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106章

明月东升-第106章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暴乱予以掩饰。
    按努尔哈赤一惯的做法,这些农庄,尤其是边境一带的农庄,在做完农事之后,并不在一个固定地点留驻,而是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迁居它处。这本是避免受到袭击的手法,但此时却让这些农庄受袭的消息得到一定的延缓,再加上本身那些被俘获变成阿哈的汉人、女真人便在不断的逃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除了收获季节前来集粮,这些散布的农庄是没人关注的。这些都是的秦瞎子的队伍能够安然无恙地在群山之中游动,那些失去管束的阿哈们,则自行散去,一部分流向山中躲避,一部分则向千山堡靠拢。
    与此同时,火器营中被改编成小队一部分火炮,在那些熟悉火炮与工匠们的多次改进下,也被调集到郝老六的营中。其中的数十门大将军炮,在原有的火炮战车上做了进一步的加固与调整,使之能够适应山路上的移动,以及尽量缩短装药填弹的时间,经过多次的实弹演练,所有确定不会炸膛的火炮店都被备置了定装的火药药包,而弹丸除了缴获的一部分铁弹外,还由石匠们打造出一部分石制弹丸。
    苏翎与郝老六巡视火炮小队的实战效果时,观看了火炮在一里至三里的距离内,对固定目标的不断轰击。五门大将军炮均备置有七个子铳,一次集中轰击后,尽管装填仍然缓慢,给火炮降温等步骤更是耽误不少时辰,但远处一睹搭建起来用作目标的石墙,还是被顺利的击毁。
    这些炮队将用来攻城破寨。至少在一里地范围内。可以远离弓箭地射程而本身不会受到任何威胁。从一斤到七斤重不等地弹丸。用来轰击城墙所费时间不会少。但倘若时间足够。用来打破城门是不成问题地。此时地火炮。在野战中作用很小。用来守城是最大地效用。苏翎与郝老六在观看过后。便决定将其配置到营中。野战用不上。攻城却必不可缺。至于火炮小队会拖慢营兵地进度。或是在野战中丢失。苏翎与郝老六都没太在意。原则是已经定下地。只要保存实力。这些器械不会成为负担。大不了一丢了事。对千山堡来说并不可惜。目前所有地火炮都是缴获而来。尽管不是都能正常使用。留下地还是为数不少。在紧急时刻点燃火药炸毁火炮、战车。将是火炮小队们得到地最后一个命令。
    向郝老六交待一些事项后。苏翎随即赶赴千山堡。与胡显成汇合。
    千山堡在胡显成地管辖下。诸事顺利。作为远离边界地中心。千山堡地人口再次显露出增加地趋势。这一部分是由古里甲由浑江北岸带来地部分参与交换商货地女真人。一部分是因集安堡地逐渐兴旺而带来地一些朝鲜商贩。
    千山堡出现之前。集安尚属于努尔哈赤地女真后金地地界。这与朝鲜是隔江而望。互不越界。甚至一些越界采参或是挖取药材等等地女真人。还曾被努尔哈赤以越界地罪名惩处。同样地。隔江地朝鲜人也不敢随意过江。否则会被当即射杀。或是被俘成为阿哈地一员。
    作为依附大明地朝鲜。在鸭绿江一线没有丝毫可以张扬地地方。努尔哈赤地兴起一度让朝鲜感到威胁逐渐靠近。不止一次向大明求援。申述努尔哈赤逼近地险境。不过。如今这个态势得到缓解。甚至有一年多没有任何警讯传达。集安对面地满浦镇。是临鸭绿江最近地一处人口聚集之地。虽然赶不上义州一带地兴旺。但在这一段沿江两岸地群山之中。确实唯一地大镇。朝鲜百姓地日常所需。都由此处得到供给。而自家所产。也都拿到此处交换各自所需。
    胡显成特意禀报苏翎地。这是其中之一。集安地商贸交易一旦略有成形。胡显成便从那些朝鲜鸟铳手中挑选出一部分人来。当面说出两个选择。一是任其回家。二是每人给予白银五十两。让其在满浦镇安家落户。只需为千山堡收集所需粮草、商货。并且。只要听命行事。每月都将得到一定地粮食与银子。当然。关于以往赎身地事情。此时自然忘记了。
    不论这些人是否是真心办事,至少有大半的人选择了后者。至于那些没有选择的,自然不会轻易的被放回家,下去后也没人招呼办理返家事宜。甚至死活,没人知晓。
    最初有二十多人被送过鸭绿江,只有十人最后在满铺镇扎下根来。随后的几个月,总数约有近百人在满铺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住下,有些甚至想办法接来了家人。当然胡显成失算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过了江便渺无音信。不过苏翎对此也毫不在意,相比那些留下的人,所得远远大于所失。这近百人在满铺镇里不过是九牛一毛,丝毫不显眼。几个看起来最肯办事的朝鲜人被选作管事,集中管理这近百的朝鲜降兵。甚至在贿赂当地朝鲜官吏时,胡显成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有银子,连得知不易的东珠,也给了近十颗。这足够使那些能够被收买的朝鲜官吏给予方便。
    朝鲜相对的贫穷,让胡显成将这件事办得非常顺利。大量的粮食与山货被收集起来运往集安,江面上横渡的船只甚至能够连成一线。即便是春荒,朝鲜运过来的粮食价格也远远低于镇江堡,那些朝鲜农夫唯一能交换的,也只有粮食。而同样是山货,朝鲜出产的也是不少,但价格却不高,胡显成还没打算收集这些自己已经不少的东西。这变相地鼓励那边的朝鲜商贩去收集更多的米粮,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千山堡原本只能坚持到五月的积粮。
    胡显成展示给苏翎的另一项,是千山学院的工匠们改制的棉甲。
    棉甲的制造十分简单,所需材料也不难寻找。在辽东卫所以及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中,棉甲都占有不少的数量。这些用棉花为主原料打造的棉甲,对于火器的防护较为有效,而铁制铠甲则对弓箭的防护更为明显。这是双方的原料限制以及各自装备的特点导致的。
    胡显成拿给苏翎查看的棉甲与一般常见的棉甲略有不同,因棉花对于千山堡而言还是稀缺之物,但这山里却能寻到替代物,一些采集到的藤条、树皮等等较为坚韧的材料被精心割成细细的长条,在女人们精心编织下做成一片,然后再夹以皮革,或是铁片,如此数层,再做成衣状。整个棉甲也不过是件冬衣的份量,却可以削弱一般弓箭远射的力量,而对刀砍的防护更为有效一些。经过多次改进,至少在要害部位,可以做到箭射不透。
    苏翎对此甚至兴奋,镇江堡的振武营正缺铠甲防护装备,再按以往骑兵们的配置,却再难寻觅。而面前的棉甲却足以装备振武营里的那般新兵,且材料并不难找。虽然这棉甲只能提供胸腹部的防护,但即便是铁甲,也未必能做到全身刀枪不入,如此廉价而易得的棉甲,自当受到千山堡的重视。见苏翎也很满意,胡显成便下令千山堡人加紧赶制棉甲,以供未来必将增多的新兵们使用。
    苏翎在千山堡还未多看,便接到宽甸堡的消息。
    胡德昌与冯伯灵派人传信,说有要事禀报,却并未让哨探们带信,只说需苏翎火速赶回宽甸堡面议。苏翎便带着护卫们连夜返回,将这七月的巡视重又归于起点。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山东水师
     更新时间:2009…9…14 17:16:25 本章字数:5039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五,赶回宽甸堡的苏翎在闻知胡德昌与冯伯灵均在镇江堡等候时,便匆匆与赵毅成一起,仍然带着二百护卫骑兵,启程奔赴镇江堡。
    路过振武营时,苏翎未作停留,二百多骑兵在一路烟尘中呼啸而去,弄得沿路的行人略略惊慌,纷纷猜测将会发生什么大事。
    苏翎未进镇江城,而是斜斜绕过镇江堡,前往镇江码头边的胡德昌家。
    胡德昌所在村子,如今已被“胡家村”这个名字所替代,胡家宅院后面临江的小码头,原已扩建,如今在苏翎的指示下又再新建一处船场,这又让胡家村的人口增添不少。而原属于胡德昌调遣的商船水手,大半都迁居于胡家村内,在胡家大宅与鸭绿江畔之间空地上,凭空增添大片的简易木屋,老老少少足有数百人之多。这些家眷都仰仗着水手们每月的月粮或是银子度日,虽说不能致富,却足以养家糊口,那些女人、孩子,还能从胡家村逐渐增多的人口中得到一些缝缝补补一类的活计赚些微薄酬劳。而胡家村里其余的村民也能从这些没有种粮土地的水手家眷手里,赚取一些银钱,这让村子里种菜、养鸡等等一干农家副业,也变得略显兴旺。
    苏翎带队奔入胡家村,村口已有十几个护卫等待迎接。
    这些护卫一部分属于赵毅成哨探中潜伏进辽东腹地的骑兵,随着胡德昌商队贩运的增多,逐渐招募到更多的精壮汉子作为商队人力兼护卫,于是,便以这些骑兵为首领,组建商队护卫,明面上还是统归胡德昌调遣。
    进入胡德昌的大院,便见胡德昌小跑这迎了出来。
    “到底何事这么急?”苏翎见面便问。
    “先进去再说。”胡德昌左右张望着说道,一副神秘的面孔。
    苏翎略一皱眉,回头向祝浩低语了几句,便与赵毅成跟着胡德昌后面向院内走去。祝浩与二十多骑兵则在门口处等候,剩余的骑兵均未下马,就在胡家大院周遭巡视,惹得胡家村里没来由的生出一股紧张气氛。
    胡德昌带着苏翎与赵毅成没有在前厅停留,而是直接走向后院。这反常的举止,让胡德昌的神秘意味变得更加浓郁。
    在一处偏院。胡德昌将苏翎、赵毅成让进屋里坐下。这才再次开口。
    “以往我们从山东、天津买粮贩货。都是在兵部刘大人地关照下。在天津、与山东登州、莱州与当地地水师、官吏结下不错地关系。虽然银子没少花。但还不算过分。至于办事。大概也是看在刘大人地面子上。那些人也够尽心。所以我们在这条海路上。一直十分顺利。”胡德昌小声地说道。
    苏翎与赵毅成彼此交换一下眼神。却没有说话。继续听胡德昌说下去。尽管这在胡家后院僻静处已然安全。胡德昌却做出这份小心。未免有些好笑。更大地事情其实早已做下。但在苏翎地暗中护卫下。胡德昌一直没有遭遇什么外来地威胁。眼下这份小心。只能说其即将说出地事情。必然不小。
    胡德昌接着说道:“天津与山东。一直由严寿与傅升两人专责。这一年。他们都往返过数次。往常。只需在海那边打点到了。便就畅行无阻。不过。这一回。。。。。。”
    胡德昌抬眼望着苏翎。说:“山东登州水师地一个千总。这次却跟着船来了。指名要见苏将军。”
    苏翎、赵毅成略略一怔。这话听得令人费解。
    “此人你可认得?”赵毅成问。
    胡德昌摇摇头,说:“我并未见过,但严寿说以往都是跟管带山东水师的参将蓝智国蓝参将联络,此人叫符宝正,是蓝智国蓝参将属下,打点的银子大都由其经手。这会儿严寿正在那边陪着。”
    苏翎想了想,问到:“他说没说到底何事见我?”
    “没有,他不肯明言。只说必须见到苏将军,才能详述。”
    “他说的是苏将军?还是苏翎?”赵毅成问道。
    胡德昌一愣,略略一想,说:“苏将军。”
    赵毅成看了看苏翎,有转头问胡德昌:“你们去山东时提过大哥的名字么?”
    胡德昌想了想,说:“没有。就连那些水手,也都打过招呼,不许提辽东半句,否则。。。。。。”
    胡德昌没有说完,赵毅成派出的哨探护卫,可都是一言不合即可用刀子说话的,偶尔出现的桀骜之徒,很快就会变成大海中的漂浮物。这曾令胡德昌与严寿、傅升等人惊恐过一阵子,但作为既得利益者,这很快便消失了,剩下的只是顺风顺水的畅快感。
    三人沉默片刻,赵毅成还是将疑问说了出来。
    “此人看来不简单,称苏将军,必然知道千山堡的一些消息。他是从何得知?”
    胡德昌可没想这么多,对于生意,他或许比苏翎与赵毅成脑子里要多些弯弯绕绕,但这种分析,却不是长项。
    见赵毅成说出这个,胡德昌摇摇头,不知如何解答。本身这次的事,胡德昌便觉得蹊跷,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但那山东水师千总符宝正,性子虽不那么随和,却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语,一路上乘海船抵达镇江堡,也是不多言多余,除了饭食上提了些要求,别的也未见什么不好招待的。此人既然身后是蓝参将,这一趟必然是与这海运有关,人家既然不说,也不能总缠着问,大小人家也是个武官,胡德昌等人也不敢做的过分了。这一次,也只能将苏翎唤来。
    “他从山东来的?”赵毅成又问。
    “不,从天津。”胡德昌说。
    三人又沉默片刻,苏翎开口问道:“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