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71章

帝国风云-第71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这个错误判断,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当时雷德尔减速,杰利科就不会恋战,因为他知道希佩尔就在不远处,如果他攻击雷德尔,就肯定会与希佩尔遭遇。问题是,雷德尔没有减速,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咬住贝蒂不放。
    杰利科别无选择,只能投入战斗。
    在战术上,杰利科越早投入战斗,优势就越明显,因为这会让他获得更多的时间去对付雷德尔。
    九点四十五分,雷德尔进入了杰利科的射程。
    此时,杰利科的二十三艘战列舰已经排成了四个纵队。由四艘“铁公爵”级、以及“爱尔兰”号与“阿尔库金”号组成的第一纵队在最前列,左舷朝向雷德尔;以四艘“乔治五世”级与两艘“巨人”级组成的第二纵队在第一纵队的斜后方,也完成了战术转向,把左舷朝向雷德尔;由四艘“白羊座”级、以及“海王”号组成的第三纵队在第二纵队后方,同样把左舷朝向雷德尔;由三艘“柏勒罗丰”级与三艘“圣文森特”级组成的第四纵队在第一纵队的右侧,暂时没有投入战斗。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内,就有十七艘战列舰投入战斗。
    毫无疑问,雷德尔的处境极为糟糕。要知道,他手里只有六艘战列巡洋舰,虽然这六艘战舰上的主炮在进行改造的时候,提高了最大仰角,射程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十七艘战列舰交战,肯定占不到半点便宜。
    事实上,就算与六艘战列舰交战,雷德尔也占不到便宜。
    原因很简单,在较远的距离上,帝国海军战列巡洋舰上的三百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弹根本无法击穿战列舰的装甲,而在较近的距离上,就算能够击穿,战列巡洋舰也更容易被战列舰击毁。
    雷德尔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持交战距离。
    只要距离足够远,主炮的命中率就不会太高,而他也就能够完成希佩尔交代的任务,让杰利科留在这里。
    可是,雷德尔忽视了一点,即贝蒂并没丧失战斗力,也没有撤出战斗。
    十分钟内,杰利科的主力舰队就向雷德尔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投掷了数百枚炮弹。
    虽然没有一发直接命中,但也是惊心动魄,好几枚大口径穿甲弹就落在了“德塞利茨”号附近。
    以战列巡洋舰的jiāo弱身躯,只要有一发炮弹命中,雷德尔就有得受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英国皇家海军采用的瞄准方式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或者说帮了雷德尔大忙。
    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就采用了分段式瞄准法,并且进行了高强度训练。仅在一九一四年上半年,帝国海军花在训练上的经费就多达三亿帝国马克,相当于两艘战列舰的造价。英国皇家海军相当保守与守旧,并没有对火控系统进行改革,仍然采用连续瞄准法,而且在战前训练上也不如帝国海军。
    设得兰海战已经证明,分段式瞄准法更加可靠。
    根据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设得兰海战中,公海舰队战列巡洋舰分队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点五左右。虽然这个水准低于平时训练,但是比对手高得多。保守估计,大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在这场战斗中,主炮命中率还不到百分一点五。除掉训练因素,导致英国战舰命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采用了较为落后的瞄准方式。
    在雷德尔勉力支撑的时候,贝蒂也在抓紧时间返回战场。
    打到这个时候,贝蒂也非常清楚,能否迅速击败雷德尔,将是能否击败公海舰队的关键所在。如果没能在希佩尔赶到之前击败雷德尔,就算杰利科手上有二十三艘战列舰,而希佩尔只有十七艘战列舰,胜算也不会很大。
    可以说,此时贝蒂手里的三艘战列巡洋舰显得异常重要。
    因为速度不够快,所以杰利科不可能追击雷德尔,甚至无法缩短交战距离。雷德尔竭力保持交战距离,就是想拖延时间,等待希佩尔赶到。如此一来,只有贝蒂手里的三艘战列巡洋舰能够凭借较快的速度,与雷德尔缩短距离。如果贝蒂能够采取恰当的战术,甚至能够迫使雷德尔靠拢杰利科。
    当时,最恰当的战术就是绕到雷德尔的前方去,抢占最有利的开火位置。
    问题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在与杰利科会合之前,贝蒂就做好了准备,在杰利科投入战斗的时候,他位于杰利科的前方,从而获得了位置上的优势。但是雷德尔存心拖延时间,根本没有打算与杰利科决战,所以把速度一直保持在二十节左右。也就是说,贝蒂的速度只比雷德尔快四节,要想绕到,至少需要几个小时。
    显然,贝蒂不可能有几个小时的战术机动时间。
    雷德尔南面不远处,希佩尔正全速赶来。雷德尔要做的,只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之内,不要被杰利科打残。
    对一场由数十艘主力舰参与的舰队决战来说,一个半小时算不上漫长。
    可是,对一支只有六艘战列巡洋舰、却要面对兵力四倍于己的敌人的舰队来说,一个半小时就太漫长了。
    在这一个半小时内,雷德尔将做出巨大的牺牲。!。

第一百章 坚持
    九点五十七分,“德塞利茨”号的好运终于走到尽头,从“铁公爵”号上打来的一枚三百四十三毫米穿甲弹准确集中了舰首处的A炮塔,并且击穿了炮塔的正面装甲。虽然这枚炮弹没有爆炸,但是高速撞击依然导致炮塔丧失作战能力,飞散的弹片打死了炮塔内的十多名官兵。
    万幸的是,存放在炮塔内的炮弹没有被引爆。
    当时,与“德塞利茨”号直接交战的,正是大舰队旗舰“铁公爵”号。
    根据“德塞利茨”号的记录,在此之前,“德塞利茨”号击中过“铁公爵”号两次,只是没有对“铁公爵”号造成严重损毁,也没有使“铁公爵”号的战斗力受损。在挨了这一炮之后,“德塞利茨”号的主炮火力顿时减少了三分之一,只剩下六门主炮还能开火,而“铁公爵”号依然还有十门主炮。
    此时,三乘三主炮配置方式的弊端暴lù了出来。
    虽然采用三联装炮塔,能够在最小的空间内安装最多的主炮,但是却得把三座炮塔集中部署在两处。在战斗中,炮手往往将敌舰的炮塔设为瞄准点。也就是说,在英舰眼里,“德塞利茨”号只有两个瞄准点。因为三座炮塔中,有两座以背负式布置在舰首,所以舰首成为主要瞄准点。相反,“铁公爵”号采用了五座双联装炮塔,而且分散布置在三处,因此德舰的炮手就有了三个瞄准点。
    显然。英舰炮手的操作难度远低于德舰炮手。
    当初,那些反对才用三联装炮塔的帝国工程师就提出过这个问题,认为把主炮火力集中布置在两点上,很容易在战斗中遭到损失。如果分散布置在三个位置上,则能更有效的保存火力。
    当然。“德塞利茨”号的遭遇,并不能说明主炮布置就一定存在问题。
    别忘了。“德塞利茨”号只是一艘战列巡洋舰,装甲防御本来就很薄弱,即便采用了与同期战列舰相同的炮塔。其装甲厚度也要薄一些。如果当时处在“德塞利茨”号位置上的是一艘战列舰。那枚穿甲弹就肯定无法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也就不会因此损失占全舰三分之一的主炮。
    两分钟后,紧随“德塞利茨”号的“奥古斯塔皇后”号也被击中了。
    与“奥古斯塔皇后”号对阵的是“马尔巴罗”号,只是击中“奥古斯塔皇后”号的炮弹不是从“马尔巴罗”号上打来的,而是第二纵队的“百人队长”号的杰作。当时,“百人队长”号与“奥古斯塔皇后”号的距离超过了二十公里,因此击中“奥古斯塔皇后”号的穿甲弹根本没有多少威力,没能击穿水平装甲,在舰体表面爆炸。只造成了附近两个炮位上的十多名官兵伤亡。
    “奥古斯塔皇后”号能够顶住这一炮,得归功于战前的大改造。
    可以说,这也正是冯承乾在设计与建造战舰时的长远规划发挥的作用。
    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帝国海军对“皇太子”号、“威廉大帝”号、“威廉皇储”号、“卡尔亲王”号与“奥古斯塔皇后”号等五艘在十九世纪建造的主力舰进行现代化改造,“奥古斯塔皇后”号最后接受改造,也改造得最为彻底。此外,“奥古斯塔皇后”号是这五艘战舰中建造时间最晚的一艘,改造潜力也最大。在为期两年的改造中,“奥古斯塔皇后”号不但换上了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安装了高倍径主炮、提高了主炮仰角,还进行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即适当增强了水平装甲的厚度。事实上,这五艘战舰中,也只有“奥古斯塔皇后”号增强了水平装甲。原因很简单,“奥古斯塔皇后”号的设计干舷本来就很高,因此可以在改造中适当增加排水量,而另外四艘战舰的设计干舷不够高,如果增强水平装甲,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完成改造之后,“奥古斯塔皇后”号的水平装甲厚度达到了一百四十五毫米,与当时的战列舰相当。
    可以说,“奥古斯塔皇后”号的改造工作,有明确的定位。
    说得简单一些,战列巡洋舰不可能在近战中击败战列舰,只能在远战中与战列舰比拼运气,因此首先需要加强的就是水平装甲。
    完成改造之后,“奥古斯塔皇后”号对十二点五英寸、即三百四十三毫米穿甲弹的免疫区缩小到了一万七千米。也就是说,当交战距离在一万七千米以上的时候,三百四十三毫米穿甲弹无法击穿“奥古斯塔皇后”号的水平装甲。
    “奥古斯塔皇后”号被“百人队长”号击中之后,立即就还以颜sè。只是,遭殃的不是“百人队长”号,而是与“奥古斯塔皇后”号对战的“马尔巴罗”号。根据“奥古斯塔皇后”号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炮弹的命中点在“马尔巴罗”号中部,很有可能击中了位于烟囱后面的中央炮塔。虽然了望员确信击穿了“马尔巴罗”号的装甲,穿甲弹在舰体内爆炸,但是没有更加直接的证据表明,这枚穿甲弹摧毁了“马尔巴罗”号的中央炮塔,因为短短几分钟之后,“马尔巴罗”号的中央炮塔就再次开火了。只是,这次命中的意义绝对不容低估,甚至可以看成是击沉“马尔巴罗”号的前奏。
    在此期间,跟随在“奥古斯塔皇后”号后面的“卡尔亲王”号、“威廉皇储”号与“威廉大帝”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卡尔亲王”号的主瞄准仪被打坏,只能使用备用瞄准仪。“威廉皇储”号的二号烟囱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导致锅炉排出的废气无法有效排放。“威廉大帝”号则挨了两枚三百零五毫米穿甲弹,损失了尾部炮塔,舰尾也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只是,这三艘战舰的损伤都不算严重。
    当时,“德塞利茨”号也挨了第二枚穿甲弹,命中点在尾部舰桥与二号烟囱之间,也就是存放救生艇的地方。
    打到这个时候,处境最为凶险的是位于编队最后面的“皇太子”号。
    做为帝国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皇太子”号承载了太多的荣誉,有着二十多年的风光历史。只是,严格说来,这艘战舰并不具备改造潜力,在大战爆发前就显得非常落后了。如果不是“布吕歇尔”号的情况更加糟糕,被转为训练舰的话,“皇太子”号就会成为专业训练舰。
    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之后,“皇太子”号一跃成为航速高达二十六节的战列巡洋舰。只是在其他方面,“皇太子”号的改造工作就差强人意了。比如受干舷过低影响,“皇太子”号不但没有加强水平装甲,也没有增强主装甲带,其装甲厚度在帝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中最为薄弱,甚至比一向不太重视装甲防护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还要差。此外,由于舰体结构已经老化,导致很多改造工作并不彻底,比如水密隔舱的设计就没有达到帝国海军的标准。
    可以说,“皇太子”号是帝国海军中最弱的一艘主力舰。
    与之对阵的,却是英国皇家海军中,舰龄最短的一艘战列舰,即原本打算出售给奥斯曼帝国,战争爆发后被英国皇家海军征用的“爱尔兰”号战列舰。虽然这艘外贸型战列舰比不上同期为皇家海军建造的战列舰,但是拥有战列舰的基本xìng能,也配备了十门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在火力上与“铁公爵”级一致。事实上,“爱尔兰”号就是以“乔治五世”级为蓝本建造的,只是在防护与续航力上稍差一些。
    半个小时之内,“皇太子”号就被击中三次。
    虽然“皇太子”号的还击也让对手尝到了苦头,由其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