一个朝代。当然这些都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南宋朝的腐朽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走向了灭亡。这里的风景还能保存多久呢?妙果寺里的猪头钟到底还是被外国人给偷走了,净光寺塔到底还是倒了,那浮华的一片能有多少的真实呢?但这有能怎样,谷永宁不敢去触摸这历史的伤疤,仿佛这一碰就会看到历史的丑陋。

就在谷永宁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人的时候,发现前面出现了一排的平房,在最高处竖了一个牌子“平顺纸坊”。

“你快看,我们到了。”谷永宁拉着小朵。

小朵赶忙擦了擦眼泪笑着说“这不是平顺纸坊,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坊。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在那。”顺手一指,只见一幢气派的独立式的别院出现在谷永宁的眼前。谷永宁心想,这谷家还真的有钱,连办公的都有这么大的房子。

小朵好象看出他的心思,说“我们谷家在温州和韩家、叶家、陈家并称四大家族。谷家主营铁器和造纸;韩家因为家族曾出过知府大人韩彦直,是城中最大的地主,一半的皇粮都出在他那儿。还有陈家是有名的造船大户。听说龙卫水师的船很多都出自于此。当年陈傅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是朝中元老在温州地位很高;最后就是叶家,水心先生叶适。”

“什么?是叶适叶正则吗?”

“除了他还有谁?”小朵看见永宁惊讶的样子不屑的说“这个叶家除了水心先生一无是处,但是听说还写了几本书现在任健康知府。温州的当铺三分之二都是姓叶的。”

谷永宁小心的记下这些,不时间就已经走到纸坊门前。

第三节 造纸世家

这平顺纸坊,是一个两进的房子。走进前门就可以看到一个院落,两侧各有两个偏厅,连接偏厅的是一条回字型长廊。在中间的院落,看到的是一大群人正分装着一早送来的蠲纸。这所谓蠲纸就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