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53章

飘在大唐-第53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杨悦挣不开他不由气咽。突然怪眼一翻,嘿嘿一笑,右手一扬叫道,“看毒镖。”

李愔吓了一跳,赶忙松开她,跳开一丈之外。却哪里有什么毒镖。再看杨悦,已咯咯笑着跑开,跳上马背急驰而去。不由又好气又好笑,远远叫道:“刚才我看到豫之三人在灞桥边上……”

杨悦听到他的喊声,知道杨豫之等人果然没事儿,更加放下心来。打马飞奔到灞桥,果见三人正立在桥头等她。

原来杨豫之嫌桥面上人多,担心撞到武照,便拉着武照到桥下去。二人一直待在桥下望着流水发呆……听到暮鼓才想起应该回去了。而武权则顺着柳堤找寻,因而没有找到。找了半晌,回到桥头发现二人已在桥头,而杨悦却又不知去向。刚才李愔打这儿飞马奔过,没来及打招呼,因而三人并不知道杨悦遇险,正等的心焦,杨悦便回来了。高阳公主正是见杨悦派武权到处找杨豫之与武照,才拣了空当。

落更鼓正擂得阵天响,八百下落更鼓响过,城门便会关闭。当下不及细说,众人忙打马飞奔往城中去。

李愔早已立在春明门楼等众人来,如果不是他让城卒稍等片刻,杨悦等人差点赶不上回城。

*******

见杨悦等人回来晚了,杨夫人只是微微皱眉,并未责备。吃过晚饭,杨悦想了想还是到杨夫人房中消磨时光。杨夫人一如既往地练着书法。

“母亲可听说过箫声也能杀人的事儿么?”杨悦一边翻动着手中的《笔阵图》,一边突兀地问道。

“哦?”杨夫人不置可否的回答。

见杨夫人没有什么反应,杨悦微微一笑道:“母亲可认识箫吹得十分好的人?”

杨夫人莫名其妙的抬起头看了看她,说道:“怎么,你到低想要问什么?”

“没什么。”杨悦不再问话,默默地看杨夫人练字。杨夫人的字一如既往的洒脱,纵横捭阖,观之令人神为之而醉。

“我想成立一个诗社。”杨悦突然转开话题说道。

“诗社?”杨夫人惊讶的看着她。

“就是集合才子一起写诗,再出版诗集。”

“哦,很好。”

“会定期出版,至少每月一版。也或者半月一版。”

“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杨夫人微微一笑。想了想又说道,“如果需要钱,让武权去拿便是。”

杨悦摇头笑道:“不需要,或许还能赚钱。”

“赚钱?”杨夫人惊讶地看着杨悦,不明所以。

“到时候大家便知道了……”杨悦也不知道古代诗刊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因而不敢打包票。不过唐代是诗歌大盛之时,到处都是诗人,出诗刊还怕没人看没人买么?杨悦对它的前景还是十分有信心。

退出杨夫人房间,杨悦看到正屋廊下的一株青梅结出的梅果已有一个指节大小,院中几株杏花已渐次开放,飘来阵阵香甜。

杨悦坐在院中的石几上,静静地想着心事儿。很显然芙蓉殿那晚的萧声与今天的萧声是同一个人所发。而且这个人不是偶尔路过而顺边将自己救下,显然一直暗中跟随自己。芙蓉殿的事儿,除了高阳公主知道,知道此事儿的便是杨豫之、李愔、武权以及杨夫人。

高阳公主当然不可能请人来保护自己,杨豫之、李愔为了找他急了一夜,也不会是他们,武权一直跟随自己没必要扮神秘,只剩下杨夫人。她一定认识那个人,那个人是谁?与她什么关系?

“你想怎么做便怎样做!”杨悦想起从芙蓉殿回来,杨夫人对她说过的话。看来杨夫人早已料到自己会被高阳公主报复,因而一直找人来暗中保护自己。可是她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呢?

杨悦十分不解地望向投射到纱窗上的人影,人影一手执笔,凝神在练习写字,心中升出无限感激。来到这个时代,她何其有幸能遇到杨夫人……

第五十三章 蜀王府的“馒头”(上)

一早,富嘉谟来拜访杨悦,杨悦知道昨日他为了报信差点被街使抓了去,连声道谢。富嘉谟见杨悦没有出事儿,也放下心来。说起昨日之事,原来李愔的门卫见李愔听了富嘉谟的话,急急忙忙地去了,知道富嘉谟真的是来报信,便没让街使带走富嘉谟。有蜀王府的人但保,街使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立时便将富嘉谟放了。

两人闲话一会儿,商议起筹备诗社的事儿。

“诗社的章程这几日我便会拟出来,先暂定二月十日正式召开成立大会,这几天最重要的便是找个会址,至于招人方面就要看你们的了。”

富嘉谟一再打包票说道:“公子,放心,一定是呼者云集。”

“诗集暂定一月一刊,你看怎样?”

“一月一刊是否太多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费用方面你不用操心,我去筹备。”杨悦先前已作过分析,认为如果正常运转,自负盈幸亏绝对没有问题。只要筹备出始建的钱便可。这些钱到也不是什么大数目。即使不用杨夫人的钱,大不了她到斗鸡场中下注,这几个月她与杨豫之也偶尔会去看斗鸡,对自己斗鸡的本事还是十分自信。

……

二人还没说几句话,却见尉迟洪道风风火火地跑来,他是一路闯进武府,丁小眼儿拦他不住,小跑步跟在他身后跑进客厅。

不待杨悦说话,尉迟洪道拍手大笑着说道:“成功了。果真很好吃。”

杨悦被他没头没脑的话,说的莫名其妙。尉迟洪道却不多作解释,一把抓起杨悦的手便往外走,边走边道:“走,到蜀王府吃馒头去。”

杨悦这才想前几天关于馒头的提议。没想到尉迟洪道这几日没干别的,每日指挥蜀王府的厨子做试验,起初不是碱大就是碱小,今日终于不多不少刚刚好。兴奋异常,饮水思源,竟然没忘记杨悦,一路奔到武府,让杨悦一起去品尝。

杨悦见说也来了兴致,便叫上富嘉谟一起去蜀王府。

李愔知道杨悦要来,早已等在客厅坐卧不安。亲自吩咐下人一会儿在桌上插一瓶花,一会儿又要下人将桌子、椅子一擦再擦……惹得众仆婢暗暗议论,不知道有什么重要人物要来。李愔却搓着双手在厅中、廊下转来转去。听到下人来报尉迟洪道带着长安公子来了,才急忙稳了稳心神,装作若无其事的到前厅去迎。

杨悦第一次到蜀王府上,蜀王府虽然不大,却也比武府大得多。古人的府邸按照职位高低的不同有不同的规定。特别是大门与房间都有十分严格的限止。天子五洞,亲王门洞则是三间五架,正堂五间九架。唐代王公之居不准设重拱,藻井。相比与皇宫大内自是无法比,但相对于国公府要威严许多。门前双戟,龙旗飘飘。

杨悦对于古人的精致生活本已十分习惯,但对于蜀王府处处精益求精,还是感叹了一番。特别是对院中的盆境赞叹不已。杨悦在现代的时候曾专门到扬州看盆境,回到古代才叹服于盆境的绝妙之处却是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李愔看到杨悦对府内境致的欣赏,心中微微得意,正要迎她到正堂客厅中坐。尉迟洪道却拽着杨悦手臂往轩东走,嚷嚷着要先到厨房里去。

李愔无奈地笑笑,喝住尉迟洪道,吩咐下人将馒头端到内花院子里去。干脆也不到客厅里去坐了,直接引着杨悦往内院走去。

富嘉谟暗暗诧异,见长安公子似是第一次到蜀王府上,蜀王却将她请到内院,不知蜀王和她到底什么交情。内院一般是女眷住所,若不是家人亲友或有十分的交情,一般不会到内院叙话。蜀王便是十二分礼遇长安公子的才能也不应一见面便往内院引啊。

杨悦哪里懂得这些,还以为再稀松平常不过。尉迟洪道虽然常来蜀王府中,内花院子却也没有去过,大多是在书房或西花院子里,这几日更是只在蜀王的厨房度过。不过他向来粗枝大叶,对于去内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惊诧之处。见说“馒头”在哪儿自然人也要到哪儿,便转头跟着往内院里去。

当下李愔引着杨悦在前,尉迟洪道与富嘉谟在后,两前两后往里走。内花院与堂前西院不同,极尽园林之工巧。小桥流水回廊花榭,迂回弯转,如果不是有人引着,还真不知往哪里去。

******

见到尉迟洪道蒸的“馒头”有人头那么大,杨悦不由笑得打迭:“这一个‘馒头’得吃几顿才能吃完啊。”

“不急,切开大家分着吃啊。”尉迟洪道十分有理地解释道。

“哪如蒸得个头小点,一个拿一个,吃起来方便多了。”

婢女已拿刀具将“馒头”切开,里面露出馅来,却是“包子”。杨悦指着流了一盘子肉汤的包子,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尉迟洪道拍拍头叫道:“你怎么不早说。”

“说你个头,这么简单的事儿你都想不到,岂不枉称聪明。”杨悦给他的一个暴栗。尉迟洪道哈哈傻笑。起初那个狂傲的少年在杨悦面前怎么也狂不起来。

“馒头”很大,但很好吃。

尉迟洪道的吃像很不象样,富嘉谟想表现好点,却也好不到哪去,手上嘴上全是油。只有李愔吃东西还顾及到礼仪,一幅潇洒的模样。

杨悦看了一眼李愔,随手将切“馒头”的刀子拿过来,用金筷将包子按住,象吃西餐一般,一点点切下来吃,看上去即干净又文雅,心中大乐:“比谁帅是吧,看看你帅还是我帅……”

“一个人吃饭也能吃得如此动人。”李愔怔怔地望向杨悦,不知不觉停下来只顾看着杨悦。

富嘉谟看到眼里,心中更是诧异。不知道蜀王为何失魂落魄。尉迟洪道却一点没有察觉,见到杨悦吃法,嘲笑道:“你这样扭扭捏捏地吃,吃到几时才能吃饱?大块朵颐岂不更好。”

杨悦嘿嘿一笑,推开“馒头”,想了想说道:“不如我们开个馒头铺吧,买卖一定大火。”

尉迟洪道连连点头:“一定一定……”过了会儿才听明白杨悦说要做买卖,又笑道,“开个小铺有什么意思,要开就开个大店……”

杨悦“哧”地笑道:“再大也不过是卖馒头,这东西又没什么技术含量,谁家还不会自己蒸,你要开个大店,不赔个底朝天才怪!”

尉迟洪道想了想,边吃边点头说道:“有道理!”

李愔见说,突然盯着杨悦问道:“你很需要钱么?”

杨悦心中一动,想了想道:“眼下的确有一事儿,需要用些钱,不过数目也不算太大。”

“什么事儿?”

杨悦一指富嘉谟道:“我与富公子以及弘文馆、国子监的几个学生正在商议筹建诗社。”

杨悦想的其实并非是向李愔要钱,而是想拉李愔加入,如果有个皇子参与,许多事儿会好办的多。特别是高阳公主这个死对头当有所顾忌。

“诗社?什么诗社?”尉迟洪道奇道。

“就是大家集在一起,吟吟诗做做对……”

“吟诗作对?不就是吃酒作乐,这不是每天都在做的事儿吗?”

“我们这个诗社与众不同,还要一起出‘诗集’。”富嘉谟见尉迟洪道如此说,忙解释道。

“噢——就象当年‘文学馆十八学士’那样……”

“不是。我们是诗社,以写诗为主,《诗集》要定期出版,形成一种制度。而且每期都会向市场上卖出。”

“谁会买?”尉迟洪道不解的问道。

“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只研究兵法。”李愔笑着揶揄尉迟洪道一句,赞同地说道,“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轻轻拍手,已有婢女上前将包子收拾干净,换上了酒菜。

“更重要的是,那些学子们不必再附身于权贵,让大家有一个直接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杨悦说道。她真正想做的还不是文学社、诗刊,而是新闻报纸,只是这些此时说出未免太过前卫,怕大家一时不能接受,只好慢慢来。

“我们还会对出众的‘诗人’,发放‘润笔’之资。”

“你们帮他宣扬还要给他钱?到是极其好心。”

富嘉谟不客气的连连点头:“才子因而还可省下不少‘投卷’之费。”

李愔点头道:“当今科举以诗赋为重,考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将诗文投到名流下以求举荐,自然难免争着要给名流送疏通费。的确成了眼下一大弊病。”

“而且名流有自己的好恶,往往不合自己心意,便认为不是好诗,反而将好诗给埋没了去。”对于诗书不得不向人投卷,还又靠名人来吹捧,富嘉谟对其中“猫腻”再清楚不过。

“现在我们成立诗社,只要写得好便可发表。甚至还可开个‘灌水版’,无论好坏都可以发表,便可免去那些没有钱但有才的诗人不能出人头地了。”杨悦继续说道。

“灌水版?”

“就是写得不怎么样的。万一咱们诗社的评论组漏了一两首好诗,发到‘灌水版’也不至于埋没。”

李愔眼中一亮,连连点头笑道:“真是个好主意。成立这样一个诗社当真是再好不过。”看了看杨悦说道,“钱资之事你不用发愁,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