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整一夜,诺大的辽阳城内,始终没有被入城地八旗兵攻占,大街小巷以及各处房屋角落,都不时地有隐蔽着的明军放炮发箭,射杀八旗兵丁,让努尔哈赤十分意外,这等城内的攻防战,并未因城门失守而立刻结束战斗。就这般,战事一直持续到三月二十日天明。
天亮以后,袁应泰召集剩余的虎旅军以及其余已没了建制的明军又一次发起冲锋,试图将八旗兵赶出辽阳城。但努尔哈赤这回改变了八旗兵四处乱战的战术,将八旗兵列阵,持大盾缓缓推进,一个巷子一条街道地推进,同时,命令仍在城外与散布各处的明军拼杀的八旗尽数入城,很快,便将袁应泰最后的拼死一搏击退。辽阳城除了东城,大半都落在努尔哈赤的手中。
此时袁应泰站在东城城楼之上,望着城内四起地烟火,长叹一声,吩咐随从们各自逃命。
这个命令一下,眨眼间,袁应泰召集地虎旅军在表现过一场激战之后,立即在城头消失不见。袁应泰又是感叹一阵,却斜眼瞧着身边还有几人未及时离去。这自然是何丹旭与钟维泽几人。
袁应泰掏出一封信,交给何丹旭,说道:“快快出城,还能留得一命。若能将此书带回,便不妄跟我一场。去吧。”
何丹旭不知是害怕,还是被袁应泰这话感动,微微颤颤地接过信,放入怀里。
袁应泰再一次看了看即将全数陷落的辽阳城,咬咬牙,拿其一支火把,便向东城城楼上堆放地一堆火药走去。
此时这里还集聚着不少武器、火药、粮食,袁应泰既然决心以死报国,便不想将这些物质再留给努尔哈赤。
就在袁应泰摇晃着疲惫的身子走到火药堆前,伸手将火把点燃引线时,却猛地一阵眩晕,倒了下去。
临昏迷之前,袁应泰还能发出一瞬间的疑问,“怎么这身子累到这个地步?连这几步都走不了?
就在清晨的火光之中,辽阳城东门城楼轰然发出震天般的巨响,将无数墙垛炸得飞起几丈高,掉落下来时,不免将几名最为骁勇的八旗兵砸得稀烂,让其无法饱尝这艰难血战而得的辽阳战果。
随着这声巨响,辽阳城彻底落入努尔哈赤的手中。
在辽阳城彻底失去抵抗之时,辽阳城内的百姓官员,却开始上演另一场好戏。
其中留在辽阳的辽东分守道何廷魁,为免遭侮辱,带着妻妾金氏、高氏以及两个女儿跳入院内的一口井中,监军崔儒秀则悬梁自缢。城内的一些生员如臧思诚等,赴明伦堂自尽。但凡大小有骨气的文官,大多选这一条路报国,却未见拼死一搏者。大约这脸面要比性命重要。
辽东巡按张铨,在辽阳失陷之时,未跟随从人从南门逃离。而是走向自己巡按衙门,等待敌人的到来。对于这等文官,努尔哈赤还是一副假惺惺的招抚之术。见八旗兵报说张铨端坐巡按衙门,便派李永芳前去招降。
这位额驸李永芳,是努尔哈赤的一杆大旗,专门对付这类文官。若说此时苏翎所部缺乏人才,那努尔哈赤一帮子山林中谋生的族人之中,更是罕见中的罕见。李永芳也因此而得到重用,至于其本身有多大本事,怕是与那些汉人中的探子沟通,唯一剩下的,也便是这回的差事。
两人一见面,李永芳竟然有些尴尬,以李永芳昔日的官职,见这位张铨还得叩头回话,可如今,身份全然不同,并且,这努尔哈赤打的什么主意,李永芳心知肚明,可未必就死心塌地的跟随努尔哈赤做个反叛的旗帜。
怔了片刻,李永芳才冒出句自己实有苦衷。那张铨当即说道,跟自己说这话何用?我又跟谁说去?显然李永芳是自讨没趣。
招降是不行了。努尔哈赤仍不死心,面见张铨,许诺好处。但张铨不跪,不受。努尔哈赤再三施展软硬手段,依旧无法得手。最后,张铨在自己衙门中,被人用弓弦绞死。自此,大明朝又失去一位官位较高的重臣。
八旗兵进驻辽阳,城内趁乱逃出的明军、百姓也有不少。八旗兵马除一部分四下追杀之外,大多进城,要看看这辽东第一城,到底是何等的气派。
离辽阳不远处的三岔口一带,有着辽河之上唯一的浮桥。这条狭窄的过河浮桥上,数万人争相过河,那些逃兵干脆刀砍箭射,杀出一条路来,率先过河逃命。还有些文官武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家眷,一路逃亡海州,连夜寻船南下,到金州,或是渡海直接奔往广宁逃命。
就在努尔哈赤的大部分八旗兵兴致颇高地进入辽阳城时,几匹快马却驮着几个大包之类的东西,夹在乱民之中快速奔逃。几个八旗散兵见了,以为有财物可夺,便大叫着上前追赶,眼瞧着便要追上,那几人忽然勒马停住,伸手从马上上掏出什么东西。一瞬间,几名八旗兵便被十几枚飞来的弩箭射中,虽不是要害处,但显然弩箭上涂有剧毒,转眼间便倒于马下。那几人随即夺了战马,迅速向东北方向的群山奔去。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七章 黄雀在后
就在辽阳城命悬一线之际的三月二十日,自赫图阿拉出发的苏翎,一路上快速行军,当天即越过鸦鹄关,直抵清河,并且趁着夜色,一直奔至东山方才下令扎营。
这一路上一直是沿着太子河河岸行军,除了鸦鹄关一带较为狭窄外,倒随处都是对行军较为有利的平坦河谷。考虑到黑甲骑兵营的战马马力问题,行军途中是骑马与步行交替而进,到了东山之后,已是半夜里,苏翎便不得不命令大军扎营歇息。
田大熊的披发军,这一路上倒没掉队,也没有私下跑掉一个。这多亏了田大熊以及苏翎临时派驻的那些队长们,前前后后不断招呼着,楞比一般的披发军士卒多走了一半的路程。这一天将近两百里的山路,对于黑甲骑兵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若不是战马都是精挑细选,怕也不能承受这般连续奔行。
这太子河岸的东山一带,是辽东都司矿产集中之所。这里不仅有煤矿,还有铁矿,仅卖力气挖煤、挖矿的矿工,便有数千人之多。因苏翎大军是半夜而至,且临近时的马蹄声如潮水般地涌来,将这一片居住的人们惊得纷纷出门查看,***顿时四下亮起。待看到骑兵们手执的火把成片而至,惊骇得四处奔逃,哭声喊声连城一片,而有些身强力壮者,一开始聚集一处,手持刀棍,准备抵御这突入起来的人马。
苏凌令一队骑兵展开镇江参将的旌旗,并让那些进入村镇地骑兵们纷纷高呼:
“镇江参将往辽阳杀敌,勿得惊慌。各回居所,听候召唤。”
“镇江参将所属人马,各人勿要慌乱。”势,还是持续了小半个时辰,大约是见骑兵们并不进屋劫掠。也未见拔刀砍人,这才渐渐回归各自屋前。那些强悍之徒见未敢稍动,只立在一旁不断地打量着骑兵们,当然,对随后而至批发军,更是稀奇而警惕。
不久,镇江参将的大旗终于被矿工们所接纳,嘈杂声渐渐平息下来。
苏翎这才命人召集本地管事官员,准备大军宿营之事。但派人一问,却说闻听辽阳正被建奴围攻。管事们都已纷纷向南逃去。
苏翎到惊异了一番,这一日一夜间,传言竟比他地骑兵营奔行还要迅速。
当下,苏翎拿出一部分银子,令矿工们给大军准备吃食。这些银子自然是从赫图阿拉缴获的,零零碎碎凑起来,也有数千两。苏翎本是带着备用。*****紧急十分,若是田大熊的披发军有什么异动,倒可以拿银子先算上一招。但一路上各小队队长已经做得很好,并将有关苏翎地传说给披发军们讲述得活灵活现,倒是少了几分行路的辛苦。
这些矿工一见苏翎扔在地上的口袋里。足有一千两银子之多,立即听从吩咐,不管自家是否有多余的粮食,都纷纷拿出来煮食,甚至还有几头猪被迅疾宰杀,煮熟食用。
这些黑甲骑兵各个看起来都与明军迥异,且神情、气色,都与往日见到的卫所军不同。再说,还从未见拿银子出来买的,若是征用。怕是也无法反驳。好在矿工们聚在一处。这往日本就抱团,这些也无需苏翎分派。等到骑兵营纷纷搭好帐篷。这也差不多可以食用了。不过,披发军们被允许最先进食,而帐篷显然不够。军需官又拿出一部分银子,让这些棚屋分出一部分,解决这五千披发军的睡觉问题。仍然不过,但挤一挤,也算能够渡过今晚。
这个做法,又令披发军们有了新的感觉。
从被人奴役的阿哈,到今日此时事事都有人照管,且除了矿工们稀奇的眼光之外,没有任何听惯了地斥骂声。偶尔做错事,站错队,管事队长随声音严厉,却也并非是主子对奴才的语气。要将这些人变成好用之兵,还需多加时日,但目前,苏翎仍然满意。
骑兵营的前锋哨探,依旧没有放弃职责,黑夜中前置数里,为大军哨探。苏翎也在自己的帐篷里,略作歇息。
很快,三月二十一日晨,苏翎再次拔营而走。留给矿工们的,是梦一般的记忆,当然,那些银子可是真真确确的那在手里,都快攥出水来了。
这再往前一天,三月十九日,就在努尔哈赤攻打辽阳之时,位于沈阳西边地喀尔喀蒙古贝勒,喀尔喀部贝勒喀什克图、达尔罕巴图鲁、巴克达尔汉、巴林部希勒胡纳克等人,率领三千人马,带着骆驼、牛车,向沈阳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袭击,不过,与留守沈阳的八旗部分守兵稍一接战,便旋即退去。这仅仅是表明了一个态度,但显然并不坚决。值得一说的是,前来战斗的八旗兵中,有不少也是蒙古人。这蒙古人地立场,还当真难以琢磨。
苏翎此时还不知此事,只顾带着黑甲骑兵营以及披发军,继续向辽阳进发。
而在辽阳,战事已接近尾声。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一日辰时,努尔哈赤正式进入辽阳城。
大约与苏翎进入赫图阿拉的心情类似,努尔哈赤具体怎么想的,倒真不好猜测,但其发出的命令,却可以略作估计。
就在这一天,努尔哈赤进入辽阳城不久,城内尚未收拾平静,便命人前往萨尔浒新城,要将自己的众位福晋以及大小儿子们,都接到辽阳城里。看来,努尔哈赤已打定主意,住下不走了。
努尔哈赤进程之初,那些事先便与李永芳等接触的世家大户们便召集自己的家人、仆从,剃发一定是最先要做地。然后在大街上拉起绳索,上悬赤幡,并准备了两顶轿子。一个铺着虎皮,一个设有软垫,天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当然。大街上迎接的辽阳百姓,也都是剃发出门的,真不知到底有多少传言在城内散布。可惜这一幕,那些朝内地文官们看不到,不然,说不定会产生多少忧愤之作。
这个进城仪式大约是在午时完成地,努尔哈赤当即进入袁应泰袁大人的行辕,此时,这里也换了主人。
这么风风光光地入城之后,努尔哈赤在袁应泰的行辕中。随即发布数道命令。
这先将一名原任大明原任通判的广宁人,赐其一身大红蟒衣,一头骡子,并将其三个仆人仍旧还给他。这人本是赴辽阳征粮的,恰好撞到这场攻城战中,没有及时逃脱,此时自然是剃头投降。
努尔哈赤命此人身穿蟒衣。在辽阳街市上招摇过市,并随处言说:天明汉不杀辽人,只杀西兵与角者,川兵尤所恨之,擒获川兵一名。赏银十两。并限三日之内,剃头投降,不然杀之。这种拙劣的手段,并不止此一人,在各个街道上,都有这种人物。
然后,努尔哈赤又下令,所有辽阳城中以及周边村镇的百姓,不得隐瞒财物、马匹,违令者斩!并令八旗兵挨门挨户地搜集衣服。这也算财物的一种。努尔哈赤命所有富户只能留下九件衣服。中等的留五件,下等留三件。其余尽皆上缴。然后将所收集的财物,堆积到辽阳城东西两处校场上,准备分给八旗官兵。
八旗兵在城内倒显出几分客气,没四处放火毁物,因为此时辽阳城的一切,可都是努尔哈赤地财产,谁敢破坏?那些锅碗瓢盆,甚至木柜等等,都曾做为赏赐物,让努尔哈赤赏给有功之人。由此可见这位山林中出来的枭雄,到底是何等一样的人物。
不过,在城外,八旗兵可没那么平淡,辽阳城附近的村屯,在收集衣服的同时,有大批妇女被趁机掠走,去向不明。而后,努尔哈赤又命人清点人数造册,准备将俘获的近两万名明军驱往沈阳一带,而那些村民,则强行被命令男丁集中,每五名男丁出三人,三名出两人,发往八旗军中服役。另外,严令八旗兵格杀那些身强体壮者,不必盘查。
当然,这些命令一齐而下,让八旗兵们几乎忙得比战事还要厉害,光是东西两处校场上的东西,便很快就堆积如山。
同时,努尔哈赤命由大明叛敌地金玉河率领千人前往海州,令百姓剃头归顺,不然一律格杀。而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