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14章

调教大明-第314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得了吧,咱们贫家小户的,你比谁能干,你还调教福儿……人家是从林家出来的,论干活我看在眼里,比你强啊。”
  “爹,哪有人这样说自己家闺女的?”
  “这不是实话么……得,你到底是怎么个意思,这又把我绕远了。”
  李佑看来真不是大丫的对手,三言几语,从提亲又扯到别处,看来已经绕了有一会儿,反正大丫就是不肯点头。
  “我就是,就是……”
  大丫想说不想离开他,但这话女孩儿家在后世也不大容易说出口,在这个年头,礼教大防渐入人心,普通百姓也是一样,所以这话颇难说出口来。
  只能为难,想到那惟功是不是明白自己心思,是不是值当,女孩儿心里又是害怕,又有些凄苦,对未来也是一阵迷茫……她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无法当正妻,可是当妾侍的话,他会对自己始终如一?给人当妾,是没出息人家希图拿女儿卖个好价,得一场富贵的做法,自家爹娘不会这么做,毕竟妾就是附属品,可打可骂,正妻想怎么作贱就是怎么作贱,想到这样的事,大丫身子有些颤抖起来。
  在这个时候,一双坚实有力的臂膀突然袭来,大丫下意识想躲,可是没躲开。
  再闻到一股男子身上才有的味道,大丫急了,抬起脚来就想踹。
  “好家伙,你这么泼辣?”
  熟悉的声音也在耳边响起,大丫一征,抬头一看,却是看见惟功笑嘻嘻的脸庞。
  没来由的,她又哭了,任珍珠一样的泪水肆意横流。
  “我不会亏待你的,我也知道你的心思。”惟功轻笑着说,却并没有更进一步说下去。在后世不妨表一下真心,比如娶你之类的话,在这时却不能说的。
  不过他揽下大丫,在场的人都懂了,李佑神色变幻不定,他不会卖女儿,可是女儿如果真进了一个国公的府邸,他一家的命运就真的迥然不同,如果是女儿愿意,那是两码子事情。
  可是想到女儿将来可能受苦,他心里也是有些舍不得。
  如果他是那种舍得女儿的人,大丫也留不到今天,早就在哪个官绅或巨商的家里头当姨太太去了。
  杜家的人也瞧见了,杜老太子微微摇头,心里颇为后悔今日的事。
  早知道大丫和总兵官互相已经有了情意,何苦做今天这样的事情?以为是两全其美,其实是犯了总爷的忌讳了,若是惹翻了总爷,这辽阳还有杜家的容身之地么?
  杜忠等人也是一样的想法,他们倒不觉得是惟功有什么不对,大丫的神情明显是很乐意,加上惟功的身份,估计大丫早就芳心暗许了,他们后悔,自己没有想到这一种可能,做事太孟浪了一些。
  事情就是这样的简单,大丫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惟功少年英雄,身上却有一种成熟上位男子的气质,加上生的也不坏,相处时间久了,不产生情愫才是怪事。
  只有刚刚端坐不动,一脸傲气的杜礼脸上满是震惊,他和大丫算是一起长大,只是杜礼的父母一直想叫他读书,他也确实是难得的聪明小孩,十岁之前大家都一起开蒙,他就是背书溜一些,十岁之后就看出差距来了,等他的八股能破题成文的时候,那些小伙伴们早就去种地扛活了,十七岁时,他中了秀才,这在江南不算什么,江南二十以下的秀才一抓一大把,掉块瓦下来能砸中十个八个秀才,辽阳这里就难能可贵了,太宗皇帝开恩,军户可以参加科举,可是这二百年下来,军户中能中进士的寥寥无几,举人秀才也是十分稀少,所以杜礼的傲气其实不算过份,任何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的青年做出了一些常人难及的成就时,没有傲气才是奇怪的事情。
  但他的震惊之色很快就变成怨毒,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惟功此时已经死无全尸。
  杜礼到目前为止的生活都是十分顺利,读书中举是他的人生目标,父母为他付出很多后相继离世,但宗族照顾着他,中了秀才后更是杜氏一族的心尖子,他要什么便有什么,当然是在族人力所能及的情形下。
  这一次杜孝和杜廉从边关回来,分给杜礼六十两银子,够他在辽阳买一幢单进的小院子,还有长时间生活的使费,加上他是禀膳生员,每月可领银两月米,生活并不困难,他想娶大丫,原本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现在在他眼里却出现这样的情形,杜礼的震惊变成了刻骨怨毒。
  “你,你身为总兵,强抢民女,我要去广宁上控!”
  杜礼是秀才,并不糊涂,知道辽阳城无人能制惟功,他跳着脚,要去广宁找巡抚和巡按上控告状。
  惟功不曾想到还有这样的杂音,看着杜礼扭曲的脸,哑然失笑,摇头道:“你看眼前这情形,我是在强抢民女吗?大丫和家人在我那里帮手,是订了契约的呀。”
  “若无你逼迫,大丫岂能跟你这般情状?”杜礼眼中一片血红,他已经失去理智了。
  “小四儿,不要这么无礼。”
  “总爷是我们辽阳的救星,万民仰景,你不要这么和他说话。”
  “他还救了你二哥三哥,你不知道?”
  杜礼的无礼冒犯,不仅叫罗二虎等人生气,杜家自己人也是忍不住斥责起他来。
  “哈哈,你们都受了他的蒙蔽,他是一个武夫,还是一个纨绔,这样的人能做什么好事?他可曾读书明礼,知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事?仁德只行于吾辈读书人,他一个武夫知道什么。告诉你们,不止是我这样想,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
  这才是杜礼的心里话,就算没有今天的事情他也是这样想的。他所说的“朋友”也不是后世的意思,只有中了秀才,才有资格被称为朋友,也就是说,杜礼是说明了一个事实,辽阳城中的生员对惟功不满意,非常的不满意。
  最近辽阳城内外发生的事情,在很多生员眼里是嚣张跋扈,横行不法,由于惟功的身份,生员们天然的就不可能信任他,也不可能对他有好感,如梅国桢那样依附惟功的文官也是因为政治理念相同,互相了解,梅国桢等人愿做一番事业,有益于生民,而不是那种抱着旧日规矩不松手的腐儒,否则的话,也走不到一起去。
  辽阳城中的儒学之中,生员多半是军户出身,越是本阶层出来的,反而越是痛恨武人这个职业和这个阶级,可能是因为军户地位太低,而且受营伍将领更多压迫的缘故,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边兵,不论是小兵还是家丁,或是将领,要么鄙俗不堪,要么贪婪残暴,要么干脆就是罪犯充斥其中,所以这些军户出身的生员反是瞧不起一样身为军人的边兵,这象是个笑话,却是叫人根本笑不出来。
  “放开他。”惟功将按着杜礼的罗二虎放开,他走到这人近前,冷冷看着对方。
  在惟功的眼光之下,杜礼额头开始冒汗,整个人战抖着,想缩成一团,想退后,但却是硬挺着不动。


第443章 儒学
  杜忠和杜义,杜廉兄弟三人都十分紧张,杜忠不停的舔着自己的上唇,想下跪求情,却又深怕自己的动作更加激怒惟功,其余各人也是有这样的顾虑,院里顿时一片死寂。
  “你这样迂腐无能之辈,我在京里见的多了。”惟功缓缓道:“你只是一个诸生,京师之中,全是进士,考中一个秀才算什么本事?辽东秀才每次应考有五千多人,中试者不过一百余人,五十中一,应考的谁不是才俊之士?江南解试,一次万余人,中者也就百多人,百中选一,能中举者,无不是惊才艳艳之辈,汝等辽阳诸生,论才能与江南诸生相比?不要说中举了,就算中进士,无非是在三甲,放出知县,不懂钱粮兵谷,遇事束手,凡事托于乡绅和蠹吏!我今年未及二十,立过多少功劳,做出多少事情,岂是你们能比的?可将我的话转告你的朋友们,安心读书,将来能入翰林院时,再考虑国家大政不迟!”
  一番话说的杜礼面如死灰,那种身为生员,指点江山,权贵尽皆不在眼中的狂傲一下子消去不少,他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总兵虽然沾了权贵的光,但功业成就也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光是斩速把亥一事,总不能说是与勋贵的身份有关?就算想往上攀附,亦是张不开这嘴。
  “你,多行不义必有果报!”
  杜礼被堵的无言,但成见既深,又有大丫被夺的私仇,想叫他幡然悔悟,自然是不可能之事了。
  当下拂袖而去,连自家三叔和堂兄们的招呼也不理了。
  “大人,这样的酸丁客气甚么。”罗二虎可不卖杜家的人面子,当下便道:“要不要抓起来痛打一顿再说。”
  惟功不是那种可以唾面自干的性子,在京里时常与人争执,舍人营和人打群架也不是一回两回,总之有人挑衅一定就回击,所以罗二虎等人跃跃欲试,不管怎样,哪怕一刀宰了那秀才,也是一件稀松小事。
  杜三太爷和杜忠等人慌了,各人赶紧跪下,杜忠抢先道:“舍弟不成器,对总爷口出妄语,请总爷念他年轻不知事,饶他一回。”
  杜老太爷则道:“这浑小子不知世事,那些混帐话怕是和别人学的,请总爷明查。”
  惟功先摆了摆手,对罗二虎道:“以后莫说这话了。那些想对付我们的人,能铲也就铲了。嘴上说说的,倒是不能做得太过了。”
  “是,大人。”
  罗二虎是无可不可,反正他听惟功的,他们侍从室近卫就是这样,自己的脑子就是用来思索怎么护卫的更加合理,安全,其余的事情,绝不会去多想。
  “他年轻不知世事,他可能比我还大呢。”惟功对着杜忠,脸上有着笑意,语气却是毫不客气,“总之,说就随意,私下议论也无妨,但如果蛊惑煽动他人,造成严重后果,一定会遭到严罚,所以你们最好好好劝他,管他。若是他因为我抢了他的意中人,这是私事,我可不会因为私事找他的麻烦,叫他放心便是。”
  若提起私事,惟功想到杜礼一脸傲气的等大丫同意提亲,心里就恨不得挖坑将这小子给埋了,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因为这事动他……名声真不好,要是这样,自己就真的成了华太师的两傻儿子了,勋贵抢亲,杀害情敌,这名声忒难听,所以最好杜礼这小子不要惹事了最好。
  这么一说,杜家的人算是放下心来,各人擦了擦汗,杜忠想了想,又小心翼翼的道:“我家杜礼还算好,不过他们儒学中人,都依附在学官老师门下,本城儒学是按府学规模,有教授一人,训导四人,杜礼等人,依附教授王铎大人门下,嗯,王铎大人贤良方正,在我辽阳名声素佳,教授生员向来全心竭力,遇到灾年荒年,则带头应募劝捐,自己却是家徒四壁……”
  王铎和训导李珍,训导王渊都是辽阳名士大儒,是张学颜在辽东时特别替辽阳城挑的几个饱学之士,不仅颇有文名,而且做事认真负责,又都在四十以下的盛壮之年,可以说是府学教授和训导官中的佼佼者,算是这一行当的精英了。
  “我知道了,有心。”
  惟功至此才知道,在辽阳已经尽在掌握的情形下,居然还有这样的潜流。
  其实生员和儒学教授都算是一种势力,在官绅之下,但又在百姓之上,掌握舆论,在北方这种势力还不算大,在江南,惟功知道生员士子的势力已经不可轻侮,他们虽不是官绅,却多出于官绅势力,再成海内名士,掌握地方实际的权力和舆论,还在道德制高点上,到江南为官者,多半要有被困于官绅和士子的预备打算,想施展心中抱负,非得压服这两股势力不可,然而大明这二百年来,能成功在苏松地方成为名臣的,又有几人?
  他不愿与生员阶层对抗,毕竟这个阶层在这个时代是高级知识份子,惟功需要人才,每个阶层的人才他都需要,听着杜忠所说,他也庆幸自己今日前来,看来对儒学生员阶层,需要早做打算,这是一个额外的收获。
  “好了,大丫,李佑,随我一同回去。”
  惟功的话很强势,但李佑赶紧答应着,大丫也是,惟功对大丫的反应很满意,乖巧,听话,懂事,男人要的就是这样的女人。
  不过在这时候他脑海里出现了李成瑛那丫头的模样,他忍不住一笑,那个妮子,和大丫就是两个类型的人。
  也不知道她知道了这边的事,会不会打翻小醋坛子……
  出院门的时候,惟功看到一个粗实汉子,大眼浓眉,身形在军户中算壮的,特别是有一股子戾气,眼神里有凶煞之气,看到惟功望过来,这人赶紧将身子站直了。
  “叫啥名字?”惟功问他。
  “小人叫李达。”李达赶紧答话,并且补充道:“李佑的族弟,大丫的五叔。”
  “哦。”惟功看看李佑,又看一眼水灵灵的大丫,笑道:“可不大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