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纳妾记II >

第88章

纳妾记II-第88章

小说: 纳妾记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建军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军队如何建制,他决定采用现代的三三制,按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建制,十人为一个班;三个班为一个排。三个排为一个连,如此三三递进。每个单位设正职一名副职两名。全师共7290人。其余710为炮兵和后勤兵等。
    由于这些什么团长、连长之类的称谓古人不熟悉。杨秋池用古代军职进行了相应替换,班长为“什长”。排长为“队长”,连长为“哨官”,营长为“巡检”,团长为“把总”,旅长为“千总”,师长为“守备”,现在新军刚好组成一个师。他正好是守备。
    按照地域和村寨范围大致划定兵士所属连队之后。营以下军官由他们各自推选出孔武有力擅长骑射且品德良好有威望者担任正副职。团以上将官,则由杨秋池自己亲自从这些挑选出来的将官中再进行挑选。
    选拔方法很简单。
    将明朝武科举那一套照搬出来,考弓马骑射,按成绩确定官职。由自己在全师军官们面前。给他们一一授衔,并颁发奖金。而每一次发军饷,自己都要亲自组织进行。亲自将军饷发到全师八百名班长手中。
    再由他们分发给各下面的士兵。对敢于克扣军饷者,不仅立即撤职,而且还要当众责打一百军棍,关禁闭一个月。
    这些仪式意义很重要,借以给全师将士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这支军队是自己地军队,所有军士都必须绝对服从自己的命令,只有自己才是最高指挥官。
    为了达到这个目地,他着重加强团级以上将官的效忠思想教育,一方面用自己亲自操练他们队列来强化这些高级军官对自己地服从性,另一方面,经常召开各种会议进行训话,尽快熟悉这些军官们各自的性格,了解他们的才能,关心他们的疾苦。
    严格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打破终身制大锅饭,及时提拔能人,发现吊儿郎当不服从命令者,或者碌碌无为不适合当军官者,立即撤换。
    为了避免将来扩军混战在一起之后,建制一旦打乱,指挥不灵,各自为战,削弱战斗力,他决定按照现代军队标准采用军衔制。在肩部的两块钢制护肩上镶嵌尉、校军衔。下级见到上级必须敬礼。战时一旦混战建制打乱,军衔高者指挥军衔低者,以保证有效地组织团队作战,对不服从命令的,可以就地正法。
    由于军衔古人不熟悉,他便让人制作成招牌画,满军营张贴,让军士们尽快熟悉。
    军队必须统一制服,对于军服,他抛弃了古代那些繁琐样式,直接采用迷彩服作为军服,作战时外穿轻便铠甲装。
    因此,他立即调拨银两,定做军服和轻便铠甲。
    服装纺织和印染技术明朝已经相当发达,布料可以派人去附近州县购买。
    有了军队。当然要确定军旗、军歌和军纪了。军歌、军旗是军队的象征,能极大地加强将士们地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能鼓舞士气。
    军旗想了想,还是割舍不下那鲜血般地红旗,便决定以红色为底色,中间一个麦穗组成的黄色圆圈(麦穗当然代表农民劳苦大众,明朝工人极少,还没有形成阶级,所以只用麦穗),圆圈正中,一个篆体地“明”字。
    本来他想写“杨”字,可想想又觉得太个人英雄主义,太骚包了,还是用大明的字号好一些。
    定军歌,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确定了用《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因为他一直有一个梦,梦想着有一天,能带兵杀入东瀛,也来他妈地个东京大屠杀,男的统统死啦死啦的,女的统统花姑娘的有!
    当然,他对这首歌的歌词略加了改动: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我们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大明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一支军队除了要有铁的纪律之外,必须处理好与民众的关系,使军队成为一支老百姓衷心拥护的军队,解放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某种意义上说,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靠的这种军民鱼水情,是千百万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在战乱的明末,这一点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军队能否无往不利的关键。
    要加强军纪,处理好军民关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出了非常全面的总结,而且是经过了革命实践检验了的,虽然最后一条不许虐待俘虏,与古代传统不相符,但这一条可以分化瓦解敌军斗志,所以决定保留,而且到时候也可以灵活掌握。
    有鉴于此,他决定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引入作为军纪。并且将这首歌教给了团以上的军官,让他们下去交给将士们,必须人人会唱,不会唱的要打屁股。并鼓励将士们揭发违反军纪者,一旦查实,军法从事。
    接下来是训练了,一支军队战斗力如何,取决于平时的训练。但如何训练军队,杨秋池并不在行,而且,八千人的军队也不能由自己一个人来训练,而且自己主要精力要放在弹药的制造上。于是,他决定先训练当官的,然后由他们再去训练当兵的。
    他集中了把总(团长)以上军官进行培训,训练内容也想好了,将自己在大学军训时学来的东西用上,也就是操正步练军姿,目的就是通过队列训练,不断强化将士的组织纪律性,训练将士们服从命令的习惯。
    如果军队能做到军令如山倒,那这支军队才能真正有战斗力。
    另外,他让柳若冰帮忙编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枪法和盾牌刀法,自己学会之后,亲自教给这些团以上军官,再由他们回去教给下面的将士。
    这两套枪法和盾牌刀法,虽然简单,却是柳若冰这绝世高手根据实战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攻击和防御招式,一经传授,全师将士都感到非常实用有效,对杨秋池又多了一份敬畏。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障碍训练,这也很重要,是提高单兵个人素质很有效的方法。
    射击训练由于子弹很珍贵,所以只组织每人射击五发子弹,体会现代枪械的感觉就行了,平时射击训练用燧发枪替代。
    新军的马术训练也很重要,主要训练战马习惯枪声和炮声,到时不至于马惊出岔子。
    这些工作当然不是这短短十多天完成的,这十多天,他的主要精力,除了配置炸弹和子弹之外,还要监督兵营修建,建立军队建制,选拔军官等等,忙得不可开交,另外,还要部署探马四处探查敌情。
    这一天,杨秋池正在初步建成的兵营里忙碌,护卫刘勇急匆匆跑来报告,说探马探到了紧急军情。
    正文 第116章 重兵压境
     更新时间:2009…2…11 21:01:11 本章字数:3403
    杨秋池急忙让探马上前汇报。
    探马上前单膝点地抱拳道:“守备大人,宝庆密探送来紧急军情!”随即从怀里摸出一个火漆密封的信函,双手递上。
    明军非常重视军情刺探工作,虽然败退出了衡州、宝庆等地,但都留下了若干军情探子。这情报就是留下的探子送来的。
    杨秋池接过信函,吩咐打赏探马,等他走后,这才用小刀拆开,取出一看,不由眉头一皱。
    阿杏妮一直陪同杨秋池视察新军训练和军营修建工作,见此情景,忙问道:“怎么了?秋池哥”
    “宝庆府张贼军兵发八万,由张献忠大将孙可望、李定国亲自率领,直逼黔阳。是九月初六出发的,照路程推算,赶得紧的话,应该距离黔阳只有三四天的路程了。”
    阿杏妮惊问:“八万?上一次三万……”
    “是啊!增兵将近两倍,看样子,张贼军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咱们得慎重应对。”他沉吟片刻,让阿杏妮继续视察新军训练,自己急冲冲找到游击将军龙炳,给他看了军情密报之后,又一起赶回衙门。径直来到县衙内宅,通报给三位王爷和总兵。
    在客厅等了片刻,桂王等三位王爷和总兵孔希贵慌张张从后堂出来。桂王连连咳嗽,问道:“杨大人,怎么回事?”
    杨秋池忙将军情密报递了上去。
    桂王没等看完,便已经身如筛糠一般了,哆哆嗦嗦将军情递给惠王他们几个观看。
    四人看完,都是惊恐万状,桂王颤巍巍扶着椅子坐下,让杨秋池等人也坐下。问道:“杨大人,龙将军。孔总兵,这次敌军八万进逼黔阳,听说此番招兵只招到了区区八千人。三位大人,这……这可如何应对啊?”
    总兵孔希贵虽然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可大军压境,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不由也是十分的紧张,说道:“单凭小小黔阳县,又非战略重地,按理这一县的得失张贼不会太过在意。即便上次在此受到重创,但张贼善于声东击西,对一城一地之得失是从不在乎的。此番却大举增兵,又指定孙可望和李定国两员大将亲自率领,前来征讨,看这架势,似乎定要荡平黔阳不可,难道只是为了报上次那一箭之仇么?”
    龙炳摇头道:“据卑职所知。张贼特别喜好黄白之物。
    聚敛了大量财宝兀自不足,所以,卑职认为,张贼派出最得力的孙可望、李定国两员大将增兵八万前来,此举目地,乃醉翁之意不在酒。估计还是惦记着三位王爷携带的巨额家资。想掠了去。”
    一听这话,三位王爷只吓得面无人色。真有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地无奈之感。
    杨秋池历史不怎么样,尤其对明末张献忠军队的情况更不熟悉,只知道一个张献忠,还是因为他屠四川杀人太多才知道的。其他人都不清楚,便问龙炳道:“龙将军,张贼军这番领兵地孙可望和李定国,何许人也?”
    龙炳沉声道:“孙可望、李定国跟随张献忠征战多年,是张贼心腹之将,与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张贼收为义子。张贼在武昌称王后,分别册封这四人为将军,并称‘四将军’,孙可望是‘平东将军’,李定国是‘安西将军’,这两人作战勇猛,孙可望由于防守顽强,得外号‘一堵墙’,李定国不仅骁勇善战,且熟读兵法,文武双全,人送外号‘小尉迟’,两人均是张贼最得力的干将。”
    杨秋池点点头,心里盘算,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管他什么一堵墙还是两堵墙,老子重机枪一开火,炸弹一扔,管教他都变成烂墙!
    只不过,敌军进逼只有三四天路程,而自己现在只造出了八千发子弹和一百多枚炸弹,就算跟上次一样,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也才打死八千个,一百多枚炸弹,从以往经验来看,能炸死两千人就不错了,子弹打光、炸弹炸完,满打满算顶破天也才能消灭一万敌军,还有七万,怎么办?
    八千人对七万人,小孩都知道结果如何了。更何况自己新组建的八千人,总共训练才十来天,而且大部分都是从老弱病残里挑选出来的,除了一千多侗兵之外,基本上都没有战斗经验,但这孙可望、李定国跟随张献忠南征百战,麾下这八万人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师,如果硬碰硬,只怕凶多吉少!
    自己新建军队才十多天,怎么办?
    三位王爷、总兵和龙炳都知道,想用八千人击溃八万敌军,只能靠杨秋池象上次一样大展神威了,所以,见他沉吟思索的时候,都眼巴巴望着他,谁也不敢说话。
    杨秋池低头在心里盘算了一会之后,抬起头,瞧见他们都患得患失地望着自己,微微一笑:“退敌之策倒是有,只不过,三位王爷、总兵大人,龙将军,此番作战,必须由我全权指挥,都得听我调遣安排。如何?”
    五人相互看了一眼,都缓缓点头。
    黔阳西北岩垅山,是一座岩石山,是从西面进入黔阳的必经之路,山势虽然不算很高,却十分陡峭。两山之间,有一条名为“潕水”的小河,形成两山夹一河的险峻地形。小河的河水湍急,尤其是夏季,遇到暴雨,更是水势大涨。
    孙可望和李定国立马山口,张献忠任命孙可望为此番西征总兵官,李定国为副将。得到张献忠紧急指令后,两人调集精锐,急行军几天时间便赶到了这里。来到这山口前,太阳已经落山了,金黄色地余辉洒满了天空。
    孙可望抬头看了看落日,对李定国道:“二弟,过了这岩垅山,就到黔阳了,据悉,黔阳西面是平坦河谷,天快黑了,咱们尽快穿越此山,在山那边河谷处安营扎寨。明日一早攻城。”
    李定国遥望险峻的岩垅山和湍急的潕水,皱了皱眉:“大哥,这山谷地势险要,山路崎岖狭窄,难以迅速通过,现在天已将黑,若强行通过,一旦遇伏,只怕……”
    孙可望嘿嘿一笑:“二弟太过多虑了,怕是被那什么怪兽武器吓破了胆吧?依愚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