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 >

第166章

命运的抉择-第166章

小说: 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好象是啊。那上面挂得是姜太公旗和七星帆吧。”老兵也窃窃的支应了一声。
    许大虎听老兵这么一说心中就更加害怕了。平日里他虽然胆子大得很,可一遇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之类的众神立刻就露出的卑微的性格来。辫子兵要是真有神灵保佑该刀枪不入该怎么办啊?当年诸葛亮不也是会呼风唤雨来着?自己的火枪要是打不死他们该怎么办啊?就在他胡思乱想时一旁的老兵忽然提醒道:“小子别瞎想了。小心身后的督战队请你吃枪子儿!”被老兵一提醒许大虎立刻想起了身后还有督战队呢。于是赶忙低下了头生怕被人看穿心思。此时却听连长高声命令道:“上刺刀!”
    许大虎等人听罢连忙将刺刀上上。心里却在一个劲的安慰着自己待会儿那些辫子要是真的打不死还可以用刺刀刺死他们。不过连长好象丝毫没感受到许大虎的遐想依然扯着嗓子命令道:“准备!”许大虎和自己的战友们熟练的举起了枪。此刻对面的清军已经叫嚷着越冲越近了。许大虎甚至已经能够清楚的看见那些人涂着畜血的脸上那一双双白白的眼珠子。为首的那个抗大旗的汉子模样更是骇人。那双眼珠子瞪得象铜铃一般滚圆。许大虎觉得那人象极了自己家门口上贴着的门神。隐约间便真觉得那是门神朝自己冲过来了。真是后悔当初自己上战场前没到庙里求块护身符去。就在此时连长挥下了指挥刀发出口令道:“开火!”
    心中默念着“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保佑”的许大虎赶紧闭上了眼睛扣动了扳机。碰、碰、碰随着一阵连珠炮似的枪声响起战场上弥漫起了硝烟。待到硝烟散尽之后半晌许大虎才敢睁开眼定睛一瞅。只见5百步开外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清兵。他们有些已经毙命,有些则受伤倒在了地上不断的呻吟着。至于那个凶神恶煞般的旗手则早已被打成了马蜂窝。全然没了刚才那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许大虎和他的战友们心里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可未等这些人缓过劲来对面的清军阵营中响起了更为响亮的锣鼓声。又一拨人上场了。和上一批人不同这次的人马好象还背了个木桶。搞不清楚对方在想什么的明军有了上次的经验便丝毫不把这些个“法术”看在眼里了。迅速填装好弹药的许大虎等人沉着的端起了枪。随着连长的长刀再次划下又是一阵密集的齐射。这次许大虎可没闭眼睛他清楚的看见了铅弹穿过肉体时所带起的血珠子以及被打破的木桶中流出的污秽物。若是他没猜错的话那该是粪水和着黑狗血之类的东西。估计本来是要泼在自己头上的。如今都一股脑儿的撒在了空地上。看着直让人恶心得想反胃。不过此刻许大虎心中却充满了得意洋洋的感觉。那是一种能操纵人身死的感觉。本来那卑微的表情顿时又变得神气活现起来。眼看着被火枪吓得撒丫子往回跑的清军。就连一旁的老兵都朝地上吐了口唾沫压低着嗓子笑骂道:“妈的,什么刀枪不入。就这货色也敢拿来显!”
    突然从东边的山头上穿来了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原来是湘西龙骑兵旅突袭了清军的炮兵阵地。浓烈的黑烟下清军的土炮变成了一队废铜烂铁。双重的打击磨灭了清军最有的一丝希望。作为步兵的汉军又一次发挥了其“不可靠性”。大规模哗变的汉军几乎冲乱了清军原有的阵形。在明军火炮的支援下一大队扎着黄色头巾的骑兵从西边的侧翼包抄了上来。早已失去士气的清军步兵哪儿有心思恋战。在明军骑兵的几次来回冲击之后立刻便做了鸟兽散。
    但是战斗的天平并没有就此顺风顺水的倒向明军。一队身着重甲的清军骑兵突然出现了在了明军阵营后的炮兵阵地上。原来那是清军事先埋伏的一支奇兵。本想在刀枪不入的“神兵”将明军杀得片甲不留之时乘机偷袭明军炮兵阵地。可没想到结局竟会是这样。但这支骑兵并没有象汉军那样溃散逃开。而是孤注一掷的扑向了明军的炮兵阵地。可惜,如今的明军已不再是青龙集的义勇军了。对于炮兵阵地的保护明军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未等清军骑兵接近几个黑色的小黑点便划着优美的弧线在他们身边爆炸了。那是明军掷弹兵的杰作。虽然面对的是疾驶而来的骑兵但那些掷弹兵依然顽强的掩护着炮兵阵地。直到大营的预备队赶到日渐不支的清骑兵只好放弃了攻击明军炮兵阵地的计划相互照应着开始撤退。虽然遭受了损失但那支骑兵依然彪悍得很。只见他们轻易的甩掉了尾追上来明军追兵消失在了地平先上。
    这一切都没逃过姚金的眼睛。他最后看到的是在骄阳一面绣着“海”字的红色大旗。从服色来看那支骑兵当属正红旗部。能在此劣势下依然保持这样的斗志和纪律实属难得。一瞬间这个“海”字便在姚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随着这支骑兵的溃败也意味着朱仙镇之战正式接近了尾声。夕阳下满清的龙旗和裹脚布被一起别丢了下了城头。同时也是在这一天“刀枪不入”愚昧神话被铅弹赤裸裸的打碎了。经过朱仙镇之战后似乎这神佛的地位在众人心目中也降低了不少。至于明军火枪手更会自豪的对人说:“就算是玉皇大帝的金钟罩老子照样能打穿!”
第四十六节 忠烈庙
    有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清明节的日渐临近江南各地也下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隆武三年的清明节对隆武内阁来说可是重要非凡的。隆武皇帝在这一天要去凤阳祭奠祖庙。而首相大人则要代替皇帝赶去杭州“忠烈庙”祭拜岳飞。按黄历算来今年的清明节该是农历三月初一。这两头都要搞的祭祀着实让礼部在整个二月忙了个人仰马翻。还好隆武朝历来对这种活动都报以严肃而又节俭的态度。除了祭祀的必要用品外并无其他奢侈的祭品。唯一遇到的问题大概就是两处祭祀的官员如何配置了。按照孙露的指示陪同皇帝去凤阳的是以礼部尚书钱谦益为首的文官。而随孙露去杭州的则是以黄得功、秦良玉为首的军武将。一同前往的还有史可法、汤来贺等几个内阁大臣。
    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蟮姆悄讯蝗嗣且磐摹K锫吨牢蘼凼惫庠跹魇拧霸婪伞闭舛鲎忠廊换嵘钌畹乩佑≡诿扛鲋泄说男闹小R蛭霸婪苫辍贝砹艘恢志瘢∫恢治褡迳娑瞎〈岬木瘢∫虼吮绕鹪劳趺砝矗锫陡郎兔鞒爸伊颐怼钡慕蟹āU饫锼湍畹牟坏サナ且晃唤性婪傻奈浣且桓雒褡宀磺募沽骸O氲秸舛锫兜屯房戳艘谎圩雷由习诜诺亩砻骰粕木碇帷F渲幸环荼闶锹∥浠实鄄岱庠婪晌拔涫サ劬钡氖ブ肌?br /》

    其实明朝的供奉的武圣原是关羽。在明朝前的武圣人是姜太公。明朝之后关羽才逐渐替代姜太公成为新的武圣。但在孙露心目始终认为比起关羽来岳飞更适合“武圣”的头衔成为所有军人的楷模。关羽讲究的是“忠义”。军阀割据的时代关羽是为汉室而战,更确切的说是为他的主公而战。历来为皇帝们推崇也正是他对君主的这种类似于江湖义气的忠诚上。而岳飞体现的是“忠烈”。人们敬佩岳飞的是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对本民族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但这决不是“愚忠”。风波亭的悲剧可以说是岳飞作为一个武将悲壮的抉择。在当时抗旨即为背叛,背叛代表着自己将与祖国决裂。强敌四环局势下的南宋绝对经不起这种内讧。南宋的百姓更经不起来自内部的残杀。于是岳飞做出了一个被后人称做“愚忠”的决定。正如五百年后的袁崇焕将军做出“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直不避而独行”的决定一样。这种选择带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烈色彩。
    另一份则是隆武皇帝为袁崇焕将军昭雪的亲笔手御。奉岳飞为武圣和为袁崇焕将军平冤昭雪是孙露一直以来的心愿。前者并未引来什么异议。毕竟如今的形势奉岳飞为武圣人更有利于激发士气。然而为袁督师平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案子是崇祯皇帝钦定的,就算知道中了反间计可要翻案也要先找几个替罪羊才行。按照中国历朝历代的习惯千错万错皇帝不错,错的只能是大臣。就象千百年来风波亭的主犯一直是秦桧、张俊等人。至于宋高宗人家是皇帝,是被蒙蔽的主儿。于是当年主审此案的兵部尚书梁廷栋等人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整件案子的罪魁祸首。梁廷栋在袁崇焕死后不久也被崇祯皇帝逼得服毒自尽也算是死无对证。在孙露的一再坚持下隆武皇帝朱聿键终于大笔一挥下旨为袁督师拨乱反正。案子总算是沉冤得雪了可是孙露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她隐约间总觉得朱聿键不来杭州祭拜“忠烈庙”更多的是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宣读这份诏书。毕竟他是皇帝拉不下这个脸。
    “首相大人,外面的祭祀已经准备妥当。”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孙露的思绪。她回头一看原来是史可法。此时的史可法和孙露一样身着青罗衣,白纱中单,黑领黑边。这是明朝文武官员的祭服。比起平日里所穿的朝服和官服又多了几分汉唐神韵。忽然间史可法一眼瞥见了桌子上放着的一份公文。从颜色上看该是兵部的八百里加急。那公文上的封蜡已然拆开看样子孙露也是刚刚才收到这份公文。一旁的孙露见史可法好奇的看着桌上的公文不由清咳一声将公文递给他道:“史大人,这是兵部刚传来的战报。姚金的第七野战师已于二月二十五日攻克了朱仙镇。”
    “姚将军攻克了朱仙镇!”史可法听罢连忙接过了公文。上下扫了一边后兴奋的叫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样一来收复开封便指日可待了。首相大人,待回儿祭祀大典结束后是否直接就向百姓宣布此次大捷啊。”
    “那是当然,我大明将士有此战绩正好告慰岳爷爷的在天之灵。也好求岳爷爷保佑我大明将士早日收复故土。”孙露朝天拱手道。其实现在收复朱仙镇在鼓舞士气上的作用远大于它本身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更能为隆武内阁和孙露赚取更多的拥护。
    此刻的史可法更是沉浸在了这种精神鼓舞下正以颤抖的手拿着战报。这种捷报频传的感觉了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最后一次该是孙传庭在河南大破闯贼的那次吧。在之后的战报中朝廷是一次比一次败得惨。简直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直到眼前这个女人出现一切才开始有了扭转。令人兴奋的胜利战报一次接着一次的传来。这让史可法等老臣对天下的局势开始乐观起来。军事上的优势带来的是政治外交上的强硬。一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同钱歉益讨论的意向史可法不由脱口而出道:“首相大人,如今我大明将士越战越勇。直捣黄龙之日可以说是指日可待。那满清不过是些化外蛮夷。有道是不战而曲人之兵方为上策。不如趁此机会朝廷对其来个恩威并施。迫使九酋多尔衮归还北京退出关外。也好让我中原百姓少受刀兵之苦早日迎来太平盛世。”
    孙露听罢史可法的话语却摆了摆手笑道:“史大人此言差矣。多尔衮他都没派使节来。我们急什么呢?依我看我们现在给多尔衮的教训还不够。这个叔父摄政王心里的花花肠子可多着呢。就算那一天他肯过来求和了。我们也不能轻信。这满人求和向来都是心怀叵测。当年在辽东时满人同朝廷作战时可谓胜多败少。然而皇太极每次都会主动提出求和。为什么?是皇太极他想借着求和的机会休生养息。他满州才多少人马啊。长期干耗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对手。所以才要打一段时间修养一下,然后再次出兵。于是朝廷每次接受了皇太极的求和后下次反而会输得更惨。”
    孙露的一席言语让史可法不由皱了皱眉头觉得是那么回事儿。不过他依然不死心的解释道:“可是首相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朝廷对满人的优势可不是当年在辽东可以比拟的。再说首相大人已经在两淮之战时重创了满八旗。可以说现在满人是元气大伤。正是打压他的时候啊。”
    “不错,正是因为满人如今元气大伤就更不能放他们回辽东老家舔伤口。这多尔衮比当年的李自成还要狡猾善战。若是让他回辽东歇上几年又是个祸害。所以要打就要打得坚决,打得彻底!打得他今身今世都不得翻身!”孙露坚定的说道:“这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在奴尔哈赤在起兵叛明前爱新觉罗家一直以“土官”的身份世袭建洲卫指挥使之职。挥师北上收复故土当然要包括辽东。否则我等如何面对辽东百姓,如何对得起当年为守护辽东牺牲的将士!”
    “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这一句话说得史可法一阵热血沸腾。其实在不少大臣和百姓心目中辽东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