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富贵闲人 >

第23章

重生之富贵闲人-第23章

小说: 重生之富贵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小伙计张贴到浚县县城四个城门入口处的墙上,还有就是在本初书院和县学门口去散发一些小单子。”

“珍儿,咱家这店又不大,还用得着请人么?这要请伙计不又得支出银子,这店里的活儿我和你爹都能自己干了……”乔黄氏有些不解得问。

乔珍正色道:“娘,这开店呢,得先有个势,这势呢自然是越高越好,所谓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您想一想,您去店儿里买东西,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吧,总觉得人多的地方,人家的客人多,肯定是卖得东西好。这个,就叫做人气。新店,最缺乏的就是人气,所以开张那几日一定要弄得热闹,我们还要在店门口摆些便宜的笔墨,在上头都刻上‘乔记文玩’四个字,凡是进店来看一看的客人都可以送一个给他们。”

“还有啊,为了增加人气,我们也可以去进一些便宜的笔墨来摆在店中,占一个柜台,这些东西咱们不赚钱,只是为了让店里常有客人走动,不冷清。”

乔珍说完这些后,乔二奎两口子也慢慢体会到她的意思来,最后乔二奎说:“按照闺女的意思,那咱们开张那天再去请几个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来,就像人家办喜事那样。”

“对,对,对,爹说得很是,这个也是必须要的。”乔珍呵呵笑起来。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会儿,乔忠吵着要睡了,乔黄氏便烧了水,一家人洗了脸和脚,各自回房去睡觉。乔珍躺在楼上想着自己手上近千两的古玩,如今已经出去近三分之一,得赶紧把这文玩店的买卖做起来才行,她可不想再去洛州卖东西了。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划来说,这个店最多两个月后便可以盈利了。到时候,自己腾出手来,便可以专心做另外一件她早想做的事了,那件事她觉得做好了,自己的这文玩店一年后就可以慢慢做古玩买卖了。

第二日起来,乔黄氏做了早饭一家人吃了。乔二奎送乔忠去学堂里,然后去专门做店招匾额的铺子订做了“乔记文玩”的店招。等到他回家,乔家订做的柜台和货架送来了,乔二奎和乔珍让人搬进来摆放好,把剩下的余银给清了。

乔珍写了张大大的招伙计的纸贴在店门口。随后便去帮着乔二奎从后院儿库房里搬出从洛州进回来的文玩和摆件等摆好。如此忙活了三四天,店铺中各样的货物都摆好,登记了数量,和要卖出的价钱。也招进来三个小伙计,都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一个叫冯胜,一个叫陈良,还有一个叫蒋少青。

人招好了,乔二奎订做的“乔记文玩”的店招也送到了。于是乔家父女挑了个吉利的日子,请好了唢呐班子,定在三日后开张。

在等开张的这几日,乔二奎便把这些小伙子给叫到一起,让他们三人分工各自负责一个柜台。平时在店门口迎客,带客人进来,客人说想买什么就带到自己负责的那个柜台前给人介绍那些东西的品质和价钱,若是客人相中了,想买了,再让坐在柜台里他这个掌柜的来拍板儿。然后乔二奎又给这几个小伙子分了工,让冯胜去把乔珍早写好的那些宣传“乔记文玩”的大的纸张去张贴在浚县县城的东西南北四个门儿的城门口,让陈良去本初书院门口,让蒋少青去县学门口发小单儿给那些读书人。

元平十三年二月二十六,乔家的“乔记文玩”店铺在锣鼓喧天中终于开张了。因为乔家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和经营方式,开张那几天,铺子里来的人络绎不绝,乔家附送的那数百便宜的刻有“乔记文玩”的毛笔和墨锭都送完了。让乔家惊喜的是,这几日也做出了十几笔买卖,卖出了些高档的纸笔砚台,还有几件摆件。乔珍早就交待过乔二奎,凡是在本店头次买东西的客人都尽量的留下对方的姓,住在哪里,买的什么东西,喜欢些什么,然后告诉客人,要是以后还需要,只要打声招呼,店里的伙计可以把需要的东西包好送上门。

乔二奎这么做了,发现有的人不愿意留,估计是还不太信任自己这店铺。而那些愿意留的,自然是真正的贵宾。把这些人伺候好了,以后就会有稳定的客源了。

乔珍在库房里专门备下的一张书案前坐着,把店中每日的流水都记录下来,从中找出都有些什么货好销,什么货利润大,以便于下次进货。而且她还准备了个私人的小本子,上头写下每日做买卖的一些错漏之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便第二日改进。

很快乔家招进来的三个伙计便发现,外头在柜台里站的乔掌柜并不是这家铺子的主心骨,反而是在后头库房里坐着的小姑娘,又管账,又管货,还给掌柜的递主意。有了这发现之后,这三个小伙计对乔珍那是一个比一个热情,每天只要乔珍一在前头铺子来转一转,三人便在她跟前干活干得特带劲儿不说,还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的,一口一个少东家,让乔珍不知该说他们什么好了。

很快三月过去,日子也进入了初夏,乔珍核算了下,自己开这个文玩店,第一个月不赚钱,第二个月赚了几两银子的吃饭的钱,第三个月赚了十来两银子,够开三个伙计大半年的工钱了。算起来还是不错的,若是按这样经营下去,到年跟前,赚个百把两银子没问题,那下年的房钱,人工钱,饭钱都是有的,乔家在浚县县城里基本上算是立住脚了。脱离了种地讨生活的谋生手段,也不用再动用自己收上来的“老本儿”,这让她的心真正的放下来了,心情也如六月初夏般阳光灿烂。

六月初九,这一日乔珍起来,吃了早饭,对乔二奎说:“爹,今日我要去隆庆寺逛庙会,你让蒋少青陪我去罢。”

隆庆寺的庙会每月九日举行,这一日浚县县城里的百姓十个有八个都要到那里去逛一逛,卖什么的都有。

乔二奎想着这文玩店开张这几个月来,自己家这闺女都没有出去逛过。整日就在铺子里忙活,现如今这店里的买卖也理顺了,她想出去逛一逛一也是应该。便说:“那好,让少青陪你去,这小子人话不多,又实诚,又勤快,跟着你去帮你拿些东西挺好。”

转脸把蒋少青叫了过来道:“少青,你陪着少东家去隆庆寺庙会转一转,今日这店里就不用你忙活了,记住,去把我闺女护好,人多,别挤着她了。”

乔珍见自己这坑爹的爹也跟着三个伙计叫自己少东了,想笑,但忍住了,也没纠正他,在一边儿等着他说完话,便对乔二奎说:“爹,给我些银子。”

“哦,好。”乔二奎答应,从自己腰间的钱袋里掏出约二两碎银子递给她。在铺子里,乔珍虽然管账和管库房,但却并没管银子,还是由乔二奎两口子管着。

乔珍不接,道:“爹,不够,你再给我十两罢,最好是一两一个的小锞子。”

乔二奎微惊,问:“闺女,你这是要去做什么要这多么银子?逛个庙会,有二两银子足够了呀!”

正文 第36章 庙会淘宝

乔珍也不解释,只摊着手笑道:“爹爹,你只管给我,我自有道理。”

乔二奎看乔珍一眼,心想,这丫头不知道又有什么古怪的主意了,不过,她还从来没有管自己要这么多银子过,既然她要定是有她的道理在,于是便说:“那,闺女,你在这等一等,我去你娘那里给你拿银子。”

乔珍含笑点头,看乔二奎转身往铺子后头的院子里去。等了一小会儿,便见他去而复返,手中拿着一个钱袋,直走到自己跟前,然后将那钱袋往跟前一递道:“呐,拿去罢,里头按你方才所说的装了一两一个的十个小锞子。”

“好。”乔珍笑眯眯得接了过来,放到自己袖袋中,然后对乔二奎说了声:“爹,我走了,晌午不回来吃。”

转过脸来又对身边站着的伙计蒋少青道:“少青,我们走罢。”

蒋少青应了声,“是,少东家。”

跟在乔珍身后,两人一前一后的往铺子外头走。走到门首时,乔二奎在后头喊了声,“等等!”

于是两人住脚,转回头去看乔二奎,只见他从柜台后走出来,急步走到两人跟前,交待,“闺女,你那钱袋子一定要放好,小心庙会上的小贼。还有,少青,你一定要跟在少东家身边儿,一步不能离开,记住喽!”

乔珍叹了口气道:“爹,我知道了,瞧你今日比娘还啰嗦……”

乔二奎笑起来瞪她一眼,“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

蒋少青却躬身答应,“掌柜的,您放心罢,我一定跟在少东家身边儿寸步不离。”

“嗯,你们去罢。”乔二奎得了两人的回话,这才挥手让两人离去。

于是乔珍这才和蒋少青一起出了“乔记文玩”店,往城东的隆庆寺而去。浚县县城也不太大,因此两人走了小半个时辰便来到了隆庆寺。

隆庆寺香火传承也有数百年了,是浚县最大的寺庙,平时香火很盛。每月逢初九,在寺庙外头就云集了买卖各种货物的商贩,也有临时搭建卖各色食物的摊子,还有杂耍唱戏等,十分的热闹。

乔珍在人群中慢慢挤着,看着两边买卖的各色东西,蒋少青就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当真是寸步不离。

隆庆寺的庙会让她想起前世自己在京城里还没出嫁前那一年,在延平候府中,偶尔学做针线累了,也会偷偷得带了丫头春红和娟儿出去逛,她去逛过京郊护国寺的庙会。那庙会上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意儿让穿越过来的她看得眼花缭乱,还有各种小吃她也乐于去尝一尝。不过,她最喜欢逛得还是护国寺外西边墙根儿下摆得那些真真假假的古董玩器,在她现在所处的大武朝,仍然有仿制的古玩。只不过是由手工匠人仿制古代那些比较有名的瓷器或者铜器。不像乔珍穿越过来之前的天朝,许多假的古董是用机器做出来的,然后做旧,以假乱真。相对天朝那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大武朝的假货也算是个手工艺品,没那么粗制滥造。

所以当她在护国寺庙会上用自己前世鉴赏古玩的经验,用较少的银子捡漏回去一个真东西时,便是她十分高兴的时候。不过让她颇觉遗憾的是。那护国寺的庙会她在出嫁前只去过两次,就嫁给了卫国公府的世子爷吴义权。出嫁后,当了卫国公府的少夫人,要帮着身子不好的婆婆主持中馈。国公府中人口众多,琐事也多,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后来又添了孩子,更是天天操心,便再也没有那空闲去护国寺逛庙会捡漏了。

这一世重生后来到浚县县城中后,她听自己爹娘提起有这么一个隆庆寺的庙会便上心了。想着不知道这庙会里头可否也有象京郊护国寺那样买古董玩器的小商贩,要是有的话去淘一淘也是好的。

这么想着,乔珍就在人群里挤着四处打量和张望。跟在她身后的伙计蒋少青见她走过了姑娘家最喜欢的一片卖胭脂水粉的摊子,又走过了一片姑娘家最喜欢停留的卖糖人面塑的地方,也不在那些买吃食玩意儿的地方停留,便好奇起来,不知道乔珍到底要买什么东西,于是开口问:“少东家,不知您想买什么东西呢?这庙会我熟得很,我家就在这隆庆寺附近,打小我就在这庙会上逛,如今闭着眼也知道这庙会上卖什么东西的在哪儿。”

乔珍知道这蒋少青就是这浚县县城里的人,家里父亲早逝,只剩一个娘还有个弟弟,他娘靠着种隆庆寺的两亩菜地,将他和弟弟拉扯大。所以听蒋少青说熟悉这隆庆寺庙会她倒是相信。

于是乔珍便问:“少青,你可知道这隆庆寺庙会上可有买古旧玩意儿的摊子,就象是咱们铺子里摆的那些砚台瓷瓶,还有像聚宝斋里买卖得那些老旧东西……”

蒋少青虽然说是实诚人,但脑子并不笨,乔珍这一说,他想都没想,直接说:“原来少东家喜欢去逛那些卖古玩的摊子,不过,这隆庆寺庙会上卖的这些东西很多是假货,有许多不懂的人上当受骗。我从小到大,看到不少被骗得很惨的人。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有眼力,能捡漏,买到好东西,结果买回去的是假东西……要是少东家想去看一看的话倒是可以,但不要下手买,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买卖这些东西,只要过了手,交接了,就算以后知道是假的,也不能找人退的……”

这后头的话乔珍懂,大武朝古玩这一行,不管是价值连城的大买卖还是一个铜钱的小买卖,有句话叫买定离手,买了就不许反悔。这考得就是眼力,自己个儿眼力不行,买了假东西你怪谁去,人当初也没拿刀逼着你买,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掏银子买的,怪不得别人。

听眼前这十五岁的小伙计如此好心的提醒自己,乔珍不置可否,不是她信心爆棚,而是前头两世的经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要骗过她的眼睛,买个假东西回去,她觉得这种概率极小。

微微一笑,乔珍对蒋少青道:“你别管了,你只带我去便是。”

对眼前这年纪不大,但实际上是自己干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