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23章

调教大明-第123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藩,文官,士绅,生员,世袭臣官,僧道,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和新兴的商人集团一起,如同一个个吸血的蛆虫,盘附在大明帝国的躯体之上,一直不停的吸血,嘉靖年间,大明就已经衰弱到接近亡国的地步了,如果没有隆庆年间高拱和张居正先后的革新举措,哪里有现在蒸蒸日上的局面?
  就因为一条可笑的儒家信条,就要把这么一个身负天下责任的大政治家撵回家去,有可能一些人是相信孝为至上,但这样的人应该很少,在惟功心里,宁愿相信是这是利益集团的一种疯狂的反扑!
  “大人,最近营中无事,店里也一切如常,又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不如我们去城外打猎散心,怎么样?”
  王乐亭箭术在团体之内堪称第二,只在惟功之下,事实上他在箭术上的领悟力还比惟功强,只是在力气的训练储积和操控上不如惟功多矣,所以箭道也就差了一层,但相比其他人,王乐亭的箭术已经是天人合一似的强悍了。
  箭术高当然喜欢打猎,惟功听了他的建议,倒也是无可不可,点了点头,答道:“明日一早便出城!”
  ……
  天明时分,惟功便是在众人的簇拥下,自英国公府昂然而出。
  沿途的家下人都是纷纷行礼,神色却都是有点儿复杂。
  张惟贤父子这阵子都是改弦更张了,连向来暴脾气的张惟德都改了脾气,见人就笑,只是笑容十分难看,张惟平,张惟思,都是对家下人十分客气,以前那种嚣张刻薄的劲头,一点儿也不见了。
  张惟贤更是落力收买人心,偌大的府里头,虽说张元功已经袭爵了,他这二弟一家的声势,反而又隐隐有涨上来的感觉。
  张元功这阵子不来烦惟功,也是在应付张元德一家咄咄逼人的攻势,他自己焦头烂额,张元德父子全面出击,在朝野之间,宗族之内,勋贵圈里,到处都是出动,张元功也真是疲于应付了。
  好在大势是在他一边,从有限的几次接触来看,张元功信心还是很足的样子。
  ……
  对英国公中的一切,惟功并不算太关心,今天的天气当然不是什么秋高气爽,都交了十月了,在阳历来算,确实是秋天,但别忘了这是十六世纪的大明,十月上旬已经冷的吓人,每天晚上隔着窗子都听到呼啸的北风声响,从北方下来的冷空气一拨接着一拨的,京城北方的几个县已经下过几场雪了,今年京城倒是还没有下雪,不少人传说是要出大事,天时有点反常的感觉。
  从各坊直穿往西,出了城门,再一直往西南方向跑,目标是京城西南外的人烟稀疏,土地广阔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勋贵们的庄园,人少了,猎物就多了。
  这个时候,猎物还很肥壮,在为入冬做最后的准备,再过一阵子,雪一下,猎物有不少冬眠了,或是开始掉膘,打猎就得等半年之后了。
  骑在马上,风驰电卷一般的前行,果然也抛下了很多烦心的事情。
  等到了目的地所在地方,王乐亭一行人都是行家里手,顺字行能起家,靠的就是打猎,当年若不是打得的那些猎物,根本没有原始积累,训练的吃食,住处,衣服,起家的银两,可都是打猎打出来的。
  他们一个个去寻找野物的踪迹,发出驱赶的吃吃声,先从十几里的地方开始驱赶,然后将猎物一起赶到射猎点,这一次出猎带了二十几人,打算将这方圆十余里地方的野物一网打尽。
  “大人,有群土狼!”
  隔着很远,有人放声大叫,一边知会惟功这边,一边将土狼往包围圈里赶。
  这是一个不大的狼群,一共七八头狼,头狼在前,然后是一群母狼跟在后头,和獐子,兔子,狐狸混杂在一起,渐渐被越赶越近。
  “先射狼,射狼头,莫射狼身,快到冬天了,射了狼剥了皮子给大人赏人!”
  这阵子,顺字行从口外进了不少皮货,惟功是打算在舍人营里每人一件毛皮大衣,现在正参考着式样,这点子狼皮当然是不够的,也是王乐亭给他凑趣。
  当下众人都是持弓在手,但都不射,惟功自己也是取了箭搭在弦上,他没有看别的狼,只是盯着那小牛犊大小的头狼不放。
  那狼大约也是感觉到了危机,绿油油的眼睛直瞪着惟功,狼嘴微微张开,露出尖利的牙齿出来。
  “好一个凶物。”惟功呵呵一笑:“不知道有没有坏过人命?今日遇到我,算你倒霉了。”
  这年头的中国华南虎还有不少野生族群,当然已经不如以前多了,狼群倒是还特别的多,西北,东北,华北,到处都有,打这些凶物当然不必心疼,惟功满张弓,手指轻轻一松,箭矢已经飞掠而出,直贯狼首,箭矢他用的是重箭,三角形的箭头势大力沉,虽然狼有铜头之称,仍然一箭穿脑而过,刚刚还凶相毕露的狼王,顿时毙命。
  大人一出手,其余所有人再没有关照那头头狼,以惟功的射术,在场的人对他有绝对的信心,根本就不可能射偏。
  众人一起出手,箭如飞蝗,几乎每箭必中,群狼发出一声声哀鸣,一只只仆地而死。
  射了狼群,便是再飞骑追逐其余的猎物,众人一边射箭,一边呼喝大叫,半个时辰之后,赶到里许范围内被围住的猎物,已经被射杀的干干净净。
  众人无不觉得神清气爽,虽然出了不少汗,胳膊也是酸的很,大家都在甩着胳膊,估计明天还会疼痛,但毕竟是射术和力气都得到了锻炼,而看着一地鲜血淋漓的野兽尸体,每个人都是心中涌起一阵快意。
  “俺来剥皮!”
  “俺也来!”
  罗二虎和李青几个侍卫平素都憋的狠了,难得放松一回,身子真是闲不住,早就从马上飞快的窜下来,十余人一起动手,能剥的皮子便剥下来,不能剥的小兽也切开成快,去掉下水和不好食用的地方,开剥成块,绑缚在马上。
  惟功则是在马上眺望着,这里地处京郊,虽然是偏远地方,但不大可能十几里地内没有庄园村落,随着他的眼神流转,果然看到不到五里地的地方有炊烟袅袅升起,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众人打猎不觉就是一天下来,中午时吃的干粮喝的清水,晚上却是不好这么着了,当下便是催促众人道:“小子们赶快了,一会儿去最近的庄子上,叫人将这些野物整治了,我们带的有好酒,吃肉喝酒,不亦快哉!”
  “好勒!”
  众人都是大为高兴,一边加快手上动作,一边大声应承着。


第173章 生员
  惟功看到的那个村庄相隔不远,但众人不明道路,先绕道到大道上,从大道急驰一会儿,再看到庄子时,才知道各人想的差了,这庄子绵延成片,最少有五六百户人家,其中还颇有一些粉墙黛瓦的院落,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座宗族聚居,而且很有一些有成就的成员的大庄园,并不是寻常的百姓聚居的小村庄。
  京南地方,并不靠近官道,风景也平常,最少在附近没有勋贵大户修筑的庄园,能有这样规模的庄子,实属难得了。
  “大人,好象出了什么事的样子。”
  “嗯,我也看到了。”
  惟功眼中露出沉思之色,这一次出城来是纯属消闲,当然也有避开城中风波的意思,眼前又出了事,他有点犹豫,要不要立刻避开。
  不论是皇帝还是张居正,对他都有深恩,从理智来说,他支持张居正,从情感来说,则偏向皇帝一点儿……皇帝的心理也能理解,从少年到青年的年纪,正是叛逆心理强的时候,又何况是一个接受正统帝王教育的君王,想摆脱张居正这个严师,自专自主,这种心情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只是,惟功心里明白,从自己日常接触万历,还有史书上的记录来说,万历可能有一些小聪明,包括在后期时控制朝局也很严密来看,最少的帝王统驭之术他还是有的,但从大局来看,明朝由短暂的中兴再到衰落,万历是脱不开干系的,甚至华夏沦为夷狄之手,万里江山变为膻腥之地,文明极度倒退,万历也是罪人之一,所以他支持万历的,只有这几年下来君臣能如朋友相处时积累起来的那种纯粹的情感了。
  “入村去看看。”
  就在惟功打算离开时,庄园中心地方传来激烈的争吵和叫骂声,还有妇人的哭喊声,惟功摇了摇头,吩咐道:“若是有匪徒捣乱,就给我狠揍他们!”
  “是,大人!”
  随员都是一群平均年纪十五六岁的,正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年纪,众人一起暴诺一声,一起策动跨下的战马,往着事发的地点疾驰而去。
  靠近一些之后,惟功发觉是两拨人正在对峙着。
  一边人数少,只有五六十人,其中有大半是衙役打扮的公差,还有他们的助手,帮闲一类的人物,再加上五六个穿着吏服,头戴吏巾的吏员,这些人,都是沿着一顶四人抬的轿子展开,在轿子之前,是一个穿着六品官服的青年文官,在众人的护卫之下,正与对面的人群说着些什么。
  在最外围,是一群扛着虎头牌的伞夫和吹手,他们用虎头牌不停的吓唬着往上前的人群,但似乎效果不明显。
  在人群对面,打头的是穿着秀才生员服饰模样的,有十余人,都是方巾和蓝色长袍,这样的打扮,在大明是可以与官员平等对话的存在,有这一群人在前,后面的五六百人,都是站着与对面的官吏对峙,若不然,光是凭那些虎头牌,就能叫这些百姓全部跪下,若是不服对峙,可以出动县衙里的快班和壮班一起来围剿了。
  “是宛平县正堂沈榜。”
  “是他!”
  惟功的近侍中,有几个是王国峰放的军情人员,这些人武艺不一定如何高强,但京城的百官和勋贵的资料,行止,包括很多隐秘事情,他们都能说的出来。
  将这些活的百科全书带在身边,很多事情就方便得多了。
  惟功眼神凌厉,脑子里也想起沈榜的资料出来……此人是张居正的门生,观政进士的时间很短,先入翰林,散馆后直接放了京县的知县,这是除了授给翰林之外很大的殊荣,号称为老虎班,只要肯实心任事,行事雷厉风行,就会无往不利,获得政声之后,升迁也是比普通的官员要快很多!
  沈榜也完全不负提拔重用他的人,在宛平县任上,教化,农桑,刑名,钱粮,诸多考绩,都是十分的合格称意,这样的知县,最多干一任,一定会升迁上去,这么一个向来春风得意的一方父母,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人围在正中,弄的十分狼狈。
  沈知县被围在人群中时间倒也不长,最少年轻气盛的父母官还没有显露出气急败坏的神情出来。其实这样的事在大明还是少见的,在当时只有灭门的太守,抄家的县令一说,知县和知府都是亲民官,负责一方教化和刑名,身上还得兼职团练和某段河道的河道总管,地方上的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加上仓储管理,驿传,税关,水运,所有一切,都是府县官员的治下,县令排衙时,就如同皇帝上朝一样,也是三班六房,有事上禀,无事退衙,师爷之流,就和大学士一样的位置,所以说县衙就是一个小朝廷,知县的威严,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冒犯的。
  但沈榜此时并无太多怒意,因为站在他对面的是十几个青巾蓝衫的秀才,他当年也是从秀才一步步上来的,读书人就是天生的同类,可能对某一个同类会有好恶之感,但当一群同类在自己面前时,心里不产生微妙的认同感和好感也是不可能的。
  看到十几个诸生涌上前来,沈榜却是温言道:“诸生不在学校读书,却来干涉本官收取秋粮赋税,督促百姓行役,是何道理啊?”
  “回禀老父母,”诸生之中,当然也有为首的,答话的是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一身秀才的蓝衫是上等丝绸制成的棉袍,穿在身上,十分得体合身,他抱拳一礼,动作也是十分的潇洒,漂亮,看着沈榜,这个秀才不卑不亢,但语意中带着讥讽道:“学生等当然想坐在书斋之中,一心读书上进,然而两耳听到的全是县吏的催科声,虎狼一般的衙役的威逼恐吓声,还有打板子的声响,百姓的悲哭之声声声入耳,请问老父母,这样的情形之下,想读书可得乎?”
  “哪有这般夸张!”
  刚刚沈榜是下令打了几个百姓的板子,逼问这庄中的实情,但都是在村民中选的壮实的,看着奸狡而不易制服的,这才下令打上二十小板,那些杀才一个个狂呼大吼,其实二十小板对这些壮实的农人来说算得了什么?无非就是虚张声势罢了!
  刚刚沈榜还不大明白,这些家伙为什么叫的杀猪一样,此时突然醒悟过来,这些家伙,怕是给这群秀才打信号吧。
  “事实俱在眼前,老父母不会抵赖吧?”
  “我等读圣贤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