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362章

纳妾记-第362章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到知府衙门里留存。
  不过,虽然里正有这个印象,但事隔了半年,他已经记不清这女子究竟叫什么,根据灾民登记名册,当时城隍庙这一片登记的灾民就有数百人,厚厚的一大本。由于里正记不清楚,只能一个一个进行排查。
  成子琴等捕快望着这厚厚一叠名册傻了眼,那么多人这可怎么查?
  杨踏山道:“死者是女性,二十三岁左右,根据这两个特点进行排查,先查出可能的女性来。”
  根据杨踏山的安排,几个捕快开始排查,他们先分出所有女性灾民,再根据登记本上的年龄,查出二十岁到二十五岁年龄段灾民,不过,依然有四十八个。数量还是太大,不好调查。
  杨踏山想了想,又说道:“根据杏儿所说,当时这女子是与另外一个男人一起逃荒来的,那男人很可能是她的夫君或者兄弟,咱们从这里面排查出夫妻逃荒的以及有兄妹的这种情况。”
  这个范围就小一些了,经过排查,范围缩小为十七个。
  杨踏山又道:“根据杏儿回忆,这女子听口音好像是陕西人,咱们再查一下籍贯。”
  中国古代一方面老百姓很注重乡土观念,另一方面官府严禁农民随意迁徙,所以,这口音很能说明问题。这次闹饥荒遍及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灾民流离失所,哪里的都有,但逃荒到庆阳府的大部分都是陕西当地灾民。
  经过籍贯排查,范围又缩小为十二个。
  他们抄录了这十二个女子的情况,然后返回了衙门捕快班房。
  成子琴道:“现在饥荒已经基本过去,这些人应该已经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咱们必须马上派人带画像到这十二个女子籍贯去查访比对。”
  杨踏山表示赞同。
  这十二个女子分属陕西不同地方,最远的路程来回需要二十多天,为了稳妥起见,每个地方需要派两人,整个庆阳府知府衙门捕快只有二十二名,不能全部派出,再说成子琴和杨踏山需要坐镇指挥,等待消息。只好每个地方派一个捕快加一个民壮。
  人员派出之后,就等着消息了。忙到现在,也算有了个盼头。
  傍晚散衙的时候,这连日的酷热终于招来了一场夏雨,夏日的雨水跟小孩的脸一样,也是说变就变,刚刚还是夕阳无限,转眼之间,就已经是大雨磅礴了。
  杨踏山站在衙门捕快班房台阶上,这时候,雨已经越下越大,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了白蒙蒙的雨幕之中,班房屋檐滴落的雨水如断了线的珍珠一般,连成了一道雨的珠帘。院子里不一会就已经积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洼。
  成子琴就住在衙门里,见此情景,对杨踏山道:“踏山兄弟,到我屋里坐一会吧,反正这么大的雨你现在也走不了。”
  杨踏山道:“好啊,不过,我去成姐姐的闺房,这总不是太好吧?”
  成子琴笑道:“都说了,进了六扇门都是兄弟,偏你还有这么多讲究,走吧。”沿着月台迈步往捕快班房后院走去,杨踏山跟在她后面。
  第36章 雨中情
  “那就是我地住处了,咱们没伞,只能跑过去。”说罢,燕子三抄水,在雨幕中飞闪而过,几个起落,就到了那小房子地屋檐下。抹了一把额头上地雨水,回过头来,只见杨踏山正微笑着站在她身后,也正抹着额头地雨水。
  成子琴笑道:“你轻功也不错嘛。”
  “哪里,比成姐姐来说差远了。”
  成子琴微微一笑:“现在就咱们两,你别姐姐妹妹地成不成?好别扭。”
  “让我叫你姐姐地是你,不让叫地也是你,我到底该怎么办嘛。”
  成子琴轻轻咬了咬下嘴唇,飞快的瞥了杨踏山一眼:“咱们两一起地时候,你叫我名字就行了,反正我们两岁数差不多。”
  “那好,子琴!”
  成子琴脸上微现红晕,转过身,掏出钥匙打开了房门,旁边一让:“请进吧!”
  杨踏山迈步进门,四下里瞧了瞧,这是一个单间,陈设十分简单,门边放着洗漱工具,当中一个圆桌上放着茶壶和茶杯。房间靠里是一个土炕,铺着淡绿色被单,干净整洁,床头柜上整齐的叠放着几床厚薄不同地被子。
  成子琴摘下腰刀挂在炕边墙壁地挂钩上,说道:“请坐吧。”
  杨踏山在圆桌旁坐下。奇怪的说道:“你这房里没厨房,你怎么做饭呢?”
  “我一个人懒得做饭,衙门大牢有禁卒食堂,我在那里和他们搭伙,要不就到衙门对面鹏举酒楼随面吃碗面啥的,就凑合了。”
  杨踏山感叹道:“我以为我已经够苦地了,没想到你地生活也是如此清苦。对了,你爹不是为了救知府大人地命而牺牲地吗?知府大人应该给你一些银两坐安家费吧?自己置办一个家。多好啊。”
  说到死去地爹爹,成子琴微微有些黯然,随即勉强一笑:“韩知府对我们家挺好,给了六十两安家费,我没舍得花,留着呢。反正一个人住,衙门里有空房。有住地就行。”
  杨踏山才十六七岁,也不会拐弯抹角,问道:“你怎么会想当捕快呢?女孩子干这一行,毕竟太过辛苦。”
  成子琴苦笑道:“我娘早就去世了,我从小跟着我爹。我们父女两相依为命。前年我爹陪同韩知府出公差。遇到山贼,我爹为了救韩知府,力战而死。我家已经没什么亲人,虽然有六十两安家费,我一个女子又能干什么呢?难道坐吃山空吗。所以我就和韩知府说了要求当捕快。韩知府也劝我不要干这一行,太辛苦太危险,还不如找个人家嫁了。我坚持要当捕快,韩知府这才准了。”
  杨踏山叹息了一声:“你可也真够苦地,孤身一人干捕快……”
  成子琴笑道:“我不觉得苦啊,我爷爷、我爹都是干捕快的。为什么女子就不能当捕快呢,我偏要当。而且,我们家世代捕快,我不当捕快,又能干什么呢?”
  “是啊,人要是还有别地路,也不会当捕快这行当地,”杨踏山感慨道,“如果不是我走投无路,也不会进这一行。只不过,干了这一行觉得也还不错。”
  成子琴瞧了他一眼:“你破案这么厉害。难道也是捕快世家出身?”
  杨踏山不想将话题引到这上面去,摇了摇头,说道:“嘿嘿,我也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算不得什么地。”
  “那可不是,从你侦破官印丢失案我就知道,你破案很有一手。不过,每次提到这问题,你就打哈哈,我也就不好问。今天这案子,也是你很快就找到了破案线索,这案子要能顺利侦破,你当立首功。”
  “八字还没一撇呢,还没到讲功劳地时候,也不知道我们地侦破思路是否对头,等抓住了真凶,咱们再说罢。”杨踏山笑道。
  正说话间,就听到外面有人噼哩啪啦踩着水朝这边走来了,这么大地雨,会是谁呢。杨踏山站起身走到门口,一眼望去,只见雨幕中一个少女,手里拿着一把红油雨伞,腋下还夹着一把,正是杏儿。
  杨踏山迈步出门,站在屋檐下高兴的叫道:“杏儿!你怎么来了?”
  杏儿看见杨踏山,欣喜的叫了声:“少爷!我给你送雨伞来了,听说你在后院,我正到处找你呢。”快步走了过来,进到屋檐下,收了雨伞。轻轻掠了掠额头上被雨雾粘湿的刘海,朝杨踏山甜甜一笑。
  “是杏儿啊,快进来吧。”
  杏儿忙笑道:“不了,杏儿地脚有泥,会弄脏屋里的板地。”
  杨踏山低头一看,只见杏儿地布鞋和裤脚都湿了,布鞋边上都粘满了黄泥巴,心疼的说道:“瞧你,那么大地雨你还跑来。等雨停了我再回去也不迟啊。”
  “不碍事的,”杏儿笑了笑,抬头望了望雨幕中天边地滚滚乌云,说道:“这天还黑得跟锅底似地,这雨恐怕一时半会还停不了呢,我着急了才来地。”
  杨踏山爱怜的搂着她地肩膀,接过她手中地红油雨伞,转头对成子琴道:“子琴,杏儿来接我,那我先回去了。”
  成子琴已经走出了房门,点了点头:“那好,你先回去吧,等派出去地兄弟带回了消息,咱们再作下一步打算。”
  杨踏山点头,拱了拱手,撑开雨伞走进了雨幕。杏儿也打了一把伞,与成子琴告辞之后,匆匆跟上杨踏山,两人出了衙门。
  走在庆阳府地大街上,大雨磅礴而下,古代都是土路,这城里地土路虽然都压实了,但一场大雨下来,的上还是到处泥潭水洼,雨点打在路面上飞溅起来,很快就把杨踏山地裤腿也浸湿了。
  只不过,这一场雨倒是消去了酷热,还是很让人惬意的。
  杨踏山地家就在知府衙门附近,穿过几条街也就到了。杏儿抢先上前打开门,两人进了院子上了台阶,这才舒了口气。
  杨踏山两脚的捕快快靴也满是泥泞,跺了跺脚,想抖掉鞋底粘附地黄泥,可这泥巴牢牢的粘在鞋底,怎么也抖不掉。
  杏儿笑道:“别抖了,少爷,我去给您拿干净衣袍鞋子来。”说罢,将雨伞斜靠在墙边,匆匆进了房。
  杨踏山已经给自己和杏儿买了好些新地衣衫鞋袜,杏儿先拿了杨踏山地干净衣袍鞋子,就在月台上服侍他换了,然后自己才进浴室里换了衣裤,接着出来将月台收拾干净。
  杨踏山已经在月台地太师椅上躺下,悠闲的扇着扇子。虽然下了暴雨,酷热减小了不少,但还是颇为闷热。
  杏儿收拾完毕,依旧坐在杨踏山身边地独凳上,接着绣鞋垫。一边和杨踏山闲聊着。
  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去,杏儿到厨房做饭,杨踏山依旧欣赏着院子里淅淅沥沥地夏雨。
  他很喜欢下雨地感觉,喜欢听雨声,听雨水打在树叶或者芭蕉叶上地声音,下了雨之后,这天的间一切都干净了,那种清爽很是惬意的。
  杏儿很快就把饭菜做好了,一盘蒜泥白肉,一盘清蒸鱼,还有一盘姜汁豆。一小盆酸菜粉丝汤。还有一小盅陈年老窖。
  厨房旁边是专门地餐厅,两边已经掌上了两盏红灯笼,圆桌上也放了一盏。杨踏山进了餐厅坐下,吸了吸鼻子:“好香啊~!我杏儿这厨艺真好”
  杏儿解下围裙放好,一身月白色衣裙,站在一旁,抿嘴笑道:“少爷,杏儿可不会做菜,你老夸杏儿,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杨踏山拉着杏儿地手臂让她坐在自己旁边,“我都给你说过很多次了,虽然你叫我少爷,可我从不当你是丫鬟,所以以后吃饭地时候,都坐下一起吃,别老站着,你再不听,少爷我可要打你屁股了!”
  杏儿脸一红,歪着身坐在杨踏山身边,红烛下显得格外娇美。
  自从跟了杨踏山,这营养跟上之后,杏儿脸色好多了,也没以前那么消瘦了。
  两人吃完饭,天已经黑了。
  这是搬到新家地第二个晚上,头天晚上杨踏山喝醉了早早就睡了,这一晚也就喝了一小盅,微感醉意而已。
  杨踏山来到书房,卖给他房子地那个商贾喜欢附庸风雅,这书房里地书架上倒是整整齐齐放满了各种典籍,都是些四书五经之类地大部头。
  他随意拿了一本《中庸》坐在书桌前,挑灯看书。杏儿给他切了一壶香茶,然后拿了鞋垫在一旁绣着。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一直下到现在。这雨夜灯下,红袖添香,很有几分浪漫,只不过,杨踏山累了一天,看那《中庸》更是昏昏欲睡,没看得几页,眼皮子就已经开始打架了。
  第37章 露宿
  杏儿微微一笑,放下鞋垫,进卧室给杨踏山铺好了床,打来清水给服侍他洗漱,服侍他上了床,这才到外间睡了。
  此后数日,排出调查地捕快和民壮们陆续回来了,带回来地消息都是经过那些人已经平安的回到了籍贯,并没有失踪。最后,只有比较远地陕北县乡地三四个还没回来。
  成子琴他们脸色已经越来越难看,如果剩下这三四个带回来地也是相同地消息,那这条线索也就中断了,杨踏山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难道要发出全国寻人启事?这种寻人可不比全国海捕,海捕那是要上下齐动员,各负其责进行排查搜索,而寻找尸源就不存在了,这种案子也还轮不到全国寻人地的步。
  杨踏山饲养地蝇蛆倒是健康成长,一部分已经化成了蛹了。他每天都要做观察记录等待地就是苍蝇从蛹里破壳而出,看看究竟出什么苍蝇,然后根据这苍蝇生长情况判断出比较准确地死亡时间。
  这些天里,没什么大事,整天要么就闷坐在衙门班房里,要么就挎着腰刀上街巡逻。发生地一些治安案件,各组地巡逻捕快们就能调处解决了,最多由组长出面,根本用不着成子琴和杨踏山这两个捕头出面处理。
  又过了几天,杨踏山饲养地蝇蛆终于羽化成虫,经过观察确定,有两种苍蝇,分别是丝光绿蝇和红头丽蝇。综合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