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83章

调教大明-第383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江南和淮扬,顺字行的店面开展的十分成功,在那里,同样也是分为南北货行,但没有蜜饯干果房等南货特产,而是将北货分门别类售卖。
  “人参是卖的最好的。”宋钱度气度越发的沉稳了,坐在惟功对面,仍然气度从容,只是两眼之中,仍然有一丝掩藏极好的激动之色,他缓缓道:“几乎已经出脱一空。那边说,有一百万斤也是好卖的很。不仅是江南,还有闽浙,两湖,谁不要买?咱们这里一斤参是九两收来,在闽浙两广,一株好参上百两也不易得,比黄金还贵的多。还有鹿茸等物,两广哪来这东西?也是卖的极贵,有多少能销多少。”
  李文昭笑道:“要紧的就是北方有而南方没有,或是南方有而北方没有,商船往返,赚的就是这个钱。”
  “文昭这话说的近于大道了。”惟功手中一柄洒金折扇,摇的虎虎生风,模样也是不怎么潇洒,只是他向来这样,反而叫下头的人容易放松,自然也没有人笑他没有王孙公子的特有气派,他一边摇扇,一边笑道:“互通有无,方便民生,我等还能获利。这可比那起子放高利贷弄钱庄的高明多了!”
  “嗯,大人说的是。”李文昭被夸了一句,心中十分高兴,笑道:“不过还是要赶紧收参,这才是‘有’,否则,咱们也成了‘无’。”
  众人闻言都是大笑,惟功笑毕,向张用诚点点头,张用诚会意,着人抬了一个布袋进来。
  “什么金贵东西,用布来装?”
  “看来是百年山参,此物到江南,一株可值千金。”
  这两个青年南商算是卖人参卖上瘾了,确实,他们在此之前没做过这般好做的生意,挑三拣四,拼命压价,才是买卖常态,但人参貂皮等物,在江南却是哄抢,有不少中产之家都巴望着能买株参防身救命,没买到的,当然引为十分遗憾之事。可想而知,下拨人参到江南一带,仍然会引发抢购风潮。
  这东西,在辽东其实和松子是一个感觉,茂密的密林之中到处都是,人口少而林子大,几乎就是采之不竭用之不尽,一年多的不敢说,十万斤成熟人参肯定没有问题。
  不过为了限制女真人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使人参在南方卖的过贱,一年七八万斤也就差不多了。
  以南方中国过亿人口,几百万户中产以上的富裕家庭的购买力,一年这点人参过去,仍然是严重的供不应求。
  如果打通往倭国,吕宋的航线,再卖个几万斤,一年获得几百万是很轻松的事情。
  再加上松子干果等大量贩卖,皮货,名贵药材,一年千万以上是唾手可得。
  眼前这布袋中,两个青年南商总以为是这些北方特产,所以倒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袋子很沉重,一打开来,两人就惊呆了。
  李文昭上前,伸手一摸,再一闻,笑道:“这是上等的青海井盐啊大人,我们除了北货,再弄些井盐来卖?这倒也是个生财的门道。今年年头淮扬一带诸府大灾,确实是好生发。”
  他的话不怎么认真,要填充淮盐留下来的空白市场,应该是大量的真正的食盐,而不是眼前这些又细又白的井盐。
  在明清乃至民国时候,全国大半地方的百姓吃的盐都是管制的,而且九成以上是海盐,后来技术和物流发展了,食盐还在管制,只是吃的盐以井盐和湖盐为主了。
  这会子的海盐处理的都不好,颗粒大,颜色灰,只有井盐也就是俗称的青盐才细白干净,不仅能食用,还能清洁牙齿,是中产之家才能用的起的好货色。
  盐是百姓离不得的东西,但指着用昂贵的青盐来抢占市场,李文昭肯定不以为然。
  宋钱度却知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确定之后,便向着惟功笑道:“还是请大人开释吧,不然我们如在雾水之中啊。”
  “嗯,这是我们复州盐池出产的海盐,成本么,大约这一袋有几文钱的工本钱。所以卖的价格,当然是和普通的淮盐一样。”
  “什么?”
  李文昭一惊之下,顾不得失礼,扑上前去,将盐又捧出来看。
  细白如沙,闻着咸腥,又尝了一下,确实是上等好盐的感觉。
  “此物居然是海盐?”
  “这是用盐池晒盐法出来的盐,颗粒细白,不差井盐太多。”张用诚笑道:“晒盐法周期四五十天,出盐也好,且多,但有一条,要靠天吃饭,持续阴天,冬天,就没有办法出产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大张旗鼓,争取在落雪之前,多备一些,到下次海船出发时,这东西可以用来压舱了!”
  船舶出海,压舱物不可避免,以免受到大风侵袭的时候难以抵抗,辽阳的船都是千料以上,压舱最少几万斤以上,张用诚所说压舱,当然不止一次运这么点,只是一种供之不绝的开玩笑的说法。
  “大人真神人也。”
  宋钱度的神情终于激动起来,盐利在大明肯定还是排第一的,人参这东西吃不起可以不吃。今年藏一支,不用的话,明年就不需再买,所以要控制着卖,真的如卖萝卜一样卖人参,就算货足,价格也就降下去了。
  盐却不同,任你贫贱富贵,盐是不能不吃的,再穷的人,家里也得藏一罐子盐,否则就活不下去。
  如果有这样的好盐,价格比淮盐相当,抢下来的市场价额,肯定在千万斤以上。
  这又是一注天大的财源,只是他平静一下之后,忍不住道:“听说复州还有铁矿,自用之余,也打算出售?”
  “嗯,复州矿预计明年夏天能达到千万斤的规模,自己肯定用不完,当然要出口。不过,不能在辽东卖,在这里免不得还被北虏和东虏想办法搞去,只往南卖。”
  “这盐铁之利,大人的想法是怎么样?”
  这里问到关键的点,宋钱度和李文昭两人,神情都是紧张起来。
  ……
  ……
  张用诚成亲用的地方是在军需司提供的军官住所里头。院子是加急修缮好的,裱糊的窗纸还有点湿,家俱都是刚刚搬进来,这样瞧着倒也好看,全部崭新,有点儿新房的意思。
  只是院里没大树,只有两株桃树,刚移植过来,叶子掉的精光,看起来光秃秃的,不成个景,也没有天棚,当然就没有种植葡萄这种大家都爱的院落风景和食用兼备的植物,整体看来,有点儿暴发户的感觉。
  好在院落是三进,二十多间房,马房门房厕所浴室厨房一应俱全,后院还有一堆假山,铺了草皮种了不少树,修了三间屋的精舍,张用诚有了空可以在这里读书看竹子……估计是肯定没空的。
  成亲之日,院子里挤了满满当当一院的人,所有请假回来和常驻辽阳的军官都赶来了,顺字行驻辽阳的掌柜们,各司中顺字行出身或是和张用诚关系不错的人,参随室的全体人员也几乎都到了……张用诚和参随室打交道很多,不象普通的司官和营官,很难和参随室的人员拉上关系。
  傍晚时分,新郎倌还在总兵府邸没回来……福儿算是半个总兵府的人,干脆就拿总兵府邸当娘家了,婚礼原本就要天黑之后才开始,所谓“昏礼”是也,一院子的宾客闲的发慌,到处乱窜,连惟功临时辟出来办公的屋子都有人闯了几回,见是惟功在里头见人,忙不迭地告个罪就躲开去了,后来护卫处罗二虎亲自到屋外站班,总算是将乱的一窝蜂的人群都给挡在外头了。


第540章 过江
  惟功看着坐在对面的周晋材,问道:“这一次军训司的动员计划做得很好,底下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是……已经有成算了。”周晋材笑道:“有具体的文书报告,我先简单的说说……军队,要有随时作战的准备,不仅是一线驻防部队,同时应该还有警备轮值部队,机动部队,动员体系来说,可以分为紧急,特别急紧,高度紧急等几等。出现海盗、东虏、北虏,视其人数,我方可以展开动员。这其实不止是军训司的范围,应该是军令司与军训司一起结合来搞,不仅是军队,也要有堡垒驻军,骑兵,特科,农兵等。在这里,还要再涉及到后勤计划,情报配合、参谋计划,总动员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初级动员可能是千总部级别可以按颁布的动员计划来做小规模的准备,中等级别和最高级别动员,如果没有预案,可能一出现大敌时,要么情报不明,要么整个体系无法配套……我大明各九边重镇,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根本缺乏精细管理的能力。”
  “大赞!”
  惟功站起身来,按住周晋材的肩膀,赞道:“晋材你最近不声不响,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心里还奇怪你风风火火的性子,怎么现在在哪儿都不哼不哈的,你居然在弄这种东西。实话说吧,你已经在我之上了!”
  这确实是建立在宏观体系的一种国家层级的军队动员和准备战争的思路,周晋材确实是走得很远了!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周晋材十分高兴,没有几个人会被惟功这样夸赞,他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当下只沉声道:“希忠和思进,我们经常在一起合计。”
  “嗯,你们都不错……还有什么?”
  “再有便是日常训练,这里我们军训司考虑的多一些了。现在体能训练过多,射击训练急需加强,特别是需要针对不同战场,不同敌人,比如密集骑兵的冲击反应,松散骑兵,小规模遭遇战,骑兵对骑兵等等,普通士兵的射击、警戒、行军、兵种配合、筑城、挖城、侦察、搜索,针对不同战场,光是射击训练计划我们就准备了很多,都开始建立完备的训练大纲和计划。另外骑兵、步兵、炮兵的协同训练大纲,也在拟定之中。此外,周训练、月训练,季度训练进度也要制成报表,以此考核主管和军训官,除了兵种配合,战场上的方阵配合,各司之间的配合,各千总部的配合协同,亦在准备之中。”
  说完这一大段,周晋材长长吁出一口气,这个总体的军训司下半年的和来年的庞大计划,需要军令司军需司参谋司各司的配合,当然军训司是主导,总算是汇报完了。
  这是总体的一揽子计划,而且是经过了辽阳抓细作的紧急小规模动员的考验,有了实例之后,才可以上报给惟功,要不然的话,他也不必在这个时候跑来搅和了。
  “晋材要记一大功,思进,希忠,都要记一大功。”
  惟功感觉十分的感慨。
  这个小团体,是他一手建立的,但现在这些家伙,看了自己给他们的一些不怎么成体系的东西,自己摸索,结合实际,已经做的这么超前了。
  这些东西,几乎就是近代兵学所能涵盖的内容了。
  军事训练,参谋制度,国家动员体系,无非就是这么一些东西。
  可想而知,有这么一套体系的辽阳镇,会给未来张牙舞爪扑过来的敌人什么样的严厉教训,会叫敌人,怎样碰的灰头土脸!
  此时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显然是张用诚迎娶新娘回来了,惟功展颜一笑,道:“我们去迎用诚,今日就不再说公事了!”
  ……
  ……
  大堂和花厅的酒宴都进行的正在酣畅处,惟功和宋老夫子,加上一脸无所谓的徐渭,孙大胡子,袁和尚,再加上两个青年南商,辽商中有一个唐志大,这么多人,只有袁黄和徐渭和宋老夫子是举人身份,孙承宗和徐光启是秀才,倒是一个正经官员也没有。
  张用诚好歹是正经的国朝二品武臣,辽阳的文武不和其实已经是很严重了,这一次婚事上就完全能看得出来。
  好在众人也不在乎,一群智商高的吓死人的参随低声说着什么,在这么一群人中,鬼才徐渭都变的不那么惊人,好在徐渭也不在乎,他最近扑在武学院里,对其余的几个学院兴趣也大得惊人,惟功从澳门请来了几个传教士,在天文学和几何上都算有些造诣……这年头耶苏会派出来传教的,一定要预先学习一些传教技巧,比如制造一些奇技淫巧的物件,或是携带一些早期的工业制成品,要么就是学习一定的科学知识。
  这些东西,是分地区来选择的。
  到南美传教或殖民,带一些工业制成品就够了。
  一颗珠子换一车金子也不是吹嘘出来的神话,南美和南亚东南亚诸国,在欧洲来看,就是一群没开化的野人和猴子。
  在中国就不行了,钟表在当时已经算是欧洲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了,但现在苏州匠人做的比欧洲人还好。
  在南美放一枪能惊跑一千人,在中国佛郎机炮造的早就比葡萄牙人还要多得多。
  中国还有科举制度,欧洲后来的公务员制度也就是在中国取的经。
  大一统的王朝,疆域不比整个欧洲少,行之有效的文官体系,超级庞大的军队,宽袍大袖,望之如神仙中人的士大夫,勤劳踏实的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