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276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276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渐地由于俞老太爷年老体衰,几个儿子又不能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反而多由家姬俞葵代替,与各位名士诗文酬应。
朱小姬是一位有个性的女孩子,写下来的诗都署名朱小姬,不屑于以俞葵自居。这些诗大多用浣花笺写下来,字迹纤巧,词意清丽。
这时的朱小姬,已出落得风骨媚人,玉肤雪貌。可惜俞家的儿子个个都不中朱小姬的意,已解风情的朱小姬就常常闭门焚香鼓琴,为哀凤求凰之音,听到的人没有不叹绝。
她这时留传下来的一些诗词,都表露出她这种心情。
“落尽棠李水拍堤,萋萋芳草望中迷;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
这是一首题名《春归》的七言绝句,由景物更替衬托出心情的落寞。
此外,譬如《咏梅》诗中的:“可怜不通知音赏,零落残香对野人。”
如《鹤赋》中的:“何虞人之见获,遂羁落于轩墀,蒙主人之过爱,聊隐迹而栖迟。”
还有《咏虞姬》诗中的:“贞魂化为原头草,不遂东风入汉郊。”
或自怨自文,或似怒非怒,都是直抒胸臆。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朱小姬中意的人?
不,至少有一个人,深深地刻印在朱小姬的心坎上,无法忘怀。
这个人就是游学江南,几度到俞家,与朱小姬有数面之缘的郑翰卿。
郑翰卿,《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
他是元末最有名的才子,写有《倩女离魂》等杂剧十八种。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一十一章 瀛洲台中的李光弼

郑翰卿写少女思念情人,是那样的柔情婉转,美丽动人:“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春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再如他写游子飘零,抒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情,流落他乡的感慨,特别能引起封建时代失意文士的共鸣:“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干,栏干在天外倚。泪水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骛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容苦思归。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怎奈我身贫归未得。”
这样一位情致凄婉的男士,能得到女士的青睐,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是朱小姬这样有才情的女孩。
在元末扰攘的世局中,物阜民丰的江南起初尚能维持粗安的局面,但渐渐地姑苏也嗅到了纷乱与烽火的气息,朱小姬随同俞家迁移到武林{今日杭州}。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朱小姬常常坐着画舫,徜徉于风光明媚的湖上,穿梭于田田荷叶之中。
一天,朱小姬忽然见到长堤绿荫中有人在向自己频频招手,驶近定睛一看,竟是自己日夜牵挂的情人。异地重逢,倍感亲切。而完全陌生而新鲜的环境,使昔日的顾虑及藩篱尽形拆除。
他们爽朗地笑着,热情地互道分别后的一切。
当天晚上,朱小姬便随同郑翰卿,回到他寄居的西陵韩庄。
明月为证,两人的情感居然有了破格、意外、疯狂的发展。
正如在旁边看得分明的陈伯孺,在赠给朱小姬的诗中所说:“相逢刚道不魂消,抢得人和曲未调;莲子有心张静婉,柳枝无力董妖娆。春风绮阁流苏帐,夜月高楼碧玉萧;莫忆西陵松柏下,断肠只合在今宵。”
这时,俞家的老太爷已经过世,朱小姬似乎并没有受到俞家第二代的太多约束。加上初到杭州,人生地不熟,俞家也已失去了往日的气势与排场。
朱小姬只是简简单单地向俞家打声招呼,便在西陵韩庄一住月余。
郑翰卿轻怜蜜意,朱小姬更是柔情万种。郑翰卿曾以犀钗相赠,朱小姬见后惊叹:“此吾母梦征也,吾二人缱绻难舍,此或系天意乎?!!”
朱小姬以“天意”来打动郑翰卿,也正是她的聪明伶俐处。
郑翰卿看到既已如此,于是出重资向俞家行聘。
朱小姬被以赎身的形式脱离了俞家,正式成为郑家的媳妇。
她脱下艳丽的服装,亲自操持家务,在西子湖畔夫唱妇随,过着人间天上的幸福生活。
当时杭州城有一个著名的以写诗闻名的歌姬叫周月卿,因事被牵连而受到官府的追捕,四处藏匿,惊恐万状。朱小姬曾与周月卿有过文字上的交情,就暗示丈夫予以援手。
郑翰卿本是官场上的人物,又与杭城守令有交往,于是写了二首绝句,为周月卿求情:其一:不扫娥眉暗自伤,准怜多病老徐娘;腰肢剩有梅花瘦,刺史看时也断肠。
其二:高矗朱龙北苑边,闲人湖上逗春烟;使君打鸭浑闲事,一夜鸳鸯飞上天。
由于郑翰卿的帮助,周月卿的事总算解决了,这在杭州城的风月场上,留下一段佳话。
稍后,郑翰卿与家人一同到天目山的苕溪,朱小姬因略染风寒而没有一同前往。
闲居无事,便动了到俞家走走的念头。
俞家的少爷们,终于又看到已由少女长成少妇的朱小姬。见她丰润模样,眼明脸静,娇艳与媚娆更胜从前,不禁为之怦然心动,邪念顿起。
他们竟不惜买通几个恶少,在朱小姬回家的路上将她劫持。关在幽室中的朱小姬,面对俞家少爷们的骚扰,悲愤莫名,剪断秀发,毁损服饰,表示“吾宁死而不受辱”的坚贞气节。
半个月后,郑翰卿从苕溪回来,得知爱妻竟被俞家劫夺幽禁,只得再次求救于杭州城的守令。
这位老朋友不急不慢地笑问郑翰卿:“早一向你为别人求情,乃有打鸣惊鸳鸯之语,不意遂成奇谶,今日报应到你自己的头上来了!”
郑翰卿失去了朱小姬,自然是方寸大乱,失魂落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杭州城内的上流社会不见了朱小姬,也为之惊诧不已。
杭州城守令在玩笑开够之后,立即下令缉捕数名恶少以及俞家少爷们,并且将朱小姬断给郑翰卿。郑翰卿官司胜诉,朱小姬的怜才解佩,终于得到法律的承认。
郑输卿也不再留恋风花雪月,携同朱小姬到了地处荒僻的闽中定居。
此时四方豪杰并起,元朝摇摇欲坠,但闽中始终未被刀兵之灾所波及。十年后朱小姬陆续为郑家生下三子,当年西子湖上的友人陈伯孺特地写诗寄给他们:“秋叶何须倩作媒,画堂红拂肯怜才;荣阳公子遗鞭过,湘浦佳人解佩来。绣户星稠杯合卺,玉闺春早镜安台;只缘十斛明珠换,掌上于今有蚌胎。”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朱小姬,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风袋,可以放出黑风,削人骨肉。
高峰跟朱小姬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朱小姬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朱小姬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朱小姬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李光弼。
李光弼是唐朝的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他先后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门{今河北城西北}﹑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
五月,李光弼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今河北曲阳境},进围博陵{今河北定县},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
至德二年{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十万,进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
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大炮发巨石猛击,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
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其部众七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
乾元二年七月,李光弼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今开封},逼洛阳。
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二万。
上元二年{761年},朝廷强令收复洛阳,李光弼不得已而出兵。当时叛军尚锐,加之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今洛阳北},退保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
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
此外,李光弼曾经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广德二年,他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史书中赞曰:“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鸷有守。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一十二章 薛氏姐妹

在这里,详细介绍一下李光弼在太原之战的表现。
这是至德二年{757年}春,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北都留守李光弼,率领军民坚守太原{今太原西南},挫败史思明等部围攻的著名防御战。
且说安禄山遣兵攻陷潼关后,正围困史思明于博陵{今河北定州}的李光弼部,撤围西入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还太原。
史思明再度攻占常山{今河北正定},夺回河北全境。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今山西朔州东北马邑}、牛廷玠自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率兵共十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
当时,李光弼所部精兵都已调往朔方,太原所剩只有河北兵五千人,加上团练{地方武装}之众,也不满万人。
面对叛军的强大攻势,诸将都惶惧不安,主张修城自固。李光弼则认为,太原城方圆四十里,叛军将至而动工修城,是未见敌而先使自己陷于困境。
于是,他率领军民在城外挖掘壕沟,并做了几十万个土砖坯。等到史思明的大军攻打太原时,他命令将士用土坯修筑营垒,哪里被损,就立即用土坯补上。
史思明派人去山东取攻城器械,以蕃兵三千人护送,途中被李光弼遣兵拦击,将其全歼。
史思明围攻太原月余不下,便选精锐士卒为游兵,让他们进攻城南,再转攻城西,自己则率兵攻城北,而后转攻城东,试图寻找唐军的防守漏洞。
然而李光弼治军严整,警戒巡逻无丝毫懈怠,使史思明无懈可击。
李光弼又派人挖掘地道,通至城外。叛军在城外叫骂挑战,常常冷不防被唐军拖入地道,拉至城上斩首,吓得叛军胆颤心惊,走路时都低头看地。
叛军用云梯和筑土山攻城,唐军便在城下先挖好地道,使其靠近城墙便塌陷。
李光弼为阻止叛军强行攻城,还在城上安装大炮{抛石器},发射巨石,一发可击毙叛军二十余人。史军士卒死于飞石之下者甚众,被迫后退,但围困愈加严密。
李光弼为打破叛军围困,以诈降手段,与叛军约期出城投降,暗中派人挖掘地道直至叛军的军营之下,先以撑木支顶。到约定之日,李光弼派部将率数千人,出城伪降。
叛军不知有诈,正在调动出营时,突然营中地陷,死千余人,顿时一片慌乱。
唐军乘机擂鼓呐喊,猛烈冲击,歼灭叛军万余人。
正当太原之战紧张进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庆绪夺取帝位后,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
二月,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蔡希德军。
李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以防御作战见长,而且治军严谨,所部屡战不殆。
九节度使兵溃邺城{今河南安阳}时,唯李光弼与王思礼两节度使,整军而还。
他曾不顾敕令,斩了不服军令的御史崔众﹑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等人。
在收复常山时,释放被囚百姓,军纪严明,民众敬服。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光弼,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列缺双钩。
发出时化为一青一蓝两道钩形光华,大小分合,尤其不畏邪污,无不由心。
差一点的飞剑和寻常法宝,被它联合钩住,一剪一挫,立即碎裂,失了灵效,端的厉害非常。
此时,李光弼拿着一把宝剑,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李光弼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李光弼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李光弼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