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核聚变风云 >

第10章

核聚变风云-第10章

小说: 核聚变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一看了眼前的论文,就现了其中的奥妙。老人不禁暗自庆幸,要不是这些年的涉猎,自己恐怕一见这东西就会把它塞进门口的垃圾篓里吧?!

    这篇长长的论文主要写了一种被命名为gs(*-*)mg的复合材料和一种被命名为gsRB的添加剂。老人对这两个奇怪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毫无头绪,怎么看都看不出是依据什么命名的。抱着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关键在内容的想法,老人就没在这样的细枝末节上纠缠,继续看了下去。

    出于多年涉猎炼就的眼光,老人对这两种材料感到非常震惊。也许这两种材料分开的话并无多少特别之处,但是当二者结合时,却会生奇异的反映,从而具备非同一般的性能。而这种性能用于飞行器上时真可谓是绝配了。

    老人也不得不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所倾倒,这简直就不应该是人能想出来的,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更为让老人注意的是论文中还加入了几种飞机的设计模型,并给出了飞机初始总体设计参数与方案设计、飞机操纵系统设计与分析、飞机费用与效能分析、飞机总体参数优化等一些相关方面的初步分析。

    虽然不是飞机设计方面的专家,但是老人从直觉上判断出这有极大地可行性,而且当产品设计出来后绝对能领先世界十年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结论,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从在飞机的设计制造落后世界至少三十年到反世界先进水平至少十年,这个跨度实在是太惊人了,中国的国防将得到质的提升。

    看完论文,已经是接近午夜时刻了,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个小时。老人摇摇有些犯晕的头,好像有很多年没有如此长时间的看书了吧?

    虽然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是老人却毫无困意,这对一个已经将满七十六岁的老人来说也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压抑不住心中充满了兴奋、狂喜,老人在书房里不住的走来走去,很快的,老人仿佛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毅然拿起来书房里的电话。

    “是老长吗?什么?老长休息了?我是谁?我是钱学森!麻烦你去叫叫老长,就是我有急事找他。多急?十万火急!另外,你请他顺便找到所有的关于飞机设计方面的专家。对,所有的!我有重要事情要和这些专家商讨。”像是放鞭炮般的打完电话,老人摇了摇头,有多少年自己没有这么冲动了?好像是快二十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啊!”老人看了看论文最后的署名,自言自语道。

    而论文最后的署名处赫然显示着:曾凌风。

    对,你没看错,正是“曾凌风”三个字,而这篇论文也是曾凌风花了整整六个月才整理出来的。这里面的内容也是绝对可信的,只是里面的东西不是他的研究成果,而是中国于2o12年成立的一个专项研究组在2o2o年得到的研究成果。

    老人对这一成果领先世界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还是过于保守,要知道即使是在2o2o年,这一成果也是达到了领先的水平,所以说这一成果现在得到应用的话,那是至少领先世界三十年了。

    而曾凌风正是因为负责“燧人氏计划”而和这个研究组有着很深的合作,所以得以看到了所有的研究过程的记录和最终成果的资料,这个在曾凌风的记忆里仅仅过去了十一年的成果,在他的脑海里依然清晰,再加上想到祖国现在在大飞机项目上陷于空前的危机的现状,就决定整理出来献给国家,也算是为国服务了。



………【第十四章 狂喜的邓老】………

    曾凌风为什么会通过钱老来传递这一东西呢?那是因为他现在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毛头小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尚且在穿开裆裤的小屁孩,寄给别人谁会相信啊?

    再说他们就是相信也不一定具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而曾凌风对现在有较大影响力的人都不知道联系方式,也不可能寄去,再说这么重要的东西怎能乱寄,稍微出错那他就会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了,那就真是万死莫辞了。

    而正好记忆中有钱老的联系地址,虽然前世他并没能在钱老的有生之年面见他,但是怎么他曾凌风也算是他老人家的一个再传弟子,知道他的联系地址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出于对这个一心为国的老人的了解以及他的影响力以及对大飞机项目相关方面的了解,他肯定是最好的中间人选,至少是比那些门外汉好了十万八千倍了。

    打开书房的门,钱老走进了客厅。这个时候,家人都睡了,屋子里显得很安静,只能模模糊糊的听见家人沉睡中的细微的呼吸声。

    没有叫醒家人,钱老穿上外套,打开门向外走去。

    午夜的北京城已经入睡,但是国务院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此刻却汇聚了中国在飞机设计相关方面的在京的所有精英,真可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都在议论着这么晚了还把大家叫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一部分人还有不小的怨气,毕竟大家都忙碌了一天,正在做一个好梦时却被人从被窝里叫起来,存在怨言是很正常的。

    很快的,大家都安静下来了,因为此时会议室的大门再次打开,大家把目光投向门口。

    最先走进来的是总理,大家吃了一惊。接着又有几个人鱼贯而入,大家见了,已经不能用惊讶来形容了,清一色的政治局常委成员,谁不震惊?但是像是要考验大家的承受力一般,接下来进来的人让刚刚有所恢复的人又陷于迷糊状态中,进来的全是现今在世的几个开国元勋,而最后并排而入的正是徐帅、聂帅和邓老,这让屋子里的人陷入了完全的失神之中。

    赵总理走上主席台的主持人位置,调了调话筒,对着大家说:“我知道这么晚把大家叫来大家心里都有不满意,对此也很疑惑,说实在的我也很疑惑,邓老让我通知大家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邓老也是如此,他是应钱学森同志的要求让我来通知大家的。大家再耐心的等一等,钱学森同志应该马上到了,等他来了大家的疑惑都会得到解答的,我们大家都相信钱学森同志是有有十万火急的事情找大家商量,也正是出于对钱学森同志的信任,我们才通知了台上的各位老同志……”

    总理的话还没说完,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打开,而大家翘以待的钱学森出现在了门口。

    钱老看了看会议室里坐着的人,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可以说这一间会议室汇聚了中国最有权势最有影响力的所有的人。

    “钱学森同志已经到了,我们请他为大家解惑,大家欢迎!”赵总理一边说着,一边带头鼓起掌来。

    钱老理了理思路,就走到了麦克风旁边,开始讲解起来:“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深夜打扰大家,甚为惶恐,这里表示歉意。但是实在是因为这件事太过重要,我不得不及时的告诉大家。大家不要担心,这件事是好事,不是坏事。”

    看见台上台下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钱老继续他的言,“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一个叫曾凌风的科研工作者寄给我的一份材料,里面有两种材料和一个设计。这两种材料分别是一种被他命名为gs*mg的复合材料和一种被他命名为gsRB的添加剂;而这个设计呢,则是几个大飞机的设计方案,里面采用了他说到的两种材料。相关材料都在我面前的这个档案袋里,由于内容太多,这里不加以相信介绍,会在随后召集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从我个人的意见来说,这绝对是真的,而且这是领先于时代的成果和设计。”

    大家听了钱老的言,都纷纷议论了起来。大家都对这个毫无名气的名叫曾凌风祥的科研工作者感到很好奇,也对两种神秘的材料很好奇。大家都还是很信任钱老的眼光的,既然他认为是真的,那就是**不离十的了。

    邓老把赵总理叫到身边,说道:“小赵,你找人去查查,这个叫曾凌风的人是什么来头?”

    赵总理点了点头,向钱老询问了相关资料后就出了会议室,但是马上又回到了会议室,显然是找人调查去了。

    会议继续进行,钱老也继续进行他未完的言。

    随着钱老介绍的深入,大家对他所说的一切更加好奇了,恨不得马上得以一睹方才为快。邓老也满脸含笑的听着。

    不多久,进来了一个中年人,那人对赵总理耳语了几句后,赵总理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神情,这让正注视着他的邓老、聂帅等人也糊涂了。之后,那人交给了赵总理一份资料就打开门出去了。

    赵总理拿着资料来到邓老身边,语带古怪意味的说:“邓老,调查出了一点意外,这个……叫曾凌风的全国不少,但是据钱学森同志提供的信息,一切却指向了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所以……”

    邓老见赵总理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不悦的说道:“小赵,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风格。说重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总理想了想,说道:“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那个最不可能而又最可能的人,说最不可能,是因为那是一个孩子,仅仅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子。而说最可能则是因为钱学森同志提供的地址正好和那孩子的住址相同。这是那孩子的资料,您看看。”说着,赵总理把手里的资料递给了邓老。

    资料很短,但是很详细。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曾凌风才三岁不到,履历实在有限造成的。说详细也是有道理的,从邓老语含笑意的那几句话就可见一斑;“出生于1985年2月5日,农历1984年腊月十八,出生时不哭,反而嘻嘻而笑……”

    反正这资料里面把曾凌风所有的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都包含进去了,除了曾凌风带着记忆出生外,可谓是再无秘密。

    要是曾凌风看见了这资料,恐怕会有赤身**的感觉,真的是成了透明人一个。邓老看完资料,吧资料递给了聂帅,并满含感叹地说道:“真是有意思的一个孩子啊!老聂,你看看我们的这个小老乡还真是了不得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看来我们是真的老了啊!”邓老心中充满了狂喜,国家强大指日可待啊!

    于是这份资料便被这样一个一个的传阅了下去,每一个看过了的人都是同样的表情——古怪的带着笑意的表情。

    于是,大概花了两个小时,这份资料基本上被传阅了一遍,而这时钱老也把两份材料和那个飞机设计做了简要的介绍。

    赵总理走上前去,结过麦克风说道:“现在有请邓老给大家讲话,大家欢迎!”

    邓老拿过麦克风说道:“刚才我听了钱学森同志的介绍,也看过了这位名叫曾凌风的同志的调查资料,可谓是感慨万千啊,感慨的是我们国家还是有真正的人才的,感慨的是这些真正的人才一直是心怀祖国、在无私奉献的,既然我们的国家有如此多的人才,我们何愁国家不兴盛、不富强呢!”

    下面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并有人大声说:“邓老,您就别吊大家胃口了,快告诉我们这位神奇的曾凌风同志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是啊!是啊!”不少的人跟着应和起来。

    邓老语含古怪的说道:“既然大家都这样急切地想知道,那我也不卖关子了。那就是,我们的这位曾凌风同志还是一个两岁多不到三岁的孩子!”

    “嘶……”下面一大片的吸冷气的声音,还有一些人甚至是不能出声音,只是瞪大了眼睛,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邓老见到下面的人的表情,很是满意,接着说道:“我说的都是真的,并不是当大家是三岁小孩,而是这位曾凌风同志的确是三岁小孩,而且准确的说是还不满三岁的小孩。在这之前别说你们不相信,我也不相信,我想这换了谁也不会相信。但是这是相关部门仔细调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工作。”

    听了邓老的话,钱老也有一种要晕过去的感觉,他崇拜了一整天,急迫地想认识的人居然是一个不满三岁的小孩?!这真是让人崩溃的一个消息啊。

    而下面怀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结果是很让人崩溃的,是在是太出人意料了。要真是如此,那他们这些专家这一大把年纪都活到哪里去了?三岁小孩都做出这样的成果了,那他们岂不是只能算是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

    想到这些,很多人都显得很沮丧。但是同时,他们对这个神奇的小孩子更是充满了探知的**,心中仿佛有三千只猫爪子在挠一般,直欲对这个小孩一睹为快。

    邓老继续说道:“我理解大家此时的心情,但是理解归理解,大家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做下去,该分析的分析,该论证的论证,毕竟这份资料还没得到验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