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章

帝国风云-第3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腓特烈三世没有笑,而是等着冯承乾说下去。
    “国家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句话,你到说得透彻。”
    “陛下觉得,英国会是帝国永远的盟友吗?”
    腓特烈微微摇了摇头,算是做出了回答。
    德意志第二帝国已是欧陆头号强国,即便法俄加在一起,也不是敌手。腓特烈还是皇储的时候,先帝就与俾斯麦定下国策,帝国将走出欧陆,成为全球性大国,所以宰相才会提出获得“阳光下的土地”。
    帝国的殖民政策,已经对英国构成威胁。
    做为帝国的开国皇储,腓特烈非常清楚,只要帝国照此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将与英国为敌。
    即便改变国策,尽量避免与英国的核心利益发生冲突,也仅是延缓时日而已。
    “陛下……”
    “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
    “不怕陛下笑话,不管是陛下、还是宰相、或者其他任何人,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员小卒。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如果不能改变,就只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腓特烈三世暗自叹了口气,说道:“你的意思是……”
    “帝国需要的只是时间,所以我们得尽量争取时间。”
    “所以,你坚持让宰相留任?”
    “陛下多虑了,目前没人能取代宰相。”
    “宰相精通纵横捭阖之道,确实是处理当前事务的最佳人选。”
    “关键是,陛下是否心意已决?”
    腓特烈三世沉默了一阵,才长出口气,说道:“作为皇储,我不用为帝国负责。现在是皇帝,我就得为帝国负责。如果别无选择,我也只能丢小家而保大家,不然就不配做帝国皇帝。”
    “陛下如此,乃帝国万幸。”
    腓特烈三世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有得选,我更愿意做普通亲王,而不是帝国皇帝。”
    冯承乾本想说几句开导的话,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言辞。
    “时候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腓特烈三世站了起来,说道,“明日,我会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法俄的事情。你早点过来,跟宰相交换意见,免得在会议上发生争执,给别人落下口实。”
    “也请陛下早点休息。”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冯承乾随即告辞离去。
    此时,俾斯麦刚刚回到伯爵府,与他同行的有毛奇与瓦德西,以及在总参谋部担任战史处处长的施利芬少将。
    白天发生的事情,让几人心事重重,毛奇等三位将领,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第四章 风起云涌
    毛奇与俾斯麦原本不和,罗恩伯爵在世时,一直居中调解,才使两人相安无事。
    俗话说,唇亡齿寒。现在新帝登基,重用一个来历不明的东方人,俾斯麦与毛奇都心有余悸,自然得相互倚重。
    听完毛奇抱怨,俾斯麦半天没有说话。
    “宰相,这次绝非事不关己,如果让一个外人掌握了帝国军权,恐怕……”
    “元帅,你怎么知道他就是外人?”
    毛奇暗自一惊,没想到俾斯麦会这么说。
    “陛下的态度很明确,冯承乾是陛下的救命恩人,能说他是外人吗?”
    “可是……”
    “陛下已经册封冯承乾为勃兰登伯爵,爵位与你我相同,同为帝国贵族。”俾斯麦长出口气,说道,“新帝登基,自然会任命一批重臣。虽然你我都是帝国元老,但是总有一天将下野,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呢?”
    毛奇锁紧眉头,感到万分不解。
    “陛下已经说了,战争大臣仅负责军备事务,其他的事情仍然得仰仗元帅。”
    “军备是国家大事,难道……”
    “只要军队还在元帅手里,怕什么?”
    “这……”
    “听说,你已向陛下请辞?”俾斯麦看了毛奇一眼,似乎对毛奇在这个时候提出辞职感到很不满。
    毛奇暗自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你我为帝国元老,但是难免兔死狗烹。”
    “元帅现在说这话,未免太早了吧?”
    “宰相的意思是……”
    “先帝驾崩,难免会风云涌动。”俾斯麦长叹一声,说道,“今日收到消息,法国将为俄国提供四亿法郎贷款。”
    “消息可靠?”
    “非常可靠,很快就会有下文。法国肯定会拼命拉拢俄国,说不定今后还会为俄国提供更多的贷款。”
    “也就是说,法国有意制造事端。”
    俾斯麦点了点头,随即沉思起来。
    自拿破仑时代起,法德就是世仇。当年在滑铁卢协助威灵顿击败拿破仑的,正是由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普鲁士军队。十八年前,法王拿破仑三世在色当会战中战败被俘,德军旋即开进巴黎,威廉皇帝在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告成立。可见,帝国的荣耀建立在法国的耻辱之上。
    普法战争之后,阿尔萨斯与洛林划归帝国,致使法德再无和解可能。
    毛奇也沉思了许久,才说道:“如果法俄结盟,欧陆难免会再有一战,帝国将很有可能两线作战。”
    “这正是我们必须竭力避免的地方。”
    毛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俾斯麦的意思。
    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推行的外交政策,都是为了改善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处境,避免同时与法俄为敌。
    必须承认,帝国的地缘环境并不理想。
    如果同时与法俄交战,帝国就得两线作战,处境将极为艰难。
    “你们有什么看法?”俾斯麦把问题丢给了瓦德西与施利芬。
    瓦德西是毛奇指定的接班人,担任帝国总军需长,一直跟随毛奇左右。
    施利芬是个很特别的军人,五十五岁还是少将,而且三十二岁时才进入总参谋部,数十年来没有直接参与过一次主要战役,却深得毛奇赏识。现在是总参谋部战史处处长,与瓦德西共同协助毛奇。
    “即便法俄联合也不足为惧。”瓦德西很自信。
    大概是长年伴随毛奇左右,瓦德西在各方面都很像毛奇,拥有所有人所熟知的普鲁士军人的典型特征。
    俾斯麦笑了笑,把目光转向了施利芬。
    “如果仅是法俄,确实不足为惧。”施利芬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关键是,法俄之外,是否还有潜在敌人。”
    “将军,你为何这么看?”
    “法俄联盟,欠缺一个先决条件。”
    “什么?”
    “把这两个国家黏合在一起的胶合剂。”
    俾斯麦的眉头跳了几下,示意施利芬说下去。
    “法国自诩为民主自由的国家,俄国却是欧陆上最落后的封建君主国,所以法国国内欠缺与俄国结盟的民意基础。”施利芬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除此之外,帝国与俄国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俄国也欠缺与法国结盟的基础。如果没有外因,法俄在短期内不可能结盟。”
    “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外因?”
    施利芬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只有一个国家,能够促成法俄联盟。”
    俾斯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毛奇与瓦德西也听出了施利芬的言外之意。
    能够促成法俄结盟的,只有英国。
    到此,问题就很明白了。如果法俄能在短期内结盟,肯定得算上英国,因此帝国将同时面对三个强敌。
    俾斯麦看了眼毛奇与瓦德西,也不免暗自感叹。
    即便是瓦德西,也没有信心同时战胜三个强敌。
    “元帅,现在该明白,为什么不能辞职了吧?”
    毛奇叹了口气,说道:“事随如此,但我年事已高,最多也就只能干到年底。陛下也答应到时候,让我回家养老。”
    “元帅决意如此?”
    毛奇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俾斯麦暗自叹了口气,也没再多说什么。
    这个晚上,没有睡好安稳觉的还有很多人,比如维多利亚皇后、威廉皇储等,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唐宁街都受到了影响。
    索尔兹伯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收到消息,得知德皇腓特烈三世任命一个叫冯承乾的人为帝国战争大臣,总领帝国军备建设。
    英国首相的第一感觉是“荒唐”。
    随即,索尔兹伯里想到,这个神秘的东方人肯定不简单。
    大半年前,还是皇储的腓特烈就被诊断出患上喉癌,而且已到晚期。因为在肿瘤扩散前拒绝手术治疗,所以腓特烈的病情一直在恶化。一个月前,索尔兹伯里就收到消息,腓特烈再次拒绝手术治疗。
    按照麦肯齐的报告,腓特烈恐怕时日无多了。
    结果,腓特烈不但没有死,还登基成为德皇,随即任命冯承乾为帝国战争大臣。
    那些传言,索尔兹伯里也听说过,只是没有往心里去。现在看来,传言非假,很有可能就是那个东方人治好了腓特烈。
    得到德皇重用,此人肯定非同寻常。
    要知道,腓特烈三世绝非庸碌的皇帝。
    作为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唯一的儿子,腓特烈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参加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建国前的所有战争,在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中担任军团长,立下赫赫战功,其用贤之才不在威廉皇帝之下。
    这样的皇帝,能用错人吗?
    腓特烈三世留用俾斯麦、坚持挽留毛奇,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因此他用的人绝对不会错到哪里去。
    那个冯承乾,肯定不止救了腓特烈三世那么简单。
    关键就是,这个神秘的东方人,会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索尔兹伯里一点都不乐观,一个俾斯麦就让人头痛了,又多了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大英帝国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当天晚上,索尔兹伯里就派人前往柏林,打探冯承乾的底细。
    只是,首相暂时没把此事告诉女王。因为还不了解冯承乾的情况,所以索尔兹伯里暂时觉得没有必要惊动女王。
    至于法国向俄国提供贷款的事,索尔兹伯里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长久以来,英国的基本国策是不与任何一个欧陆强国结盟,利用欧陆二流强国牵制最强大的国家。比如在拿破仑时期,英国联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建反拿破仑联盟,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大军,粉碎了拿破仑再度称霸欧陆的美梦。紧接着,英国又联合法国与奥匈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力搓声势日壮的俄国,使俄国南下问鼎巴尔干半岛的美梦成空。
    英国的欧陆政策只有一个核心: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具有重大威胁的强国。
    不管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还是尼古拉一世的俄罗斯帝国,或者是腓特烈三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要对英国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就是英国的敌人,就会成为英国的打击对象。
    眼前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像当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论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远超法俄,与英国相差不大,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更让索尔兹伯里担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甘心充当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俾斯麦早就提出,德国要寻求“阳光下的土地”,在西非、东非、东亚与太平洋上积极寻求与夺取殖民地。
    如果德国获得了广袤的海外殖民地,那就不仅仅是欧陆强国了。
    此外,资源富饶的殖民地早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剩下的都是一些不毛之地,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妄图从别国手里夺取殖民地,必然会破坏现有的世界格局,致使英国苦心经营数十年所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
    英国是现有世界秩序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如果发生变动,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不了多久,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成为当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英国将再次面临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
    既然如此,联合法俄或者促成法俄结盟,不失为较为理想的选择。

第五章 明争暗斗
    腓特烈三世登基后的第二次御前会议,才谈到了正事。
    情报已经确证,法国在去年就向俄国发出了结盟信号,为此打算在今年为俄国提供五亿法郎、而不是之前提到的四亿法郎贷款,俄国将用这笔贷款,从法国采购包括五十万支步枪在内的大批军火。
    显然,五亿法郎远远不够。
    按照估计,如果俄国准备扩军一百万,至少需要二十亿法郎。如果算上准备修建的远东铁路,则需要更多的贷款。
    据此,俾斯麦估计,法国还将为俄国提供二十亿法郎左右的贷款。
    这是个什么概念?
    虽然俄国地大物博,但是并不富裕。以俄国的财力、特别是财政结余,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还清贷款。
    这意味着,法国当局压根没有想过让俄国偿还贷款。
    法国如此慷慨,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俄国回应结盟信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