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游人只合江南老 >

第30章

游人只合江南老-第30章

小说: 游人只合江南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话音刚落,众人已是一片哗然之声,众目皆盯住朱高煦,等待他的回答。朱高煦倒是一副从从容容的样子,道:“我说不上来。”
  安成笑道:“哪里会说不上来?二哥赖皮!”说着,拍手道:“该罚酒!”早已有人斟了满满一杯递了上来。
  我也是拍着双手,随众人大笑着附和。朱高煦接过酒杯,便是一饮而尽,笑嘻嘻地看着安成,拖长了声音道:“三妹,这可够了?”安成笑道:“二哥宁愿罚酒也不愿讲,是不是已经看上了哪家姑娘?”
  我心中忽地一跳,抬起头来看朱高煦。只见他笑道:“我是个浪荡子,也非得有个浪荡人来配。只是却到哪里找这样的人去?”说着,似乎有意无意地看了我一眼,随即看向别处。月光朦胧,他一身青色衣裳只觉得透着一股子莹莹的光,滴滴洇出水来。我心里一动,低下头去。
  一时丫鬟们已备好晚饭,众人涌了上去,笑语言喧。待得片刻,便已如风卷残云,咸宁懒懒的躺在草地上,叫道:“太饱了!我不想动了!”安成拍了拍她的肩膀,笑道:“那你今晚就睡在这里,可好?”朱高煦笑道:“听说这里晚上有野兽出没,也确是要宁儿在这里方得压阵。”咸宁疑道:“为什么?”常宁笑道:“二哥哥这是说你呢!”咸宁一想,已然明白,追着朱高煦嚷道:“二哥哥说我野蛮,连野兽都害怕了?我哪里就有这么野蛮了?”众人齐齐笑倒在地上。
  天色尽黑,我吩咐丫鬟们燃了熏香,又将几盏灯点了。四下里幽幽发亮,空气中又有沉沉暗香,若有似无,闪烁着浮动在这夜色之中。众人席地而坐,抬头看天,只见天边有星子渐起,疏疏淡淡,璀璨柔婉。
  朱高炽叹道:“夜色真美。”又转头对朱高爔道:“四弟,你的箫带来了么?”
  朱高爔笑道:“随身携带。大哥想听哪一曲?”
  朱高炽道:“那年除夕之夜,你吹的那一曲便很好听。”
  朱高爔点了点头,掏出洞箫,轻吹起来。
  碧青的天上全无一丝云朵。点点繁星,那香的味儿丝丝缕缕,箫声悠扬,恍惚中,江南的草长莺飞、绿柳红梅、茉莉花香、木槿幽兰……馥馥惠芳,顺风而宣……似乎,连空气都是安静惆怅的……
  朱高煦轻声道:“咱们这次,定要直取南京。”
  我抬起了头,忽而看到天边流星划过。不禁叫道:“流星!”
  众人皆抬头观看。常宁叹道:“真美!”
  我痴痴看着天边那一缕似轻烟缭绕的痕迹,低声道:“传说,如果我们看到流星的时候,在衣角打一个结,同时在心里许一个愿。只要流星未坠,那么,这个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朱高炽道:“假若来得及,你会许什么愿?”
  话音刚落,天边又有一颗流星划过。咸宁叫道:“流星!”安成道:“快许愿!”我飞快地拈起衣角,忽然想:“我要许什么愿?”
  遥望天上流星,一时心中惘然。微微侧头,正遇到朱高爔的眼睛,二人凝视,缓缓微笑。流星却是已经早就消逝而过了。
  朱高燧笑道:“大家许了什么愿?”
  众人尽皆静默不语,脸上却神色各异。朱高炽微笑道:“咱们把今日的愿望记着,等十年之后,再来看看这愿望灵与不灵,好不好?”
  安成和咸宁都笑道:“好!”我和常宁相视一笑。她轻声道:“我许了愿了。”我轻笑道:“恭喜!”
  淡淡灯光下,只见她脸颊微红,嘴角含笑。恰似一朵盛放的莲花,娇艳剔透,清新动人。
  天上流星划过的痕迹,慢慢的淡了……淡了……
  ——————————————————————————
  尘烟扬起,漫天黄沙中,男儿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一阵风吹来,眼睛有些发涩,喉咙却不由得紧了。
  恍惚中,仿佛看见他转过头来,向我微笑。
  笑容温暖而明亮。
  就如同夏日里的第一缕阳光。
  常宁轻声道:“他们还会回来么?”
  我看着天边缓缓散去的尘烟,低声道:“会,一定会的。”
  建文四年元月,朱棣率领他的军队,踏上了征途。
  临江一决,不复反顾。
  这一次的目标只有一个:南京!
  敬请收看下一章:三十三、南京
    第四卷 三十三、南京
     更新时间:2008…8…4 13:18:07 本章字数:2300
  夹河、藁城、彰德、灵璧诸地之战中,张辅屡立战功。因此,随建文元年任指挥同知之后,二年升都指挥同知,建文四年,又奉命随朱棣入征南京。
  朱棣已经厌倦了这场看上去似乎永无止境的征战。这一次,他把目光对准了一个地方。也只有这一个地方,才是他靖难以来最大的梦想——南京。
  ——————————————————————————————————
  这几个月来,北平城中安静异常,素日常率兵来扰的南军诸将再不见踪影。前线节节而胜的战况,却已纷纷传到城内了。
  “咱们燕军一过长江,即气势如虹,朝廷军降的降、逃的逃。一入金川门,便见到文武百官纷纷跪地称臣,宫门大开,太监宫女们都来迎接新主子了!”
  一茶肆之中,正围坐着一群人。当中一人,手捧茶杯,正津津有味地讲述着。
  我和道衍行路而过,听到这几句说话,相视一笑。道衍摇头叹息道:“世人只知燕王如今大胜,又哪里能体会其中艰辛?”
  其时南京已破,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黄观分别于杭州、广德、苏州等地募兵。北平城中虽人人称道,南方诸地却是民怨甚愤。黄观募兵未果,投河而死;翰林修撰黄岩、王叔英双双自尽;大将张伦慷慨赴死。朱允汶在烧毁了自己所住的宫殿之后,不知所踪。传言其已自焚而死。
  不知道为了什么,此时大局已定,心中却茫然若失。
  道衍忽微笑着转头,对我道:“你可知黄观,乃是洪武年间的唯一一个连中三元之人?”
  我点了点头,轻声道:“知道。”
  明朝的科举制度自洪武三年开举,实行扩招,是当时读书人入仕的最大通道。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院试合格者为秀才;乡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合格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最后就是殿试,由皇帝来亲自测试,划分三甲:一甲为进士及第,共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这连中三元,就是指解元、会元、状元皆为一人所得。是十分难得的,别说洪武年间,就是一直到了建文四年,也只有黄观一人而已。
  道衍又道:“那你知不知道,燕王已经下令,将黄观的名字从登科上划去?”
  我蓦然抬头,道:“为什么?”
  他道:“因为他不肯听话。”说着,微微一笑。
  我心中却是“咯噔”一响。耳听得道衍又道:“千百年之后,若我能有幸在青史留名,他人定会说我是大奸臣、大反贼。而如黄观、方孝儒等人,自然是有人来为他们正名的。”说着,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我凄然微笑,道:“倘若女子有史,也定然会说我是个不忠不孝之人。”
  脸上却是浮现一个微笑,想起年少诸事,南京宫中……倘若那时,并未来到北平,那我的现在,又会是如何?
  只是,回不去了。
  一直都从未想过这些事情,最近却常常从梦中惊醒。梦里,有朱元璋怜悯的眼神、有母亲哀伤的叹息、有父亲无助的身影……还有,以柔和朱允汶,他们的微笑、安慰以及失望的……神情……
  心中忽悲忽愁,正自沉思之中,忽而想起一事,不由得道:“师傅!那方孝儒……”
  道衍道:“王爷出城之日,我曾跪求不要伤害方孝儒性命。他亦答允我了。”
  我心中却忽地一跳,顷刻间,从前看到过的文章在脑海里浮现:“方孝孺……夷十族……”大惊,失声道:“他做不到的!”
  道衍看了我片刻,神色渐渐凝重,道:“你觉得他做不到?”
  我低声道:“他必然做不到……方孝儒是个忠臣,又是个自持清高的儒生,宁肯死、也不肯降了燕王以污名节。”
  他缓缓点头,沉吟道:“如今的王爷,容得了这样的人么?”
  二人念及至此,都是悚然心惊。对视一眼,心中扑扑而跳。
  正是六月天,极明媚的天气。二人心中却如坠寒冰之窟。道衍轻声道:“或许不会的。王爷素来,也并不是个好杀之人……”话声却渐低,心中都明白,此时的朱棣,经历了这许多残酷的洗礼,又怎会是当初那个谨慎的燕王?
  我问道:“师傅,你为什么要到北平来,又为什么要帮燕王?”
  他道:“因为我想造反。”我一楞,转头望向他,只见他微微一笑,道:“你想问我为什么要造反,对不对?”脸上神色如常,缓缓道:“我只想看看,这看似坚不可摧、可以控制一切的权力,是不是可以扭转、可以毁灭、可以变更。”
  他语气淡薄,眼里却骤然起了一丝冷厉凄绝之色。我在心底里暗暗叹了口气,道:“现在呢?”
  他道:“现在我明白了,也成功了。”说着,转过身去,背影中,却透出无限的凄凉、无限的落寞、无限的孤单:“可是,我摧毁了权力,却还是不快乐……一点都不快乐……一点都……不……”慢慢离开,叹息声也渐渐远去。
  我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头顶上的这片蓝天。万里无云,正如我来到北平那日一样,是个极好的天气。
  第四卷完
  敬请收看下一章:三十四、称帝
  ————————————华丽丽的分界线————————————
  呃,好久没有在文里讲话了。今天,偶要说的是……
  首先感谢《游人》的读者,你们是最有耐心的读者~(被PIA飞~不耐心能行吗?你写的这么慢!)
  其次是,小西在这里承诺,接下来,慢悠悠的笔调会有改观,原因是……呃~某西自己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接下来的发展~注意:是主线、主线、主线哦!其他配角、枝叶之类的,能省就省吧!(被鸡蛋臭豆腐砸飞~~~话外音:老早好这样啦!)
  (爬起~~~摸摸头,弱弱滴说):这个星期,偶会努力滴努力滴二更乃至三更……希望大家包容、包容吧~不要嫌这情节发展太慢,主角感情来的太弱太渺茫~~~~(盈泪退下……谢谢、谢谢、谢谢……)
    第五卷 三十四、称帝(上)
     更新时间:2008…8…4 13:18:07 本章字数:2253
  我又重新站在了南京的宫城之中。
  这琉璃墙瓦、这烟雨楼台、这几重庭院、这深幽宫门……
  我凝望着这看似无垠的宫廷深苑,心里面,却是五味杂陈。
  “这……原来就是皇宫!”刚来到南京的那天,站在高高的宫墙之外,来自北平的女孩子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南京的烟雨蒙蒙、南京的丝竹绵长、南京的幽雅柔婉,跟漫天风沙的北平,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而这华丽的殿堂,在旁人的眼里,又是怎样美好的一个地方!
  只是为什么,在这里,总觉得天也瞬间暗沉了下来,原本清透的蓝天,此刻看来,却是无比的沉重与压抑。
  我轻叹了口气,慢慢地回转身去。
  回到南京,已经有三日了。离开北平的最初,女孩子们都是欢呼雀跃的。这不仅是因为她们终于可以来到了在心里幻想过无数次的京城,也更因为——终于,可以不受那战役之苦了。
  从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这漫长的四年时间,有多少的辛酸、多少的苦难、多少的痛楚、多少的恐惧、多少的忧心……终于,都过去了。从此以后,梦里将不再有惊叫和恐惧,将不再有害怕死去的担心,将不再有吃不饱饭的饥饿。
  可是,越接近南京,大家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沿途上不断传来的反对、抗议、质疑、责问燕王之声,甚至是,已经不再用燕王而是用“燕贼”两个字来代替众人对朱棣的称呼之时,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惊讶与难过。
  顷刻间,北平的人犹如一个孤岛,被整个大明朝的人们孤立了。
  朱棣已经在群臣的簇拥下准备即日称帝。然而,山呼万岁的光华背后,那无形的暗涌,却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
  昨夜咸宁说的话忽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听说,明日父皇将在宫中举行宴会,”咸宁满脸忧心忡忡,“来的都是宗室之人。只是,”她垂下了眼睑,“你觉得,大家会来么?”
  可怜的孩子!我在心里叹息,眼前浮现出咸宁那清瘦的身影,这善良的女孩,为了她的父亲,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而安成、常宁、甚而绿湖……等人,不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