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4章

调教大明-第14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弟的书我已经给付了银子,脚程钱都开发了。”
  说话的那个少年也惊异于惟功的表现,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继续笑意盈盈的道:“五弟年幼,居然已经能看武备志这样的书了?”
  “对着纪效新书,练兵实录一起看。”
  “哈哈,吾弟真了不得,果然是人家传说的那样,嗜于兵事,酷爱武学,如此天姿又这般努力,难道我英国公府要出一个武状元?”
  这少年说话果然十分得体,一番话说的惟功都是心里十分舒服,当下也是展颜一笑,拱手谢道:“书价价值不菲,多谢了。”
  “几个小钱,五弟这么一谢,我这当兄长的岂不要愧死?况且吾弟有志于学,买一套书算什么?”
  对方拼命灌迷汤过来,惟功也没有办法,只能一笑罢之。
  几两银子对他是一笔钱,对眼前这一伙人来说,怕是真的连零花钱都算不上。贾宝玉身边的丫鬟都不把银子当一回事,自己为了几两银子谢人,怕要叫人小瞧了去呢。
  果然,有一个戴着黑色暖帽的小丫头片子,盯着惟功冷哼了一声,小丫头年纪也在六七岁间,肤白似雪,五官精致,虽然年纪尚小,却是明显的美人胚子,只是此时的模样,显然是觉得惟功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其余的贵介子弟,脸上也是显露出鄙夷的表情。
  惟功懒怠理他们,既然开发了书价,连脚程钱都给了,也算自己省了一笔开销,开心还来不及,何必计较!
  当下喜滋滋搬了书下来,叫来自己的小厮来兴儿,令他搬抬回去。
  这一套书,加上纪效新书,都是行军布阵的实际学问,不象六韬,孟德新书,这一类的兵书和孙子兵法一样,都是讲的谋略,而武备志一类,却是从将领的角度出发。
  如何增强士兵的体力,勇气,战法,如何练兵,站行坐卧,都有学问,什么地形,布什么阵,弓手在何处,枪兵在何处,火铳在何处,放几门,什么阵形,都记述的十分详细。
  然后有旗语,兵器如何制作,金鼓诸法等等,孙子兵法等兵书是文人看的,在大明,将门世家看的却是武备志和纪效新书!
  不过眼前这些少年,显然不是对武学有什么兴趣,百年传承,他们这些勋旧人家都不把自己当做将门,自土木堡之变后,勋旧与将门其实已经做了切割,百年之后,已经是各行其是,没有什么真正的瓜葛了。
  所以此时在众人眼前的惟功,便是一个怪胎般的少年。
  “五弟,你大约还不知道我是谁……”当先的少年笑道:“我是你大哥惟贤,我身后这个是你二哥惟德,三哥惟平,你四姐想必见过了吧?”
  惟功沉默点头,四姐是见过了,但没有说一句话,他这样过继出去的兄弟,虽然仍然在国公府子弟的序列之中,人家却连与他说话的兴趣也没有。
  倒是这几个哥哥,形象气质都很不差,特别是大哥惟贤,颇有君子之风,这形象气质,和挨揍的惟思差的太远了。
  “我们几个都过了十岁,常年在族学里念书,太爷在这上头管束极严,想溜号那是断不能的。”仿佛看出惟功的疑惑,张惟贤笑着解释道:“年前放了假,就想见见五弟,虽说你过继给了七叔,但我们仍然是兄弟行,不要因为惟思的事情生分了……那小子就是不长进,我早就想揍他,五弟你打的很好。”
  一母同胞,相差这么大么?
  惟功心中感慨着,却也不便推却张惟贤的好意,当下也是上前两步,与张惟贤兄弟三人再次见礼,这一次,却是气氛比刚刚要和睦的多了。


第020章 长兄
  原来这兄弟三人一直是在国公府的宗学里头上学,早出晚归,管束颇严,只有在年前的这段日子,到元宵节为止,这段时间他们可以休息一下,不必每天起早带晚的念书。
  众人说话之时,张惟贤还是明显的是众人的核心,谈吐风雅,态度和睦,颇有长兄之风采,张惟德虎头豹眼,对惟功态度有些冷淡,不算友善,张惟平唯唯诺诺,话不多,看样子是个忠厚人。
  惟功虽然年幼,带眼识人的本事已经远在一般的孩童之上了。
  “这位是你朱鼎臣大哥,成国公府的。这位是泰宁侯府的陈良弼大哥,这位是镇远侯府的顾承光哥,襄城伯府的李成功大哥……”
  介绍了自己家里人,张惟贤又是给张惟功介绍其余的同伴。
  这些少年,都是十来岁的年纪,都是衣着华贵,举止得体,在不远处,有跟随他们的伴当,都是青衣布袍,身形健硕,体态彪悍的带刀护卫,每个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在不远处毕恭毕敬的等候着。
  除了张惟贤是英国公府的嫡长,未来国公的继承人外,他介绍的这些,也是各公侯伯府的嫡长子。
  每一个,都是“大哥”,也就是各府的嫡长。以张惟贤的身份,当然不可能与那些庶子往来结交,凭白低了自己的身份。
  被介绍到的时候,这些各府的嫡长子们或是微笑点头,或是略一拱手,都是云淡风轻,不怎么将张惟功放在眼里的感觉。
  惟功只是一个被过继出去的私生子,便算不过继出去,也只是庶子,只是在张元功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继承国公的爵位。
  不是因为此点,这些眼高于顶的未来公侯,又岂会将惟功看在眼里?
  “惟贤兄,还是到我府里演礼去吧。”众人相见完毕,朱鼎臣便催促着,请张惟贤到自己府邸中去,催促同时,朱鼎臣又向惟功正色道:“当今天下太平,四边有戚帅这样的名帅大将守备,我等国朝勋旧,当修身自省,在仁德和圣人之教上下点功夫,何必将心力用在弓马之事和武学上?”
  朱鼎臣是成国公府的嫡长重孙,未来不久,他就会继承成国公的爵位。国朝现在的勋戚公爵,成国公和英国公,还有一个定国公都是勋旧班次之首,现任的成国公朱希忠不仅是国公,还提督十二团营和五军营,掌后、右两府,总理神机营,同时还加封太师!其弟朱希孝亦是都督,亦加太保。一府之中,有太师,太保,总理京营一切事务,可以说是现在的勋臣和武臣双重的班首。
  这种局面之下,英国公这样的相当的老牌勋戚,风光上就差的远了。
  这种局面,固然是有朱希忠在当年跟随嘉靖皇帝到承天府行在时,恰遇行宫大火,朱希忠与锦衣卫都督陆炳一起将皇帝背负而出,立下了救驾的大功,皇帝有酬功的情份在。
  当然,英国公府的没落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
  隆庆年间,最近的一次廷议就是关于蒙古鞑靼部俺答汗求和互市一事,当时成国公投的是赞同票,而英国公张溶却是极力反对,带领一班勋亲武臣,一起投了反对票。
  现在互市已经见成效,国家日渐安定,成国公一脉也水涨船高,压过了英国公和定国公府,隐隐成为勋臣之首。
  眼前就要到新的一年,在正旦那天,勋臣们会入宫参拜,朱鼎臣身为成国公府即将成人的承重孙,到时候也会入宫,张惟贤自然也在同伴之列。
  听到他的话,张惟贤对惟功抱歉一笑,和声道:“鼎臣兄就是这种直脾气……今日确实还有事,我等出来时看到角门这里有人说送书入府,一听说是五弟所需,为兄便在这里等候,匆忙一晤,实在是不能畅叙啊,这样吧,等有了空闲,我们兄弟再聚,好生畅谈一番。”
  惟功无可不可,答应道:“听大兄安排便是。”
  又对朱鼎臣拱手道:“受教了。”
  说是受教,但神情不似朱鼎臣想象中的恭谨,亦没有改弦更张的表示,朱鼎臣微叹口气,摆了摆手,也不再说下去了。
  他失望,岂不知惟功更加失望。
  大明的勋臣子弟不要说那些追逐酒色和田亩商号,只知损公肥私的蛀虫了,就算朱鼎臣这种教育得当性格方正,见识也是这样迂腐,怪不得勋戚和武臣被文官压的不能动弹,大明的国力也江河日下。
  “真臭屁。”适才发出冷哼的小女孩,此时又冲惟功做了一个鬼脸。
  “舍妹无礼,小五莫怪。”
  小女孩是襄城伯府的,七岁年纪,被她的大哥李成功带出来游玩,若是再大一些,便是不方便随意出府了。
  大约她对张惟贤很崇拜,对惟功这个年纪相仿的少年这般特立独行,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神情看不过眼,所以出言讥刺。
  惟功微笑道:“我总不会和一个总角的女孩儿计较。”
  李成功呵呵一笑,他比张惟贤还大些,神态很成熟老练,显然是常在外奔走的世家子弟,当下众人纷纷上马,朱鼎臣几个已经开始前行,他才对着惟功小声道:“家父身子不好,御前差事,很多已经委在我身上,令尊元芳七叔,常在御前,我与元芳叔相与的很好,你我二人,以后也可以常亲近亲近的。”
  对张惟贤等诸兄弟,惟功还有几分警惕,朱鼎臣等人,更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倒是李成功的这一番话,令惟功颇为感动,点头道:“成功大哥有心了,小弟谨从命!”
  “呵呵,贵府之事错综复杂,惟功弟你还是要小心呐。”
  李成功意味深长的一笑,又哄着自己满脸不乐意的妹子上了马车,自己才又翻身上马,却也是往成国公府去了。
  一场小小风波,就此结束,来的莫名其妙,去的也是莫名其妙。
  ……
  到了晚间,一身疲惫的张元芳回来,惟功向他提起此事。
  “惟贤兄弟几个,惟德脾气不好,大约是惟贤压住了他。惟平性格平庸,也是唯他大哥马首是瞻,倒是惟贤,小时候秉性不算很好,今日行止也有些古怪呢……”
  张元芳想了想,对惟功道:“不过和他们打交道,还是小心些的好。”
  “七叔放心,我省得。”
  “倒是李成功,襄成伯家教很好,他家专责御前仪驾护卫,诸事皆由他们家来管,老襄城伯身子不好,怕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成功已经日常理事,我在御前,也颇受老襄城伯照顾,你们倒是真的能结交一下。”
  “成国公府和泰宁侯府那几家,虽说品性也不坏,不过眼高于顶,不是你这脾气能相与的好,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张元芳打了个呵欠,颇觉困惑的道:“惟贤将这些人介绍与你,不知道是何用意呢。”
  ……
  惟功与七叔说话的同时,张惟贤几兄弟也是在他的书房中说着话。
  张惟思最小,有点儿坐不住,不停的打着呵欠。
  张惟德脾气火暴,对张惟贤道:“今日看那小子,恨不得就揍他一顿,偏大哥说要用那法子治他,弄的我好生气闷。”
  张惟贤笑道:“杀人诛心,打一顿算什么,传出去人家还说我们诸兄弟联手欺负人,这名声好么?要整他,就要直接下杀手,使大老爷想救也出不得手才好。”
  “大兄说的是,我们听你的。”
  “其实我也不是成心和他为难。”张惟贤慨然道:“今日见见他,是想看看他的为人品性如何,一看之后,却坚定了我的决心。他这样的人,心性狭窄不能容人,偏生心志坚强,本事越大,祸事就越大,为了咱们英国公府未来几十年的平安,少不得我要出手对付他了。”
  这一番话说的十分慷慨激昂,张惟德兄弟几个不免点头称是,张惟贤看看屋角沙漏,微笑着道:“我还要给太爷并父亲和母亲去请安,你们看一会书就早点睡吧。”
  他拿出长兄的架子出来,别人只能点头答应,待张惟贤出门后,张惟德恶狠狠地向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毫无世家子弟风范地骂道:“德性,就他能晨昏定省,我们也去请安他就说不要吵烦了太爷,就他去不吵,呸,伪君子!”
  ……
  时间一转瞬就过去了,眨眼就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清晨时分天还不曾大亮,阖府的奴仆就起身了,便是主人们也是比往常起的要早得多。
  太爷辈和老爷辈的有官身的全部都换了正经的吉服,也就是头戴梁冠,身着大红赤罗袍,白纱中单,白袜黑靴,身系玉带革带大带金银花带,男子打扮成这般模样,增添了不少威严气息,宽袍大袖,冠带辉煌,那种雍容华贵的气息,令人感觉视觉上十分愉快和享受。
  身为当世国公,张溶头戴七梁冠,冠的前后都有金蝉饰物,冠身上加上笼罩,笼上又有七折的簪缨,冠的一侧,还有一根漂亮的孔雀翎。
  已经是花甲之年的干瘦老者,穿着这么一身公服在身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涌现出一股常人难及的威严尊贵气息。
  何为华,何为夏?
  在这一瞬间,张惟功有些懂了。
  其余的男子,也是戴着梁冠,七叔张元芳也是戴着五梁冠,比平时多出不少威严气息来。
  女人们也是不输给男子,每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