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铸剑天下 >

第102章

铸剑天下-第102章

小说: 铸剑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中国对日本进行遏制,利用欧洲政局的变化,来牵制英国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对美国,充实兵备,为对抗其在远东对帝国的对抗政策,使其承认日本在东亚地位的同时,发展同期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调的友好关系。”

日本海军国防战略的中心目标是“南进政策”,认为国防第一号假想敌乃英、美两国,其次是苏联,主张日本在确保东亚霸权地位的同时,应该向南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这种“南进论”的核心目的是要把英、美等势力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实现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计划。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广田内阁确立了《帝国国防方针》第三次修正案,具体内容为:

一、帝国之国防本意为确保帝国利福利民之本,并以此彰显国威;二、帝国国防之方针基于国防之本义,为确保东亚之安定应充实军备确保国家之发展,以防一旦不虞之时迅速进行战争之目的;三、帝国之国防以国力强大的美国、苏联为目标,同时防备英国和中国。为此,帝国之兵力要以防备东亚大陆及太平洋地区为目标。帝国国防用兵如下:陆军兵力为50个师团及空军142个中队;海军兵力为主力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96艘,潜水艇70艘,空军兵力为65个中队。

在国防上广田内阁已不能明确以陆军为主,或是以海军为主的一元化国防方针。所以广田内阁所确立的国防方针只能同时兼顾陆、海两军,国防对象的确立亦处于多岐多绪的尴尬状态。由此,陆、海军根据各自国防目标提出了庞大的用兵计划。这种国防方针,实际上是由于退出国际联盟和世界裁军条约体系,自取孤立国际地位的必然结果。

1936年8月,广田内阁召开五相会议,根据陆、海军国防方针,确立《国策基准》,把外交和国防结合起来,在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把向太平洋地区发展作为日本根本国策。即是说,广田内阁所确立的《帝国外交方针》和《国策基准》,实际上是按照陆、海军不同国防策略而制定的,在把海军所主倡的“南进论”作为国策的同时,又承认陆军的“北进论”。

这样,在国防战略上,日本既把苏联作为防卫敌人,同时又把英、美等国势力从太平洋地区驱逐出去作为当前的外交重点。所以说,广田内阁实际上是将陆、海军对立意见兼收并畜,确立了“南北并进”的“二元化”外交路线。

面对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在国际地位上陷入孤立的严峻局面,为确保其以中国大陆为腹地“北进战略”的顺利进行,广田内阁于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缔结了以“防共”为招牌,实际是以苏联为对象,并防卫英、法、美等国的同盟协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日、德“防共协定”。

所谓的“防共协定”,其实是一种具有明显维护日、德两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外交手段。而这一时期日本对德结盟所要谋求的最大利益就是希望德国牵制苏联,并对日本侵华战争予以“精神和道义上”的援助。同时,希望借助“防共协定”的招牌,来扩张“防共体系”,蒙蔽其他各国的警惕,最后实现在远东驱逐英、美势力的目的。

到了三七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本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准备以二十个师团的兵力,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一举灭亡中国。与此同时,日本陆军首脑会议决定,立刻从国内出兵,对中国发动攻击,并得到了“天皇”和“内阁”的同意。

为此,日本特务机关也针对性的对我国做了大量的渗透和分化瓦解计划,可是,因为我党实际控制区域反特工作开展的非常出色,而且在我党控制区域是拒绝和日本有任何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所有日本侨民均被驱逐出境。

使得日本帝国主义除了暴跳如雷外,却也难以实施敌特渗透计划,因此对我党、我军的具体情报掌握的相当匮乏。

当然,日本在国民党统治区还是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军事和政治等情报的,可是基于国民党统治区非常狭小的范围,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已经失去了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甚至对于我军当前的战斗力和总人数也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还抱着原来的惯性思维,天真地认为,即使我军得到了不少改变,变得强悍了不少,可还是不能改变我军整体孱弱,世界末流军队的现状。

在日本帝国主义将毒手伸向中国的同时,我党、我军也在做着秘密谋划。

第一四五章 谋定而后动一

 三七年三月份,为了应对华北和华东地区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央和军委对解放军编制作出重大调整。

首先,军委决定将当前在华北地区的军委直属第一集团军、第三、第六、第七集团军再次进行整编,整编后,第一、第三、第六、第七集团军番号取消。合编成第五野战军。

第一、第三、第六、第七集团军分别改编为第五一、第五二、第五三、第五四集团军。

合编后,每个集团军军力也做了微调,第五一集团军人员编制任为十五万人。

第五二、第五三、第五四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兵力编制为十万人,加上野战军直属部队,第五野战军总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人。

军委任命寻淮洲兼任第五野战军司令,罗荣桓为第五野战军政委,陈赓为第五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五一集团军军长,张学良任第五野战军副司令,王如痴任第五野战军参谋长,杨虎城任第五二集团军军长,宋哲元任第五三野战军军长,黄英特任调任第五四集团军军长。

同时,军委决定将第四野战军经行分拆,原第四野战军驻山东、河南部队四个集团军加野战军直属部队共计四十万人仍然编制为第四野战军。

原第四野战军西北部队十八万人,在进行扩编后,编制为第六野战军,扩编后的第六野战军总人数为二十六万人,下辖三个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兼任第六野战军司令,贺龙出任第六野战军政委,曾中生任参谋长。

在成立第五和第六野战军后,中国联合政府为了更好的领导和指挥全国抗战,将全国划分为七个战区。

第一野战军和军委直属第四、第五集团军组成第一战区部队,任命第一野战军司令林帅兼任第一战区司令,统一领导第一战区的抗战,主要作战范围包括广东、湖南、广西三省(含海南岛)。主力部队兵出广东沿海和粤、闵交界处,准备抗日日军可能的侵犯华南行动。

第二野战军和军委直属第二集团军组成第二战区部队,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刘伯承兼任第二战区司令。统一领导西南地区的抗战,主要负责四川、云南、贵州、西康、西藏等地作战。同时,第二野野战军还作为全军的战略预备队,从三七年年初,第二野战军主力部队开始逐步川东,直指湖北、河南一线作战,随时准备支援三野、四野和五野的华东和华北方面作战。

第三野战军组成第三战区部队,由第三野战军司令粟裕兼任第二战区司令。统一领导第三战区的抗战,主要负责江西、湖北、皖浙实际控制区等地的作战。

第四野战军组成第四战区部队,由第四野战军司令徐向前兼任第四战区司令。统一领导第四战区的抗战,主要负责山东、河南等等地的作战。

第五野战军组成第五战区部队,由第五野战军司令寻淮洲兼任第五战区司令。统一领导第五战区的抗战,主要负责河北、山西、察哈尔、平津等华北地区的作战。

第六野战军组成第六战区部队,由第六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兼任第六战区司令。统一领导第六战区的抗战,主要负责陕西、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等地的作战。同时,六野主力部队开始兵出内蒙和察哈尔交界处,准备随时支援抗战第一阶段的第五野战军华北作战。

国民党政府部队组成第七战区,由国民党三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第七战区司令,负责指挥闽、浙、苏、皖等国民党实际控制区的抗战。

各地方部队,归属战区司令统一领导,海军和空军归属军委直接领导。其时,在寻淮洲的推荐下,肖劲光调任海军司令,刘亚楼也调任空军司令。

同时,为了应对未来的抗战危局,我党将湖南省除湘西以外的地区设定为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后方政府转移和练兵区域。

允许国民党政府和军部在湖南设立后方基地,增强起抗日纵深,但不得将主力部队后撤到湖南腹地。

我原驻扎湖南的第五集团军回撤至湘西常德、界首、张家界一线驻防。湖南其他地区,交由我地方部队和国民党新军共同驻守。

与此同时,从三七年开始,在国民党统治区动员主要城市人口内移江西、湖南等地。

由于当前共产党控制区的经济形势发展日新月异,本来就吸引了大量东部城市人口向西部移民。

现在又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又在华东的上海等地实行了积极的民众转移政策。

因此当前,上海、杭州、苏州等华东地区的大型城市人口都已经向西部地区转移,这些沿海区域,也逐步实现了空心化。

从我军控制了平津地区后,将平津地区的重点工厂企业、教育结构,商业金融、人员设备、文物古籍等重要物资撤往西北地区的步伐就没有停止过。

到了三七年上半年,北平和天津两座华北名城,已经逐步空心化,许多老百姓也因为企事业大量搬迁,而追随着逐步迁往西部地区。

尤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故宫文物的撤离,都是在寻淮洲的亲自过问和直接指导下执行的,为此,第一集团军可是制定了极为详尽妥帖的方案。

也得到两所大学师生和故宫文物宝物人员的一致赞同。

其实,华东、华北主要城市空心化策略,是寻淮洲早在三六年上半年就向主席建议,并且积极组织实施的,一来,这样可以对日本侵略者起到坚壁清野的作用。

日本帝国主义就算是在抗战初期能够占领我几座城市,也要让他只能得到空城,而都不到任何后勤物资补充。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经受到我军重创,发生惨重伤亡后才得到城市。而引发兽性,在这些城市发生如同后世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疯狂屠杀。也必须实行沿海城市的空心化。

来自后世的寻淮洲是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像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民族和人类悲剧。

为此,我党制定西部移民口号:不丢弃每一个群众,不抛弃每一个人民。

为此,从三六年开始,就已经在西部地区制定了极其周密细致的战事移民计划。

计划中,要将战时交火区的所有城市居民,全部顺利移民到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西部城市。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采取劝导民众转移和留存人员武装化政策。

在广大的农村,组织了大量的民兵和游击队,同时在华北平原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道建设,同时派出了海量的武工队,开始领导和教育人民利用地道和山地地形,进行武装自卫。

当然此番庞大计划,为我党实际控制区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可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算是再大的压力,寻淮洲也愿意做。

再说,有了周涛控制势力的大力财力支持,寻淮洲相信,祖国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走向辉煌的。

当初,寻淮洲提出此番计划的时候,在党内和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认为此计划,消耗财力、物力极大,为西部地区增添了太大的压力,而且抗日大战何时爆发也不确定,如此大规模移民也不利于沿海地区经济建设。

可是,主席和我党几个主要领导人的坚定支持,加上周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能够给与我后方以极大的财力、物力支持。

因此,寻淮洲提出的此番计划,最后,还是顺利得到了通过和实施。

三七年开始,军事装备也捷报频传;三七年二月份,在波涛公司控制的尖端军事人员和麒麟组织的共同研发下,以周涛提供设计思路和主要设计蓝图的全新一带主战坦克,在秦岭特种车辆制造厂顺利研制定型成功。

这款以寻淮洲后世美国M1A1主战坦克为蓝图,结合当前世界最新工艺制造水平而研制成功的当今世界最新型坦克,已经远远领先于当前的时代。

为了研制这款坦克,几乎动用了当今世界最为顶尖的科技力量,同时,又周涛率领麒麟组织反复攻关,终于,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成功定型。这让寻淮洲和周涛可都感觉非常兴奋。

同样,消息传到了主席耳中,也让主席同样深感高兴,虽然,这款主战坦克的所有数据都处在极其严苛的保密状况中,可是,坦克的主要作战性能,和将在未来抗日战场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都由寻淮洲亲自向主席做了汇报。

当主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