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168章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168章

小说: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开始在村里泥泞的小道上颠簸起来,有几次秦衡临都想撩起帘子再看鱼儿一眼,可最终他都硬是忍住了这股冲动,似乎怕一回头他便会改变主意,不想成全鱼儿想自私的把鱼儿一并带走。

一直到马车疾驰出村子,秦衡临才让车夫把车停下来,但车停下来后秦衡临却又没有任何动作,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马车里,坐了良久之后才一脸惆怅的对车夫吩咐了句:“走吧。”



今天第二更~~撒花~

PS:好吧,秦衡临就这样退出了~大家伙儿希望他也有个好归宿吗?如果大家希望就踊跃留言吧~大家也可以提建议啥的~

第二十二章     喜庆洋洋(一)

且先不说秦衡临一路上如何,却说林氏从刘氏那儿得了准信后,回家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栓子。随后除了三日后宴请亲朋好友一事外,其余事宜林氏都吩咐暂且先搁下,一心一意的准备起小栓子和鱼儿的婚事来。

因两家都有当官的儿子,因此林氏认为这桩亲事不能有丝毫马虎、也不能办得太寒碜,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才行。并早早就打定了主意,打算就算不能让小栓子和鱼儿的婚礼成为小岞村里的独一份儿,也得办完后让村里的乡亲称赞谈论上一年半载才是。

于是林氏亲自带着小栓子去城里走了一趟,备了厚礼去拜见了州学里有名的先生,那位先生文采极好、又极有名望,请他来替小栓子写一封才情洋溢的求婚启,自是再有面子不过了。

那位先生也是位热心肠的人,知晓了林氏和小栓子的来意后,当下便铺纸研墨,挥笔替小栓子写了一封求婚启。待从那位老先生那儿得了求婚启,林氏才转而去请了位在城里小有名气的媒婆,请她帮着撮合这桩亲事。

那媒婆有媒婆钱赚自是愿意随林氏跑一趟了,因此杨家门外很快就多了个穿红戴绿、打扮得花枝招展,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妇人。

那妇人笑容灿烂的站在杨家大门外,远远的见院子里有人走动,便扯开嗓子喊了句:“杨嫂子在不?我给你们家送好姻缘来喽!”

刘氏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才意识到那媒婆是林家请来说媒的,于是赶忙让林氏把那媒婆请了进来,又是请坐又是看茶,忙乎了半响两人才坐定说话。

那媒婆早先已从赵家得了准话,知道两家早就合议过亲事、没什么需要商量的了,剩下的便是按照规矩走一遭就成了。

因此那媒婆一进屋坐下,茶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心急的把林氏给她的那封求婚启掏了出来,一把塞到刘氏手里、说道:“这是赵家托我送来的求婚启,杨嫂子你且先仔细瞧瞧!”

这刘氏又不识字,因此接过求婚启后脸上顿时有了一丝尴尬的神色,不过刘氏虽然不知道求婚启上头写了什么,但却知道它的用处———在北宋,婚约称之为帖,有草贴和细贴(也称定贴)之分。

一般两家有了议亲的意向后,便会率先由媒人把男方的求婚草贴(求婚启)送到女家。如女方同意这桩亲事,就会回一封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草贴给媒人、由她递给男方。

而这些求婚草贴上,除了一些简单的男女双方状况外,无非就是写着一些赞美男女双方的词句,赞美完最后再说一些男女双方乃是天作之合、珠联璧合的一对儿等好话,总之就是走过过场而已。

因此刘氏不识字看不懂求婚草帖上写了什么也不打紧,她只要按照规矩把杨家事先准备好的草帖给媒人就行……

不过刘氏却不想让那媒人小瞧了去,只见她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眼赵家送来的草帖,随后才对林氏吩咐道:“去,把我们家准备好的草帖取来,让这位媒婆带去给赵家。”

林氏应了声“是”后便进了里屋,躲在里屋的鱼儿见林氏进来了,连忙凑到她耳边、哭笑不得的叮嘱了她一句:“三嫂,你快让阿母别装模作样的看那赵家送来的草贴了,她都把草贴拿反了!”

林氏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捂着嘴儿笑了起来:“我们阿母是紧张阿妹你的婚事,才会连草帖拿反了都没觉察到!阿妹你放心,兴许那媒婆她也不识字、压根就不晓得阿母把求婚启拿反了!”

说话间林氏已开了刘氏床头的百宝箱、取出一封大红洒金的草帖,示意鱼儿稍安勿躁后才出了屋把草帖递给那媒婆。把媒婆得了草帖后当下便识趣的起身告辞,出了杨家门便直奔赵家。

而赵家得了杨家送来的草帖后,接下来便按照规矩进行合婚,顺利合完婚又请了位算命先生合八字,这些规矩赵家都一一照办了,才请媒婆把小栓子的庚帖送去杨家。而杨家接到庚帖后,还要再合一次婚才行。

两家顺利的交换过草帖后,接下来的步骤就开始递送细帖、也就是定贴了。这媒婆十分尽职,一把杨家的合婚结果带到赵家,就仔细的把细帖上需要写明的事项一一对林氏明说……

而在北宋,议亲时的细帖也十分讲究、一点都不能马虎,光是男方这边就要在细帖上写明祖、父及本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他本人的出生年、月、日,兄弟排行第几,父母健在否;如无父无母则要写明谁是主婚人,他本人有哪些田地、财产以及送什么聘礼给女方,这些都要一一在细帖上写清楚,且不可作假。

林氏听了媒婆的话后丝毫不敢马虎,马上按照赵家的实际情况,把小栓子的情况一一仔细填写了,写完才将细帖交与媒婆,一边塞了把铜板儿给她、一边笑着说道:“麻烦你再替我跑一趟把这细帖送去杨家!这几个钱你且拿着吃茶去,回头事情办妥当了我自会再重谢!”

那媒婆喜滋滋的接过林氏给的钱,先把那几个铜板儿塞到袖子里、再伸手接过细帖,接过后照样是往怀里一揣,随后便出了赵家门往杨家所在走去。

那媒婆到了杨家也不客气,径直拣了张板凳坐下,随后便把怀里那封五男二女花笺子掏了出来,笑眯眯的交给了刘氏。

这一回刘氏也不在媒婆面前装模作样了,直接寻了个由头拿着细帖进了里屋,让识字的鱼儿把细帖上填写的内容说与她听,见细帖上头写的情况都属实,刘氏也就放下心来,让鱼儿把自家事先准备好的细帖拿了出来。

而女方回的细帖的内容基本上和男方的相同,就是少了田地财产这一项,再将聘礼一项改成嫁妆,如此即可。

而杨赵两家互相递过细帖,两家的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婚约也即时开始生效……

但即便如此,这三书六礼、以及成亲前的种种规矩也才起了个头,此后杨家和赵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杨家要嫁的乃是最心爱的幺女,因此一家人尤为重视,事事都极力要做到最好,想给鱼儿一个难忘的婚礼。

日子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一天一天的流逝,转眼离鱼儿出嫁的吉日便只剩下三、四天了。这小栓子一心想早些把鱼儿娶进门来,因此一到迎亲的前三日,他就急忙忙的和赵家老大一起,把催妆花髻、金盖头、花扇花粉盒,以及画彩线果等物事送到鱼儿家里,意为催妆。

这催妆也是北宋的一项风俗,其意思也不难理解———大体是指在成亲的前三日,由男方家里派选人携礼品到女方家里,催请女方家里的人早早为新娘置办出嫁时所用的嫁妆。

而杨家收到小栓子送来的催妆物事后,则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子等物回赠,表示男方的意思他们已经知晓了。两日后,杨家便选派人送妆,把家里替鱼儿置办的嫁妆先一步抬送到赵家去。

这新妇嫁妆多少,同她今后在婆家地位的高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新嫁妇在婆家的体面。因此鱼儿的嫁妆都是刘氏花了大把银子精心置办的,除此之外,一直十分疼爱鱼儿的杨大郎几人、也大方的拿出体己银子,买了不少贵重的物事给鱼儿添箱。

这些嫁妆按照习俗都用箱笼装着,大件的有箱子、柜子、被子、褥子,小件的则有首饰、衣服、绸子、缎子、文房四宝和一些压箱底的金子、银子。

除此之外,鱼儿的嫁妆里还有着一种叫做“子孙桶”的物事。鱼儿初始有些好奇,一直拉着刘氏追问这“子孙桶”究竟是什么物事,后来刘氏把话说白了,鱼儿才知道原来她嫁妆里头的“子孙桶”,其实就是一只漆了红漆的马桶!

鱼儿也是听了刘氏的解释,才知道原来北宋女子出嫁,无论家境如何、置办了什么样的嫁妆,这嫁妆里头是一定要有这子孙桶的。

且这子孙桶里还要按照各地的风俗习惯放些物事进去,例如惠安一带的女子出嫁,是往子孙桶里放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往北一些的地方,则会往子孙桶里放五个煮熟的红鸡蛋,也是有“五子登科”的寓意。

刘氏这么一解释、子孙桶的用意立时显现出来———大家伙儿都希望鱼儿和小栓子成亲后、能够赶紧生出几个大胖小子来!

于是鱼儿不等刘氏把话说完就羞红了脸,此后再有什么好奇的事儿,鱼儿也不敢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更是不敢再提那只子孙桶……

………

总想着鱼儿的婚礼一定要好好写写,可突然不知道该咋写,汗~

第二十三章     喜庆洋洋(二)

而这送妆之日也正是铺房之日,因此鱼儿的嫁妆送到赵家后,刘氏就带着媳妇儿留下来,亲自替新人铺房。

所谓铺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布置房间、铺设床铺。而依照北宋风俗,铺房时男家会事先准备好床席桌椅,女家则要准备被褥幔帐,并使亲人去男家铺设房奁器具,摆珠宝饰。

因此刘氏和林氏很快就把事先准备好、放在嫁妆里头的几个大箱笼搬进了赵家为新婚夫妇准备的新房里,打开箱笼把被褥幔帐等物取了出来,一一铺好、挂好。随后刘氏和林氏再取了些摆设分别摆在新房各处,为了给鱼儿长脸,刘氏特特将一些较为贵重的摆设,摆在那最最显眼的地方。

而杨家人在新房里铺房的时候,也正好是女家夸耀嫁妆丰厚的时候,那些妆奁就摆在赵家的小院子里,任前来凑热闹的人观赏。

这刘氏可是狠了心、下了血本给鱼儿置办嫁妆,因此鱼儿的陪嫁十分丰厚也很有看头,引了许多乡亲前来瞧热闹。那些乡亲有的艳羡,有的佩服,有的则夸赵家结了门好亲事、娶了个好媳妇儿,争相说着一些好听的话儿、把林氏哄得眉开眼笑,也让院子里喜庆洋洋四处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一铺完房天色便逐渐暗了下来,很快就到了鱼儿出嫁的前一晚,这闽南一带女子出嫁的前一晚都要和母亲一起睡,因此当晚刘氏便按照风俗习惯和鱼儿睡在一个被窝里。

这一晚刘氏和鱼儿说了许多话儿,也叮嘱了鱼儿许多事,无非就是让鱼儿嫁到赵家后要孝顺公婆、友爱兄弟,更是事事都要以小栓子为先。

刘氏把该叮嘱的话儿都叮嘱完了,心里依旧有些不放心,略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提醒了鱼儿一句:“阿妹,过了明日你就是小栓子的媳妇儿了,你可千万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总是对他呼来喝去、一不顺心就甩脸子给他看!虽然小栓子一直以来事事都顺着你的心意,可你总这般刁蛮任性的同他发小脾气,久了他心里难免会有些不痛快、生出间隙来……”

“阿母也是为了你好才同你说这些话儿,这男人虽然是得管、得治,但却也不能日日都凶巴巴的管着他,这事儿你可得自个儿拿捏个度,可别因这小性子、自个儿把自个儿的夫君往外推!”

钻在被窝里的鱼儿本是有些昏昏欲睡,听了刘氏这话后惊得瞌睡虫一下子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是忍不住在黑暗中瞪大了双眼,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刘氏———这刘氏平日里自个儿就是个彪悍的主儿,更是没少见她对杨大柱呼来喝去的,没想到如此彪悍的刘氏竟会教她不要对小栓子凶巴巴的。

刘氏似乎猜到了鱼儿心中所想,有些不自在的说了句:“你阿爹和小栓子不同,他大字都不识一个、是个守本分的老实人,我若是再不凶悍些,我们家恐怕早就被人欺到头上来了!而小栓子可是读书人、性子也算机灵,别的不说,就说他日后是要在官场里打滚混日子的,你怎么也得给他留几分脸面才是。”

鱼儿听了刘氏的话忍不住撅了小嘴儿,不满的嘀咕了句:“我是喜欢他、把她当自己人才冲他发脾气呢!阿母您先前不是说这女子娇嗔耍小性子,乃是闺房之乐吗?怎滴现下又不让我冲小栓子发脾气了,若是一辈子都让我憋着性子,那我还眼巴巴的嫁给他做什么?”

刘氏见鱼儿不满的抗议,不由笑着伸手轻轻的捏了鱼儿的脸蛋一下,无奈的把话说得更直白些:“阿母也不是让你事事都顺着小栓子、一点脾气都没,我是让你今后再欺负小栓子时,得看看周围有没有外人在场,免得让小栓子觉得难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