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红警大中华1985 >

第330章

红警大中华1985-第330章

小说: 红警大中华198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仁。后经过战略局的同志剖析,他看到了苏联最终会倒塌的结果,对于红色事业无比坚持的马卡洛夫最终选择投入战略局,然后返回俄罗斯成为了一名双面间谍。
他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接近他现在的上级,普京。虽然马卡洛夫并不知道为什么上面会让他如此关注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名气的男人,但是他也能够感觉,普京不是池中之物,也许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会遇风雨而化云龙,一鸣惊人。
作为双面间谍,他一直处于潜伏期,在真正的效忠单位没有命令之前,他与普通的俄罗斯特工也没有什么区别,现在他不会想为什么上面让他注意普京的动向,他需要想的只有如何完成现在的任务,煽动乌拉尔军起来反抗马卡舍夫。


 第452章 452 煽动

尼古拉?马卡洛夫开始了在萨马拉的间谍活动,不同于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共和国对于军队进行了强有力的思想改造和稳定工作,马卡舍夫在乌拉尔基本上没有做太多的事情。马卡舍夫主持伏尔加…乌拉尔军区时间并不长,而且也没有像扬科夫和诺渥兹洛夫一样建立起完全忠于自己的班子,更没有齐一鸣在背后的支持,所以马卡舍夫在乌拉尔的影响力其实很不足。
而且由于马卡舍夫为人不怎么样,所以不为下属所喜,甚至有时还公然侮辱自己的手下干将。这也使他在军队中产生了与下级的裂痕。
乌拉尔军有六个主力师,马卡舍夫能够完全指挥得了的师只有两个,剩下其余四个师都多少要看师内干部的想法和士兵的倾向。其实就是主要因为马卡舍夫信不过那些带兵的军官,所以他不能让这些部队到北高加索去打仗,因为一去不回的可能性实在太高了。
尼古拉并不认识213师的师长谢尔盖,不过谢尔盖经常光顾的酒馆老板确实一名前克格勃雇员,现在是联邦安全局的雇员。谢尔盖跟这个酒馆老板的关系不错,两人也能够说一些知心话。尼古拉就借着这个机会,由酒馆老板引荐,认识了谢尔盖师长。
俄罗斯男人们的交情有大半是在酒桌上建立的,尼古拉与谢尔盖喝了几次酒之后,谢尔盖也开始向外倒他对马卡舍夫的不满。
“马卡舍夫那个没有荣誉感的东西,分明就是混在军队里的地痞流氓,他说自己信仰共‘产‘主‘义,但是他做的哪一件事情像真正的cp人做的?只懂得在军队里作威作福,而且还嫉贤妒能,对于国家没有忠诚,满脑子想得都是他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谢尔盖不由抱怨道,喝了几杯伏特加,他说话的兴致好多了。
尼古拉故意问他:“那在你心中,你的国家是苏联还是俄罗斯呢?”
谢尔盖举起杯子喝了一个底掉,打了个酒嗝,叹道:“其实又有什么区别么?我们这些小人物,决定不了这些事情,究竟是俄罗斯好还是苏联好我分不清楚,但是绝对不会是像现在马卡舍夫搞得这样子的!要知道,我们可不是什么忠于国家的荣誉公民,而是军阀,是军阀!”
尼古拉察觉到谢尔盖满心的不爽,这个时候他压低声音问道:“如果有一个机会推翻马卡舍夫的统治,让乌拉尔地区重回国家的怀抱,你愿不愿意呢?”
谢尔盖听了这话,酒清醒了不少,但是他也没有声张,上下地打量了尼古拉几眼,道:“你果然是一个有心机和目的的特工么?你是来自赤塔还是莫斯科?”
尼古拉笑道:“我服务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谢尔盖点点头,但是尼古拉从他的表情中看得出有些失望的因素,暗道:“难道他更想投靠西伯利亚方面?那么要不要帮他引荐呢?”很快尼古拉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他虽然是双面间谍,但在真正的上级激活他之前,他就以俄罗斯特工的身份工作,多事的后果可能是把自己和整个任务都陷进去。
而且就算让谢尔盖投了西伯利亚又能怎么样,引发的后果可能是尼古拉个人和他的同事特工们承担不起的。所以,尼古拉选择坚持一开始的计划,让谢尔盖起来反对马卡舍夫。
谢尔盖喃喃问道:“这几天,一些兵营里都有收到控诉马卡舍夫罪行,说他背叛国家、背叛军队的传单,估计就是你们做的吧?你们是想对马卡舍夫出手了吗?”
尼古拉没哟正面回答,道:“让马卡舍夫这样危险的人继续增加自己的力量,继续迫害乌拉尔地区的人民,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城市中一直有人对于马卡舍夫的行为十分不满,彻底交给中央管理我们的地方政权的呼声也在民众中时常出现。”
谢尔盖抽着烟道:“可是归根究底要反应在军事上,说罢,你们说服了多少人跟你们一起做这件事了?”
尼古拉答道:“我们几乎在任何部队中都进行了说服工作,有些层级比较高,有些则比较基层,但是能够确信的事情是我们登高一呼,大半的乌拉尔军区的战士们都会响应者正义的号召的。”
谢尔盖冷笑道:“这是空话,你无非就是现在一家确定跟你们起事的单位都没有搞定,是吗?”
尼古拉笑道:“您认为这么重要的信息,我能够就这么简单地告诉你吗?不过,谢尔盖师长,如果您能深明大义参与我们的行动,我的上级可以保证您获得更好的前程,也许接下来一个军区参谋长,或者军区副司令?您的才华横溢,一定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的。”
这种诱惑对于谢尔盖来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毕竟马卡舍夫这样粗枝大叶的人,根本不会用心搞什么军衔划分,而与马卡舍夫不合的谢尔盖也基本上不存在再进一步的可能了。但如果马卡舍夫被拉倒,那么他就很有希望不断地往上爬。
尼古拉又捡着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条件与谢尔盖说了,谢尔盖身居高位,自然能看到马卡舍夫的政权其实已经不稳了。虽然他接管了行政,但是乌拉尔的行政混乱比西伯利亚严重得多。西伯利亚和远东已经基本上走入了正轨,而此时俄罗斯的乌拉尔地区,虽然不能算是无政府,但是秩序也绝对令人不敢恭维。
谢尔盖一时没有能够答应,不过他说回去要好好思量一下,尼古拉觉得说服谢尔盖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此时在其他的单位,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工使用着不同的方式,在拉拢着乌拉尔军的那些实权人物。
糟糕的情报工作使得马卡舍夫不清楚他的治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那些攻击马卡舍夫,宣传俄罗斯的材料也在秘密地于萨马拉传播着,而马卡舍夫对此丝毫不知。
尼古拉随后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忽悠一些年轻而热血的下级军官身上,他们往往比年纪更大阅历更多的谢尔盖这样的高级军官容易冲动,尼古拉本身也年轻与他们比较容易沟通,向他们灌输一些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容,就很容易被这些人接受。
尼古拉也将马卡舍夫塑造成一个贪婪、自私、无耻而又野心的军阀,并且告诉那些下级军官们,跟着马卡舍夫混绝对不是一个好出路,只有真正加入俄军之中,才有前途。因为俄罗斯已经是“民主自由”的国家了,到处都是公平公正,只要努力、有才华,一定就会被认可,成为国家的英雄,得到自我实现。
这些内容对于对于俄罗斯还没有真正认知的一些军官和军人十分有吸引力,就像是很多在西俄罗斯的居民一样,在苏联没倒之前,认为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生活,可是等真的民主自由来了,他们才发现,实际上只不过是从一种混乱模式转化到了另一种,也许有些人更倾向于之前一种混乱模式。所以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被欺骗感。
尼古拉不用考虑自己是不是欺骗了这些军官,他需要做的就是画出一个美好到不真实的世界,让这些下级军官和军人们有动力去加入其中。他的这种模式其实很类似于中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武装起义,具有新思想的下级军官是革命的主力,而有一股大势推动着他们这样做。尼古拉所做的就是让这些乌拉尔军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们,感受到这股“大势”,尽管这股大势是虚假而不真实的。
总揽乌拉尔情报工作的普京对于尼古拉的行动十分满意,特别是在拉拢军队中高层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立即找到了新的方式。不过普京比尼古拉略强的地方在于,尼古拉成功在一些基层士兵和低级军官那里建立了基础,而普京立即就拿着这股风潮转过头来再做那些高级校级甚至将级军官的工作。
不过,普京也没有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策动军队兵变一件事上,他手中还有一些阿尔法,他们来到乌拉尔的作用就是策划一场针对马卡舍夫的刺杀行动。可以说,结构松散、向心力不强的乌拉尔基本上都是马卡舍夫自己的威权和忠于自己的力量维护的。如果能够直接铲除马卡舍夫,威望足够站出来吃下乌拉尔军区的将领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个时候,俄罗斯联邦政府就可以出来招安了。
普京和尼古拉进行一番计议之后,认为这两件事可以合成一件事来做,在兵变大乱的同时,利用特种兵刺杀马卡舍夫,当马卡舍夫成功被刺杀,军区必然大乱,然后纠结起那些已经发展好的力量,就能够顺利宣布乌拉尔归化联邦政府。叶利钦政府便可以近乎兵不血刃地吃下整个伏尔加…乌拉尔军区,超过二十万的军力会补充进俄军,对于东方两大分离势力,就是极好的震慑和压力。


 第453章 453 加加林厂的歼…16

阿穆尔共青城,苏霍伊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苏联时期编号126厂。在另一位面中,这座有名的航空工厂,为中国航空兵提供了su…27、su…30等一系列的战斗机,中国的订单也挽救了在倒闭边缘的加加林厂,后期中国开始自己仿制歼…11侧卫系列,使得加加林厂的财务状况恶化,混得并不如前两年得意。
不过在本位面中,位于阿穆尔共青城的加加林厂自远东共和国独立之后就变成了远东共和国的资产,跟苏霍伊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而在远东共和国的一波“市场化”大潮中,经营不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的加加林厂,被出售给了一家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中国胜华集团。
阿西莫洛夫是加加林厂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苏联解体、远东共和国独立的时候他也曾一度神伤,他的家乡并不在远东,而其实在乌克兰,不过他已经在共青城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有妻子,有两个孩子。
远东刚独立那会儿,诺渥兹洛夫宣布一些国营事业单位的员工可以来去自如,如不希望呆在远东的,可以返回西俄罗斯或者其他地方。不过,很多人包括阿西莫洛夫都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呆在了远东共和国,继续在自己原来的单位服务。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远东共和国的报纸和电视上天天在报导着在西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有多么的困苦,包括以前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市场秩序混乱,商品紧缺,而且大部分的工厂无法开工,更重要的是,政治不稳定加上随时可能爆发战争,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如阿西莫洛夫这样,虽然加加林厂效益不好,但是最起码工资开得出来,他的妻子是共青城音乐学院的一名老师,也有收入,而共青城作为远东第三大城市,一直都承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消费品,物价也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差。抛弃这里的生活,跑到西俄罗斯去受苦,这不是正常人能够做出的决定,尤其是像阿西莫洛夫这样拖家带口,需要多考虑家人的人。
其实阿西莫洛夫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对于被中国企业收购还是很有意见的。虽然这些年中国国防建设上成就巨大,而收购他们的胜华集团旗下甚至可以研发新一代隐形战机,而加加林厂这些人根本连概念还没有一个。但是阿西莫洛夫还是对于中国同行和管理层的进入,比较抵触。
抵触也没有用,胜华入主加加林厂后,首先安抚了全厂员工,发了一笔津贴,让一些日子过得比较紧巴的工人感恩戴德一阵,接着便有大量的新式设备从中国运来,由中国的工程师指挥着厂里的员工进行装配。
阿西莫洛夫从来没见过那么现代化的设备,整条生产线完成后,感觉加加林厂立马高大上了,这也让他对于中国同行有一种不愿承认但存在的佩服。
几个月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团队,在阿西莫洛夫和翻译的陪同下,对加加林厂的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阿西莫洛夫不由慨叹,苏联这么多年研究的成果,一朝全部变成了中国的东西,虽然可惜,但也现实。他现在能顾得上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了,新东家入主后,最起码他的工资提高了百分之六十,甚至厂里还为他这样的技术大牛配了一辆中国产的小汽车。阿西莫洛夫开着那辆小汽车去妻子学校接她,让妻子脸上十分有光。
他决心好好工作,现在时代不一样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已经变得更为紧要了。
今天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