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45章

帝国风云-第145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看?”
    “美国之前一直置身事外,而现在主动出面,我们绝不能小看。”在这几个月里,周仁康的才能已经得到了证明。“打到这一步,我们可以不理会〖日〗本,但是我们不可能不顾及美国的利益诉求。”“美国与这场战争有什么关系?”吴铁生问了一句。
    周仁康笑了笑,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是这场战争的幕后大老板,或者说是〖日〗本的幕后大老板。”“这……”吴铁生有点想不明白了。
    要知道,就在十多年前,〖日〗本还把美国视为潜在敌人,而且美国也把〖日〗本看成是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利益竞争者。
    冯承乾笑了笑,让周仁康说下去。
    “不可否认,不久前日美还是以对抗为主,两国为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问题,一直在明争暗斗。”周仁康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
    “只是,此时非同往日。在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就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出口国。
    可以说,〖日〗本能够推行扩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与美国的支持有关。”
    “美国会支井〖日〗本扩军?”“当然,这是一九二九年之后,而不是之前。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直在提防〖日〗本。可是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需要〖日〗本市场,更需要〖日〗本扩军带来的无限商机。”周仁康长出口气,说道“别的不说,在一九二九年之后,美国出口到〖日〗本的废钢铁就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递增。到战争爆发前,〖日〗本已是美国废钢铁的最大进口国。此外,〖日〗本还从美国进口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甚至大量进口粮食。如果没有〖日〗本的扩军政策,美国企业的出口业绩肯定会大受影响。在我们实施战略封锁之前,〖日〗本就在从美国进口战争所需的必要物资。战略封锁开始后,虽然我们的封锁力度不是很大,但是美国对日出口额度已经大大降低。如果封锁持续下去,美国企业肯定会大受影响,美国经济也会遭到bō及。要想结束封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战。”吴铁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周仁康的意思。
    “其实,这还是次要原因,或者说只是经济上的影响。”
    吴铁生朝冯承乾看了过去,周仁康也没再发表高见。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在外交与战略上的顾虑,才是主要原因。别忘了,在罗斯福推行新政之后,由基础建设带动的内需,才是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困境的主要动力,出口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你的委思是,美国在防范我们?”周仁康问了一句。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毫无疑问,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把〖日〗本当做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大潜在敌人。可是我们在高速发展十多年后,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号工业国,还拥有〖日〗本无法比拟的人口与资源。可以说,只要假以时日,我们不但能够成为西太平洋的强国,还能成为世界强国。说得更直接一点,只要我们发展起来,不但能够超越〖日〗本,还能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对美国来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威胁。这场战争,已经证明我们在军事实力上具有深不可测的潜力,不但能够击败〖日〗本,甚至有能力霸占整个西太平洋地区。显然,这绝对表示美国愿意看到的结果。要知道,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利益,而且美国要想成为世界霸主,就得控制西太平洋地区,也就得击败我们。从长远来看,美国必须阻止我们打垮〖日〗本,还得把自己装扮成〖日〗本的救星。也正是如此,在有机会实现停火的时候,美国没有出面,而是让我们继续打下去,借我们的手教训〖日〗本,使〖日〗本上下认识到,必须依靠某个大国,才有能力与我们抗衡。显然,〖日〗本不可能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算不上是可靠的盟友,只有美国可供〖日〗本依靠。美国在这个时候出面调停,就是要让〖日〗本上下都把美国当成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
    只要美国达到了这个目的,可以想像,〖日〗本很快就会成为美国的走狗。”“这……”
    “可以说,美国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而我们已经登上了全区竞争的大舞台,必须直面挑战与威胁。”
    “那我们该怎么做?”周仁康长出口气,显得有点沉重。
    “事实上,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与〖日〗本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我们与〖日〗本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让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这场战争的利益最大化,让〖日〗本伤筋动骨,在短期内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
    “问题是,这肯定会把〖日〗本推入美国的怀抱。”
    冯承乾看了周仁康一眼,说道:“即便我们在谈判上做出让步,〖日〗本就会因此而与我们修好吗?”
    “这……”
    “在我们消灭了朝鲜的日军之后,我们与〖日〗本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周仁康暗自叹了口气,表示承认冯承乾的观点。
    “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我们肯定会后悔。”
    “那我们该娄么做?”吴铁生直奔重点。
    “把琉球群岛的问题拿出来,开价高一些,要求〖日〗本连同割让奄美诸岛与大隅诸岛,以及一些别的领土。当然,最终目的是要〖日〗本承认琉球王国独立,并且接受我们的保护。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得看外长的才能了。”“我会尽力而为。”
    “不仅仅是尽力,得利用所有对我们有利的条件。”
    周仁康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然,我们得顾及美国的感受,所以可以先在外交上做出让步,表示我们可以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只是,你得明确一点,即在谈判结束之前,我们不会与〖日〗本正式停战,也就不会解除对〖日〗本的战略封锁。
    “美国不会这么容鼻糊弄。”
    “美国只是希望停止战争,因此我们施加在〖日〗本脖子上的枷锁越紧,美国就会越发积极的促成停战。”
    “你是
    ……”
    “拖下去,对美国不利,如果〖日〗本经济因为战争崩溃,对美国更不利,所以美国肯定会敦促〖日〗本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也许,美国会为此向〖日〗本做出一些保证,但是只要我们的态度足够强硬,美国就没有别的选择。当然,〖日〗本也没有别的选择。对东条英机来说,利用美国出面调停与我们签署停战协议,哪怕为此损失一些利益,也比单独与我们谈判、或者说是在战败后向我们投降好得多。可以说,这是东条英机在政治上下台,带着〖日〗本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的唯一选择。”冯承乾把局势分析透彻了,周仁康也就没有什么好多问的。
    显然,现在希望停战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以及在〖日〗本有着重大厉害关系的美国,因此谈判的主动权在〖中〗国手里。
    只是,冯承乾也遗漏了一点,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厉害关系。!。

第三十五章 逼谈
    七月二十日,在美国提供协助之后,中日外交官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按照周仁康的指示,〖中〗国驻美大使孔家辉正式提出,只有在〖日〗本承认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交出在朝鲜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割让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与南库叶岛,以及支付战争赔款之后,〖中〗国才会结束对日战争行动。
    在第一个要求上,〖日〗本外交官就提出了异议。
    理由很简单,这场战争与琉球王国根本没有关系,而且早在五十年前,琉球王国就已并入〖日〗本,连王室都没落了。
    显然,孔家辉立即予以反驳。
    当时,孔家辉提出了三个理由。一是〖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完全是非法的,即在被〖日〗本吞并的时候,琉球王国还是前清的附庸国,受〖中〗国前任政府保护,而前清直到灭亡,都没承认琉球王国已被〖日〗本吞并。二是琉球王国的王室并没没落,依然有后人,而且就在〖中〗国。三是有大量〖中〗国侨民在琉球群岛生活与工作,还有不少〖中〗国商人在琉球群岛经商,〖中〗国政府有义务为其提供保护。
    至于交出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在当时根本就不是问题。
    原因很简单,凶手是驻朝日军,而在〖中〗国军队攻占釜山之后,驻朝日军不是战死就是当了俘虏,只有极少数人逃回〖日〗本。按照〖日〗本外交官的说法,凶手要么已经战死,要么在〖中〗国的战俘营里,因此〖中〗国当局要如何处置,〖日〗本根本管不着,也没有办法干涉完全又〖中〗国自行决断。
    问题是,孔家辉的要求没有这么简单。
    当时,孔家辉明确提到,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当局完全有能力争取和平即及时满足〖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而〖日〗本当局不但没有这么做,还点燃了这场战争,因此必须有人为这场战争负责。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当局必须为战争承担起责任,也就得有人充当战犯。
    显然,这让〖日〗本外交官无法接受毕竟战争是军人的事情,而且战争爆发时的〖日〗本内阁已经总辞职。
    第三点更让〖日〗本外交官无法接受。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中〗国军队还没有攻上〖日呢因此在〖日〗本外交官看来就没有理由要求〖日〗本割地赔款。
    显然,孔家辉并不这么看。
    用孔家辉的话来说,如果〖日〗本不肯割地赔款,那么战争就不会结束,而〖中〗国军队迟早有一天能登上〖日〗本列岛。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将由〖中〗国军队来决定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灶及〖日〗本需要割让那些岛屿、支付多少赔款。
    首次会晤,并没取得实质xìng成果。
    在美国的撮合下,双方均同意,在七月二十四日,进行第二次会晤。只是接下来〖日〗本内阁否决了由东条英机提出的停战条件,即让前首相承担战争责任,以及承认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所以第二次会晤并没按期进行。
    到这一步〖中〗国当局要考虑的不再是谈判,而是如何让〖日〗本承认战败。
    七月二十七日特混舰队炮击了大隅诸岛中的种子岛,重点打击了该岛上的港口,即西之表镇。
    两天后,运载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的船队离开了吴淞口。
    按照冯承乾的部署,既然〖日〗本不肯承认有割地赔款的义务,那么〖中〗国军队就得在战争结束之前占领一座〖日〗本岛屿,构成进攻〖日的事实,从而让〖日〗本当局在谈判桌上拿不出拒绝割地赔款的理由。
    冯承乾看中的,正是离九州岛只有一海之隔的种子岛。
    七月三十一日,〖日〗本当局在得知〖中〗国已经出动陆战队后,发出了谈判请求,希望立即进行第二次会晤。
    显然,孔家辉没有理会〖日〗本外交官的请求。
    八月一日,第一陆战旅在特混舰队的炮火支援下,顺利登上了种子岛,羊且在当天就占领了西之表镇。
    种子岛上除了不到一个营的驻军,就只有几十名〖警〗察。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一个有四千多人的陆战旅。
    两天后,第一陆战旅清除掉了种子岛上的日军,并且把岛上的三千多名居民全部集中关押在西之表镇的集中营里。
    八月五日,中日第二次大使级会晤在华盛顿举行。
    这次,孔家辉的态度更加强硬,明确提出,只有〖日〗本满足了〖中〗国提出的前两个条件,并且答应就第三个条件进行谈判之后,〖中〗国军队才会暂时停止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谈判结束之后,解除对日封锁。
    显然,这样的要求,仍然超过了〖日〗本的底线。
    只是,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说白了,〖日〗本已经战败,而且没有翻本的可能。那么趁着〖中〗国的要求还不是很高,接受停战条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会晤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约见了〖日〗本驻美大使。
    八月七日,东条英机在东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面对那些依然不肯服输的内阁成员,东条英机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使内阁在停战问题上达成一致。
    当天晚上,东条英机觑见天皇,正式提出与〖中〗国停战。
    天皇在名义上是〖日〗本的国家元首,但是实权在首相手里。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因此首相在得到内阁支持之后,几乎可以单独决断所有国家政策,而不需要得到议会批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