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86章

调教大明-第386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寨外的空地上,扔了满地的女真人的首级,渐渐堆成了小山。
  “大帅,这是阿台的首级。”
  一个血肉模糊的中年男子的首级被丢了出来,李成梁看一眼,并不在意,李成柏上前,一脚踩在首级上面,笑道:“就这厮父子祸乱辽东三十年,早就该死了。”
  ……
  ……
  努尔哈赤听到古勒寨之役开始之后,心中不知怎的变的焦急起来,他父亲塔克世和祖父觉昌安都被带走了,虽然明军是叫他们劝降,但努尔哈赤心实难安,他带着舒儿哈齐还有十几个部下,顾不得继续采挖人参和射猎,交代部族中人谨守城寨,便是日夜兼程的赶了过来。
  待他赶到战场附近时,远远看到升腾而起的黑烟,他心跳猛然激烈起来。
  “大帅,野猪皮赶来了,在帐外求见。”
  正午时分,明军已经扫清战场,女真男子的首级大半被砍下来,有少数人攀城逃走,也有一些尸体无法处置,其中当然包括两具倒霉鬼的尸首。
  “哦,他来了。”李成梁杀了人父祖,脸上却毫无愧疚之意,点了点头,吩咐道:“如梅,你下去,将错杀之事告诉野猪皮。”
  “是,父帅。”
  接了这倒霉差事,李如梅也不敢推辞,大步而出。
  待他赶到外间时,努尔哈赤已经在熟人的提点下,知道父祖遇害了。
  他目光呆滞,看到李如梅只点了点头,倒是舒儿哈齐和李如梅向来关系最好,上前来行了一个抱见礼。
  “野猪皮,小野猪……”李如梅是纨绔公子,贪财好色,种种毛病不少,当然此时的李家子弟都英武善战,自有一股赳赳不凡的气息。然而,今日之事,毕竟还是李家杀了这两货的父亲和祖父,有一些话,实难措词。
  心里的担忧已经成了事实,努尔哈赤反而镇定了下来。
  几年之前,他陪李如松掷色子的时候,大公子就隐隐约约的表示过,将来他执掌李家,一定扶持努尔哈赤上位。最不济,也是和王杲差不多的格局,几十个部落在麾下,建州部可以捏成一个整体。
  建州部,海西女真部,野人女真部,李家打算整顿的是建州部,多半是沿抚顺关开原铁岭,然后到宽甸堡这一线,沿苏子河两岸居住着,到鸭绿江口为止。
  栋鄂部也会被整合,这是觉昌安在几十年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李如松表示会替努尔哈赤办成此事。
  等他的部落控弦万人之时,就能替李家解决抚顺关外的女真各部时时犯边的难题,同时压迫北方的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成为李家在关外的羽翼。
  当时李如松的话便是他信的及努尔哈赤,辽镇未来必在他掌握之中,努尔哈赤成为他的忠实部属,与李家一样,李家世镇辽东,努尔哈赤的部落可以世镇女真,永为盟好。
  这样的话,当时看来是笑话,因为李如松当时不过二十余岁,官职不过参将,而现在他已经是宣府总兵,从趋势来看,未来接掌辽镇几乎是必然之势了。
  只有一个变数,就是辽阳镇。
  但对努尔哈赤来说,辽阳镇这个变数反而是压力。
  他和觉昌安,塔克世,祖孙三代一直在打栋鄂部的主意,栋鄂部虽然强大,成为与王台的哈达部并列的大部,但其实栋鄂部内部较为松散,不象别的部落的酋长是由拥有敕书的首领世代相袭,栋鄂部还有点原始部落的遗风,首领是推举出来,而王兀堂这个首领是没有敕书的,这就是软肋所在了。
  要不然一个百余人丁的小部落想吞近万人口的大部,岂不是痴人说梦。
  历史上努尔哈赤也确实成功了,在他以十三遗甲起兵之后,打垮了尼堪外兰,连灭数城,还有几个城寨拥护他,实力达到千丁左右,他就开始兼并栋鄂部,给栋鄂部不小的压力,最终何和礼选择向他输诚投降,将栋鄂部并入其麾下。
  这就是没有敕书的缺陷,何和礼加入之后,努尔哈赤不仅拥有一个难得的人才,并且实力一下子暴涨,开始可以与那些大部争锋,加快了兼并女真各部的步伐。
  现在栋鄂部不仅有了敕书,何和礼还在辽阳镇为质子,有这样的经历,将来掌栋鄂部后,怎么可能向努尔哈赤投降并为他效力?
  没有李家的支持,一切就都完了。
  在他发呆的当口,李如梅领着兄弟二人和族人众人,赶到了安放觉昌安父子尸首的地方。
  “阿玛,玛法……”努尔哈赤腿一软,扑在祖父和父亲的尸首旁边,看着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兄弟二人哭天抢地,开始痛哭起来。


第544章 提前
  “野猪皮哭完之后是怎么说的?”
  “他说是尼堪外兰行动鲁莽,害死了他的父祖,他要面求父帅,杀尼堪外兰替他的父亲和祖父报仇。”
  “嘿,这个小子是可造之才。”
  李成梁眼中终于露出满意之色,轻轻拍了拍座椅的扶手,笑道:“既然这样,就召野猪皮过来见我吧。”
  “小野猪要不要叫来?”
  “不要叫了。”
  既然努尔哈赤这么上道,李成梁就不打算见舒儿哈齐了。这兄弟两人都在李府做过家丁,一样的精明强干,只是舒儿哈齐似乎少了一点其兄长的坚韧,强悍犹有过之,李成梁可以在这兄弟二人中择一而扶,既然老大听话,当然是扶努尔哈赤最为合意。
  一进大帐,努尔哈赤就匍匐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好了,”李成梁亲自去扶起努尔哈赤,抚慰道:“你父祖之事,十分遗憾,这是一次意外。”
  “玛法,这是尼堪外兰贪功,我父祖已经去劝降,他还叫开城门,带大军入城,请玛法允我去找尼堪外兰报仇。”
  “此事一时还急不得。”李成梁道:“他刚立大功,我叫你杀了他,我大明威望何在,将士们会有不满,你将来何以自处?”
  努尔哈赤默然,李成梁轻抚他肩,劝道:“你且回去,致哀举丧,我会派将官去你们部落替我送上奠仪,然后我会派人赐你指挥使银印,赐你敕书三十道,由你自用。”
  “多谢玛法!”
  这样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重了。
  有敕书,努尔哈赤凭这东西就能拉拢不少城寨的头人,三十道敕书,就是三十个城寨的力量,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个时代,原本整个东亚都是大明的地盘,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是女真小部可以窥视的,女真人所求的最大目标就是能够学插汉蒙古那样称汗,更进一步的想法根本不可能有。
  而求得敕书,得到明廷的承认,就可以正式朝贡。
  朝贡是比贸易还爽的事情,带几十上百的从人,广带货物,进贡明廷,沿途可以做生意,到京师后会被皇帝接见,然后赐给重赏。
  一来一回,整个部落都会沾光,这才是大明敕书在女真诸部最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无利不起早,大明再强,敕书如果没有实际的好处,女真各部也不会这么重视大明的封号和敕书。
  银印,则是大明对努尔哈赤部落正统地位的承认,比起那些自封的都督指挥,先天上就有法统地位。
  有这两样支持,只要努尔哈赤不是彻底的废柴,数年之后,拥众过万,当不是难事。
  再上一步,就得看他的天资和努力了。
  “北虏是我心腹大患。”李成梁回到座位上,淡淡道:“野猪皮你谨守本部,约束女真,不使女真为患于我,便是全我们主仆一场的情份了。”
  “敢不从命。”
  话中带有威压,以努尔哈赤现在的二十来岁的年纪,岂能承受?
  当下深伏于地,浑身颤抖着应命下来。
  ……
  ……
  “啊哈,李成梁果然先对女真人动手了。”
  草原之上,盛夏及初秋时是最好过,也最好看的季节。
  无数的毡包似一朵朵洁白的云朵,盛开在绿意盈盈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上,到处都是放牧着的牛群和羊群,每个畜生都是吃的肚皮鼓鼓的,膘肥体壮,皮毛上都泛着饱食后才有的油光。
  在这个时候,马群也是健壮的,每匹马的身上都挂满了膘,在整个夏天,牧民们不停的将马群赶往水草丰厚的地方,不停的给马喂着吃食,补充着养份,再瘦弱的战马,在这一夏的将养之后也又重新变的肥壮起来。
  如果夏天还不能将马的膘补起来,到秋冬之后,食物再次匮乏,马匹多半会抵抗不住寒冬而死。
  所以在夏天,喂养不好战马,随意骑马都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大罪。哪怕是部落酋长,在夏天时也宁愿选择骑那些无用的杂马,把上好的战马放出来养膘。
  得到辽镇兵马出动的消息后,泰宁部的酋长把兔儿召开了一次紧急盟会,附近的大小部落酋长,无不与会。
  “是我们出兵的好时机到了。”把兔儿环顾左右,狞声道:“李成梁劳师远征,将士兵马肯定疲惫,我的族人自女真部中得到的确切消息,绝不会有错。”
  “我的部落族人,一定相助。”
  “我们也会出兵。”
  “好,计较一下人马,我们一起出兵。”
  原本历史上李成梁要到万历十一年攻打阿台部,而这两年,蒙古各部被震慑于速把亥被李成梁部下李平胡所杀,并没有敢轻易犯边,一直到十三年开始,蒙古各部左右出击,几乎隔年就入侵一次,而且都是规模庞大,拖的李家的家丁疲于奔命。
  在本时空,李成梁因为辽阳镇的崛起而提前攻打了阿台部,蒙古诸部,也因为速把亥被毙命于辽阳镇,所以对辽镇并没有太多的敬畏,两边的进攻时间,几乎都是有所提前。
  “诸部兵马,相加正好十万。纵不能灭亡李成梁和所部兵马,也会大有所获。”
  秋季动兵,原本就是蒙古故例,此次有泰宁部和福余部,科尔沁部,奈曼部,还有黑石炭部,各部相加,正好十万。
  此轮打过,预计就是插汉部主力前来,最少也可以动员十万。
  连续出击,必然会获得丰硕的战果。
  想到这里,所有的蒙古贵人们都是嗷嗷叫着,没过一会,就决意在今秋九月中旬,各部大军会齐之后,从开原和铁岭方向,进击沈阳,目标就是到沈阳为止,不越过沈阳地界。
  他们说是有十万人,其实就是十万牧民,而且还颇有虚头。
  各部相加,总有五六十个孛堇,也就是贝勒台吉,每人最多是千多披甲,最少才一二百披甲,甚至就几十披甲,大大小小的贵人身边的这些披甲兵,才是各部真正的战力。
  十万人,最多五六千披甲,人数并不多,不过普通的健壮牧民也可以骑马射箭,当成补充战力,披甲兵集结在汗帐之下,披坚执锐,用来打硬仗。这些披甲都是职业兵,骑射俱绝,胆气过人,可以与李氏家丁一较雄长,只是兵器不如,铠甲也不如明军,所以蒙古披甲需要以人多优势,才能敌的过明军精骑。
  以前,明军精骑人数相差不多,每次蒙古入侵,看似十万二十万,其实披甲最多万余,而辽镇精骑会齐也有这个数字,相较之下,战术运用得当,明军自然胜多负少。
  “李成梁……张惟功,都等着吧!”
  会齐了千军万马之后,把兔儿等大酋策马阅众,均是意气风发。
  ……
  ……
  “皇上,北虏又进逼辽东,逼近沈阳一线了。”
  “哦?李成梁在何处?”
  “李成梁歼灭阿台丑类之后,回师广宁,听到沈阳警讯,已经又率兵赶赴沈阳,巡抚周永泰镇守广宁,以备炒花,暧兔,贵英等部。”
  转眼间,时交八月。
  京师在这个时候,西山的红叶开遍了,中午时太阳照下来也不是炎热的感觉,而是暖烘烘的叫人感觉十分舒适。
  满城的桂花都开了不少,行走在大街上,时不时的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连那些街上泥土里浸染的尿液粪便的臭味都掩盖了许多。
  时隔一年多了,惟功当初在京里当清理大工提督的遗泽,几乎已经一扫而空,轰轰烈烈的清理工程在人们脑海里只剩下一个“那英国公府的小公爷好生能干”的印象,别的东西,再也不剩下一丁半点。
  万历已经正常御门听政,眼看就要到万历十一年,自张居正逝世已经也过去两个多月,在这一段时间里,大政因为固有的惯性还在继续前行着,各地仍然不停的报田亩清理数字,报减免的徭役银两数字,报各省卫所军和营伍兵的数字及饷俸,万历朝编的会计本册也在不停地下发,今年算是大明不怎么顺利的一年,打年头准扬水灾开始,然后是杭州兵变,接下来就是宁夏兵变,然后是张居正死,然后是杭州又发生民变,新巡抚率东西大营兵平乱,当场斩首百余人,后来斩五十余人,万历对巡抚的果决十分赞赏,而对民变之中蕴藏的东西,视若未见。
  再下来便是山西大饥,平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