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田韵 >

第135章

田韵-第135章

小说: 田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大宝四五岁时,自家便把这个铺子关了,买几亩田地回家安安生生的做地主。好生供养着大宝读书。将来也要像他姨丈那样,中秀才当官老爷。

正胡思乱想着,却听到明珠和自己说话。

“婆婆,那个燕大娘这一段有没有找你说话。”明珠平时一直是喊赵母为娘,只是因为今天刑氏在了,便改口喊起了婆婆。

赵母笑了笑,道:“燕大娘倒是找了我两次,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话里话外的想见刑亲家一面。”

燕大娘?雪梅怔了怔,突然想起了她是谁,这个燕大娘就是前次在赵顺家吃饭时遇到的那个大娘。她家开了一个笔墨铺子,家里有良田三顷,只生得两个儿子,大儿子中了秀才,小儿子还在家闭门读书。

听到赵母和明珠说起了这家人,便有些明白,这是替丽质相看的。

“她是不是打听到我二叔回来后,才找亲家的?”刑氏听到明珠主动提起这个燕大娘,便皱了皱眉。齐大非偶,这燕大娘如果是为了刘广德,那宁可不结这门亲。

“那倒不是,”赵母笑吟吟的说起了这个燕大娘的事情,“她和你在赵顺家吃过饭后,便来找过我一次,我只说要等你来啥话都没敢答应,后来刘二叔回来时她反而没来找过我。下雪前倒是来了一次,听到你家将所有的人家全给推了,她才重新说起了这话。”

话说到这里,刑氏的眉头舒展了下来。

“倒值得一见。”刑氏微微点头。

在赵顺家吃饭的时候,自家只是和姜家联了姻。那时吃饭的几个大娘子,都没有回话,想必是嫌弃丽质。只有燕大娘一人回了话,可是正逢上刘家有事一连有月旬没有进城。后来刘广德回来了,那几个大娘子竟都不约而同的来找赵顺媳妇于氏,话里话外想和刘家联姻。

刑氏知道后,便颇有些瞧不起她们。

刘家没钱没势的时候,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往前,等到刘家有了一个当主簿的本家时,却都扑了上来。这种为了刘家的权势而来的人绝非良配,等到刘家再败落了,丽质只怕会受苦。

刘家三房虽不如二房,可是丽质也是家里娇养着长大的。既懂事又听话。就是挑,那也得女方家里挑,这世上哪里轮到男方挑女方了?

当初不吐口,刑氏便已经不准备理会这些人了。

当听到燕大娘是吃饭没几天就找了赵顺媳妇。不由得心动起来。

“亲家这次来,就在我家多住几天吧!”赵母见到刑氏有意,便笑着说道。

刑氏颌首,拉起了赵母的手,“是要多叨扰亲家几天,就是不知道亲家嫌弃不嫌弃。”

“哪能呢?我高兴还来不及。”赵母哈哈一笑,随即又压低声音,“改天我再设个席面,请燕大娘来家里吃饭,顺便请他把小少爷带来让亲家看看……”

刑氏笑着点头。

又说了一会话。赵顺媳妇于氏和于大朋媳妇洪氏带着孩子坐着车到了院外,刑氏和赵母得了信儿,急忙去迎接。

将于氏和洪氏等人迎进来后,少不得又笑闹了一番。

不一会,赵顺便和于大朋到了家里。前后脚的。酒楼里的酒席也送到了赵家铺子里。

因都是至亲,便没讲什么男女之别,在上房里设了两桌,将男女分开。

大家谦让了一番,请刘承志坐了客座,赵父坐了主位,赵顺坐在了刘承志左手边。于大朋就坐在了赵父右手边。赵大诚则是和敬民一起领着重山和顾二虎坐在了下首,赵顺儿子赵五诚则是和于大朋儿子于振坐在末席。

女人这一席也是请刑氏坐了客座,明珠紧紧挨着母亲坐在一起。

“可有什么忌讳的不?”刑氏见到席面是上等席面,有鹅有鸭又有鱼鲜,便低声询问明珠。

明珠摇摇头,“我现在能吃能睡。除了不能吃酸,其他的没有什么忌讳。”

刑氏听了这话长吁口气,笑着夹了一个鸭掌先送到了赵母碟子里,又给于氏和洪氏也各送了个。这边,雪梅也给明珠夹了一块鹅脯肉。明珠也笑盈盈的给妹妹夹了一块清蒸鱼。

洪氏见了,笑着赞道:“早就知道刑二嫂家两个姑娘不仅人长的漂亮,脾气也是极好,又是顶顶有福气的,只是我没缘一直没见到,今天见了,果不其然。”

刑氏和赵母听见了,心里甜滋滋的,嘴上却说着当不得当不得的话。

赵顺媳妇于氏,却是惋惜的往刑氏身上看了一眼,自家也有一个儿子呢,五诚和大诚可是亲堂兄弟,若是丽质嫁过来自己肯定待她好,可是刑氏却像是没想到似的。

一想到刑氏帮侄女相看的,不是童生便是在家里读书的,不由得失落起来。自己家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子子孙孙永生永世都是衙役,永远脱不了籍。

想必刑氏是因为这个才没有想到和自家做亲。

早知道几年前就和刘家提这码事了……

一顿饭,吃得相谈甚欢。刘承志和赵父频频举杯,相互敬着。赵顺又是有意奉承刘承志,嘴里的好话说得不断。几个小辈又乖巧懂事,吃到席末,刘承志还是保留着一丝清明。

正说着话,却见到赵顺将手里的酒盅放到桌上,不停的唉声叹气。

“赵顺兄弟,这是怎么了?”刘承志急忙问道。

赵顺听到刘承志问他话,眼圈不由得红了,哽咽着道:“承志兄弟,不瞒你说,我大祸临头了……”

“这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话,两个席面上的人都不由得停下了筷子。

……

……

ps:

哎呀,终于补完了,累死我了。

正文、第187章 待宰的鹅

席间的人正在吃饭,听到赵顺说了这句‘大祸临头’不由得都停了筷箸。

刘承志看向赵顺,只见他显然是吃得有些多了,脸上红通通的,带了丝愁苦之色。不由得咂然,这赵顺这些年来顺风顺水的,更因为攀上了叶哲光这条大腿,现在做了三班总班头,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好,怎么会说有大祸?

“不瞒亲家,这次我可是真的闯了大祸。”赵顺唉声叹气了一番,又往嘴里强灌了一盅酒。

“怎么说的?”刘承志忍不住问道。

赵顺倒也没背人,当着众人的面将自己的事情讲了一番,只听得众人咂舌不已。

“前几日下大雪,等雪停了后,城里城外便多了许多饥民。大老爷得了消息后,便命令衙役们将这些饥民移到城中的城隍庙中,每日供给两餐,不叫这些饥民生事。”听了这里,雪梅点了点头,叶哲光能有这份心,足证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事,正巧是兄弟我负责……”赵顺叹了口气,继续往下讲,“只是亲家你也知道,衙门里最不缺的便是雁过拨毛的事情。本来大老爷给了一百两叫买米面,可是上下其手,最后只剩下五十两。城隍庙里近百号人,这五十两哪里能坚持多久?于是我手下的兄弟们便自作主张的,一天只供给一顿,只要不死人便好。”

“本来相安无事,可是前几天也不知怎么回事,饥民们居然闹腾了起来,说是吃不饱吃不好。兄弟们也生气,为防这些饥民生事,好多兄弟被放置在城隍庙中做看守。白天还好熬些,到了夜里总要吃些酒菜暖暖身子吧?可是没有想到饥民们却说自己一天只能吃一顿,衙役们却是有酒有菜有肉,定是吞了赈灾款。”赵顺说到这里瞪了眼于大朋。于大朋一脸的苦相深深地垂下头。

“……结果,饥民们觉得兄弟们吞了他们的米粮,兄弟们也是气不过天天侍候这些饥民,便两下里撕扯起来。没有想到。饥民们都是饿得久的,哪里经得住兄弟们的几下拳头……当即便有两三个饥民被揍的起不来,倒在地上……”

听到这里,刘承志急忙追问了一句,“可是饥民们闹出了性命?”

赵顺摇了摇头,“兄弟们都是手下有分寸的,打人时也都是挑得身上软乎的地方。只是将人打晕打倒罢了,哪里会往死里动手?”

刘承志这才松了口气,往雪梅那里看去。见到她皱着眉头看着赵顺,却没有注意自己的眼光。便静下心来听越顺说话。

“后来,你大朋兄弟就和我说了一下,我就想着这不过是一些小事罢了,哪里用得着回禀给大老爷?便直接压了下来。后来隔了两天城隍庙里没啥事,饥民们依旧是一天领一顿饭。我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是昨天夜里,城隍庙的饥民突然暴乱了起来,打伤了几个衙役逃到了城里。”赵顺说着,脸上的表情变得后怕了起来,“这些饥民一出了城隍庙便往城中最繁华的政学街跑去,正巧遇到三家没有打烊的饭馆……等到兄弟们追上去时,饭馆已经成了一片血泊……”

“啊”的一声。没有听过这件事情的刘家人就惊呼出声。他们来的路上也曾听于大朋说过,于大朋只是含含糊糊的说出了人命。可是没有想到尽是出了好几条人命,怪不得街道上有衙役和卫军们巡逻。

刘家人只是觉得出了人命案子很是吃惊,雪梅却是想的多了。

叶哲光一向勤勉,在他治下居然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尤其还是在赈灾之时出的。只怕他身上的压力不小。

赵顺唏嘘道:“合该我倒霉,你说我揽这一码子事做甚?我在衙门里做三班班头不知多痛快,非要把手往这里伸?”

雪梅哑然失笑,赈灾这百来号人,一共才给了一百两银子。就这还要上下其手的吞没?赵顺也是,就是往里伸手最后能落多少?无非也就是三五两银子罢了。

为了三五两银子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到底值不值得?

可是再联想到明朝的物价,这三五两银子着实不少,足够一个平民家庭过上一年宽裕的日子。

想到这里,想起了以前赵顺报怨过,说他以前做衙役时一个月只有五斗米,现在升了三班班头一个月还不到一贯钞,而且还经常不给足。这样低的薪俸也不怪乎当官的人贪了,如果不贪的话哪里能养得起一家人?

“赵顺叔,容侄女多嘴问一句,昨天夜里出的人命案子,死得人全是吃饭的客人?一共死了多少人?”雪梅开口问道。

都是一家至亲,大家都知道刘家的二姑娘主意正,听到她发话,倒也没人觉得奇怪。

赵顺叹了口气,“一共死了五个人,全部都是在饭馆吃饭的客人……”

听到赵顺这句话,雪梅的眼中露出奇异的光彩,又追问道:“那惹事的饥民们可是抓到了?”

赵顺摇了摇头,“当时乱哄哄的,谁知道是哪个人干的?最后兄弟们也没法子,只能看谁身上有血迹就抓谁,身上没血迹就直接轰出城外。”

雪梅‘哦’了一声垂下头去,默默地想着事情。

赵顺喝得醉了,大哭了几声,就倒在了桌子上。

雪梅静静地看着赵顺,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刑氏看了雪梅几眼,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开口。

见到赵顺醉了,又加上听了这些秘辛,众人也没有心情再吃喝,勿勿的撤了席面,将赵顺扶了下去休息。

赵母请了刑氏和于氏洪氏到侧屋去说话。

刑氏原本是不想今天就和赵母说撤铺面的事情,可是眼见得这城里似乎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害怕涉及到赵家铺子,便瞅了个没人的机会和赵母合盘托出。

“你说啥?现在撤铺子?”赵母迟疑不定的看着刑氏。现在粮铺的生意很好,而且赵家夏天的时候低价收了不少粮食,都在后院里堆着,就等着年前开卖了。尤其是下了这两场雪,粮价正在慢慢的提高,此时撤铺子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刑氏点点头,“亲家,城里怕是不太平呢,我看你们不如把铺子封了或者转手……”刑氏虽是劝着赵家撤铺子,却不敢说这话是从叶管家嘴里透出来的,只是含含糊糊的拿现在城里的事情来劝赵母。

“有赵顺在呢,许是无事吧。”赵母垂下头不看刑氏,心里有些埋怨她。这世上有雪中送炭的也有锦上添花的,可是却没有正赚着钱不让赚的亲戚。

院子里,雪梅偷偷唤了重山说话。

“重山哥,我有件事怕是要请你跑一趟。”雪梅笑着道。

“是啥事?”重山摸了摸脑袋,憨厚的笑了一声。

“我想请你拿着这个帖子往府衙后门去一趟,请姜公子出来一趟,若是请不出来姜公子,把叶管家请出来也是一样。”雪梅说着从身边的荷包中拿出了姜恒的帖子。

重山觉得头上直冒冷汗,雪梅私下里拿着姜恒的帖子,还往府衙后门去请人,这不是私相授受是什么?他心里对雪梅有一份别样的心思,自然不愿意她行差踏错,便推辞道:“不是说咱明天就去拜见董宜人吗?怎么现在还要去请人?”

“我心里想到个事,只是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所以想找人商量一下。我家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爹娘都不是能处理大事的……”雪梅笑了笑,将手中的帖子往前递了递。

重山的太阳穴跳了跳,心里明明觉得这样不好,却不由自主的接过了帖子。

“我只管跑一趟往府里递帖子,能不能请出来人却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