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879章

将血-第879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她最想知道的,还是那位站在那个人身后的女人是谁,为什么看自己的目光那么奇怪?

    不过最终,她也没问出口,即便问了,估计图撒合兄长以及奎帖木儿叔叔也不会知道,来到草原的汉人女子,难道也是一位将军吗?蒙古少女想着……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私话

    n6bqrw^~)v){0hxh b)^}lhio^m

    “看这些蒙古人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来这里不只是为了让咱们知道,他们打败了乃蛮人的,他们一定另有目的。。。。。。”等到几个蒙古人出了帐篷,种七娘便忍不住道。

    “当然。。。。。。。。”

    赵石站起身来,挥手将帐内的侍卫都赶了出去,伸手拉住妻子的手,种七娘脸红,心里面的种种小心思立马不见了踪影。

    “克烈部打赢了,自然要传过来消息,若只是那样的话,过来一个奎帖木儿也就成了,却不用将自己的儿女都送过来。”

    种七娘就笑,“质子?”

    不过她心里想的可不是什么质子,感觉着夫君手掌的粗糙文理,闪过脑海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当然,聪慧如她,也不会将自己认为蒙古人过来,还有联姻的意思说出来。。。。。。。

    赵石微笑摇头,此时他心情大好,笑容温和,竟能让人直接感到温暖,这在他身上可不多见。

    “还不至于,要我猜啊,我那位安达,是要告诉我,他是信任我的,也绝对不会向蒙古诸部屈服,当然,如果彻底的击败了乃蛮人,乃蛮人的草原也必定会有他的一份,这事儿还有的商量呢。”

    种七娘笑容更加欢畅,没提到联姻嘛,她自然高兴。

    赵石转头就问,“家里可还安好?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家书上怎么没提起,如今草原上这么乱,要是出了事,怎生是好?”

    种七娘心中暖暖,挽住夫君胳膊,娇嗔道:“家里一切都好,就是李家姐姐,总是在人家面前摆上官架子,被她欺负的厉害。。。。。。。”

    小小告了一状。这才白了自家夫君一眼,道:“家中到还和美,就是夫君一别两载,家中上下都思念的紧,还有大长公主殿下,每次前去,可都念叨不休。还喜好冶游的性子都改了。。。。。。”

    “这次前来,本来的琴其海那丫头争着吵着要来。但她出身草原,乃正经的鞑靼人王族,跑到这里来,添乱不说,于夫君而言也颇有不妥,怕坏了夫君大事,金花姐姐到想亲自前来,但军务在身,又有女儿需人照看。所以不能擅离。。。。。”

    “这么算下来,可不就是妾身还有这功夫?家书上没提此事,就怕是夫君担忧妾身安危,回书斥责,妾身可就成行不了了呢。”

    说来说去,也没说自己北来的真正原因,不过到底还是忍不住。接着便数落道:“本来妾身等都以为草原不毛之地,朔风凛凛,战事不休,夫君殚精竭虑,吃不好睡不香的,怕是于身子有碍。不过妾身到了这里一瞧,夫君过的可不错。。。。。。”

    “前有万千将士敢死效命,威名传于北地,后有佳人妖娆,陪伴在册,享尽温柔滋味,这等日子。。。。。。。。啧啧。怨不得夫君容光焕发,男儿至此,夫复何求?看来妾身等都白担心事了呢。。。。。。。。”

    赵石笑笑,将醋味难掩的妻子搂入怀中,大手轻抚着她的肩膀,聪明的没有辩解,而是只诚心诚意的道了一句,“知道你们辛苦了。。。。。。”

    一句话,便让种七娘安静了下来,眼眶微红,贴在丈夫胸口,听着那强劲有力的心跳,轻轻锤了一下,便静静的不动了,任由万千温柔在自己左右发酵。。。。。。

    直过了半晌,才稍稍抬起头,看着丈夫越发浓密的胡须以及坚毅的面庞,笑着腻声道:“对了,忘了问了,那蒙古丫头是怎么回事?莫不是夫君威名传于塞外,让人家献上女儿来联姻的吧?琴其海可整日价的嚷嚷,联姻才能让草原部族形成最为牢固的盟友,就像夫君娶了琴其海,还不是得帮着人家侄儿当上了汗王,啧啧,咱家可又出了一位侯爷呢。。。。。。”

    这时语气之中虽还有着醋意,但却是已调笑居多了,显然心情也是大好,不再用那锐利而隐晦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了。

    赵石拍了拍她的肩膀,“别胡说,我和蒙古克烈部的桑昆是安达,那是桑昆的女儿,这次蒙古人过来的因由,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胡思乱想什么?”

    种七娘的政治嗅觉可不是一般的敏锐,哼哼了两声,嘟着小嘴道:“胡人可不管这些什么兄弟,父子的,别以为妾身没来过草原,就想糊弄人家,连父亲的妻妾都赶娶,将女儿嫁给兄弟又算得了什么?”

    赵石讶然,真个无话可说,因为军情紧急,接连与乃蛮部交战,他也无暇想及这些乱七八糟,不过现在仔细想想,若克烈部真要联姻,只要提出来,若无其他变故的话,就算他心中不愿,也定是会立即答应下来。

    如果能娶一个女人,便将克烈部牢牢绑在自己战车之侧,能够对草原大局有利,相比这样的大事,个人的小小不愿又算得了什么?

    再者,草原部族行事,联姻被拒,乃奇耻大辱,立即便能使盟友变为敌人,并刀兵相见,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草原上的事情,最终看的还是实力。

    实力强大的,向弱小的联姻,一旦被拒,便会恼羞成怒,而反过来,弱小的向强大的部族请求联姻,那算是高攀,就变不准,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最终也会貌合神离。。。。。。。。

    便如这次成吉思汗派自己的儿子到克烈部,求娶桑昆的女儿一般,克烈部不管答应与否,都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成吉思汗显然走了一步好棋。

    不过好归好,时机把握的到底还差了些,就算蒙古诸部已经准备出兵,但今天冬天,恐怕已经不成了,只要桑昆再拖上一些时间,足以让克烈部度过这个难熬的冬天。

    到了来春,事情便能有些转机,所以,来年与乃蛮部的战事要加快了,只有击败这个强大的部族,才能能让蒙古诸部忌惮,不敢轻易西进。

    他想的应该没错,桑昆将儿女送到自己这里来,是要表明一个姿态,至于联姻,或许有这个意思吧,谁知道呢?不过这事对方一旦正式开口,他便不会回绝,那是一定的了。

    望着丈夫沉默深思的表情,种七娘生不出什么气来,反而有些心疼,暗自埋怨,自己不该说这些话,让丈夫为难。

    要知道,丈夫在外征战已经两载有余了,功绩虽然光耀无比,但她也能明白,一仗一仗打下来,丈夫不定耗费了多少心血。

    从太原,到云中,云外草原,丈夫几乎凭一己之力,靖平大秦北方疆土,草原部族多如牛毛,纷繁复杂之处,实非自己一个初到草原之人能够瞧的清楚的,若能联姻,以解北方胡人忧患,以丈夫今时今日之地位,又怎么可能拒绝?

    若以一己之喜恶,而置天下大事于不顾,种家七娘又怎么会将自己托付给那样一个男人?

    想到这些,自豪之余,却又有些心疼和黯然,心想,世间之事,本来便没有十全十美一说,自己又何必想那么多,到是这次北来,一定要抓住机会,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膝下却还没有一儿半女,定军侯府子嗣单薄,已隐隐成了家中所有人的一块心病,这个冬天呆在丈夫身边,可得多加珍惜才成。。。。。。。。。。

    想到这个,脸上慢慢红了起来,呼吸也有些重了。

    半晌,她才抛开那些羞人的念头,轻声道:“是妾身不对,让夫君为难了吧?”

    赵石随意的抚摸着自己妻子柔顺的秀发,笑笑道:“我常年在外,苦的本就是你们,若再有委屈,自然是我的错。。。。。”

    “男儿生而在世,能如夫君一般,自古以来,又能有几人,能听夫君说这一句,妾身等便知足了,其他事,夫君尽管去做便是,妾身等都不是无知妇人,都晓得轻重的。。。。。。”

    赵石笑笑没有说话,心中却多出了几许愧疚。

    之后夫妻两人便转开了话头。。。。。。

    “君玉过了童子试,和个小大人似的,一身的文气,与他青梅竹马的张家小丫头都不敢轻易与他肆无忌惮的嬉闹了,不过君玉年纪渐长,也该是起个表字的时候了,陈先生已经起好了几个,等着夫君最后定下来呢。。。。。。”

    “家中小丫头已经开口说话,却只会叫母亲,还盼夫君早归,让小丫头认认这个父亲。。。。。。。”

    “大长公主府收了义女,小丫头一看就是个文静性子,安安静静不哭不闹的,和咱家的扣儿大不一样,与扣儿玩闹在一起,也总受咱家丫头欺负,李家姐姐都不敢让扣儿再到公主府去了呢。。。。。。”

    “现在府里的府库已经成了三座,夫君是没看到,一到年节,和老夫人的生辰,上门来贺的人那叫一个多。。。。。。。”

    絮絮叨叨说起了家中之事,这时候,两人看起来与平常夫妇却也没什么不同。



第一千零五十章诸事(求月票)

    次日,赵石才又接见了北来草原的大同官吏。

    只一年功夫,大同,太原,河东诸地算不得有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修了多少沟渠,开垦了多少田地,一一说来,在赵石这里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大秦的官吏颇为务实,自辅相杨感去后,大秦朝野内外,没有谁能说自己有名臣气象。

    但大秦却是一步步的越强盛,若大秦能一统中原,谁又能说李圃等人不是大秦的开国名臣?

    而大秦能有如今气象,除了兵强将勇之外,朝野内外的文臣们却也功不可没,而大秦的官吏,也正是胜在一个务实上面。

    而赵石开创的国武监也算给大秦注入了一支满是活力,生机勃勃的力量,科考还在继续,但诗词歌赋选出来的,进的都是翰林院之类的闲职,其他科目才晋的是实职。

    如今一来,大秦君臣的偏好也就一览无余了。

    如今蜀中元气尽复之下,蜀人官吏也渐渐走了出来,进入大秦朝野为官,蜀中本是文风极盛之地,但经过那场波及蜀中全境的乱事之后,蜀中大族豪门各个元气大伤。

    崇慕虚华,满嘴圣人道理,出口便是之乎者也,闭口便是诗文词句,穷究经理的文人已不多见。

    治平蜀中,却是历练出了一大批精通庶务的能员干吏出来,尤其是大秦景兴新政推行之下,在蜀中行事要比秦川这里还要雷厉风行的多。

    蜀中幸存下来的降臣武将,以及世家大族们,已经无力阻挡秦人推行的新政,尤其是大乱之后,民心思安,新政又屡有惠民之举,在蜀中很得民心民意。

    所以,这些蜀中大族为了能重新振兴门楣,也只能因势利导。加入其中,至于那些因循守旧,不愿做出改变的,如今已经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下去,而在一场场针对蜀国旧臣余孽的清洗之中。这样的人家更是当其冲。。。。。。。。

    到得现在。蜀中出来的官吏,无一不是鼎革一派的官员,无论世家子,还是寒门出身。为了能在大秦朝堂之上站稳脚跟,甚至比之秦人鼎革官吏还要激进几分,如今不过是时日尚短,还显不出什么。

    而就长远看来,蜀中天府之国。乃人杰地灵之所在,人才一旦慢慢进入朝堂中枢所在,定然也有另一番格局。

    像是大同来人报说中,有人已经上书陛下,要改革国子监旧制,摒除一些唐时传下的旧例,依照国武监之例重定新规等等等等。

    而这次上书之人,就以国子监教授,翰林学士沈白为。此人也正是一个蜀人,两年前入职国子监,曾于长安城外的国武监任过一段时日教授。

    此人一入长安,每每谈起国家大事,都对八分田亩制等鼎革之制赞不绝口。推崇备至,而从国武监卸任之后,对国武监种种规制,历历数来。赞赏推崇,不遗余力。

    对于国子监沉沉暮气。不满之极,而当此之时,国子监本就有些举步维艰,教授生员纷纷转于国武监任职进学,已经蔚然成风,实是被国武监压的有些透不过气来了,若非上能背靠翰林院,下有府县众多学府支撑,说定这几年就已经人去楼空,成了一个空壳也说不定。。。。。。

    改革旧制之说,早有人动意于此,要知道,以当今天下大势,大秦正在用人之际,国武监生员开枝散叶,名声越来越响,已呈一飞冲天之势,反观国子监,却是沉沉老朽,举步艰难,又怎不让人心生感慨。

    但国子监,不是那么好动的,大秦鼎革到如今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