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海湾战争 >

第30章

海湾战争-第30章

小说: 海湾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诉被扣留的外国妇孺说,他们可以立即拿到出境签证返回各自的国家,并
声称这一决定是根据萨达姆·侯赛因于28 日晚上探访在伊拉克的一个西方家
庭时所作的承诺而作出的。可是,第二天,伊拉克外交部人士又称,伊拉克
将不允许西方国家的飞机直飞巴格达接运这些人质,除非这些飞机装载粮食
和医疗物资作为交换条件。否则,这些“人质”只能经陆路前往土耳其,这
样这些妇女和婴儿至少要在大漠里经过五六天的艰难跋涉。这是萨达姆·侯
赛因附有条件的首批释放老弱妇孺人员。英国外交部对此表示了“审慎的欢
迎”,但英国外交大臣赫德则指责萨达姆·侯赛因在同人质玩“猫捉老鼠的
游戏”,有时给予一些怜悯,有时则冷酷无情。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伊拉克
又零零星星地释放了一些人质。
到了10 月23 日,也就是在联合国决议通过两个月之后,伊拉克突然采
取了一个大的行动:巴格达议会在结束了讨论之后,宣布释放大约300 名全
部扣留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法国人质,理由是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了有关海
湾危机的积极建议,为了“向法国人民表示敬意”而采取了这一行动。在此

之前,萨达姆·侯赛因曾于10 月1 日下令释放9 名法国人质。因此,伊拉克
宣称,这次全部释放法国人质是向法国作出的第二次“友好姿态”。
对于伊拉克采取的这一行动,公众舆论反应不一。有的说被迫而为,有
的说是分化西方,总之,都对伊拉克这一做法的意图感到迷惑不解。面对这
一情况,法国官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发表声明,说这是伊拉克单方面作出的
决定,法国人不曾就人质问题与伊拉克有过任何交易。法国外交部和总统府
的发言人都一再表示,释放法国人质不能改变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外
交部长迪马同美国国务卿贝克通电话,要华盛顿放心,法国不会离开对伊拉
克实行制裁的国际联合阵线。
法国公众舆论对萨达姆·侯赛因的这一行动进行了猜测和分析。一种看
法认为,这是萨达姆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为了找到一个突破口,玩弄
“人质牌”,选择法国作为突破的目标。因为伊拉克认为,法国在海湾问题
上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建设性”,为寻求解决海湾危机的方案作出
了努力。另外一种看法认为,释放全部法国人质是萨达姆的“离间计”,通
过挑拨离间、制造矛盾来瓦解对伊拉克实行制裁的联合阵线。
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人质问题进退维谷》的文章中说,如果
对“人质”问题采取等待观望态度,那么人质的处境也许只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布什面对的是变幻莫测、冷酷无情的萨达姆·侯赛因,他轻而易举地就
把大批西方人集中起来,送到极有可能遭到先发制人的攻击的军事基地,充
当一场怪诞的“圣战”中的人质。这使布什回想起1980 年伊朗人质危机期间,
吉米·卡特如何无能为力。也许布什不得不快速行动,以避免上述命运。但
如果采取军事打击行动的话,后果可能更可怕得多。“外科手术式”的营救
人质的尝试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大多的地方有大多的人已成为人质。任何
营救他们的尝试肯定会引发一场同伊拉克的全面战争,而这场战争会造成数
以千计的美国士兵和许多国家平民的伤亡。也许美国有能力赢得这场战争,
但全世界会对其付出的代价感到惊讶。
观察家们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有代表性的,它至少表明一点:在“人
质盾牌”行动面前,使美国和西方国家要迅速作出果断行动的决心有些迟疑
不定了。而这使萨达姆·侯赛因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为了给美国及其盟国制造更多的麻烦,伊拉克在抛出“人质盾牌”的同
时,还在驻科威特大使馆问题上大做文章。1990 年8 月9 日,伊拉克外交部
通过伊拉克官方新闻社发表一项声明说,外国使团在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全
面合并”之后,已经失去其官方地位,同时也变成不合法的机构,因此要求
所有64 个驻科威特的外国使馆人员在8 月24 日前搬迁至巴格达,关闭其驻
科威特大使馆。8 月25 日,即伊拉克限令外国驻科威特使馆关闭的期限已过,
所以仍留在使馆的人员已不再是外交官,他们已丧失了外交豁免权,也不能
再享用任何使馆的设施。与此同时,伊拉克外交部发言人说:从8 月25 日起,
所有未关闭的使馆外交官将被视为同一般外国侨民一样。这就是说,所有这
些使馆的外交官员和工作人员也会变成人质被扣留。
到了8 月25 日,伊拉克果然采取突然行动,派重兵包围了各国驻科威特
的使馆,接着伊拉克军队就推倒了法国大使馆的围墙,切断了大使馆内的饮
水供应。随后,又切断了美国大使馆的电力供应。此外,伊拉克军队还切断
了一些使馆的电话线。与此同时,伊拉克官方通讯社在25 日广播说,各国驻
科威侍使馆外交官的家属可以离境,但所有男性馆员,包括外交官在内“在

他们的国家遵守伊拉克政府的有关决定之前,一律禁止离开”。但就在上述
消息广播的同时,伊拉克当局就把110名离开美国驻科威待大使馆的美国外
交官员及其眷属扣留起来,剥夺了他们的自由。
为了表明伊拉克拥有对科威特的控制权,伊拉克政府又接连采取了一些
强硬措施对付各国驻科威特的大使馆。据外电报道,8月29日,摩洛哥外交
官在武力恫吓下被赶出使馆并被扣押为人质。摩洛哥外交部同日发表声明指
出,摩洛哥有权采取措施反对伊拉克当局的专横行为,并强调摩洛哥驻科威
特使馆仍然开放。9月2日,原民主德国驻科威特大使馆梅克尔,因使馆连
续数日食物和饮水供应中断而离开使馆寻找食物时,被伊军扣留,并强迫送
往巴格达,这是伊拉克从科威特驱逐的第一个欧洲外交官。接着,9月7日,
南斯拉夫驻科威特大使也被驱逐出境。
在断粮断水期间,一些外国使馆的处境十分困难,但一些大使馆特别是
美、英、法3国使馆为了固守阵地苦撑苦熬。在伊拉克断绝食品供应约一个
半月的10月24日,英国大使馆为了长期维持口粮供应、把成员减少到了2
人,只有大使和另一官员。这位官员说,英国使馆由大使亲自掌勺做饭,而
且只能在夭不黑时就吃晚饭。美国大使馆内则是另一番困苦景象,使馆官员
惨遭饥饿折磨和不人道待遇。对此,布什总统向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发出警
告说:“美国大使馆的人正被一个残忍的独裁者用饥饿折磨,我们可以走着
瞧!”
到了1990年12月7日,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在这一天,伊拉
克国民议会通过了伊拉克总统12月6日要求释放扣押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全
部外国侨民的建议。而在此之前,美国总统布什曾于11月30月宣布邀请伊
拉克外长阿齐兹于12月13日至15日访问美国;然后,美国国务卿贝克于
12月15日后去伊拉克讨论海湾危机问题。而这可能是导致伊拉克作出上述
决定的一个原因。
伊拉克总统的这一决定及美国作出的寻求政治解决海湾危机的姿态,受
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认为这是为解决海湾危机向前迈出了一步。但是,
人们对萨达姆·侯赛因突然作出这一重大决定依然心存顾虑。对此观察家们
曾进行了“认真分析”。他们认为,当伊拉克总统作出这一决定时,已吞并
科威特达4个月之久,尽管他以“人质盾牌”行动与“沙漠盾牌”行动相对
抗,在此期间也玩弄了一些释放人质的手法,但收效甚微,未能改变他极其
孤立的政治处境,也未能动摇国际社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全部撤军并恢复
科威特合法政府的坚定意志。
特别是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第六七八号决议,规定伊拉克
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从科威特撤出全部军队,否则将使用一切必要
手段强迫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决议首先重申了第六六○号决议及其他各项
决议,决心确保各项决定获得完全遵守。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作出如
下决定:
——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第六六○号决议及随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决
定,在维持其所有各决定的同时,为表示善意,暂停一下,给予伊拉克最后
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
——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
或之前按以上第一段的规定完全执行上述各项决议,否则可使用一切必要手
段,维护并执行安全理事会第六六○号决议及随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

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请所有国家对根据本决议第二段采取的行动,提供适当支援;
——请有关国家将根据本决议的第二和第三段所采取行动的进展情况,
随时通报安理会。
观察家们认为,这一决议等于是一纸最后通碟。如果伊拉克不撤军,它
将面临一场严酷的战争,而伊拉克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
会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萨达姆·侯赛因不得不认真考虑战争的后
果,那会使他国内地位受到威胁。在此情况下,他感到必须作出一些让步,
因而把全部释放人质作为一个诱饵抛了出来,以利用人质问题与国际社会做
交易。这当然并不表明他准备撤军,而只是先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赢得喘息
机会,延缓战争的爆发。
“人质盾牌”行动虽然结束了,但是由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所造成的“难
民潮”仍在继续滚动。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七章难民潮
风卷黄沙弥漫天,百万侨民遭劫难;
为逃活命全不顾,饥饿病死惨又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沦为难民。这支庞大的难民队伍,
像一股股汹涌的海潮,他们涌向沙特,涌向安曼,涌向科伊边境,涌向任何
可以逃生的地方。据约旦官方统计,自1990 年8 月3 日至9 月15 日,仅仅
涌入约旦的海湾难民就达50 万之多。
科威特是一个小而富的国家。它以拥有大量的石油美元著称世界,仅在
西方国家的资产就达1000 亿美元,还有王室资产500 亿。科威待全国约有
190 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国侨民。科威特的建设和生产主要依靠外国的
劳动力进行。在外侨中,约旦和巴勒斯坦人约40 万、印度人18 万、泰国人
16 万、埃及人15 万、斯里兰卡人10 万、已基斯但人9 万、菲律宾人5 万。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伊拉克当局允许滞留科威特的亚洲和非洲侨民、
劳工取道巴格达一约旦一线回国。于是众多的外国侨民为逃避战乱,纷纷出
走,形成了百多万人的难民潮。另外,也有一些西方人不甘被扣作人质,不
顾一切地想方设法逃离险境。演出了——幕幕大逃亡的人间悲剧。
中东的8 、9 月,天气炎热,伊拉克沙漠的气温高达40—50 摄氏度,然
而逃亡的人群仍然络绎不绝。各种车辆上都挤满了人,还有人爬在公共汽车
的车顶上,有人“挂”在卡车外面的车帮上。炎热的天气使人饥渴难受,有
的人昏过去了,有的汽车抛锚了。沿途不时发现丢弃的难民尸体,有时甚至
可以看到大人小孩渴死在沙漠中的惨状。但这一切都没有吓住逃难的人群,
他们只是朝着一个方向——约旦边界,拼命涌去。
在边界上,疯狂的人群就像背后有魔鬼追赶似的,急切地希望一步跨入
约旦境内。伊拉克和约旦双方的边境警察,有时不得不鸣枪示警,以维持过
境秩序。
过境站滞留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主要是阿拉伯及亚裔侨民。他们为避免
战乱,忍辱负重地涌到这个出境口。有个巴基斯坦侨民原在科威特一家汽车
修理店工作,十几年省吃俭用积蓄了两万多第纳尔,存在银行里。伊军一到,
修理店遭抢,银行倒闭,只落得个身无分文,带着一个小行李包逃到这里。
还有人说,伊拉克当局曾警告科威待人,如果帮助或藏匿外国人,将会被吊
死。侨民们不想因躲藏而连累别人,只好回国。由于过境的太多,不少人已
在此停留好几天了。食物、水都是大问题。人人心急如焚,个个怒气冲天。
公路上挤满了等候出境的汽车。天渐渐黑了,人越聚越多,骂声、哭声
交织在一起。等得不耐烦的人群中,不知谁大声吆喝了一声:“冲啊!”所
有的汽车马达全部发动了。伊军士兵一看,马上向天空打了几个照明弹,然
后机枪子弹曳着火光四处乱飞。当人们醒悟过来这是示警后,便不顾一切开
着车向前冲。士兵们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