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172章

明月东升-第172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翎待袁应泰喝茶解了渴,这才说道:“袁大人,你说朝廷对待女人的法子,有何不妥?”
    “这个。。。。。。”袁应泰沉吟片刻。说道:“如今都已打成这样。说不妥也没什么用处。”
    苏翎说道:“那袁大人对这些女真人如何处置?尤其是那些首领。”
    袁应泰说道:“给予赏赐,安抚其心。这些归附的女真部族,划出一块土地给其耕种即可。”
    苏翎又问:“袁大人。若是日后我们胜了,或是努尔哈赤麾下的某些大臣,甚至贝勒们,也归附我们,又如何处置?”
    袁应泰想了想,半响才说道:“还是给其官职,令其勒管部属,使其听命于朝廷。”
    苏翎笑了笑,说道:“袁大人,你这法子不是还是朝廷的那一套办法?又能延续多久?”
    “这个。。。。。。”袁应泰说不出来。
    这纯属思路问题,大明朝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将女真人视为另类,从未算做是自己的子民。这一点,连辽东本地地百姓也都深受影响,单是“辽人”一说,便带着几分贬义。谁让辽东尽是些有罪充军、发配边关的人呢?
    所以,袁应泰的想法依旧是让女真人自己管自己,大明朝只要不受其害,仍然是让其自生自灭。可从未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去想,这解决辽东部族问题,大多还属于朝中大臣们地议题,那些处于边关的武将们,可从未有过发言的权利。如此时这般袁应泰与苏翎,一文一武坐在一起商议这等大事,在整个大明朝也算是头一例。
    袁应泰独自闷在心里琢磨着,若是按其适才的说法,的确不过是按大明朝初年的规矩办,这与朝中大臣们想的不会两样,说不出有什么独到之处,更不要谈最初所想的那种载入史书地风光了。可以肯定地是,就算战胜努尔哈赤,只要不改变这种策略,那么不出几年,说不定又出现一个别的努尔哈赤来。那样,辽东还是会一片战火。但,还会有另一个袁应泰么?或者说,还会有另一个苏翎么?
    想到这里,袁应泰面色一紧,坐正了身子,望向苏翎,问道:“你地法子呢?”
    苏翎看了看袁应泰,又琢磨了片刻,才说道:“袁大人,这朝廷对待女真人,或者说,还有蒙古人,都是只治其表,未及根本。”
    “根本?”袁应泰当然没想过这女真人、蒙古人的根本是什么?便问道:“你说说看,这根本在哪儿?”
    苏翎说道:“大明朝要地便是边疆安定,国泰民安不是?”
    “正是。”袁应泰正色道。
    这也是历代皇帝以及大臣们、文官们所标榜的顶点,不过,大多是昙花一现,不能久远。
    苏翎继续说道:“眼下这战火频生,要找根源,便要问为何会打起来。”
    袁应泰想了想,说道:“你是说那努尔哈赤所说的七大恨?”
    苏翎摇摇头,说道:“七大恨,不过是努尔哈赤寻的一个由头。就算没有七恨,他照样要打进边墙的。”
    袁应泰说道:“愿闻其详。”
    苏翎缓缓说道:“袁大人,其实这女真人,也跟大明百姓一样,耕田种地,牧马放羊。只要有一口饭吃,这些女真人大多是老实人,不会作乱。相反,真正与大明为敌的,只是努尔哈赤,以及努尔哈赤的那些贝勒、大臣们。与其说是女真人攻打大明,不如说是这些女真贵族首领,来抢劫大明朝的财物。”
    袁应泰不解,问道:“那不还是女真人么?”
    苏翎说道:“这不同。其实看看李永芳带回来的那些降人便知道了。一般的女真百姓,也是要被那些女真首领们逼迫的。努尔哈赤麾下的那些贵族,只要自己的财富不够,从自己属下的女真百姓手里得不到,便要去抢别人的。这在以往各部女真部族之间的征战中,可见一斑。如今,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各部,这些征战的根子,便集中到了努尔哈赤以及八旗这里。”
    袁应泰点头道:“努尔哈赤如今也没别处可抢,便只有抢大明的了?”
    “对,就是这个意思。”苏翎说道,“所以,女真百姓没什么可说的。问题的根子,便在这些女真部族首领身上。大明朝廷一直给予其官职、赏赐,不是助长了其野心么?这没有努尔哈赤,也会最终出现一个别的女真首领。”
    “你的意思,朝廷眼下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袁应泰问。
    苏翎缓缓点头,说道:“差不多吧。那努尔哈赤昔日不跟着李成梁征战多年,又怎能学会统兵列阵?”
    “那该如何才好?”袁应泰问道。
    “将所有的女真百姓,都视为自己的子民,与汉人百姓一样对待,设立官员,劝勉农耕,提供粮种、农具,兴修水利。就如关内的州府一样处置。”苏翎说道。
    “那些女真首领呢?”
    苏翎眉头一动,说道:“也一样对待,只不过,从此女真没有部族首领一说。有本事的,凭本事立功升赏官职,没本事的,种地养马致富。若当武官,听命的,便调职它镇任命。至于那些仍想拥有独立人口的,一概斩草除根。”
    正文 第五十八章 变通之道
     更新时间:2009…9…14 17:18:19 本章字数:6078
    苏翎轻描淡写但字字清晰的一席话,让身为辽东都司第一主官的辽东经略袁应泰陷入沉思,久久未发一言。而一旁以不那么舒服的姿势坐着的李永芳,也为苏翎的这番话产生某些联想。至于站在一侧侍候的何丹旭,则不时地从侧后看着苏翎的侧影,从苏翎身上的铠甲一直到脚下的牛皮长靴,一寸不漏地留神观察着。
    这位年纪不到三十的武官,如今不仅贵为总兵官,且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的嫡系武装,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民政系统,军需补给基地,以及那名为镇江水师其实也隶属于苏翎的上千艘大小船只。何丹旭作为与钟维泽联系紧密的人,知道苏翎的实情,要比袁应泰多出不少。但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实情,何丹旭并未向其侍候多年的主人禀报。
    从辽阳城破前的那一刻,钟维泽带着部属出现在何丹旭面前时,何丹旭便明白,自己的性命,完全属于这位年轻的将军了。跟随袁应泰多年,何丹旭也曾见过不少生生死死的命运,但眼前这位将军,既然能令自己从乱军之中生,也能令自己死。在躲藏钟维泽的哨探们挖掘的地窖之中的那几个日夜,何丹旭便已想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何丹旭并不太明白苏翎将要做什么,但即使是他这个袁大人的仆从、亲随,也看出来这辽阳失而复得带来的变化。而自己的主人,要想重新收拾作为辽东经略所必需担负起的职责,也完全指望苏翎地一举一动。
    既然何丹旭这等小人物都能看出这一点。其余两位远站得比何丹旭高的人,自然也不会落后一筹。
    在大明朝位列文武官员系列的,即便是世袭的官职,也不会是蠢人。当然,说个个聪明可以。但谈及睿智,或许便能分出个高下。而袁应泰与李永芳,各自经历不同,虽不可类比。但能从各自地一条路上走到今天,这没点心机,是完全做不到的。不过,两人地这点心机,都用在了各自认为重要的地方。
    李永芳最初是为了养家糊口,做下吃空额、贪月粮的勾当。随后便仅仅是为了一家大小活命而已。而袁应泰,这做官到了辽东经略的位置,也算是倒了头了。以袁应泰过去地仕途经历,也算是有过一番雄心壮志,只不过也就是用在“勤政爱民,治水有方”几字评语上。
    当初在临漳做知县时,曾“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随后袁应泰被外放为布政司参议。任淮徐兵备道。适逢山东出现饥荒,袁应泰因救灾银子不够,便挪用了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被弹劾回乡“养病”。从这几年袁应泰所做的事来看,这民事是其唯一关注的重点。直到后来起复任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为永平兵备道时,才开始接触兵事,也不过是招兵买马,休整要塞,打造战舰,采办火药军械等军需筹办之事。
    这不论是李永芳,还是袁应泰,在各自的路上,并未有什么人给予其指点,仅仅是以自己本能度日。而此刻,苏翎的一番话,却将两人都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面前。
    这稍稍显得有些寂静地厅内,暗中涌动着数种思潮。
    李永芳双眼微微眯起,间或眨巴几下,视线却是落在空处。大约是在想着如何做到苏翎所说的“斩草除根”之策,最好是能将所有知道自己在努尔哈赤麾下做事的人,全部除去,这样,李永芳便少了几分担心,日后倘若有人在此提及自己降了努尔哈赤一事,也可不同去解释那些细节问题。这样想着,李永芳甚至已经开始数着那些知道细节的人,其家中到底有哪些人口,以便为苏翎提供一些“草根”的靶子。这般为自己除去潜在祸根,李永芳愿意用尽全身本事,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那些祸害来。
    而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心思。却非落在“斩草除根”上。
    将女真人也视为大明朝廷地“子民”。这个思路可是正对了袁应泰以往地一番作为。如果按苏翎所说地。不继续执行大明朝廷以往地“羁縻”与朝贡制度。而是设立府、县。派驻官员治理民事。这自然是完全崭新地一种治理手段。甚至袁应泰已经在琢磨到底该设置几个府。多少个县。而那些女真百姓住在山中。又如何处理土地与山林地归属权利问题。
    再联想到苏翎将辽阳百姓迁至镇江堡地例子。袁应泰也考虑起将女真人迁出山林。或是将一些汉人百姓迁入现在地女真地界地办法。这既然不再设立以往地诸如建州卫等卫所建制。那也就不会出现所谓地属于女真人地土地与山林。一切都由朝廷分派。这每家每户。不论是迁入地汉人。还是世居于此地女真人户。也可按辽东都司地屯田制度。给予每人五十亩地农田。照章纳税。缴纳籽粒粮。在佐以辅助农事地手段。当真要不了几年。便可以将女真地界完全变成与山海关之内相似地府、县。
    但这至少要先解决掉那些女真贵族地问题。有这些人在。府县制度是无法实施地。所以。袁应泰想到这里。才想起苏翎地所说地“斩草除根”计。这一下。袁应泰虽有些迟疑过于血腥。但却仍然在心中予以肯定。从这一刻起。袁应泰开始从单纯地“问民间疾苦”转变到治理“大明疆域”地高度来。
    这一个人地作为到底能有多大。事实上还是跟其周围地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些能给予其指点、引领地人。更是密不可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才能达到一定地高度。苏翎今日地这番话。无疑便起到了这样地作用。
    此时袁应泰与李永芳。对苏翎倒并非仅仅是“佩服”一词所能形容。苏翎所带来地新世界。将李永芳与袁应泰都拉出了以往各自地局限。开始面对崭新地未来。这新地心思。也自然形成新地眼光。
    这一点,与苏翎的那些兄弟们有些类似。自古一方豪杰,能有无数的追随者。这不单单凭的是银子,威慑,还有如苏翎此时所导致地,新的希望,新的视角。无论什么手段,都比不上追随着们自发的地跟从所带来的影响力。所以。任何一个心中怀有大世界的人,便也能拥有一个更为广阔地天地。
    袁应泰经略府前厅中的宁静,当然不能持续太久,这毕竟今日是来议事的,这半中间出现这么一番议论,已经属于轻缓不分了。不过是因努尔哈赤的一番守势,让苏翎自可放心大胆地安排时间。这对袁应泰与李永芳的一番影响,占用一点时间。也是收获颇大的。但。也不能过分的“好整以暇”不是?
    苏翎已经将一杯茶第二次喝得见了底,这刚将茶杯放下。一旁的何丹旭便悄无声息地过来再次斟满。苏翎看了看何丹旭,对其点点头。然后转向袁应泰。
    “袁大人。”苏翎轻声唤道。
    袁应泰恍然醒了过来,忙说:“哦,接着说吧。”
    苏翎笑了笑,问道:“袁大人,在想治理民事么?”
    袁应泰也微微一笑,答道:“若是此时便能做这样地事,我倒是可以多想上几日。这建州女真地界上,河流也是不少,修筑几道堤坝,拦水成湖,不仅能灌溉农田,也能养鱼,且也能有一些防备水患地作用。”
    苏翎一怔,这随口一问,倒问出这么个主意。这袁应泰还当真是治理农事的一个好手,这个办法也能随口而出。辽东境内大小河流非常之多,这水患也是年年都有,真若如此,可也要算是一大好事。
    苏翎转念一想,便又问道:“袁大人,此事尚早。今日说起这事,不过是让袁大人给朝廷地奏书上,提上一提,也显得袁大人对辽东一事的远见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