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完美赘婿 >

第148章

完美赘婿-第148章

小说: 完美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税已经是交了七八成以上了,在鲁郡这一片地区,敖武的梁父县是跑到了其他县城的前头了。
    在敖武以劳教之名把犯人送去当壮丁服役,随后通守也劳教了张县令,其他县的县令也都闻风而动,大牢里关着的犯人,都放去劳教去。
    敖武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微微感慨,哥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想要复制他的交税模式,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没那个实力做不来。
    敖武的背后是泰山,是灵教下的三万多信徒。
    接下来就是处理服役的事情。
    “叫百姓们一条街选一个代表过来,我要听听民声。”敖武对老汪说道。
    老汪应是,跑了下去。
    事情很快办妥了,一天后,三十多个老头子过来了。
    他们都是乡城里德高望重之人,都被推来做代表了。
    老葁头在,神医在,张枏也在。
    “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要和大家商量一下关于服役之事。”敖武看着他们,说道。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激动了起来了,原来今天来这里没好事。
    老人嘛,最重视子孙了,谁愿意看着孙子去送命。
    “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服役是不好的事情,但是朝廷却已经下了死命令,必须有人去服役。要是反抗,那么后果将会更加可怕。所以叫大家来,是和你们商量一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们要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敖武一副自己人的意思。
    老头子们都你看我我看你。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为什么不愿意让家中男丁服役?”
    老头子们你看我我看你。
    有人说话了:“可不敢,俺们哪敢不愿意让男丁服役!”
    “呵呵,这位老伯姓什么?”
    “季。”
    “季伯,那如果你家男丁服役,你担心什么?”敖武换了个说法。
    季伯愣了一下,这个说法能接受,他叹气道:
    “东莱造船,海水泡久了,下身就没有了。要是运粮,过山过河,全都是有来无回的活,谁家愿意让男娃送命了!”
    其他老头都纷纷点头,就是这个理。
    他们有了人开头后,就纷纷说了起来。
    说法各一,但是就直指一个,怕没命回来。
    “要是我能保证他们活着回来,那你们还怕不怕?”
    敖武对他们说道。
    他们愣了。
    虽然这个新县令说话算话,说放粮就放粮。
    但是这个保证却让他们怀疑了。这又不是放粮,哪是县令一句话就能保证的。
    “嗯,我听到了你们的意思,这里和你们说了,我会保证你们以后出去的男丁的生命安全,你们要是觉得相信,那就让男娃们来服役,要是不相信,那还是跟以前一样,猫追老鼠,追到了就要来服役了。当然,我治下出去的人,都会活着回来!”
    听到敖武嘴里说出的猫追老鼠,老头们都没法严肃住,呵呵地笑了起来。
    敖武的亲和和善意,种在了他们的心里,但是他们可不会傻傻地认为这样就是冲动了,就会把儿孙送上门来。
    老汪回了一趟泰山,而敖武也开始写政策了。
    谁家逃役,就算饿死了也不会得到新县令的粮食。
    只有良民,不逃税,不逃役,才能得到县令的福利!
    这条政策写好后,敖武压下不发。
    县衙门口的征兵处,也一直冷冷空空的,根本没有人上门来。
    甚至有百姓路过的时候,还避着走,怕被误抓了。
    然而几天后,老汪带着一群小伙子,进了城了,到了县衙前面,排起队,报名服役。
    这让不少百姓都愣住了,这些壮小伙是哪来的?
    “啊?你不是长生吗?”一个妇女冲了出来,拉住了一个小伙,喊道。
    小伙回过头,对妇女说道:“阿娘,俺回来了。”
    “你,你这个死崽子,不是让你跑外面躲吗,怎么又回来了,快快,娘拦着,你快跑!”妇女推着小伙。
    “阿娘,俺就是听从神父的话,回来服役的,俺现在全身都是力气,不会怕苦,不会受伤的!”小伙说着,走到县衙门前,双手抱起了石狮子。
    这力气,把所有人包括他娘都给惊呆了!
    小伙举着石狮走了十步,再轻松地走了回来,把石狮放下。
    他看向妇女,说道:“俺现在力气这么大,还怕什么?”
    妇女呆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以前连一桶水都提不起来的儿子,现在竟然有这么大的力气,这也太让人吃惊了。
    而这时,有更多的人认出了这一群小伙的家人,他们都跑上来拉住就要走,但是力气比不过他们。
    并且很快被他们给说服了。
    现在他们力大无穷,还不怕小小的服役。
    “你,把狮子摆正了。”敖武对那个抬石狮子的人说道。
    小伙受惊,连忙跑过去扶好石狮子,刚才都没摆手:“好了,教主。俺错了。”
    这教主有些儿不好听,敖武在这么多人面前,还是有些儿刺耳。
    “以后称我为冕下。”敖武想到了一个称呼。
    皇帝称陛下,那教主称冕下,正好。
    “是。冕下。”
    这一群逃跑出去的小伙,再次回到梁父县,主动跑来服役,就让全城的百姓都惊讶,而他们个个都变得力大无穷,身体强壮,更是让他们震惊。
    很快在全城都传开了。
    而老汪随后到城里传教了,只要进入灵教,就可以把弱力变得成猛男。
    老汪现在可是县衙主薄,他这话就是在告诉别人,一条服役的明路在你们面前了,先入教,再服役,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第207回:【合理避税】
    ……
    百姓的心思,是最会斤斤计较的。
    当知道去服役是有去无回的时候,他们是让壮丁们逃跑出去。跑了要是被抓了那是无奈,但是跑掉了那就是自己的命好了。
    现在好了,有了一个有去有回的办法,他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下有利的办法了。
    新县令开出了饿了可以领粮的方案,是以前的县令从没有过的。
    现在的世道,税重,水涝,今天不知道保不保收,这家里的粮是越来越少了,今年是吃不到年底了,早晚家里得饿肚子。
    送个人去服役,而且还能有去有回,家里的温饱也有保障,这个办法明显是最好的!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计较。
    第二天,新县令又出了一条新的政策。
    只有良民,才能到县衙领粮食,不交税不服役的家人,都非良民。
    服役的家庭领的口粮,包括服役的人口的一份。
    就是说家里有五口人,一个人去服役了,家里只剩下四口人,来领口粮的时候,可以领原本五人的份。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一份口粮留着存起来了。
    这个卖买好。
    所有的百姓在看到这一个政策出来后,没觉得是苛刻了,反而心里的算盘敲得响响的,天平向敖武这边倒了过来。
    而老汪这时候也散发出了消息,报名服役后,并不会马上被送去前线,而是先入教,学习两个月后,身体强壮了,才会出发去前线。
    这样一来,就是告诉百姓们,好不好,两个月后看效果再决定。
    到时候想要逃跑,还要看新县令的面子吗?
    少来了,在生存面前,新县令也就那么一回事。
    于是,陆续有人来报名了。
    几天时间,就有上百人来报名。
    老汪组织好人手,就让信徒带他们上学去入教学感应课,吸收灵气修炼。
    只要他们入了教,就不会不听从敖武的话,不会不去服役。
    当然,黄口一重天的实力,会造船而死,那也太可笑了。
    所以敖武对此还是很放心。
    交税和征兵两件大事都搞定了,敖武虽然尽着本职的责任,但是心里更向着百姓,不是杨广的帮凶。
    杨广定下的税,说实话,实在太重了,敖武想到了避税!
    当下的世道,百姓选择避税的办法,就是逃跑,离家出走,变成了户籍上没有人。
    而他们跑到了土地很多的大家族里面,给大家族种田,给大家族交租。
    这个租比朝廷的税要轻得多,百姓接受得起。
    大家族的土地多,有了人给他们种田,他们的财富就积累得多,他们当然高兴了。
    百姓避了税存活了,大家族得了工人高兴了,朝廷统计人口的户籍则是越来越少了。
    历史上出现过一个话题,唐朝再强盛,人口也没有隋朝的多。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百姓避税的问题。
    在隋初,杨坚文帝轻赋薄税,让百姓休生养息。
    这时候的税比大家族的租还要轻,于是大量的百姓离开了大家族,加入了户籍,所以这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被统计在户籍里面的。
    到了杨广时代,税重,战乱,使得百姓们又产生了避税的念头,于是又跑进了大家族里。到了唐朝时,政策没有隋朝那时候好,于是百姓惯姓的没有离开大家族,使得唐朝统计人口的户籍的人数一直比隋朝的少。
    而唐朝的繁荣,也有着这样的黑户的功劳,他们为大家族创造了财富,使得他们有财力推进了唐朝的繁荣。
    在敖武看来,这样的避税方式太过于简单了。
    敖武的心里,已经生出了一些避税的新办法。
    在后世法律严谨的时候,都有合理避税的说法,在古代这个法律简单的时代,想避税还不容易不成?
    他叫来了老汪,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他。
    “给我找,找到法律的漏洞,然后我们带着全县的百姓避税。我记得有一条,和尚的田是不用交税的,而法律上是均田税,百姓把田赠给了少林寺里,这田就不用交税了,和尚再送救济的粮食给百姓,不就可以了吗?”
    老汪听了眼睛一亮,表示他马上找法津漏洞,一定会找出来的。
    梁父县的事情,已经搞定,敖武不想在这里闲着,一直听着秦皇墓的消息,他决定去秦皇墓里看一看。
    梁父县的县衙,交给老汪处理,他现在是县衙主薄,他精通人事,做事情有条有理,又被敖武拉去找法律漏洞,一下子把法律研究了个七七八八,倒成了一个法律精通人士。
    有他在,放心。
    泰山的事情就更不用自己担心了。
    于是他连收拾都不用,就向咸阳而去了。
    四天之后,敖武到达了咸阳,找了几天,就找到了丘道长他们的行踪。
    看到星婆婆,丘道长他们愁眉苦脸的,就知道他们是遇到困难了。
    在两天后的一个夜晚,敖武跟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洞,随后走了进去。
    敖武到山洞看看,里面阴气很重,显得有点儿冷。
    看来,这里是秦皇墓的入口。
    敖武跟着进去。
    很快到了一个古朴的石门前面。
    但是,丘道长他们似乎并没有进入石门,而是向另一边走去了。
    敖武看了看大石门,随后向那边走去。
    没多久,看到了一个小门,门打开着,里面是一个向上的台阶。
    敖武跟着走了上去。
    到了上面的一个小石室,两个陶土俑站在一张桌子旁边,跟侍人一般。
    再往里面走,有一个向下的台阶,向下面走,走到一半,却看到台阶旁边有一个旁洞。
    是人后来挖出来的。
    为什么不向台阶下面走去,而是挖个洞到一边去呢?
    敖武很奇怪,但是还是爬了进去。
    这里不熟悉,还是跟着他们走。
    爬了二十多米,进入了一个小扁洞里。
    敖武看了看,这里是一隔层,高度不够一米,但是却很宽,少说也有几百米。
    敖武进来后,就听到那边有人声。
    但是看去却不明显,他跟着走过去。
    走了上百米,终于看到了中间有四五个人在那里。
    星婆婆,丘道长,玄志,万山几个人都在。
    “在这里收到的龙气,只怕不足够!”丘道长报怨道。
    万山哼道:“大门进不了,下道进不了,只能将就在这里了。你不怕前几晚那样丢了姓命吗?”
    他这话一出,丘道长才闭上了嘴。
    玄志一直在挖洞,听到两人在吵架,不服地抬起头,说道:“你们要吵,都下来挖洞,真是的。”
    万山这才闭嘴。
    丘道长这时反而催道:“快点儿,子时快到了!”
    玄志连忙低下头,继续挖了起来。
    敖武屏住了气息,听着他们的话,看来龙气在子时才能吸收。
    过了两柱香时间,玄志所站的地方突然有了一丝光线,那是从挖的洞里传上来的。
    这里是秦墓,那么光是从墓里传上来的。
    墓里有光?
    墓不是黑暗的吗,怎么反而有光?
    “好,有反应了,我们在这里等了!”丘道长拿着一个罗盘,激动地说道。
    星婆婆说道:“看你的了,不要像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