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骠骑 >

第175章

铁血骠骑-第175章

小说: 铁血骠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及沿江平原地带、进入珠河(现尚志市)大青山一带,截断哈牡线,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就过了25o公里,若是为了避开敌人,避开人烟稠密的乡镇再走一些弯路,恐怕4oo公里都不止,况且这一线的松花江上没有桥,其实就算有桥也不可能从桥上过,鬼子肯定有守桥部队,一打就惊动敌人了,只能选江面平缓之处泅渡,路途遥远不下于一次远征,但为了配合苏军即将攻击东宁要塞的行动,为了使那里的劳工顺利出逃,即使这个任务再艰难也要接下来。
    人员如果太多不利于隐蔽前行,经过纵队司令部的研讨,最终决定由1、3、4大队各抽一个标兵中队,由马迁安亲自率领参战,人员4oo人。同时,十支队的二大队归建到十二支队,由耿殿君率领前出望奎县,骚扰哈尔滨北部地区牵制一部分鬼子的注意力,十支队剩余6个中队在周玉成带领下负责炸毁绥佳线铁骊段上的3座铁路桥和一个隧洞。
    马迁安不想走冤枉路,如何不走冤枉路而又不被鬼子现?对这个问题大家很是挠头,会议扩大化了,中队长级别的军官全部参与到讨论中,最后集中到了伪装话题上面,在“满洲国”能大摇大摆前行而不担心被盘问的是什么人?鬼子或者满洲**啊!那要是装扮鬼子需要什么?军服呗!有吗?没有!况且即使穿了鬼子军服,那武器问题也不好解决,抗联的武器装备与鬼子的不一样,如果路上遇到“有心人”还是容易穿帮。
    看到大家议论不出结果,马迁安终于痛下决心,不管了!我们就穿现在的军服,找几个懂点日语的打头阵,遇到不得不回答的盘问就说是鬼子的特种部队,最危险的地段也就是过江的时候,其余时间大部分在山里穿行,没必要担心。
    马迁安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此时的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小兴安岭山中只有沿绥佳线铁路一带才有些人烟,总共才有几万人。山外人口也很稀疏,尤其是鬼子实行“集团部落”政策,将散居的民众都给圈起来了,这虽然能断绝民众对抗联的支援,但对于现在的抗联来说反倒利于活动,只要不过与接近“集团部落”所在地,周边有大片的无人烟的地方可以通行。
    打仗么!在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下,该冒险还是得冒险,打仗这种事就是一件冒险的活儿,怎么能因为怕被现而不行动呢?
    马迁安一锤定音,按原计划出!没困难要上,有困难也要上!
    经过争取,李凤山终于如愿以偿的留在了十支队,担任副支队长兼任四大队大队长。出的前一夜,闲来无事的李凤山跑到被服厂找李玉萍聊天,聊天的目的无他,这个八婆想打听张小花的心情,前两天自己跟张小花说了很多尤文婷的事情,在张小花旁敲侧击之下,说了尤文婷很多好话,后来想想不对,这不是刺激人张小花呢嘛,如今听马迁安说尊重父母之命,应承了与张小花的亲事,将来张小花可是司令夫人,自己说了那么多尤文婷的好话,小花要是小心眼以后可不好处了,想道歉又没借口,跟人张小花说什么?说大妹子我不是故意说尤文婷好,人家是真好,这不找抽呢嘛!学学蒋委员长曲线救国吧,找李大妈说和说和。
    张小花也在,见李凤山来了,马上亲热的迎了上来,嘴巴一翘唧唧呱呱说开了:
    “李大哥!听说你们明早就要出了,我楞子哥还不让我跟着,你俩熟,你给我说说呗?”
    心怀鬼胎的李凤山瞄了瞄左右,没现李玉萍的身影,只得硬着头皮嘿嘿笑着回道:“小花,你不会嫉恨哥哥吧?我跟你说了那么多尤文婷的事,你别误会,我不是说她比你好。”
    哎?张小花一愣,唉呀妈呀!瞧李大哥黑塔似的男子汉样子,我还以为他一根筋没脑子呢,心还挺细怕我怪他。
    张小花一叠声保证自己没什么想法,胜利者是大度的,况且这种事也拿不上台面来说,李大哥又没反对什么,是他想多了。
    李凤山松了口气,心中暗道:行了!我以后也不要嘴这么贱了,差点就不经意之间把小花得罪了。
    刚要走,张小花忽然又问,“李大哥,你们明天要去珠河,这路上可很危险,不知道你们怎么走?也许我能帮上忙。”
    你?能帮忙?这可是一件好事!不过她跟马迁安直接说岂不是更好?
    “你直接找马司令多好,干嘛跟我说呢?”
    “他忙……”张小花咬了咬嘴唇,心中委屈,楞子哥不让她继续率领马队,将她安排在了被服厂工作,虽然她心里知道这是楞子哥照顾她,但这一群妇女干的工作也太不适合她了,她要的是与楞子哥一起驰骋疆场,快意恩仇杀鬼子,这样与楞子哥见面的机会还多一点,马迁安死活不同意。
    自从与马迁安重新见面后,张小花现马迁安变了很多,有很多以前的童年往事他都不记得了,变得有一些陌生,虽然马迁安已经重申与她的婚事,但她也看出来楞子哥还是有一点吃惊和迷惘,好像是**似地。她迫切需要能跟他战斗在一起,重新走入到楞子哥的心里。
    “那好吧小花,那你就说说有什么办法渡过松花江吧,这件事也很挠头,我们准备万一不行就泅渡,你也知道现在的水还很凉,但我们也弄不到船,真是难办!”李凤山见张小花迟疑,一说到马迁安神态就有点不自然,想不明白这对儿又生了什么问题,只好把自己认为的最难的问题提了出来,反正有枣无枣打三杆。
    张小花一听就笑了,接口道:“这也是个事儿?很容易解决的,你们不早问问我的人,啊我明白了,是不是什么事都要保密?”
    “容易?”
    张小花眼珠转了两转,一丝得意的笑容爬上了鹅蛋脸,楞子哥今天躲着我,我看你躲的了吗?她扬起手掌,“友好”的拍拍李凤山的肩膀道:“当然容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出门靠朋友,我不是说你们,你们来到本地要是不依靠本地的一些力量,总是自己玩自己的,迟早要吃光拼净老本的,带我去见你们马司令,我跟他说。”
    呀!这小姑娘说话有条理,还一套一套的,看来真有点门道,不像是吹大话,她要见马迁安,那就带她去,也许还能看一出好戏呢,打定主意的李凤山顶着一头雾水深一脚浅一脚的领着张小花去了。
    明天就要赶路了,心里总也不踏实的马迁安不肯早早休息,拉着周玉成和张方荣还有一名向导围着地图还在探讨。
    向导是原抗联三军的,曾跟随赵尚志在珠河一带打过游击,比较熟悉大青山的地形,但是对那一带现在的人文情况所知甚少,毕竟已经离开那里好几年了,原先的老关系还能不能联系上说不准。
    由于有李凤山带领着,门口的哨兵没有阻拦,张小花轻手轻脚的进来了。一进来就看到马迁安手举一根大蜡烛凑在桌前正皱眉头,张小花蹑手蹑脚上前站到马迁安身后也伸长脖子看地图,虽然看不懂。
    周玉成看到张寂静。
    马迁安很快从沉思中醒悟过来,身后传来少女淡淡的体香,很熟悉的味道,是小花来了,看对面两个老伙计挤眉弄眼的样儿,就知道他们等着看戏呢。嗯!不能演砸了让他们看笑话,马迁安打定主意刚一转身正想张口,不想被张小花抢了先,就听张小花清脆的嗓音响了起来,“楞子……不,马司令同志,我要求参战!”
第263章 发动群众问题
    张小花一本正经,脸上看不出玩笑的样子,她前天要求参加战斗部队时也是这个神态,当时马迁安没答应。wWW!
    马迁安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瞄了一眼张小花背后的李凤山,皱了一下眉头表示不满,凤山你这是干嘛呀?把小花领来捣什么乱?现在又不是非常阶段要那个花木兰从军,要穆桂英挂帅,男爷们还没死光呢!
    李凤山注意到了马迁安的目光,熟悉他这个神态的李凤山急忙撇清自己,急道:“那啥,司令!小花说有办法弄到船过江,不用游过去。你看……”
    嗯?马迁安心中一动,小花能弄到船?要是她能弄到船,我们就可以多带一些马匹,这样也可以多携带一些弹药和炸药,这是一件好事。
    周玉成闻言,也立即想到了这个问题,长途奔袭后方不能接济,若行动不顺利,与敌交火不可避免,抗联火力凶猛所耗弹药量极大,况所用弹药与鬼子的不一样,不能缴获就地补充,所以能多带一些当然更好。可任务时间紧,又怕被现,到了江边很难短时期内找到船,只能派水性好的战士先游过去拉起绳索,然后其余的人把住绳索游过去,而马这种牲畜想要让它游过江面,困难太大。当初决定这四百人轻装前进,每人负重只规定为3o斤,枪支加上弹药的重量就差不多是这个数,还有单程的干粮重量,留给炸药的份额就很少了。炸药携带量只有区区2百余斤,恐怕不够用的。
    如能有船,这一切问题都可解决。一匹马就可负重2oo斤,2o匹马所携带的弹药量应该可以让他们打几次好仗,即使遇到鬼子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弹尽粮绝的问题。
    “你有船?”马迁安正视张小花,带着一丝企盼问道。
    张小花骄傲的昂了昂头,故意气马迁安道:“那是,可是某些人却不肯相信别人的真心,出征这么大的事情也不问问本地人,只相信所谓的自己人,这哪座山高,哪里河深都不知道,哪嘎达的人胆小,哪里的人勇敢,谁愿意打鬼子,谁想当汉奸,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些东西还没搞明白就要冒险前行,不愿多动脑筋考虑问题,只想凭借手中的武力说话,用周政委的话说,这就是走单纯军事斗争,不动群众的结果,后果不堪设想啊!我的楞子哥!”
    吔!厉害啊张小花,你才听了周政委两堂课就学的一套一套的了,还给我扣了一顶不走群众路线,只懂单纯军事斗争两眼一抹黑的大帽子。
    看来周玉成已经露出来动当地群众,建设根据地的苗头来了。马迁安记得以前两人曾就回到东北后在短期内要不要动民众的问题探讨过,马迁安是持否定态度的,周玉成持肯定态度。
    马迁安的观点是:东北不同于关里中原地带,这里土地肥沃工业达,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组织动员的情况下,你让生活较安定的普通民众起来反抗殖民者,成功率很低,这种情况马迁安在南洋已经见识过了,无论是当地的土人或是后来移民去的华人,很少有豁出命来反抗英国人的。
    日本人混淆视听,在教育上不遗余力的扯谎,迷惑了大部分的民众。“满洲国”谈及教育方针的文字,到处充斥“日满一德”、“民族协和”、“忠良国民”等字眼,毫不掩饰竭力制造“良民”的意图。日本侵略者为泯没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宣扬东北非中国领土、满族非中华民族、日本和“满洲国”皆为“天照大神”所创造的父子兄弟,宣扬“神道”如何博大精深、威力无穷。
    泯灭民族意识是日本侵略者不遗余力进行的活动之一,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中有利于为其侵略辩护的内容,都被其吸收和宣扬。其中突出的内容有两点:一是文化民族主义,一是“王道”思想。
    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也被日本人利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一直是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文化上而不是从种族或政治上来划分政治共同体(国家),所谓的同文同种之说,既然我们同样尊崇儒家文化,那么本来就是一家人,抗日也就无从谈起。
    王道之大意”说:“爱国之思想、军国民之教育,皆足酿成世界战祸,王道则不主爱国而主博爱,不用军国教育,而用礼义教育。”
    东北的老百姓处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每天被这些理论轰击而得不到其他理论的反驳,久而久之自然就信了。想要扭转他们的观念,当然要费很大力气,不占领舆论宣传阵地仅靠小打小闹的宣传,收效肯定不会大。
    东北经过日本十年殖民统治,抗日武装散的散,招安的招安,社会状况趋于平稳,最近几年尤其是41年应该说是东北最安定最富裕的一年,被日本人洗了脑的普通民众提着脑袋参加抗日的精神成疑,况原先抗联不加辨别的大量吸收意志不坚定的土匪队伍,关键时候纷纷逃散或反戈一击投降鬼子,给抗联带来无可挽回的政治军事上的损失,这个前车之鉴还明晃晃的摆在眼前,贸然“大干快上”肯定要吃大亏。
    现在要的任务不是动民众,而是坚守小兴安岭这个山区,让日本人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运用山地游击战消灭日本人的有效力量这才是正道。只有不断地武装战斗的胜利,才能唤醒民众已经渐趋麻木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