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田韵 >

第111章

田韵-第111章

小说: 田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看着这母女仨人摇摇头,便往另一辆马车上看去。另一辆马车只是掀起了半边帘子露出了里面的青纱车帘,影影幢幢的只见车内有人,见到老者往车里看去,一个妙龄少女在青纱帘后露出了半边脸,怯怯的唤了一声姑父。

“一路车马劳顿,辛苦了,你还好吧?”老者慈祥的望着车内少女问道。

车内的少女看不清容貌。隐隐约约只觉得生得极美,福了一福道:“多谢姑父关心,这一路还好,姑姑和两个妹妹照顾的极周到。”

车内的少女声音如黄莺出谷。带了一丝江南的呢喃软语,甜如浸蜜,让人倍感舒适。听到她的声音,正在外面玩闹的两个少女也安静了下来。

美貌中年妇人就轻叹一口气,握着女儿的手,低声道:“你们呐,若是有你们表姐的一半文静,我就阿弥陀佛了。”

姐姐则是噘了噘嘴,不满道:“若是娘把我生得有我表姐一半美貌,我也阿弥陀佛了。”妹妹深以为然。也用埋怨的目光看着母亲。

“你们这两个小混蛋,我白生你们了?说得甚么混帐话?”美貌中年妇人气得脸上通红,攫紧了一双女儿的小手。

两个女儿也不害怕,反而一左一右将母亲抱在怀里。美貌中年妇人恨恨的左右啐了两口,看到一双孩子对她如此亲昵。最终却笑了出来。

没有想到两个孩子还没有安静一会,便又因为谁抱的多谁抱的少争执了起来,只气得美貌妇人又是好一顿呵斥。

老者在旁边听到她们仨人争执吵闹,不由得摇摇头。

“两位妹妹娇憨可爱,我见犹喜……”车内的少女拣起一块帕子捂住了嘴,轻轻地一笑,自有风情万种。

老者尴尬了起来。他老夫少妻,又兼之老来得女,平素疼爱异常从不舍得打骂,纵是有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责骂几句。时间久了,倒把一双女儿给养成了现在不知愁苦的样子。以前倒是没觉得怎样,只觉得女儿十分的可爱。可是这段和这个车内少女一比。差距立现,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老者颇有一些无地自容之感,觉得没将女儿教好。

“就是太耍劣了些。”老者扭头瞪了妻女一眼,没想到一对双胞胎女儿却反瞪了回来。只气得他吹胡子瞪眼刚要生气,两个女儿却又学着男儿样的作揖施礼,将他又逗得要笑出声来。幸好还能绷得住脸,扭到了一边去。

“真是天生的冤孽……”老者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只觉得一辈子英明就要败在女儿身上了。

“夫君,时辰不早了,我们还是启程吧?”美貌妇人将一对女儿好言好语的哄到了马车上后,转首对老者说道。

老者看了看天,见到已时近正午,便颌首道:“走吧,一会随便找个地方歇歇脚,做些饭食吃,再往府城而去。”

他的话音一落,马车旁的脚夫和役手们便行动了起来,套马的套马,赶车的赶车,行动迅速,显见得是受过训练的。

不大一会几辆马车便消失在河岸上。隐隐约约的,似乎还听到一串欢快的银铃笑声……

刘家二房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刘承贵一到家便把段氏和两个孩子都叫了过来,穿着整齐的衣服来见叶管家。

叶管家虽是不知道老爷为何看重敬山,却知道老爷待这个少年有一份独特的心思。而且董宜人又暗地嘱咐过他,让他留意这个少年的一举一动。

见到刘承贵一家来了,便尽心尽力的讨着他们的欢喜。他做了多年的管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功夫已经修炼的极透彻,再加上刘承志又是特意地向叶管家引见刘承贵,一时之间三方相谈其欢。

刘承贵一家没有受到丝毫的冷落。

敬山一开始是拘谨,后来见到这个叶管家说话极为和善,便也在叶管家问他话时说上几句。若是不问他话,他便束手站在刘承贵身后一句不吭,倒是引来了叶管家的赞赏。

“是个懂礼的孩子,怪不得老爷和宜人都是另眼相看。”叶管家思忖道。

……

……

正文、第155章 想买铺子

“老爷听说敬山少爷开春要上学的事情,心里觉得欢喜,让我给少爷送些书籍来。也不知道少爷平时都看些什么,就一样都买了一本。”叶管家说着指了指屋子里一箱子书籍,然后将箱子打开,里面露出满满的书籍来。

刘承贵的眼眶湿润了,敬山竟然得到了知府大老爷的厚爱,若不是怕失礼,只怕这会真的要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只觉得十几年的闷气,今朝全部消失了,从此以后,我刘承贵也能扬眉吐气的站在世人面前,大喊一声:我有儿子啦!

刘承志和刑氏怔了怔,互视了一眼。他们知道这次叶知府来送东西肯定要送给敬山礼物,只是没想到居然是送了一箱子书籍来。由此可见,叶家是确实想让敬山走读书这一条路。同时心里也在庆幸,幸好雪梅提出了让敬山读书的事情,否则的话只怕真会无意中得意了亲家。

刑氏怕这些书籍过于贵重引起别人的怀疑,便刻意拦过了话头,笑道:“亲家真是太客气了,我们刘家过继的事情还惊动了亲家,真是过意不去。”

叶管家毕躬毕敬地道:“二太太说哪里话来?我们宜人说过了,二太太与她如亲姊妹一般,二太太的亲戚就是宜人的亲戚,这些不过是一箱子书籍,费不了几个钱的。让二太太只管收下来,以后若是有新的书籍,再给敬山少爷送来。”

说到这里,叶管家又抬头看了一下敬民,“若是民少爷也喜欢看书的话,我们宜人也说要给民少爷送一箱子书呢。”

“我哪有那福气?”敬民嘿嘿笑着摆手拒绝了。他就不是那读书的人,让他看书还不如杀了他呢。而且他现在种地也种出感情来了,更何况雪梅又天天教他一些新的知识,只觉得比看书还要有意思。

“民少爷何必谦虚?我们老爷说过,民少爷在农技上是一顶一的好手,多少经年老农也比不上民少爷。”叶管家看到敬民不愿意读书。便顺着他的意思夸奖道。

敬民得到了叶知府的夸奖,脸上顿时红了。

刘承贵站在一旁,仔细地听着叶管家和二哥说话,不由得惊奇不已。这叶管家说起来也是一方人物。可是面对二哥一家时却是既恭敬又敬畏,竟是摆足了下人的姿势。

看到这里,他便往雪梅身上看去,只见她微垂着眼毛,稳稳的站在刑氏身边,看不清是什么表情。

他纵是再老实这会也明白了,叶知府和董宜人看样子是极为喜欢雪梅,所以才会抬举她的娘家。一想到自己家借了二哥的势得了这么多的好处,便打定了主意等回去以后和敬山好好说说,让他以后千万要待二伯二伯娘亲近些。

原本他就比较尊重刘承志。自今日起就更加尊重了。

……

叶知府送给敬山书籍的事情,原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没有想到却给刘承贵引来了麻烦。

“这敬山本来就是我生的,大老爷送他的书籍自然也有我的一份。更何况我明年就要考秀才,需要多看些书。三弟是不是把书分我一份?”刘承业坐在三房的上房中,翘着二郎腿道。

老二他现在不敢惹,可是并不代表他不敢惹老三老四。书这种东西他也不缺少,可是他缺少的却是知府送来的书籍。如果能在书房里摆上几本知府送的,岂不是面子上好看些?所以他一听到三房收了一箱子书,就立刻赶过来了。更何况敬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叶知府送来的东西应该有自己的份。

刘承贵怔了怔。抬起头道:“大哥,这是大老爷单独送给敬山的。你拿走怕是不合适吧?”

“什么不合适?”刘承业笑了笑,指着站在下首的敬山,“就凭他?他看得懂这些书吗?你问问他懂几个字?能写全几个字?这些书让他看也都是白白的浪费了。还不如我拿回家去,摆在书房里慢慢观看。”

敬山的脸涨得通红,他不是一个牙尖嘴利的。也不会为自己辩解。眼见得以前的亲生父亲现在的大伯这样说他,几次张嘴想要反驳却都咽了回去。

刘承贵却是有些恼了,如果你真是想看书,拿回去几本这倒也没什么。可是刘承业那是什么人?和尚头上还想找几个虱子呢,进了他的屋子还想出来那是千难万难。如果真是其他东西。他给就给了,可这是大老爷给敬山的,是一大家子的体面,哪里能轻易送给别人去?

可他到底是嘴笨,说不过刘承业,便干脆闷着葫芦不作声。

“老三,你倒是说话呀?”刘承业见到三弟不说话,催促了几句。

“这是大老爷送给敬山的。”刘承贵重复了一遍。

“那敬山还是我生的呢!”刘承业嗤地一下笑了,“儿子我都给你了,不就是几本书吗?你至于这么当宝贝吗?”

刘承贵听到这话抬起头来,张嘴道:“你不当宝贝你来要啥?”

“我那是看得起你……”刘承业听到这句话拍案而起,怒道。

刘承贵有些蔫了。

……

雪梅和刑氏坐在上房里,面前坐着哭哭啼啼的段氏。

“三婶,你别急,慢慢说……”雪梅给段氏倒了一碗茶,端到了她的面前。

“这上午刚把书搬到家里,下午他大伯就过来要。我们要是不给吧,他就张嘴我把儿子给了你们几本书就当宝贝了什么的,说得人张不开嘴里。当家的思前想后,就把书箱打开,让他随便挑了几本。没想到,到天擦黑时他竟然和敬东一起过来,干脆就把书箱给全搬走了。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这事,咱爹娘知道不?”刑氏看了一眼段氏摇了摇头,这个妯娌哪里都好,就是性子绵软。以前饶氏就欺负得她最狠,好不容易分了家,现在又被大房欺负。

可是又仔细想想,大房哪一家没欺负过?上次姜恒送给雪梅的一箱子书刘承业不也是想拦下来吗?

一想到这里,她就满肚子怒火。谁见过这样的大伯,专跟小辈们抢东西。

段氏抽噎了下道:“说了。可是咱爹娘只说找大哥谈谈,可这大哥都出去一天了,找不见人。”

“这大伯还有个消停的时候没有?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天天找事做。他不是明年要参加院试考秀才吗?怎么不天天呆在家里看书。却往外跑?”雪梅就说道。

段氏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低声道:“听说他走的时候,带了一个包袱,里面全是书。”

雪梅噎了一下,敢情这刘承业把书带出去当人情撒了?这可倒好,知府大老爷送他的书籍,他得多涨面子啊?

“如果能让敬山哥现在入学就好了,可以远远的离了大伯,免得大伯时时用敬山哥做借口来三叔家要东西。”雪梅随口道。

段氏正有此意,听到雪梅这样讲。急忙道:“好侄女,你有法子能让敬山现在入学吗?要是能让他入学,我定叫你敬山过来给你道谢。”

雪梅摇了摇头,觉得颇有些难办。现在上学和后世的不一样,后世是每年九月。而现在则是按春闱和秋闱的时间来招生的。一般都是每年春闱后和秋闱后有学生入学,然后上几年学再去参加童生试。

现在正是学生们学习的紧要关头,所有的学馆里都已经停止招生,尤其是府学和县学,早已闭了馆督促着生员们认真学习,等待来年的院试和省试。

若是其他事,自然好办。可是这件事情。怕是只有求到知府头上才可以。

“要不然,去城里的蒙学先学一段?”雪梅提议道。

段氏沉默了,刚刚承了嗣子,还没有培养出感情来,着实舍不得放敬山去城里。

“三叔和三婶可以跟着一起过去……”雪梅再说道。

听到这里,段氏有些心动了。急忙抬起头看着雪梅。

“三叔和三婶刚刚承嗣,正是应该和敬山培养感情的时候。可是也不能为了培养感情就耽误了敬山读书呢?我觉得不如在城里租间宅子,以后三叔和三婶陪着敬山在城里住下来……”

“可是,在城里的花费不少呢。”段氏犹豫了起来。现在三房没有什么收帐,也就是十亩地和剩下的七十多两银子。看起来多。可是等到敬山开始上学后,只怕银子要跟流水似的往外流。

“三婶可以开间杂货铺,这样既能供着敬山上学,又能养家糊口。”雪梅再次提议道。

“杂货铺?”段氏怦然心动。

“是呀,三婶不妨考虑一下。到城里后,赁一间临街的门面房,里面卖一些杂货,一月挣个一两二两的银子,能顾得住你们花用。再加上粮食又不用花钱,你家还有十亩地呢,干个一两年就能给敬山和丽质挣些钱了。咱家在衙役里有亲戚,将来的税也能少交呢。”雪梅说道。

刑氏却瞪了雪梅一眼,向着段氏道:“你别听她胡咧咧,敬山既是想上学,就不能开杂货铺。这丫头是钻钱眼里去了,哪头轻哪头重都不知道了。要是你三叔真的干了杂货铺,那以后就得入商户,敬山还怎么科考?”这最后一段话却是对雪梅说的。

雪梅怔了怔,突然明白过来,这是在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