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海湾战争 >

第1章

海湾战争-第1章

小说: 海湾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解力夫


第一章海湾明珠——科威特
海湾明珠美名杨,国家繁荣人民康;
代代拓荒结硕果,昔日沙漠变金仓。
被誉为“海湾明珠”的科威特,位于阿拉伯湾的西北端,北邻伊拉克,
南接沙特阿拉伯,东部与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13 公里。全国面积只有
1。7818 万平方公里。科威特的人口1990 年为214。2 万,其中科威特人为62。6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0 %,其余为来自世界120 个国家的外国侨民。
科威特的国旗,靠旗杆一边为黑色楔形,右边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
色平行组成。国旗中的白色象征人民的目的和行为的纯洁,黑色象征战场,
绿色象征绿洲,红色象征未来。她的国徽中心图案是一枚圆形纹徽。画面上
是蓝天白云和一艘破浪前进的阿拉伯帆船,象征科威特的航海和通商贸易的
悠久历史。起伏的海浪呈蓝、白两色。国徽的顶部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科威
特国”字样。中心图案的底部是一只展翅的猎鹰和一枚与国旗图案相同的盾
形纹徽。
科威特的气候介乎沙漠气候与地中海气候之间。全境为沙漠平原,有些
不高的丘陵穿插其间。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只有一望无垠的沙
漠。气候炎热干燥,夏季室外气温多在50 摄氏度以上,全年降雨量仅50 毫
米到100 毫米,淡水极其缺乏。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影响了农业、畜
牧业的发展。科威特国进入石油时代以前,漫长的海岸线为捕鱼、采集珍珠
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科威特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
一。石油美元为科威特发展农牧业、石油化工、水产加工等行业提供了雄厚
的资金。
科威特建有多座海水淡化厂。矗立在科威特城海滨的水塔群最引人注
目。这组建筑是由3 座高塔组成的,最高的主塔187 米。城市里每户人家的
屋顶上都装有两个呈圆柱形蓄水罐。水塔通过加水站把淡水送入各家蓄水罐
内,水罐与室内管道相通,形成一套“闭路式”自来水系统。科威特已逐步
解决了饮水和灌溉用淡水问题。
科威特历史悠久,是海湾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5000 年前就有人在这里
繁衍生息。历史上,科威特曾经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通道。科威特海岸是
东西方运货商船的集散地。法拉克岛是途经该地区的船只补充淡水和食品的
中心。如今在法拉克岛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大量圆柱形的印信,那是公元前
2500 多年的古迹;还有不少希腊文物,包括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和一些希腊
雕刻,有些石头上镌刻着希腊文字,字迹清晰可辨。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湾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海洋中心。本地人精通
了航运,熟悉了水道,在这里流传着冒险的海员辛德巴德的轶事。他是一个
商人,名叫苏莱曼,爱好冒险,曾多次航行到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国家。《海
员辛德巴德游记》包含新颖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能使读者获得享受和教益,
因而成为不朽的传奇。
随着阿拉伯湾的地位日益提高,科威特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它终
于成为阿拉伯湾造船业的中心。但是,繁荣只限于美丽的沿海一带,内部地
区仍然是毫无生机、满目荒凉的沙漠和旷野。

科威特这个地名,在回历11 世纪中叶(相当于公元17 世纪40 年代)才
为人所知晓。在阿拉伯语中,它是“小城堡”的意思。当时,哈立德部落统
治着从卡塔尔至巴士拉这一地区。该部落的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欧赖
义尔在沿海地区修建了一些四方形的城堡式的建筑——“库特”,“科威特”
即由此而来。当地人把这种小城堡当作粮仓和武库,也用来储木炭、木材等,
供海上往来船只使用。如今,科威特城已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16。8 万。交通方便,公路网四通八达,与邻国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直接
相通,班机通往五大洲。该城的舒威赫港是波斯湾的主要港口之一。1966 年
在这里建立科威特大学。市区东端海滨建造了两座分别高187 米和147 米的
球形贮水塔,球体既可贮水,又设有可供游人眺望全市景色的了望台。
在科威特城中心,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小城堡”。然而,这不是17 世纪
遗留下来的古迹,而是1921 年当地居民为了抵御侵略,在科威特周围建筑的
新城墙和城门。城墙长5 英里,高14 英尺,有5 座城门。
1957 年扩大市政建设规模时被拆除,现在仅留下3 座城门,作为科威特
国家起源的象征。
科威特的近代史一般从公元1756 年萨巴赫家族开始统治科威特时算
起,萨巴赫家族同统治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家族以及统治巴林的哈里发家族的
宗谱,都可追溯到阿拉伯最强大的部族——安宰家族。18 世纪初,阿拉伯半
岛东部大旱,居住在当地的贝都因人萨巴赫家族100 多人,绕道卡塔尔、巴
林等地逃荒来到科威特。随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小家族。从那时起,萨
巴赫家族一直统治着科威特,至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
科威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 世纪初叶,土耳其人和英国人都重视这个地方。
1820 年,英国妄图说服萨巴赫一世的儿子阿卜杜拉酋长同英国缔结一个
协定,把他的国家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他拒绝了英国提出的一切要求,
决心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后来,驻伊拉克的历任土耳其省长①,为了在科威
特扩张土耳其的势力,曾对科威特不断地进行威逼和利诱,但是,科威特的
人民和统治者一致反对这些企图。
1871 年,科威特被奥斯曼帝国强行宣布为巴士拉省的一个县。但是,科
威特人民并没有屈服,科威特统治者谢赫·穆巴拉克也极力谋求摆脱土耳其
的统治。1889 年,他同英国签订了一项协定。协定规定,穆巴拉克及其继承
者“未经英国政府预先批准,不得在科威特或者它的领土境内的任何地方,
接受任何国家或者政府的代理人或者代表”;“未经女王陛下政府同意,不
向任何国家的政府或者臣民割让、出卖、租借、抵押,或者为了占有或其他
目的而赠送他的国土的任何一部分”。
著名的阿拉伯历史学家赛夫·麦尔朱格·谢木兰先生在他所著的《科威
特史料》一书中说:“在穆巴拉克酋长以前,英国和科威特的任何统治者之
间都没有官方的或半官方的(如果你愿意这样说)关系。英国企图建立关系,
但历次的企图都遭到了失败。在穆巴拉克时代,英国才达到了自己所渴望的
目的。唯一的原因是奥斯曼政府对科威特的野心及其消灭穆巴拉克的种种企
图。穆巴拉克为了避免四周的危险,而与英国签订了3 个协定。第一个签订
于回历1316 年9 月10 日(公元1899 年),第二个签订于回历1318 年1 月
① 公元16 世纪,伊拉克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领,被置为土耳其的一个省,由土耳其委派的省长进行统治。

24 日(公元1901 年),第三个签订于回历1321 年12 月11 日(公元1904 
年)。”
谢木兰还谈到穆巴拉克酋长签订这些协定和接受英国保护的原因是:—
—奥斯曼政府对科威特的野心。
——奥斯曼政府派兵驱逐穆巴拉克。
——奥斯曼政府派遣武装部队,企图占领科威特,那支部队已到达伊拉
克巴士拉省的法奥。
——奥斯曼政府派遣伊本·赖希德及其游牧人同奥欺曼的部队一起进攻
科威特。
——奥斯曼的部分军队占领了科威特的布比延岛、萨夫万、乌姆卡斯尔
等地,并在当地建立军事据点,准备把科威特作为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
这位历史学家证实,这些原因是穆巴拉克酋长亲口说出的。谢木兰说:
“从这些原因和上述相继发生的种种事件中,就可以看出,科威特王国在自
己的事务中已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法律人格,而行使其完全的主权。在任何
时候,科威特都没有隶属于奥斯曼统治。至于授予阿卜杜拉二世的中校军衔,
不过是一个荣誉的头衔。”
奥斯曼政府自称是穆斯林“哈里发”①的中心,土耳其人以此作为掩饰其
政治野心的烟幕。科威特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它与奥斯曼政府之间的精
神关系,从来没有变成物质关系。土耳其刚刚企图利用这种精神关系来向科
威特扩张其势力,科威特就奋起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从而使那些蛮横的侵
略企图归于失败。科威特匆忙地寻求外国的帮助和保护。它这个轻率行动也
是行使它的一种主权。
从此以后,科威特变成了阿拉伯追求自由的人和反对奥斯曼政府及其在
阿拉伯各国的支持者的所有战士的安全庇护所。科威特对奥斯曼政府的坚决
反抗,在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在先进的青年人中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
些年轻人号召阿拉伯民族起来粉碎奥斯曼人压迫的锁链,并致力于复兴阿拉
伯民族主义。当这些自由青年,在慷慨就义走向刑场的时候,高唱阿拉伯复
兴之歌。歌词是壮烈牺牲的诗人、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欧默尔·哈
木德创作的。歌词大意是:
前进!前进!
让我们走向沙场!
部队在哪里,
哪里就有战旗飘扬。
萨巴赫的后代,
我们的荣光。
沙特的后代,
前进吧,向着疆场!
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1913 年土耳其被迫承认了英国人同科威特谢赫签
订的条约和协定。1915 年,谢赫·穆巴拉克同阿卜杜拉·阿齐兹·木·沙特
① 哈里发是阿拉伯语译音,本意是继位人,后来成了古代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奥斯曼帝国皇帝自称哈里发,是为了把自己说成是全世界穆斯林的最高统治者。

签订了一项条约,沙特家族承认了科威特新的状况和疆界。
1939 年,科威特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直至1961 年6 月19 日,
科威特才同英国签订了协议,宣布废除1899 年协定,从英国殖民主义枷锁中
解脱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1962 年11 月公布的科威特宪法规定,科威特是一个君主国,埃米尔为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务只能由穆巴拉克·萨巴赫的后裔继承。现任国家
元首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为科威特第十三位埃米尔。
阿拉伯著名作家盖德里·盖勒阿吉在他撰写的有关科威特发展史的著作
中写道:“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酋长,是科威特最杰出的、对科威特
的生活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统治者。毫无疑义,他是科威特复兴的创始者,是
科威特繁荣的奠基人,是发展学术研究的促进者。他以见地高超、深谋远虑、
个性坚强著称。熟悉他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最突出的性格是沉着、审慎、
聪慧、宽厚。每作出一个决定,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反复研究、三思而后
行。”
“在大穆巴拉克时代,创办了穆巴拉克学校之后,复兴的光线就开始照
亮了科威特;但是,在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的时代,这些光线才大放
光芒,并显现出它的影响。”盖德里继续写道:在艾哈迈德·贾比尔酋长统
治的30 年间,他组织了国家的公共福利事业,把它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全
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文学的复兴。创建了文哈迈迪雅学校和萨阿岱学
校,接着又建立了几十所学校。还设立了国家图书馆和文学俱乐部。从各个
阿拉伯国家聘请教师到科威特任教,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创建了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艾哈迈迪城。设立了政府各种机构。在重视建设和教育的同时,也
注意医疗事业,设立了许多医院和诊疗所,从阿拉伯各国聘请了许多医生,
为防止瘟疫的传播采取了措施。同时,也为保证在科威特留学生中培养一批
医生打下了基础。
1961 年科威特宣布独立,成为联合国第100 个会员国。当时全国仅有20 
万人口。科威特面积很小,乘坐汽车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只需用两个多小时。
然而,这个国家从石油储量和产量而论,却不愧为“石油巨人”,故有“浮
在石油湖上的国家”之称。有趣的是,在科威特的国际机场下面,也发现了
石油,整个机场就“浮”在油田之上。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00 亿吨,
占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储量的10。4 %,居世界第三位。
这个长期以来荒凉贫瘠的地方,好像命运与它约定好了似的,在艾哈迈
德·贾比尔时代,打开了地下宝藏,石油从几口钻井中大量喷出。不久,由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钻探工作停顿了,所有钻好的井都用水泥封住了。
直到1945 年10 月,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