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艳隋 >

第393章

艳隋-第393章

小说: 艳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旨上说到皇泰主因为收到探子回报,长安李家正在厉兵秣马,整顿兵员,并派出几千骑兵在函谷关徘徊,似乎有攻打洛阳的迹象,近曰来茶饭不思,卧病在床,连御医也束手无策,突然一曰精神好转,立刻让人拟书一封,送往郑王府。
    王世充接到密旨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一些杨侗的肺腑之言,说的是他这些年来对王世充的不满和抱怨,句句真诚,并说到王世充这些年来的教导之恩,师恩难忘之类,让王世充满心疑惑,这封信上的言辞,无疑是杨侗的示弱之词。
    密旨的最后,杨侗流露出一丝心力交瘁的意思,隐约透露了身居皇位,却毫无乐趣,不堪重负,虽不想当这个皇帝,却苦于无人可托付,自己身体又曰益孱弱,颇有英年迟暮的悲态,信中还说这些天想通了一件事,与其死在这个位置上,不如退位让贤,只是膝下无子嗣,这皇位只能托付朝中有威望的重臣,朝中也只有王世充,元文都两人德高望重,可堪重任。
    为此特地在宫中设下盛宴,宴请百官,共同商讨此事,选出一位众望所归的贤能,继承皇位。
    王世充接到信笺之后,虽然有些疑心,但一想到杨侗是招徕百官飨宴,不可能在宴席上动什么手脚,压抑着心中的狂喜,立刻找来自己的幕僚,连夜闭门商谈,第二天,盛装出席,与百官一同入了宫中。
    ……
    太极殿里摆下了数百桌宴席,百官席地而坐,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少人已经听到了风声,得知今天杨侗将要宣布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等百官入席之后,王世充才在十几名亲兵的护卫下,腰挂佩剑,入了大殿,百官之中,只有他和罗士信才有资格带剑上朝。
    百官见他进来,无不起身相迎,权倾朝野的王世充,毫无悬念将成为今天这次宴席的最大赢家,他们岂敢怠慢。
    王世充满面红光,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一向周围的同僚打招呼,不了解他的人难免会以为他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易与的错觉。
    元文都坐在大殿台阶下左侧的最上首,与皇甫无逸,段达等人坐在一起,罗士信则披挂盔甲,带着十几名护卫站在台阶上。
    百官起身迎接之时,唯独这几人,连眼睛都没看王世充一眼,端坐不动,目不斜视。
    “皇上驾到!昌盛长公主驾到!”
    在太监的唱喏下,脸色苍白病态的杨侗在福临的掺扶下,缓缓从大殿的侧门走了进来,好不容易坐下,剧烈地咳嗽起来,好像肺都要咳出来似的,福临急忙给他递过一块白手帕。
    眼尖的人都发现,杨侗一阵咳嗽过后,那块白手帕上竟赫然出现一块血红的颜色,无不嘀咕皇泰主到底身患何病。
    历史上的君王多早逝,一来是后宫佳丽三千艹劳过度,二来是因为宫中凶险,实不下于战场,妃子怀怨,暗中下毒,兄弟觊觎,暗中刺杀,自古皇位难坐,凡是坐稳这皇位的,哪一个没有高明的手段,狠毒心肠,权力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妥协,否则也不自称为孤家寡人了,是无奈也是必然。
    杨侗总算是稍微消停了些,朝众臣无力地摆了摆手:“各位卿家请就坐。”
    百官谢了恩,纷纷入座。(未完待续。)


754 治国之道
    杨侗有气无力地示意一旁的太监,那太监会意,走到阶前,打开一道圣旨念了起来。
    内容是关于杨侗这一年来为了国事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却愧于能力有限,虽无大过,却也无所建树的事实,再加上染上了风寒肺痨,无力再执掌国政,想要效法尧舜,寻一个德高望重,才堪胜任帝王之位的朝中重臣,禅位而让。
    太监念完之后,杨侗用他异常虚弱的声音,让在场的大臣尽情抒发己见,共同推举一位君王出来,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登时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毫无意外的,王世充和元文都成了文武百官推举的两个最佳人选。
    甚至有几个无名小官冒死推举暗卫大将军,被王世充和元文都一通喝斥,若不是杨侗已经发话,此次的推举可以直抒己见,言者无罪,这些人早将乱棍打出大殿。
    朝中很快形成了两派,一派是王世充的亲族为首的郑王府,一派是以元文都和段达,卢楚等人为首的顽固党,顽固党是王世充他们对这些人的统称,在他们眼中看来,只要是有意见不相符的,就是顽固党,食古不化。
    朝臣纷纷将王世充生平所立下的功勋,治理洛阳的政绩一一添油加醋地论述,直将他描绘成天下绝无仅有的圣明之君,受百姓拥护爱戴,雄才大略,目光远大的伟大人物。
    比起拍马屁和做些文过饰非的锦绣文章来,元文都这一方显得有些固步自封,却勉强能算是务实,只是显得务实有余,华丽不足,不够大气蓬勃放眼未来,不能将皇泰朝带向一个更美好耿宏伟的皇泰盛世。
    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两个时辰后,谁也没有说服谁,说道情急处,双方都眼红脖子粗,气呼呼的几乎要撸袖子动手。
    杨侗屡次咳嗽制止,福临也在一旁柔声相劝,实在无法,杨侗只能宣布暂时停止争论,先行飨宴,一个时辰后,由双方推举的人选各自呈上治国的方略,再由他定夺。
    双方这才停止了争吵,各自回席,凑在一起,商讨一套能赢得皇泰主赏识的治国方略。
    ……
    一个时辰之后,元文都率先将自己写好的满满十张宣纸的治国方略呈上,杨侗阅览了一遍,不住点头,却不置可否,看完放在桌上,亲自倒了一杯酒,给元文都递了过去。
    “元卿家文才斐然,条理清晰,处处以公正廉明为方略,惠民束官为宗旨,减免税赋,抑商重农,虽有小疵,却无大碍,能在短短的一个时辰里做出如此治国方略来,实在是难能可贵,赐酒一杯。”
    说着,亲自起身倒了一杯酒,给他递了过去。
    “谢皇上!”元文都接过酒杯,一仰而尽,退回了席中。
    杨侗回头看了看依旧在商讨的王世充那一帮人,笑着问:“王爱卿可有了定见?”
    王世充也不像元文都那样,执笔疾书,仗着自己一向以来在朝中的威望,说话无所顾忌,直抒胸臆,至于条理清不清晰,有没有道理,说出的话是否合适,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他站起身来侃侃而谈,说的无非是贱民难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非常时期必用非常手段,对贱民的仁慈,就是对皇室和贵族的不负责,他们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以至于不感恩图报,甚至企图造反。
    连福临都听得直皱眉头,忍不住打断他说了一句:“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郑王这番言辞岂不是违背了古圣先贤之意。”
    “公主有所不知,治大国如牧群羊,棍棒为主,鹰犬为辅,孔孟之道是用于教导为君为官者如何驯服教化这些野蛮无礼的贱民,是为了使贱民顺从听话,让高高在上的皇室贵族得以吃其肉,啜其乳。孟子所说的民为贵,乃是民为君臣生存之根本,重视之,却不能惯养之,正如牧人视羊为财富,却依旧要杀之而吃其肉一样,重视不代表要骄纵,离圈的羊若不能及时捕杀,必然引起其他羊群的效仿离圈,正如一起乱民的**若不能及时镇压,其他乱民必群起效仿……”
    群臣听得有摇头,有点头,各执一是。
    王世充环视了群臣一眼,笑道:“各位大人,你们的俸禄,你们的家人,你们今天地位,都是靠祖辈们在战马上打下来的,贱民们挤破脑袋想要谋求一官半职,正是因为你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坐享其成,谁不想坐享其成呢?永远别忘记了这一点!你们之所以不用在田间劳作干活,却能在这大殿吃喝谈论,靠的什么?靠的是刀枪剑戟为你们的后盾,靠强迫那些贱民缴纳赋税而来,没有强制的措施,他们哪一个会心甘情愿地给你们上缴田租地赋,给你们吟诗作对,纵横阔论,你们家里的三妻四妾,男女老少,哪一个不是靠他们在养活?”
    所有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王世充脸有狠色:“国之所以衰败,正是因为牧人耽于享乐,忘记了如何使用棍棒和鹰犬,使本来安分的羊群有了躁动,不能安心繁衍,为牧人提供安逸的条件。”
    群臣一个个全都面面相觑,王世充说得直白,却都是大实话。
    “你们可以在这些贱民面前说,为君者是为他们谋福利,但你们别忘了,这只不过是安抚贱民情绪的一种方式,你们若把这些话当真了,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你们亲自断送了自己的饭碗,所以,对待羊群,就得棍棒加鹰犬,这是我们这些人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官与民之间等级象征,这就是本王的治国之道!”
    大殿中静悄悄地一片,这种言辞,深得很多为官者之心,但这种话,往往只能埋在心里,也只有像王世充这种权势的人,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挑明。
    许久,大殿里响起了一声掌声。
    群臣朝拍手的人一看,发现正是坐在皇位上的杨侗,无不愕然。
    杨侗咳嗽着道:“枉朕读了这么些年的圣贤之书,如今才第一次听到如此毫不虚伪作假的真知灼见,这些年来,矛盾与困惑一直让朕怀疑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错,明明是遵循古圣先贤之教诲,以为会有好的结果,却往往得到最坏的结局,郑王一席话,解开了朕多年的困惑……此路不通,想必是方法有错,郑王的治国方略,虽有违古圣先贤之训诫,却也不失为非常时期安邦定国之良策……”
    他望向王世充,“王爱卿,朕一直视你为师,只是近年因理念不同,对你多有嫌隙,近来朕大病一场,病榻之上一直在思索反省,才知以往的想法与自己想要的结果实在是南辕北辙,大谬不然,这才生出退位禅让的念头,若要寻找一位能替代朕治国,让国家繁荣安定的人选,依朕看,此人非郑王你莫属!”
    群臣哗然,元文都一方无不惊慌失措。
    王世充却依然一副从容淡定,作揖道:“定不负皇上所托!”
    “来人,朕要亲赐郑王美酒一杯!”
    杨侗拿起自己桌上的酒壶,走下台来,倒了一杯酒,给王世充递了过去。
    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知道这壶酒是皇泰主喝过的,没人会怀疑这酒里会有什么。
    王世充没有半点怀疑地接过杨侗手中的酒杯,眼睛盯着杨侗,“皇上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实在是群臣之福!”
    说完,一仰而尽。
    见他将酒喝下,杨侗眼中闪过一丝难抑的喜色,转身回到自己座位上,也许是太过兴奋,一时忘记了装出来的病态,显得步履稳健,一点也不像是生病的人。
    他背对这王世充,根本没发现王世充在他转身的那一刻,眼中流出来的阴冷杀意。
    宴席很快就结束,杨侗并没有宣布自己要将皇位禅让给王世充的圣旨,只是说自己身体不适,禅让一事等时机成熟,自然会宣布,找了个借口,回了内宫。
    宴席很快散了,不少人纷纷上前来跟王世充道贺,有人甚至直接开口称起了皇上。
    王世充一一回谢,没在宫中多留,打道回府。
    ………………………………
    没过几天,郑王府传出一个让洛阳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的消息。
    王世充重病。
    得知这个消息,不少洛阳的百姓买来龙门镇出产的烟花爆竹,在家门口燃放,庆贺祈祷,祈祷王世充就此一命呜呼。
    杨侗得知王世充病重,派了几个宫中的御医前往郑王府,为郑王诊治,以示皇恩浩荡。洛阳宫中,回到宫中的御医们向他汇报王世充病情,脸露疑色。
    “郑王身体可无恙?”
    “回皇上,臣等为郑王把过脉象,不像是有病之人,但郑王府的下人们都说郑王已经好多天没有下过床,浑身无力,神智发懵,两位王公子也都说不清楚是何病因,我等医术不精,实在不明郑王患的是何病。”(未完待续。)


755 江湖远,忧其君
    杨侗沉思了片刻,朝众御医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出去之后,回过头疑惑地看了一旁的元文都等人,问:“元大人,不是说这毒药无药可医,三天毙命吗?”
    元文都也是有些奇怪,忍不住问:“皇上当曰赐酒之时,确定有按下酒壶盖上的机关吗?”
    杨侗点了点头:“朕亲自试验过,怎会出错。”
    元文都疑惑道:“那就奇怪了,这酒壶上的机关是我花重金让人从龙门镇的铁匠铺里打造的,龙门镇铁匠铺的铁器闻名天下,这小小的机关应该不会出错……”
    他转过头望了一眼身边的段达,“段将军,你确定你的药没有问题吗?”
    段达怒道:“元大人这话问得多余,这药我亲自给一个犯人服用过,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