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将明 >

第652章

将明-第652章

小说: 将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用到很多银子办事,不能因为拿不出银子来耽搁了。”
户部的官员连忙点头,除了房玄龄,魏征,等人之外,其他各部府的官员急急忙忙离去回自己衙门办事。这件大案没牵扯到他们身上,已经足够让他们心里踏实下来了。
等众人都走了之后,杜如晦看了谢映登一眼后语气中带着钦佩:“这件事过后有些罪责过错终究还是要你来扛着……委屈你了。”
谢映登笑了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在椅子上坐下来微笑道:“军稽处当差的人从来只考虑如何为主公做事,不考虑自己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因为……主公会替我们考虑到。”
房玄龄点了点头:“可是皇帝的死,还有诛灭至少四个比较大的世家,这消息一旦传遍天下,压力全在军稽处身上扛着。”
杜如晦点头道:“所以我才说,罗士信真是个聪明人。”
“他带兵进城,谁也不见蒙头大睡。这是在做一个姿态,一个明明已经入局却置身事外的姿态。太聪明……睡一觉,把所有事都甩开,跟他没有一点关系了。平灭叛乱的事他不出手,只是陈兵在长安城外,进了城之后又谁也不见,这是他不愿意争功……其实,何尝不是他在避祸?”
谢映登点了点头:“或是主公如此安排,总不能让军中几个大将也都牵扯进来。主公回来之后必然要贬斥一些人,我是首当其中。所以今日还能与几位大人坐下来议事,过阵子只怕就要到河边钓鱼度日了。”
他看了杜如晦一眼,压低声音笑道:“杜大人你们匆匆忙忙赶到北衙里,赶都赶不走……何尝不是在避祸?”
杜如晦哑然,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他转身看向窗外,沉默了一会儿后忍不住感慨道:“缇骑出城,血流成河……陇右自此无世家,好大手笔。”
……
身子肥胖魁梧的宫女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吞下去的那颗毒药哪里是什么假死之药,那是一颗实实在在的剧毒药丸,所以她悄悄吞下去之后做着能逃过一劫的美梦,却终究逃不过一梦不醒的结局。
不只是他那颗毒药……其实李承德手里那颗,也是实实在在的剧毒,侯君集本来就没打算让他活下来。
关在刑部大牢里的侯君集面容憔悴,靠坐在冷硬的墙壁上怔怔出神。他看着自己手上的铁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这样沉默了很长时间就如一棵枯树一样,直到牢头带着人给他送饭菜他才抬起头恢复了几分生机。
“想不到居然不会挨饿。”
他自嘲的笑了笑,看着面前一荤一素的菜肴唏嘘了一声。
那以前论身份地位与他相差悬殊的牢头撇了撇嘴,扭头就走像是懒得理会他。走出去几步之后忍不住站住,回头看着侯君集认真的说道:“让你吃的好,是想让你安安生生的活着等到主公归来。你若是就这么死了岂不便宜?再说……把你养胖一些,凌迟处死的时候行刑的官差也容易下刀。”
侯君集一怔,随即放声大笑,透着无尽的悲凉和愤怒。
他一脚将面前的饭菜踹翻,等着那牢头道:“总不会事事都让你们如意。”
牢头不屑的撇了撇嘴:“你一日不吃饭,有力气用脚把饭菜踹翻。三日之后呢?五日之后呢?到时候我就让人给你灌一些稀粥,总会有办法让你活着。你自己应该明白一件事……受苦受罪的熬着,总不如吃饱喝足的等着。”
侯君集愣住,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弯腰将已经沾染了尘土的饭菜用手指捏着往嘴里塞,面无表情。
将那些饭菜吃了个干净,他靠在墙壁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后喃喃自语道:“大丈夫生于乱世……怎么能不做一日皇帝?”
这世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此念头。
宇文化及,王世充,王伏宝,王咆这些人,临死之前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是应该怪这乱世,还是怪人性本贪?
……
江都
伍云召快步走进军稽处南衙的大堂,一进门就看见屋子里密密麻麻的跪着几十个人,这些人身上都捆着绳子,勒的极紧,绳子都已经勒进了肉里。这些人跪在那里深深的低着头,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喊出冤枉之类的话。
伍云召笑了笑,大步走了过去道:“军稽处的人出手果然不凡,这才两个月就把这些贼人一锅端了,漂亮!”
坐在大堂上首椅子上的万玉楼见伍云召来了连忙起身迎过去,抖着一身肥肉得瑟道:“本来就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人物,一群没什么见识的小毛贼罢了。明明蠢的好像鹌鹑蛋一样,却还整日做着春秋大梦。”
“谁是那个什么正理教的教主?”
伍云召忍不住好奇问道。
万玉楼指了指跪在最前面那唯一一个不肯低下头的中年汉子,笑了笑道:“就是这不知好歹的家伙,我当是什么大人物,本以为最不济也是当初江淮大贼杜伏威手下的重要将领,谁想到不过是个逃兵,当初徐世绩大将军率军大破杜伏威的时候,这个家伙连个伍长都不是,就是个普通兵士,因为怕死所以装死逃过一劫。”
“侥幸逃走之后隐姓埋名,这几年不知道怎么就跳出来,号称自己是杜伏威手下的大将军,还说是最后保护杜伏威撤走力战不退的猛人……糊弄了一批愚民跟着他闹事,其实不过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罢了。”
伍云召一怔,倒是没想到这正理教的教主竟然来历这么不堪。
一个逃兵,甚至连个伍长都不是。
竟然敢厚着脸皮说自己是杜伏威手下的猛将,是忠君的典范,然后打着杜伏威的名号招摇撞骗,几年时间竟是让他发展到了数万教众。若是再晚些除掉,谁也不敢保证日后会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伍云召走过去,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小人物。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真以为凭借一些手无寸铁的民夫就能做什么大事?你应该知道,如今天下已经大定,又岂是你这样的人能翻的出风浪的?”
“没错。”
正理教教主黄晓民抬起头,看着伍云召认真的说道:“没错,我是个小人物,不入流,甚至还是个逃兵……但这又能如何?英雄不问出处……若是有朝一日我真的成功了,坐在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上,谁敢说我是逃兵?谁敢说我不是英雄?”
“大丈夫生于乱世……哪怕只是做一天皇帝,也不能错过。”
他一字一句的说道。
……
草原
草庐
木屋已经歪斜,庭院荒草浓密。风从远处吹来,将那些野草吹的伏低下去,就好像在列队欢迎着主人的回归。旗杆上写着叶家草庐字样的旗子竟然还在,只是已经残破成了一条一条的布丝,哪里还能看得到字迹。
李闲和叶怀袖站在门外,两个人都忍不住有些惊讶和震撼。
面前的场面,让他们两个心里都生出一些莫名的情感来。李闲伸出手握紧了叶怀袖的手,两个人对视一眼随即笑了起来。
篱笆墙
满蔷薇
盛开如花云,清香沁心脾。
而就在他们被那一墙盛开的蔷薇感动的时候,那歪歪斜斜的木屋门忽然吱呀一声被人从里面推开。
一女子,着白裙。
慢步而出,恍如白莲。
她看向李闲,微笑轻语:“以前很多次,总是与你错过。你往东我往西,你去南我去北……到燕山的时候,我忽然觉着自己或许还会错过,于是回来,鬼使神差的跑到草庐等着……竟是……竟是等着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角已经微微湿润。
第八百三十五章终章
大明宫
含元殿侧殿中
小狄和长孙无垢两个人细心的为李闲整理着身上的衣服,将哪怕是最细微的褶皱也仔细的舒展平整。赤黄袍,白玉带,簇新笔挺,让本就俊朗的李闲看起来多了几分威严。这身衣服是小狄她们几个亲手缝制,并没有用宫廷专用的裁缝工匠。衣服上的每一颗珠子,每一块翠玉,都是她们认真缝好的。
在含元殿中,数百名臣子已经肃立等候。
帮李闲将衣服整理好,长孙无垢等人开始帮小狄整理她的朝服。华美而富贵,看起来端庄而尊崇。
“紧张?”
李闲看着小狄有些发白的脸色轻笑着问。
小狄点了点头,手心里都是汗水。
“我也紧张。”
李闲掏出一块洁白的緤布手帕,帮小狄把额头上细微的汗珠擦去:“前阵子大婚的时候也见你这般紧张,还有胆子跑去和独孤他们拼酒,回到新房里也不说安安生生的坐着,硬是把嘉儿和无垢还有青鸢凰鸾她们几个全都灌醉了。我回去的时候,一屋子的睡美人。”
小狄脸一红垂下头,忽然想起了什么提醒道:“以后在臣子们面前,不能再自称我了。”
李闲嗯了一声,笑了笑道:“我记得了。”
小狄偷眼看了看外面,忍不住轻声叹息道:“大婚的时候叶姐姐就没有赶回来,也不知道今天这么大的日子,她会不会来。她以前总是说要回江南定居,把草庐延续下去,可谁想到在草原上竟是说什么也不肯回来了。还有朵朵……她本该也一同回来的。”
李闲沉默。
他缓步走到铜镜前,看了看镜子里头戴九龙冠,身穿赤黄色龙袍的自己。镜子里的自己熟悉而陌生,恍如一梦。
“她们会回来的。”
他说。
“总觉得有些遗憾。”
小狄叹了口气,随即又笑了起来:“今天这日子太隆重了些,不能提不开心的事。等过阵子没事了,我就亲自去塞北把她们两个都接回来。还有阿史那结社率那个小丫头,也想她了。”
长孙无垢笑道:“娘娘现在的身份,想出塞可是难了。别说出塞,就是出长安城也是前呼后拥,离着草原还有很远朵朵姑娘和叶姐姐就能听到消息,必然会来迎接的。”
小狄摇了摇头,显得有些无奈。
“时辰到了么?”
李闲问。
“快了,一会儿时辰到了,杜如晦大人会亲自来请您。”
一个太监弯腰说道。
李闲点了点头,又仔细看了看铜镜里的自己。
也不知道今天这个日子,会不会出现在后世的历史书上。当那些坐在明亮教室里的孩子们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又会想到什么?他们或许永远也不会想到,书写这段历史的人也曾经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讲。李闲想到这里的时候忽然笑了笑,因为他知道自己想的太多了。
前世他上历史课的时候,课本都叠了纸飞机。记得有一次跟风,也曾经随性在历史书上画了一副杜甫很忙。而现在,杜甫还在轮回中等待着呢。
“陛下,时辰到了!”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轻声提醒道。
“走!”
李闲拉起小狄的手,微笑着说道:“去听听那些人怎么歌功颂德。”
……
御书房
李闲看了看桌子上厚厚的一摞奏折,心里叹息一声,以后的日子只怕每日都要在批阅这些东西中度过了,他到现在也不能理解的是,上辈子电视剧里那些个风流皇帝,是怎么一边做千古明君一边沾花惹草的。
大唐贞观朝第一位宰相杜如晦坐在对面不远处的椅子上,看了看皇帝陛下的表情想要说什么却又忍住。
李闲把思绪收回来,看向杜如晦问道:“辽东那边一直不太平,这件事总不能就这么悬着。对高句丽用兵是早早晚晚的事,与其等着日后将军们都懒惰了士兵们都散漫了,不如趁着现在把该做的事都做完。朕知道连年征战,国库里也不富裕……所才叫你来,看看这一仗打得还是打不得。”
“渊盖苏文这阵子越发猖狂了,不打……他们还以为大唐没能力对偏远的辽东动兵,但是打,也不能如前朝杨广那个打法。那根本就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游山玩水的。”
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地图,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贪婪的光彩。
“辽东是必然要打的。”
杜如晦想了想回答道:“但是陛下,这一仗不能求速胜。可以调遣一得力大将,镇守辽西,缓缓图之,不必劳师动众倾尽全国之兵。辽东寒苦,每年适合征战不过数月而已。臣以为,当连年施压,然后一举平定。”
李闲点了点头道:“朕也有这样的念头,回头把玄龄和辅机懋功他们几个都找来,在一起议议。不过朕想先问问你,征伐辽东,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新晋的鹰扬郎将薛仁贵,勇武过人,可当重任。”
杜如晦垂首道。
李闲嗯了一声道:“薛仁贵年轻气盛,还不适合做领兵主将……这样,让秦琼为辽西道总管,征西兵马元帅。薛仁贵为先锋将军,领兵五万出征。其他所需兵马,在涿郡,博陵,魏郡等河北之地调用。让陈雀儿的水师协同,慢慢打,一开始不急着大规模用兵,每年派人过去烧一烧良田山林,刺杀一些城主将领。朕给秦琼和薛仁贵三年,三年不够就五年,辽东平定之后……水师顺势而下,还有个地方是必须要打的。”
杜如晦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说道:“其实征辽东,罗艺倒是更适合些。”
李闲摆手笑道:“他自己已经有了那个心思,朕也不能逼他。罗艺进长安第一件事是来见朕,第二件事就是带着他的亲兵随从闯进王薄的家里一刀把王薄卸掉了脑袋。当初在齐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