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297章

纳妾记-第297章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仔细说一下,当时贤妃娘娘的样子。”杨秋池道。
  王司彩仰着头想了一会:“她当时侧躺在床上的。瞪着眼睛,嘴边还有一摊呕吐物。后来,两个太医来诊治的时候,发现娘娘已经……已经没了。至于死因,他们两也是嘀咕了半天,最后说是暴疾而亡。”
  暴疾而亡?猝死还是抑制死?如果是心脑疾病引起的猝死。能够查出来,但如果是抑制死就麻烦了,抑制死在法医学上也并不罕见,目前还不为人类确切了解,有些抑制死的病变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器质性的,所以在形态学上根本找不到相应地痕迹证据。
  不过。贤妃究竟是猝死还是抑制死,单凭王司彩的解说是不可能下定论的。
  杨秋池点点头,想了想,问道:“当时在场的除了你、莲儿和两个太医之外,还有别人吗?”
  “刚开始是莲儿来叫我。随后我叫她去叫太医,紧接着皇上就来了。后来两位太医也来了,对了,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后来又来了些太监、宫女,但那都是贤妃已经没了气息之后的事情了。”
  “好,先问你这么多,可能以后还有问题要问你,在这件事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之前,你不能离开皇宫。明白吗?”
  “是,下官明白了。”王司彩低着头答道。
  离开了司彩办事房,杨秋池一行直奔太医院。
  太医院并不在皇宫里,而是在皇宫外五龙桥御道一侧,与六部衙门在一起。
  一进太医院,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咕咕飘来。杨秋池挺喜欢闻这种味道,深深吸了一口,这才迈步进了园子。
  太医院院使听到锦衣卫同知杨侯爷到了,要查案,慌慌张张迎了出来,他是太医院最高领袖,也不过是正五品,与杨秋池差了老鼻子远了。锦衣卫来找自己,指不定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了,怎不叫他慌张呢。
  让到客厅坐下,杨秋池也不多话,直接叫院使将当时给贤妃诊治地太医高德、艾衡叫来。
  自从贤妃暴死,这两位太医就如坐针毡,虽然目前皇上并没找他们什么麻烦,可他们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明成祖的每一次喜怒哀乐地消息,都会让他们两或喜或悲,精神已经几乎要崩溃了。
  现在猛然听到锦衣卫同知杨侯爷找自己,两位太医差点没吓背过气去。锦衣卫是何等人物,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他们和好多人一样,都开始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没想到,终有一天,他们找到自己来了。
  两个太医哆哩哆嗦来到太医院办事房。看了一眼身穿飞鱼服的南宫雄等人,顿时吓得一哆嗦,颤抖着站在那里,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了。
  杨秋池让人给他们两搬来两张凳子,坐下之后,还让院使派人给他们倒了茶。没有证据证明两名太医有何犯罪嫌疑,所以,询问他们也只是查问证人,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度恐惧,会影响他们的记忆的。当然,这不是杨秋池所希望的。
  见杨侯爷和颜悦色,两位太医稍稍心安了一些,咂了一口茶,陪着笑脸望着杨秋池。
  杨秋池道:“本官奉皇上圣旨,调查贤妃离奇死亡案。当时你们两作为随征太医,参与了给贤妃地诊治,本官想问问你们,贤妃究竟是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已经无数次在两人心头缠绕,私下里凑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争论这件事情。此刻杨侯爷问起,两人竟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片刻,高德太医这才说道:“贤妃娘娘日前就时有头昏、耳鸣、呕吐、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等症,卑职以为,此乃肺阴亏损之症,当以沙参、麦冬、天冬、生地……”
  “非也非也!”艾衡连连摇头,“早在出征之初,卑职给贤妃把脉,就察其脉沉细数,多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望之舌绛苔剥。此乃阴虚火旺之症……”
  “兄台此言差矣,”太医高德连连摆手,满脸不屑,“贤妃娘娘明明是肺阴亏损,何来火旺?”
  艾衡腾地站起身:“高太医是小视卑职喽?”
  高德胸脯一挺,涨红着脖子跟斗鸡似的顶了上去,正要发话。杨秋池一拍桌子:“行了!你们两搞什么!都给本官坐下!”
  两人这才讪讪坐回凳子上,撇着个脸相互不理。
  杨秋池吼道:“谁让你们说贤妃以前的病症了?本官是问你们,贤妃亡故那天,有什么症状?你们两却喋喋不休争论什么阴虚肺损,搞什么搞?存心捣乱是不是?”
  两人赶紧转过身来,相互看了一眼,不敢再斗气,想了想,高德先说道:“回禀侯爷:那天卑职两人到了贤妃房里,贤妃已经人事不知,脉息全无。观之口唇樱红,呕吐昏厥,软瘫不用,阴伤失养,阴竭阳脱,当为酷夏风邪入内,上扰神明所致暴疾亡故。”
  这一次艾衡到没有争辩,连连点头,看来,贤妃死亡的症状这一点上,两人地意见是一致的。
  杨秋池对中医不甚了了,也弄不懂他们说得那么些乱七八糟的。皱起了眉头,沉思良久,问道:“你们认为贤妃娘娘是风邪入脑,导致暴疾而亡,对吗?”
  两人同时点了点头。
  “你们看见娘娘嘴边有呕吐物?”
  “是,娘娘侧身而卧,嘴边是有一摊呕吐物。”
  杨秋池心中一动,忙问道:“那呕吐物呢?你们保留了吗?”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摇了摇头:“当时处理娘娘遗物的时候,都一起烧了。”
  这两个庸医!杨秋池暗骂了一句,这么重要的线索居然被他们烧掉了,真让他哭笑不得。又问了些别地,没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离开太医院,杨秋池一行人找到了当时服侍贤妃娘娘地那个贴身侍女莲儿。因为贤妃突然亡故,虽然明成祖没有责怪服侍的太监宫女们,却也将他们凉了起来。所以,这莲儿跟着一帮年长宫女做些杂活。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杂役房洗衣服,这大冷的天,一双手冻得通红。
  听说锦衣卫找自己查案子,莲儿都快吓瘫了。哆哆嗦嗦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
  杨秋池费了半天劲,才让她恢复了些平静,这才开始询问。杨秋池让她先说说当时的经过。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半年了,说起这事,莲儿还是非常的恐惧。毕竟,她是贤妃娘娘的贴身侍女,比服侍娘娘的其他侍女、宫女、太监责任要大得多。尽管两位太医都说了娘娘是暴病而亡,可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责任,以后会不会被牵连,她这心里还是没底。
  第422章 探墓
  莲儿说道:“娘娘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没什么大病,太医说是阴虚,就一直在进补。大军返回京城,路过山东临城的时候,那天天气很热,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几个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我和金公公在门外候着。”
  杨秋池问道:“金公公?是这次随行出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吗?”
  “是。”莲儿说道,“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来了紧急军报,金公公进了房里,禀报了皇上,我进去服侍皇上穿好龙袍,皇上就到驿站书房披阅奏折去了。金公公也跟着皇上走了,就剩我一个人在门外候着。”
  “贤妃娘娘没起床吗?”
  “没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时候,娘娘本来也要起来的,但说她头有些痛,皇上就让她自己睡,别起来了。所以娘娘没起床。”
  “头痛?”杨秋池问道,“没请太医吗?”
  “没有,娘娘不让,说痛得不厉害,没关系,睡一会就没事了。”
  “除了头痛,还有别的症状吗?”
  莲儿想了想,说道:“没有了,只是说有点头痛。然后接着睡了。”
  “后来呢?你中间进去过吗?”
  “没有,我一直在门口候着,我们当班的时候只能候在门口,没有娘娘地召唤。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一直到五更后了,一直没听到娘娘召唤,我觉得很奇怪……”
  杨秋池插话问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吗?”
  “是,娘娘身体不太好,晚上盗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后小便。以往天太热还要让我扇扇子。但后来太医说娘娘阴虚,酷夏里不能暴露在凉风里,所以就很少让扇扇子睡觉了,也不开窗户。”
  杨秋池点点头。他知道,中医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疏泄,风里兼杂有一些病邪,比如风寒、风湿等等,因此中医医嘱中一般有避风寒的说法。这是中医常识。他倒懂一点。
  杨秋池示意让莲儿接着说。
  莲儿续道:“我进了房间之后,远远轻轻叫了一声娘娘。没听到回答,我又走到床边叫了声,还是没听到回答,按理说,娘娘是不会睡得那么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轻轻推了推,娘娘还是没动静,因为房里没灯,我看不清娘娘怎么了——娘娘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喜欢点灯,说那样睡不着。我赶紧找到火石点亮了灯,一看。娘娘睁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嘴边吐了一滩……”
  杨秋池又插言问道:“你动过她的手脚吗?僵硬了没有?”
  “没有僵硬,我摇了摇娘娘的身子,她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望着前方。都不会动了。我吓坏了,哭着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来了之后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医。我急忙跑去叫来太医,同时叫外面当班的公公去报告皇上。后来,两个太医和皇上都来了。太医检查之后,说……说娘娘已经病故了。”
  杨秋池问道:“在临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么东西?”
  “天热,娘娘她没有什么食欲,中午只喝了一些稀饭,晚上临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面茶。别的没吃什么。”
  莲儿说的与太医、王司彩说地差不多,看来大致情况就是这么个样子。
  出了杂役房,宋芸儿忍不住问道:“看来,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见得?”杨秋池问。
  “你想啊,皇上他们住在驿站里,外面就是数万大军,整个驿站又都是大内侍卫重重保护,要谋杀的话,谁进得来啊?”
  “那要是娘娘身边的人谋杀呢?”
  宋芸儿一呆,说道:“不会啊,太医说是风邪入脑导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谋杀,太医一定能看出来的。”
  杨秋池笑了笑:“太医治病行,不过要论查清楚准确死亡原因,这临床医生并不在行的。”
  “临床医生?”宋芸儿对这个奇怪地名词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医。”杨秋池道,“查清死因与诊断疾病是两回事,同一个病人死了,不同的太医可能会得出不同地判断。”
  听杨秋池这么一说,宋芸儿也弄不懂了:“那这贤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杨秋池摇摇头:“在没有开棺验尸,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查之前,我也无法判断。”
  “那咱们快去开棺验尸吧。”
  “还不着急,咱们还需要找一个人查问情况,然后再去。山东临城可不近哦。”
  “还要找谁呢?”宋芸儿问,随即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找上次随行掌印太监金良!”
  “嗯!对头。”杨秋池点点头,“他是这次随行的总管太监,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他应该很清楚。”说罢,停了片刻,又续道:“怕只怕他打哈哈,这种事情,如果出了纰漏,第一个追究责任的就是他。所以,就算有什么问题,他也不太可能说出来。先去瞧瞧吧。”
  很快找到上次随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这金良正在司礼监办事房里发呆,听说锦衣卫找他,也是吓了一大跳,不过,到底是在皇上身边伺候日久的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陪着笑脸将杨秋池等人迎进了办事房之后,招呼小太监们奉上香茶。
  杨秋池问了他当时地经过,大致和前面几位说得差不多,只是,这金良强调自己跟着皇上去披阅紧急奏折去了,一直在皇上身边伺候着,就没离开过。一直到得到消息说贤妃病重,这才跟着皇上回去,随后,太医就说贤妃娘娘已经病故。
  问了其他有无异常,这金良一口咬定没有,所有的当班执勤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根本不会有什么纰漏,更没有其他闲杂人等进出过皇上居住的驿站。
  这已经在杨秋池的预料之中,在还没有查清贤妃是不是被谋杀之前,他不准备采取过激行动,以免打草惊蛇。他要求金良随同自己前往临城驿站,指认现场并开棺验尸,金良倒是痛快,满口答应了。
  杨秋池等人离开皇宫,到工部找到了当时负责修建陵墓的员外郎李大人,要求其明日随同前往峄县,这才回到杨府,把要去山东临城查案地事情告诉了杨母她们。
  云露正在和杨母说话,眼圈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杨秋池当然知道为什么。昨天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