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354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354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类想乘机夺帝位,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公然宣称:“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
这一类人,有些蔑视石敬瑭。
第三类是赞同的,但可惜人数最少。
石敬瑭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为着稳固帝位,对第一类、第二类人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久便惹出天大的祸事。
辽国北戎东丹王,居然被那些人暗杀了。
石敬瑭思前想后,办好各种善后事宜,其中一项就是由李肃把东丹王的灵枢护送北归。
这是一项危机四伏的任务,李肃回家后,坐在外厅不停地唉声叹气。
清和郡夫人一见,便小心谨慎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李肃黯然掉泪,自顾自的讲道:“儿女尚幼,为之奈何?”
清和郡夫人一听,立即正色道:“莫不是出使绝域吧?如果这样,也不应当像小儿女一样啼啼哭哭呀!”
于是,李肃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讲了一遍。
清和郡夫人不以为然,告诉李肃:“契丹人贪利成性,我自己私藏的珍珠金宝不下数万,现在全部给你,你拿去厚重地贿赂契丹主的左右大臣,并献出一部分给契丹主,一定可以讨得他们的欢心而送你回来,甚至还可得到他丰厚的回赠。”
李肃翌日登程,一路晓行夜宿,才到契丹国时,只见一片肃杀之气。
李肃不寒而栗,赶快按夫人传授的经验行事,立即多云转睛,受到殷勤招待,并且择日遣返,并赐名驹百匹,驼马百匹,各种衣饰器皿。
他回来后又全部交给朝廷,立即加官进爵。
石敬瑭的后晋只维持了十一年,便被契丹吞并。
他手下大将刘知远,奋起抵抗。
耶律德光败走,一路泄恨,路过相州,屠相州城,连婴儿也被抛到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一城被杀达十余万人,所有妇女被掠。
又以“打草谷”为名,四出抢掠,使开封、洛阳数百里地成为白地。
耶律德光走到奕城,忧急而死,契丹辽军撤走,刘知远称帝,史称后汉。
先是李肃出守永兴,有一个叫赵恩缩的小校获罪,李肃出面救了他,赵恩绾赶来相谢,并请求让他在李肃家中为仆人。
清和郡夫人在屏风后面仔细端详这个人,见他目乱语诞,认为他日后一定是乱臣贼子,于是叫俾仆悄悄地传话给丈夫:“这人断不可留在身边,以免受他的牵连。”
李肃便只接受了赵恩绾的谢意,而拒绝了他的请求。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四十三章 申屠希光

赵恩绾走后,清和郡夫人对丈夫说:“此等贱类,为什么不趁早除去。既然已经施恩给他,让他活了命,又不能推诚相待,他就一定会生怨恨的。”
看着李肃茫然的样子,她接着说:“塞怨的办法,可以用小惠啖之,怨惠相抵,可保万全。”
于是,李肃用丰厚的金帛赠给赵恩绾。
雪中送炭,自然令赵恩绾感激涕零。而清和郡夫人更使人秘密找赵恩绾的妻子来见,握着她的手,劝她今后好好服侍丈夫,又厚赐衣物,更使他夫妻二人感激不尽。
不久,李肃辞官回故乡长安隐居。后汉的国祚短促,只维持了四年。
当时群雄四起,赵思绾也风云际会,率兵入据长安,独树一帜。长安城中的衣冠大族,遭他荼毒的比比皆是。李肃因有恩于赵恩绾,所以全家得到特别的保护。
刘知远的大将郭威,速立后周后,曾多次派使者向李肃求教,并特许他回洛阳优游林泉。
赵恩绾也常到李肃府中请教出路,在李肃的劝说、引导下,赵恩绾投降后周。
回洛阳后,清和郡夫人致力于对两个儿子的教育。
她躬亲督教两个儿子读书之外,也鼓励她的儿子多与洛中士子切磋学问。
每有客来,她总躲在屏风后谛听。
听到来客与儿子畅谈文学、政事,就连忙吩咐仆妇盛设美酒佳肴,殷勤待客;如果听到的大都是闲话谐谑,就只是粗茶淡饭招待而已。
后来她的两个儿子在宋时都出仕为官,家道兴隆。
儒家讲妇道是:温、良、恭、俭、让。
清和郡夫人,很难说完全符合其中哪一条,言行介于又正又邪之间。
她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她来讲,不按是非标准,只要对家道有利的都是好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清和郡夫人,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由龙女敖鸾发布任务。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太乙青灵箭,速度极快,攻击力极强。
高峰跟清和郡夫人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清和郡夫人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清和郡夫人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清和郡夫人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清和郡夫人,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清和郡夫人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清和郡夫人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清和郡夫人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宋朝的申屠希光。
这是个宁静的夜晚,风是静的,树是静的,只有月光如洗,只有楼头的少女听着激扬的笛声,心神俱醉。
吹笛的是威武军侯官县{今福建省境内}的读书人,名叫董昌。
他母亲早亡,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又一病去世。
他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家业,薄薄的几亩田产,仅堪食粥膏火;而他的后娘徐氏贪食性懒,不肯勤苦持家,董昌对她敬而远之,于是外出游学,一味苦功读书。
南宋时候,福建一带虽然还算宁静,但由于金人的不断南侵,整个国家战事不断,民不聊生。
董昌是个关心天下的读书人,这晚有感于国事如麻,把笛子吹奏得悲凉慷慨,壮怀激烈。
听笛的女子叫申屠希光,威武军长乐县人。她的父亲申屠虔,以诗礼传家,渔耕为业,不慕荣华富贵,但求苟全性命于乱世。
申屠希光有一个哥哥申屠希侃,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妹恭,和乐融融。
申屠希光是远近知名的孝女,也是远近知名的美女,更是远近知名的才女。这晚她闲来无事,独立楼头,想不到居然被一曲笛声深深地打动。
她感慨良多,欣然赋诗:“夜月沉沉月满庭,是谁吹彻绕云声;呜呜只管翻新调,那顾愁人泪眼倾。”
她也渴望见一见那吹笛人的模样,把这一番心事在第二天悄悄地告诉了哥哥。
她哥哥多方打听,知道了那晚吹笛的是游学而来的侯官人董昌。哥哥知道妹妹的心思,便通过别人索取到董昌的诗文,带回给申屠希光看。申屠希光十分欣赏,表示愿意嫁给此人。
于是,他们的父亲申屠虔亲自找到董昌,说明来意,就这样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转眼又是盛夏来临,万物孳孕发育。
在这种情况下,最飘忽轻渺的恋爱,也不能不变成缠绵热烈的深情。
本来就一个有心,一个有意,现在更叫周围的景物烘托得如痴似醉了,夫妻俩恩爱非凡。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董昌决定带申徒希光回自己的老家。
临行前,申屠希光对从小就和自己玩在一起,赶来送行的女伴说,我还会回来的。
申屠希光随丈夫董昌到了侯官。
新人进门,迎龙接宝,交拜天地祖宗,三党诸条,一一见礼。
只有董昌的继母徐氏,没有出来受礼。徐氏心性刻薄,她不出来,董昌夫妇也要去三请,但董昌为人落拓,竟没有去理会。
徐氏心中更加痛恨,从此天天寻事,捉鸡骂狗,将一股怒气发在新娘子申屠希光的身上。
申屠希光随她乱闹,只是和颜悦色,好言劝解,不与她一般见识。
董昌娶了个如花似玉又贤淑刻苦的妻子,一般人都只是羡慕不已。
不过也有心怀不轨之人,听到申屠希光的才情与美色,垂涎三尺。
郡中的方六一,财雄势强,既是个放荡轻浮的纨绔子弟,又是个不择手段、毫无心肝的调情者,自从见到申屠希光后,便天天在董昌家的房前屋后乱转,有意无意地想和申屠希光接近。
或许是痛苦得太久了,他压制不了自己的饥渴,愤愤地对别人说:“董昌何物小子,怎么能消受这样的绝代佳人!”
方六一为着获得申屠希光,便在一个专爱播弄是非的,与董昌有仇的长舌妇姚二妈的帮助下,逐步展开一场有计划的阴谋。
这天,董昌刚要出门到学校中与人谈论文学,只见一人捧着拜匣走进来,取出两个柬贴递上。
董昌看时,却是一个拜帖,一个礼帖。
那礼帖上写着许多贵重的礼品,送礼人的姓名是方春,董昌一看不认得这个人,还以为是送错了,就在这时方六一踱将进来,一阵恭维话,一阵推让,硬逼着董昌收下了礼品。
没有办法,董昌到第二天也备了几样礼物去答拜。
秀才人情,尽管只是些书、文、扇之类,方六一尽都收下。
一来二往,方六一便套上了交情。方六一这样的纨绔子弟,本来是绝不和董昌这样的穷读书人交往的,但这次方六一殷勤备致。自来读书人最爱奉承,董昌见方六一这样小心克己,便认定是个好人,日渐亲近,竟视为莫逆之交。
第二步棋走完,随后方六一买通一批强盗,叫他们诬告董昌策划谋反;又在自己所在县的衙门,买通一批衙役,要他们不断地向县老爷吹风,说董昌谋反,让县老爷先入为主。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四十四章 为夫报仇

方六一再假捏地方邻里人的口气,做一个证据说董昌常和一些异言异服的外地人来往,行踪诡秘,举动叵测,终于一举告倒董昌。
那些当地衙役与方六一都是酒肉朋友,方六一乘机叫他们连董昌家的妇女都带进官衙。
董昌被押到衙内,还莫名其妙,听了县衙的审讯,连声反驳,触怒了县令,三十大毛板打得他皮开肉绽。
这时方六一又通过衙役放出风声,说是衙里还要捕捉董昌的余党,吓得董昌亲族中个个潜踪匿影,就连仆人也走得一个不剩。
于是方六一托着董昌的名头,在申屠希光中间传言送语,假效殷勤,对申屠希光说:“董昌的事,已探访确实,是被泉州一伙强盗,招扳在案,行文到本县缉获,就快要解到泉州审问。听说泉州太守极是廉明,一定会把事情弄清楚,我亲自陪他同去,一切盘费使用都由我支付。”
事实上是方六一怕事情久了露出破绽,再花一大笔钱,买通各路关节,将董昌火速送到泉州;又在泉州,花钱买通各路关节,终于把董昌送到黄泉路上。
可怜董昌临死之前,还把家里的事托方六一好好照顾。
董昌死后,方六一又假惺惺地装出一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样子,极力为董昌鸣冤。
那些受他贿赂与他勾结的人,自然心领神会,解除了董昌亲族的连坐罪,把董昌的家人,包括申屠希光,释放回家。
董家的亲族故旧,对于方六一的鼎力相助自然是感恩不已。
这时的申屠希光,生命线分明是两股:一股是绝对的痛苦,对丈夫的含冤而死,悲痛莫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替丈夫昭雪,替丈夫报仇;一股是些许的欣慰,觉得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有方六一来帮忙。
直到一件偶然的事情,才使她改变了看法。
申屠希光的哥哥,听到妹妹家遇到大祸,特地赶来探望妹妹,路上就听到有人正在议论这件案子,其中就有人提到董昌是屈死的。
据说,是当地的纨绔子弟方六一,垂涎申屠希光的美貌,设下陷阱,不仅使董昌屈死,还使董昌全家对他感恩不尽。特别是董昌的妻子申屠希光现在已被他蒙蔽,听说还要嫁给方六一。
申屠希光的哥哥急急地赶到妹妹家,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妹妹。
申屠希光本早就知道方六一的为人,起先也是当局者迷,现在经哥哥一点醒,恍然大悟。
邻里之间也有了些风言风语,更使申屠希光看清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于是,申屠希光有了自己的计划。
方六一千方百计地讨好她,她表面上丝毫不露痕迹,与他虚与委蛇。
方六一遣人说媒,申屠希光说:“我家道穷乏,难过日子,即使重新嫁人,也说不得了,但要依我三件事情。
第一,要与我原夫董昌筑砌坟圹,等安葬后,方才过门;第二,洞房要铺设整齐洁净,只用两个使女守管房门;第三,方家的老小房户,各要远隔,不许逼近上房。”
那媒人把这些话告诉方六一,方六一欢天喜地答应下来。
这方六一生性好色,不论宗族亲眷妇女,只要略有几分颜色,便要图谋好宿,因此人人切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