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田韵 >

第70章

田韵-第70章

小说: 田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沾光那也是敬东和敬山,绝对轮不到我。”

听了这话,刘承志沉吟了起来,久久无言。

“再说了,刚刚雪梅不是说过了吗?大伯也就是个童生到顶了。童生好考,秀才可是凭着真材实学才能考上的。王秀才再大的能耐,他也不敢让县教喻给他透露府试的考题,那可是叶明府亲自主持的。再说了,叶明府和咱家也算是拐弯抹角的有了一层关系,如果他不禀公执法,让没有真材实料的人当上了秀才。那读书人还不得把他的脊梁骨戳烂啊?”

敬民看了看刘承志的脸色,就又说了一句话,“雪梅说了,我大伯肯定考不上秀才!除非出现奇迹。”

“啥奇迹?”刘承志猛然间抬起头,问道。

“我哪知道……”敬民无所谓的耸耸肩膀,显然没将大房的事情放在心中。

随着敬民的话音落地,刘承业和敬东也开始了紧张的童子试。先考了县试,取得了名次之后,再参加四天后的府试。童子试的最终结果随着张榜花绫飞到了南河村。刘承业第五十八名,刘敬东五十四名,父子俩人双双通过了童子试,成为了正式的童生,只等着明年春天再去参加院试,好获取考取秀才的资格。

南河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这可是村子里第一个童生,而且又是父子俩人双双上榜。虽然考的名次不怎么理想,读书人一看便知这个名次根本就断了考秀才的希望。希望村民们哪里知道,他们只知道刘家大房一下子出了两个童生。

半月后。秋收在即,刘承业和敬东也被王家的马车送回了南河村。

村中男女老少都涌到了村口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身穿直缀,头戴纱巾的刘家父子,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刘老爷子红光满面,走到了儿子和长孙的面前,上上下下看了一眼,眼光多停留在那件蓝色直缀上。

“父亲大人在上,儿子刘承业上不负祖宗,下不负父母。今日得了童子试第五十八名,特回来向父亲报喜。”刘承业掸了掸头上的纱巾,再整了整衣襟,端端正正的向着刘老爷子深施一礼。

“好,好。好……”刘老爷子一连说了三声好,只欢喜的流下泪来。

村民们便围在他的身边齐声道喜,又说让他请客做流水席,刘老爷子一一的应了,当下一群村民簇拥着刘承业一行人往老宅走去。

二房这里派了敬民过去迎接,其他的人早已经渡了河去李家村收割粮食。

那二十亩因为施肥上的及时,再加上各种农药的喷洒。成熟时间比其他村民要早。雪梅曾去看了看,今明两天收割最好。一家人便早早的动了身,又带上刘承贵和刘承礼两家。

刘承贵虽然身体还没有好,可是却能跟在人群后面把麦子把车子上抱。苗氏也能端茶倒水,帮着剁个麦子什么的。

干活的人中,要数重山是快的。他年轻力盛,又是常年干农活的人。一把镰刀挥舞着呼呼生风,手头的麦子快速的倒伏。刘承志也不差,紧紧咬在重山的后面。刘承礼平时倒是脱奸耍滑的,可是帮着二房做农活。却是舍得下力气。

这二十亩地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来帮忙的顾长生父子四人,不到一天的工夫就把二十亩地给收了个干净。

麦子收完之后,就归雪梅管了。每亩地收完后,她和几个女人将麦子仔细的剁好捆好,然后拿着借来的大秤,将每捆麦子都给秤了一下,然后再相加,不一会便算出每亩的产量。

“我的个老天爷,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刑氏先看了一亩地的收成,觉得可能是女儿算错了,可是再看第二亩,第三亩……等到秤完了七八亩之后,觉得眼前微微有些发黑。

雪梅认真地数着手里的麦穗,微微有些失望。自己费了这么多的工夫,又是配制肥料又是配农药,可是产量却依旧这么低。

一想到后世动辄四十粒,甚至高达七十粒的产量,再看了看手里的这些麦穗产量最高的只是三十粒,其他的全是二十五粒左右,而且麦粒也不饱满,明显是没有吃到多少肥料的样子。是不是种子的问题?又或者是肥料没有施够?

正思考间,却被苗氏的一声惊呼把思绪拉了回来。

“这除去了茎再除去壳,一亩地居然能有三四石的收成?这可是中上等的田,咋就比上等田的产量还高?”

“这还高?这产量太低了……”雪梅听了苗氏的话,微微摇头。失望的坐在麦垛上,认真思考着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ps:

麦穗一株有多少粒,我也不知道,全是百度得来的知识,上面说基本上就是四十粒,然而高产的则是有七十粒之多。本人没下过农村,实在是不清楚,就按四十粒的标准来写好了。

ps:今天感冒了,到了晚上才好些。勉强码了一章,我去码下一章,估计要明天上午才能放出来。大家不要等上一章了。正好这几章在过渡,情节有些平淡。

正文、第102章 丰收喜悦

微风轻轻吹拂过金灿灿的麦田,像一双大手缓缓的拂过,翻腾起千层波浪。

收割的人,直起了弯下的脊梁,有说有笑的从田里走了上来,一边走一边议论着今年的收成。

顾长生抬眼看着比别家早熟了七八天的麦田,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羡慕地道:“刘二哥不愧是老庄稼把式,看看这二十亩收拾的,硬是比别家早熟了几天,我看这产量也不低。”

说着,他便弯腰捡起了一株地上的麦穗,在手里掂了几掂,神色颇有些吃惊。

不仅他在吃惊,几个看着刘家收割的李家村的村民同在吃惊。刘家这二十亩地就是从他们村子里买走的,当时买的时候是按照中上等的田,算上了麦子一亩地才卖了二两。可是按照现在这产量看来,甚至比上等淤田的产量还要高。

“这田李老三都种几十年了,产量年年都挺是二石,咋就叫刘家人一种产量就变得这么高?”一个李家村的村民说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

“要想庄稼好,肥料少不了。你看看自从刘家人接了这二十亩地,肥料一担一担的往地里送,人家拨草施肥的时候你在家躺着睡大觉,也怪不得人家产量高。”另一个村民斜睨了他一眼。

刘承志乐呵呵的走到了刑氏身边,看了眼雪梅手边的小本,随口问道:“这地产量不错,得有二三石吧?”

雪梅颌首,轻轻沉吟,“约摸着得有三石上下,不过还得等到扬了场晒干之后才能算出准确的产量。”

刘承志正拿着毛巾擦脸,闻听此言突地停住手,睁大眼睛看向雪梅。除去交税和税钱,再除去给重山的租子和肥料钱,这一亩地怎么着也能落个二石的钱。

怪不得雪梅说能拿得出给大房的二十两,如果真是照这样的算法。这二十亩地还真拿得出来。

刘承志听着雪梅报过来的斤数,感慨道:“你和敬民搞的这个肥料和农药还真有效,居然一下子就把产量给提高了这么多。”

“那是当然,”雪梅指着场中已经被装起来的麦粒。笑道,“这二十亩地也不知费了我们多少心思,又是配肥料又是配农药,如果产量再不高些怎么能对得起这些日子的辛苦?”

这话听得刘承志连连点头,。

雪梅又看了一眼他,说道:“如果这麦子是从刚一开始就按照我的办法种植,应该产量还会再高些。”

刘承志一听这话颇有些激动,连忙低声问雪梅到底是什么办法。雪梅便将前世的一些良种挑选办法和刘承志小声的说了一遍。

刘承志听得似懂非懂,却也跟着连连点头。

这二十亩的产量,随着扬场后正式称量出来的斤数。一下子传遍了两个村子。扬场的时候不少人探头探脑的跑到场边,交头接耳的议论。

等到二十亩地平均亩产为三石半时,不少人被当场震惊。

就在雪梅家里收割这二十亩地时,老宅里也在忙碌。

刘承业父子双双中了童生,这对于老宅来讲是天大的喜事。刘老爷子便想请十桌席面。请村子里要好的人家来家里吃酒。

然而,和他意料之中的完全不一样。由于今年雪梅家的产量比较高,村子里的人都跑到了雪梅家去看扬麦子。连着请了几家,都是空无一人,没请到人的敬山只得回家向刘承业禀报。

“这老二是不是故意和我做对呢?我说要请客,他把人都弄到晒场去了。”刘承业咬牙切齿的说道。考上了童生,二房居然没一个照面的。只让敬民过去接,接到后一溜烟的就往李家村跑。

“听说我二叔家的二十亩地产量很高,村里人都过去看稀罕去了。”敬山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父亲,禀告道。

“二十亩地年年都有收成,可是考童生一辈子才几次?怎么连个轻重缓急也分不清?”刘承业拍了拍身上的直缀,哼了几声。

刘老爷子坐在拨步床上。沉默了许久,最后似是下定了主意,抬起头道:“我看就缓几天,这不怪承志。要怪就怪你,人家都考过后就直接回来了。可是你耽误了半个月,如果不是耽误这些时候,咱家的酒席早就摆上了。”

“爹,这咋能怪我?”刘承业听到刘老爷子的话,忍不住辩解道,“我早就想回来,可是刚刚结束考试那么多的学友需要应酬,今天要去李童生家里吃酒,明天要去张童生家里赴宴,我真是一刻也没有闲过。好不容易把应酬都给应酬完了,敬东的老丈人王秀才又请我们去家里住几日……”

刘承业说到王秀才名字时特意看了看刘老爷子的脸色,见到他果然侧耳谛听,便刻意道:“王秀才是敬东的老丈人,这次人家也是出了大力,我哪里只能顾着回家里和父母团聚,把他给撇在一旁?怎么样也得在他家里住上几日,这也是全了礼数。”

刘老爷子微微垂首,低声叹息。若是以前刘承业还没有中童生时,他怎么骂都可以。可是他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再也不能用以前的办法来对待他。

“过几天再办酒,等到乡亲们都收了秋再办。”刘老爷子一字一句道。

刘承业好整以暇地掸了掸头上的纱巾,微微笑了笑,“爹,其实你该管管,老二他哪来恁多钱买地,先是买了五十亩,又是二十亩,这钱肯定是从凤冠那里扣下来的。”

“凤冠的事,以后别再提了。我都说了几次,是没听见咋地?”刘老爷子的心里突然烦躁了起来,用力拍了拍拨步床上的小几。

小几上的茶碗碰撞在一起,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敬东和敬山齐齐抬起头,看着暴怒的祖父,疑惑的对视一眼。

刘承业将手放在双腿之间,微微地垂下头。

刘老爷子的心,突地颤动了一下。

晒场那里,响起了辟里叭拉的鞭炮声。鞭炮不是刘承志想放的,而是几个村民得了刘承志愿意卖给他们良种的话头之后,竞钱买的。

几个村民看到了刘家的麦粒不仅个大粒圆而且长势这么好,便动了想向他家购买种子的心思。毕竟收秋的产量大家都看在眼里,平时中上等的麦田最多就是二石。雪梅前世就是农技员,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知识造福全人类的工作。当听到这话,二话没说直接就同意,丝毫没有要将好东西藏起来不给别人用的心理。

又向大家保证,如果明年大家都用了刘家的良种,而且按照刘家的种植办法进行种植,产量绝对不会低于三石。

听到这个保证,众位村民们的心突然激动了起来。不少村民当即就开口要求订五六亩的种子,先种上一年,如果产量确实高,以后就年年买刘家的良种。

刘承志就和雪梅商量这个良种要卖多少钱。

“爹,种子比麦子价格要高许多,现在市面上一两银子买两石粮食,我看咱家就定一钱银子买十斤,比粮食贵一倍。”

刘承志就点头,这个价格确实不高,毕竟这二十亩地产出来的麦子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别说一钱银子十斤,哪怕就是一钱银子五斤,只要产量高,肯定会有人抢着买。

刘承礼和刘承贵在一旁没有说话,却用期盼的目光看着雪梅。

“三叔和四叔家的种子我都给留着呢,保证是最上等的。”雪梅看到两个叔叔的眼神哪里会不明白,笑吟吟的说道。

“我们要的不多,就要十亩地就行。”刘承礼急忙说道,刘承贵跟在旁边点头。

“其实我种这二十亩,就是准备当成实验田,以后咱们家只需要侍弄好这几十亩地,不需要成千上万亩地,也能过上好日子。”雪梅向着刘承志说道。

刘承志听到雪梅这样说,心中突地一动,又似了解又似不了解,拉着雪梅远离了晒场听她继续往下说。

“我想每年都在地里做实验,一年一年的培育良种,以后刘家就以卖种子为生。爹说这样好不好?这样不比种几百亩更省劲了吗?”雪梅便将前世试验田的理念和刘承志简单的说了说。

“你的意思咱家以后就以卖种子为生?”刘承志听了雪梅这个方法后只觉得既赚钱又省力,如果真的是能以卖种子为生,那买太多的地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