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266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266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逑闳迫耍萌艘墒俏笕胩一ㄔ粗小
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
院中住着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简陋却整齐异常。
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走近柴门,他叩门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
一边叫门,他一边猜想,出来开门的必然是一位白发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谈吐风雅的老翁。‘吱呀’一声,房门敞开,不料走出的却是一位妙龄少女。
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却透出一股清雅脱俗的气韵,使崔护甚感惊讶。他再次说明来意,少女明眸凝视,觉得来者并无恶意,就殷勤地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
崔护打量着四周,只见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靠墙放着一排书架,架上置满诗书,桌上笔砚罗列,墙壁正中悬挂着一副对联,联文是:几多柳絮风翻雪,无数桃花水浸霞。
语句雅致,情趣不俗,绝不同于一般乡野农家的风格。
临窗的书桌上,正搁着一帧墨渍未干的诗笺,上面写着一首《咏梅》五言绝句:“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书,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这样充满着萧索与无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隐居在这里?又是何等心情与遭际,而衍出如此无奈的文字呢?
一连串的问号,浮起在崔护脑际,使得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要探个究竟。
这时,少女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见对方正凝视着墙上的对联似乎在品味,会心地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
崔护从思索中转过神来,见少女正向自己走来。
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一时间,崔护竟然有些看得发怔。少女似乎察觉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帘。几许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崔护不由得心旌摇曳,险些儿难以自持。
但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识礼的书生,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致于在少女的面前失态。
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询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的道:“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
然而墙上的联句,桌上的诗句,以及眼前的人物,这一切所透露出来的,都强烈地暗示着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来历。
崔护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团迷雾,但既然人家不愿多谈,他也就只好搁在一边了。
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景物上。
他大赞此地景色宜人,宛如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少女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含笑颔首,似是赞同,却并不说话。
说到春天,崔护诗情大发,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
灵慧的绛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面对着这样一位风华正茂、气宇轩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么不叫她情窦初开的心中春意荡漾呢?
但知书识礼的少女,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收回。
她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脚尖,益显出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来。
面对少女的无措,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饱读圣贤书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热烈、更轻浮的举动来。他平时极少接触女孩,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见少女长久不语,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她,于是暗暗警惕着自己,不知不觉的便在言语上有了一些收敛。
那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属破格之举。
在乡村僻野尚且说得过去,若在城里则是大逆不道的了。
两颗年轻而炽热的心,在春日午后的暖阳中激荡着,彼此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然而“发乎情,止乎礼”,两个饱受礼节教育的年轻人,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眼看太阳已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
少女把他送出院门,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
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心中暗叹:(真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啊!)但少女眼中无限的眷恋,他却已看不清楚了……
春日里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护和绛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然而,男女之情,对男性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些点缀,在女性却是生命的全部。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盘桓在她脑海中,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
而崔护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心思不复他顾。寻春巧遇绛娘一事,只能暂搁脑后,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马而荒废学业。
时光如流,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得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腾。
在无法压抑的冲动中,崔护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
一路上花开如旧,瑞气依然宜人,但这一些景物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
此时,他心中只有那片灿灿的桃花中的伊人。寻寻觅觅,终于让他找到了去年那幢茅舍,但见一切如故,仿佛那一次春日艳遇就是发生在昨天。
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他隔着竹篱,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
他重复着去年的语言,期盼着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
许久都不见少女出来开门,他唤了几声:“绛娘!绛娘!”除了些许微弱的回音外,并无应答之声。再定睛一看,茅舍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主人已不在此。
顿时,崔护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推开柴门,枯坐在院中桃花树下,缤纷的花瓣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见少女归来。又是夕阳西斜的时候了,崔护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也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题罢,他仍觉意犹未尽,沉吟两遍,想改第三句为“人面只今何处去”。
转念又想,一首七言绝句中用两个“今”字,不甚妥当,于是仍依原句。再看诗中两次提到“桃花”一词,却并不嫌重复,反而更突出了主题,渲染了气氛。
崔护城南访旧,没能见到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来,脑子里不断地问:(伊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扫墓?探亲?郊游?甚至是……出嫁了?)
想来想去,绛娘的倩影时常萦绕在心头。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用心读书,甚至连茶饭也难以下咽。于是,数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寻访。
这次,他熟练地找到了茅舍,尚未走近,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阵阵苍老的哭声。
崔护心中一紧,连忙加快脚步,赶到茅舍前高声询问究竟。
片刻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出来,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道:“你是崔护吧?!”对老汉知道自己的名姓,崔护有些讶异,点头道:“晚生是崔护。”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九十五章 瀛洲台中的高颍

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道:“你杀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惊诧莫名,急忙询问:“敢请老丈说明原委!”
老汉涕泪横流,哽咽地述说:“爱女绛娘,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
她等过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总不见你的踪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
时过一年,本已将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到你,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竟然一病不起。
我已老了,只有这个女儿相依为命,之所以迟迟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了,难道不是你杀了她么?”
听了这番哭诉,崔护仿佛横遭雷击,一时被震得不知所以。
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让崔护心痛欲碎呢!
他呜咽着道:“去年路经贵宅,口渴求饮,承蒙小姐赐茶,日前再来寻访不遇,怅然题诗而返,不料竟意出这样的变故。绛娘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
他边说边快步走入内室,抱住断气不久的绛娘,声嘶力竭的呼喊:“绛娘慢走一步,崔护随你而来呀!”
崔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泪水流满了绛娘的面庞。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苍天,也许是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心,总之这时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
一开始是呼出一丝绵绵的鼻息,接着双目微启,然后唇角微动,似乎认出了崔护,自己把脸深深埋进崔护的怀里。老汉见了惊喜万分,急忙备好姜汤米浆,慢慢给绛娘灌下。
就这样,多情的绛娘,居然从黄泉路上又走了回来。
随后,崔护回家把情况禀明父母。父母十分体谅他们的一片真情,于是依礼行聘,择一吉日将绛娘娶进门来。绛娘的父亲,也经崔家予以妥善的安置,得以颐养天年。
不过,这父女始终不愿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也许老汉曾经在朝中为官,因故获罪,于是隐姓埋名,蛰居博陵城南。既然他有所顾忌,崔护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护娶了绛娘这么一位情深意厚、贤淑美慧的娇妻,心中自然是美不胜收。
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骛,专意于功课,学业日益精进。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赶会士,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岭南节度使。
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绛娘,只是个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玉琵琶。
琵琶上有四条弦,也按“地、水、火、风”。拨动弦声,则风火齐至。
高峰跟绛娘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绛娘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绛娘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绛娘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隋朝的高颍。
高颍,大隋朝的宰相,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习兵事,多计谋”。
在“平定三叛,统一江南,侵略高丽,征服突厥”这四次战役中,他一直是主帅和主谋。
当年,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中,高颎到达前线后,遂令在沁水架桥准备发起进攻。
尉迟迥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高颎命士卒在上游构筑水中障碍“土狗”{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以阻火筏近桥。
尉迟迥挥军稍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韦孝宽却乘机擂鼓齐进。
待全军渡毕,高颎又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
韦孝宽军奋力猛攻,大败尉迟惇军。尉迟迥单骑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韦孝宽军乘胜追击,直趋邺城。此战,高颎以“土狗”阻拦火筏,确保渡桥不毁,又在全军渡毕焚桥,以绝士卒后退之路,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隋朝的灭亡,与高颖被杨广杀死,大隋少一个国之栋梁有关:“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颍。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高颍,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七煞玄阴神幕。
此宝发出时,看似一片乌金色的云霞,展布甚宽,涛崩潮涌,片片妖云,杂着无数魔鬼影子,惨啸如潮,宛如天倾一般,罩将下来,立时星月无光。
此时,高颍拿着一把宝剑,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