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111章

乱世英雄-第111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耍枪室獬吠耍衙谰诱蟮厣弦鋈ァ�

至于为什么要引出去,美军指挥官就没有想那么多了。

到八日上午,除了被俘人员之外,四十一军大部官兵已与美军脱离接触,退到十五军防线后方的部队也不在少数。

这个时候,美军才反应过来。

这不是撤退,而是溃退。

可惜的是,担心与猜疑让美军错过了最佳时机。

当天下午,美军出动了相当于两个营的追击部队,到达十五军的防线、与十五军交火之后就主动退了回去。其中一股部队就到达了九连西北面的南势村,与守在那里的八连干了两个小时。

这个时候,美军通过审讯战俘掌握了一些比较有用的情报。

其中就有四十一军的士气问题!

在上战场之前、准确的说是在登上台岛之前。四十一军的士气就出了问题。不是官兵怕死畏战,而是大部分基层官兵都在怀疑“战”的理由,以及有没有必要“战”。官兵产生这一想法与另外两个军有很大关系,即在台岛南部战场上,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的作战行动一直不太顺利。

严格说起来,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与四十一军没有直接关系。

二十七军常驻石家庄,属于卫戍部队,前身是三野。二十四军是一野的老部队,曾经被裁撤,后来为攻台需要重建,并且驻扎在广东地区。四十一军则与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四十七军、以及五十四军一样,来自四野,在中原驻扎数十年,直到上个世纪末才转调南方。

由此可见,真要说关系,四十一军只能与二十四军撤得上半点。

问题就出在这里,二十四军在台岛南部战场上的损失非常惨重,甚至超过了一直冲在前面的二十七军。因为在同一个军区,装备编制又比较相似,所以拼完预备部队之后,二十四军只能向四十一军求援,用撤下来的伤员“交换”四十一军的预备部队。结果可想而知,前线作战不利的消息跟着回来的伤员迅速传开了。

关键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为什么会打成这样。

头脑冷静点的官兵都知道,美军的海空优势极为巨大,即便没有办法全力投入,也能给地面部队造成巨大影响。比如一架F…15E出动一次就能炸掉一个营的装甲力量。失利并不奇怪,主要就是为什么会失利。

虽然前线官兵很少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后方的官兵却经常考虑这个问题。

在四十一军的基层官兵眼中,主要还是对部队的利用与战术应用不合理。十五军的表现比其他部队好得多,除了与陈必时的关系之外,主要是其装备特点,即十五军是一支纯正的轻装部队,也就不容易遭到美军轰炸。

关键还是战术,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如何进攻?

台北攻防战最能说明问题,在日军等岛之前,五十四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够打下整个台北,主要就是美军的空中打击过于猛烈,让五十四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在进攻不得力的情况下,遭到敌人反击之后,五十四军全线崩溃,很快就丢掉了占领的半个台北。与之相比,专职防御的十五军的表现就要好得多。虽然最终也丢掉了桃园县城,但是没有退出桃园县,在杨梅镇站稳了脚跟。

别说有点资历的军官,最基层的官兵多知道。应该放弃进攻,着手防御。

问题就出在这里,四十一军的任务是进攻,而不是防御!

如果打得顺畅,问题还不大,只要遇到严重挫折,问题一下就显露了出来,成为全军溃退的主要原因。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这只是基层官兵对高层指挥的怀疑,而不是对战争结局的怀疑。

不管怎么说,退下来的四十一军官兵中,仍然有绝大部分相信,只要采取正确的战法战术就能取得最终胜利。

这也不难理解,四十一军战地重建,在防御作战中会有那么突出的表现。

当然,这些都扯远了。

搞清楚问题,美军没再耽搁,立即组织起进攻力量。

虽然美军的准备工作也不充分,前面提到过,美日联军计划在九月十日发起进攻,准备工作也是按照这一计划进行的,加上受到四十一军与二十军的突然袭击,到九月八日的时候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没有到位,但是美日联军指挥官必须重新衡量得失,即趁四十一军全线溃退发起进攻能否收到更好的效果。

从个人原则上讲,帕特里奇不赞同提前进攻。

对这个在冲绳岛坐镇指挥的联军总司令来说,不管四十一军是不是全线溃退,已经晚了十多个小时,追上去的话肯定会一头撞上十五军的铜墙铁壁。而在此之前的战斗、以及搜集到的战场情报都表明,十五军绝对不好欺负。

问题是,即便不利用这个机会,也会与十五军面对面的干上一次。

有把握在正面攻防战中击败十五军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表。不说多了,再来几次二零九高地争夺战那样的战斗,第一陆战师肯定会被打残!

如此一来,在是否提前进攻的问题上,帕特里奇没有插手,把问题丢给了服部留名。

虽然以军人的谨慎,服部留名更担心这是个圈套,毕竟在此之前,日军吃的苦头比美军大得多,加上二十军猛攻第七师守卫的大溪镇,日军中将更有理由相信,这很有可能是针对日军的一次战役行动。但是这位日军将领非常清楚,如果美军掌握的情报没有错,确实是四十一军全线溃退,今后恐怕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军事决策最重视时效性。

这让战争成为掷色子、要么小,掷出豹子的机会微乎其微。

留给服部留名的决策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随着四十一军的溃退部队有计划的退到十五军防线后方,再不发起进攻,就将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八日白天。一份情报引起了服部留名的重视,即溃退下去的四十一军官兵正在向杨梅镇东北面的埔心牧场集结。因为埔心牧场在十五军前沿防线与杨梅镇之间,所以在服部留名看来这是四十一军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征兆。

毫无疑问,服部留名不是傻蛋。

在这几个小时内,他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即与帕特里奇商讨进攻战术的时候把美日地面部队联合指挥的问题提了出来。

日军中将的意思很明确,他才是台岛北部地面战争指挥官,美军得听他的指挥。

因为帕特里奇在是否提前进攻的问题上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所以在指挥权限上,也不好与服部留名争执。

搞定这件事情,服部留名才正式下达命令。要求美军第一陆战师务必在九月九日十二点之前把战线推进到杨梅镇,至少得占领埔心牧场,阻止四十一军再次形成战斗力,并且迫使十五军收缩防线。

当然,服部留名的目的不止这么一个。

只要十五军收缩防线,在南面支持二十军攻打大溪镇的四十三师就得退回龙潭乡,日军第七师的压力得到缓解,前锋已经到达复兴乡、正在以最快速度向大溪镇运动的第十师就能在美军打散四十一军的时候,也就是九月九日下午发起进攻。

要知道,按照之前的计划,美日联军就是在九月九日发起进攻,而且时间订在上午。

由此可见,提前发起进攻的只有美军,日军则是按照计划发起进攻。

对于服部留名的部署,美军前线指挥官肯定不满,只不过也只能感到不满。

日军中将的这一部署也有道理,毕竟溃退的是四十一军、而不是二十军,如果不能迫使十五军退缩,让二十军放弃进攻行动,日军就无法进攻,而新到达的第十军也得消耗在防御作战上,最终对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发起反击的是第一陆战师,而美军的主力第三步兵师留在了后面。

只要第一陆战师顺利打到埔心牧场,等于替第三步兵师打开了进攻杨梅镇的大门,也就让第三步兵师能够按照计划投入战斗,而不是提前投入战斗。

加上在南面发起进攻的日军第十师,美日联军的联合进攻就算打起来了。

很明显,服部留名不但不笨,还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指挥官,在战术应用还是确实有着过人的才能,对战场态势的把握也非常准确。

问题是,服部留名忽视了一支非常重要的部队,那就是钉在平镇工业区的九连。

任何部队要想攻打埔心牧场,都得经过南势村,也就得从九连的眼皮底下通过,而九连的官兵会让敌人大摇大摆的过去吗?

平镇工业区注定会成为第二个二零九高地!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五十二章 傲骨连队

优秀连队并不孤单。

九连所在的一三三团、四十五师都是英雄辈出的部队,有着众多英雄连队,比如与九连守在同一块阵地上的八连与七连。

虽然这两个连没有九连那么出名,状况也差得多,从连长到士兵都是新派的,之前还在林口与大坑阻击战中遭到重创,派到南势村与山峰村时,两个连的老兵不到四分之一,其余的全是新兵。但是说到战斗力与战斗意志,特别是后者,八连与七连都不比九连差,更不想被九连的兄弟瞧不起。

美军的先头部队在天黑后不久就到达了南势村北面的中丰路立交桥。

战斗打响的时候,叶振邦接到了八连发来的消息,是美军第一陆战师的装甲部队,先锋有一个营,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

因为附近是台岛北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区,大部分建筑物都是高度不到三层的厂房,五层以上民房都不多见,所以八连的防御战斗打得非常艰难,官兵只能藏在建筑物内,用射程超过五公里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对付美军坦克。

问题是,绝大部分“红箭”反坦克导弹的微光夜视仪的可视距离都不到两千米。

在这个距离上,M1A2“艾布拉姆斯”的红外成像夜视仪早就发现反坦克手,一二零滑打出的榴弹足够致命。

按照约定,只要守不住,八连随时可以向九连求援。

为了确保通信畅通、不受美军的电磁干扰,叶振邦早就让任侠歌等几名通信员,在九连与八连之间铺设了六条通信线路,四条在地面上、两条在地面下,只要其中一条没被炸断就能确保通信畅通。

要是九连都顶不住,叶振邦还可以向后面的七连求援。

因为这是防御作战,所以三个连不能一起上,不然被敌人包了饺子,谁都守不住。

可是在这个夜晚的前几个小时,九连官兵只能在战线后方大约两公里处看热闹。

叶振邦知道八连那几个从教导师分来的连排长很要面子,因为像叶振邦这样的空降兵还是基层士兵的时候,他们就是教官、也是军官或者士官,现在却与叶振邦平起平坐,如果向叶振邦求援,肯定很没面子。

问题是,打仗要的不是面子,而是胜利。

听到从北面传来的枪炮声,叶振邦就让诸葛宏彦带着两个侦察兵赶了过去。因为美军已经开始实施电子干扰,甚至使用了最新的干扰设备,让单兵数字电台都变得不好用,所以在诸葛宏彦回来之前,叶振邦只能从远处闪现的火光判断战斗情况。

对诸葛宏彦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按照叶振邦的吩咐,他没有冲到最前面去,而是在南势村西北一栋四层高、被炸塌了一半的大楼里埋伏了下来,但是依靠带有信号增强设备的微光望远镜,他与两个老兵能够清楚看到几百米外战场上的情况。

与日军一样,美军的阵地攻坚手段也比较有限。

进入阵地之前,美军的进攻还打得有声有色,坦克与战车协同、加上武装直升机与攻击机提供的火力支援,八连的远程反坦克火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即便打中了几辆“艾布拉姆斯”,也没能将其彻底摧毁,甚至有一辆炮塔正面挨了一枚“红箭”之后的“艾布拉姆斯”还在继续作战!

攻入阵地后,美军反而变得束手束脚。

显然,这里不是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城镇。

虽然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了“艾布拉姆斯”装甲厚实、“布雷德利”火力凶猛的特点,即便是加上栅栏装甲的“斯特瑞克”都能横行无阻,很多人认为美军找到了城市战的诀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两场战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美军攻入城镇的时候,没有与之抗衡的正规军,对方的都是一些完全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的非正规军事力量。

实际上,即便在二十多年前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也没有与伊拉克军队打过城市战。二十世纪六零年代的越南战争是一场丛林游击战、五零年代的朝鲜战争是一场山地战,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与德军打过城市战。

那差不多是七十年前的事了。

可想而知,美军实际上没有多少打城市战的经验,特别是与正规军打城市战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